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当时有一人叫作尼提,极为贫穷低贱、无依无靠,仰赖客作除粪的工作,获得价金当作救济生活所需。当时世尊知道尼提有度化的缘,就单独带着阿难入于城内,要拔除他的苦恼、救济他的道业。到一里头,刚好尼提手持一个瓦器,盛满不净,正要去丢弃。遥远看见世尊来了,怀着鄙视自己与惭愧的心,退后从别的道路隐藏起来要离开。从别的路将要出里时,又看见世尊,更加的自卑与羞耻,又 admin

2020-02-21

为什么?这牵涉到共业有情的真心如来藏,共同变现了山河大地的器世间,以及自己的如来藏,变现了五根身来摄取外境,这两个部分来说明:首先谈第一个部分,共业有情的如来藏,共同变现了山河大地的器世间;由于众生在世间有种种行,因此需要一个地方作为众生依止及共同生活的处所,所以共业有情的如来藏必须变现一个处所,而且能够适合有情居住时,有情才会在这个处所出现及生活 admin

2020-02-21

但是优多罗的母亲其实她只是不想让优多罗出家,她并不是真的想要发心供养这些出家人,因此她见到这些比丘、婆罗门这些修行人经常到家中,所以心中就生起了懊恼心,非常的懊恼,所以就很厌烦地在背后口出恶言地骂这些沙门说:这些修行人整天不事生产,也不去工作养活自己,只是仰赖我们这些在家百姓生活,这真是非常可恶啊!后来优多罗的母亲,甚至于趁优多罗不在家的时候,诃骂 admin

2020-02-21

事实上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如来藏中,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如来藏,所以在一切法中成就身口意行之后,所造作的业种必定会收存在如来藏中;而如来藏本来不生,未来永远不灭,所以业种收藏在如来藏中永远不会灭失,未来因缘际会时,果报就一定会现前。佛门有句话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菩萨清楚知道,如果造作恶业,业种会自动收存在个人的如来藏中,未来缘熟了,恶业的果报必定会 admin

2020-02-21

(《优婆塞戒经》卷1)有的菩萨他生起悲心的原因,是因为看见众生五根不具足,他的生活很惨淡。五根不具足的人----例如盲、聋、喑、哑,这些大多都是过去世谤法的地狱罪等等所剩下来的余报势力;当他五根不具足的时候,他的意识功能是会降低,他谋生的时候也会增加很多的困难度。也许有人说:我们很少看见五根不具的人啊!其实我们是常常看见而不知道那就是五根不具。五根不具有两种意思, admin

2020-02-21

我们再进一步来看,这个时间上面,正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感受到的许多的事情,其实每一天、每一天都在连续一样,在佛教里面看来,我们不是只有这一世而已,其实我们有无量的前世,我们也有无量的未来世;那么从过去世到这一世、再到未来世,其实在时间上面是有所相续的,这个才能够谈得到所谓的三世因果。所以,我们在佛教里面看因果,第一个就要先建立这个观念,就是因 admin

2020-02-21

人间也会有水灾,欲界天也会有水灾,因为这是二禅天以下的境界,既然众生都需要水才能生活,所以就有水,有水时因为人心不能静止,有时就会生起水灾。那么到了三禅天都还会有风灾,四禅天就没有风灾,所以风劫来的时候大风只吹到三禅天,把三禅天的所有宫殿都吹坏了。请问,为什么三禅天会有大风灾?因为三禅天人还要呼吸,有呼吸就一定要有空气,有空气当然就会有时生起风灾; admin

2020-02-21

对啊!假如不贪着五欲,你要叫世间人怎么生活呢?因为都没有快乐了!那你跟他说:人生苦短,所以要好好思惟:生到人间到底是为了什么?跟你讲,那完全派不上用场!因为,一般人你才跟他说完那番大道理之后,他马上就会跟你说:你说的有道理,所以就更应该要能够及时行乐。那你能怎么办呢?真的是哭笑不得!世间人要享受什么?不外就是要譬如说:唱卡拉OK、享受美食、旅游一番、 admin

2020-02-21

然后,还要于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详细如实地观行,才能自己确信五阴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有,才能确信五阴是无常变异之法,更加确信五阴是一切苦的根源,因而产生强烈的出离心;也就是经由闻信、解信,渐渐进入修行阶段。而且一定要自己亲身如实详细观行,日后才有可能证得五蕴空相,能实证初果所住五蕴空相的见地中;也就是《心经》所说照见五蕴皆空,乃至断尽对五蕴的所有执 admin

2020-02-21

譬如与人类在共同环境生活的畜生道,其领受之六尘境界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以昆虫来说,诸位观众都可以想象,它所了知的境界相就只是那么狭小,即使以世间法来说,它们能够熏习到的法真的是很有限。乃至于比较大型的动物与人模拟起来,其所知之范围亦显得非常狭小;又譬如有许多爬行类、鸟类等,它们是直接把食物吞下去的,那它们所能领纳的味尘便十分有限,甚至是有苦受的;又 admin

2020-02-21

若是在世间生活过程中,都是由识阴来领受种种的苦受,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求不得,乃至五阴炽盛之苦等八苦都是由识阴所领受。三界九地任何的苦都是因为有识阴才会存在,除非它断灭了,否则识阴永远都会与一切法的苦性相应,所以佛才会开示说︰有受皆苦。这个部分是从三苦、八苦的领受来现观识阴的无常变易,透过现量的观察与体验来灭除对于识阴我所的执着;对于识阴误认自己是 admin

2020-02-21

当然这些部分,对于许许多多人来讲,看起来我们许多的人似乎都是为了这些感受而活着;当然对于许多世间的人来讲,我们说当大家面对世间的困苦的时候,没有接触到佛法,不知道有更深更高更广更美妙的境界的时候,把这些片刻的这些感受当作是生活人生的整个目的,那当然也是无可厚非。不过既然我们要谈的话,我们上次跟大家说,我们跟大家谈的五蕴之中的一个受蕴,我们就直接要跟 admin

2020-02-21

然后,还要于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详细如实的观行,才能自己确信五阴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有,才能确信五阴是无常变异之法,更加确信五阴是一切苦的根源,因而产生强烈的出离心;也就是经由闻信、解信,渐渐进入修行阶段。而且一定要自己亲身如实详细观行,日后才有可能证得五蕴空相,能实证初果所住五蕴空相的见地中;也就是《心经》所说照见五蕴皆空,乃至断尽对五蕴的所有执 admin

2020-02-21

随着年纪渐渐地增长,岁月一年一年地过去,莲华女对于在她这样子的一个环境里面,每天接受人家的赞美,然后有许许多多的皇亲贵族们,来她的面前来讨好她、想要亲近她,给她种种的这些礼物,给她种种的好处等等这样子的一个生活,她觉得很厌烦;所以有一天,她终于下定决心,她要离开这样子的世俗繁华、欢笑无常的生活,要跟随着佛陀来出家修行。她作了这样子的一个决定之后,莲 admin

2020-02-21

她的先生有了外遇,她无法面对今后一个人的生活,她不能忍受这份羞辱与恐惧,她没有力量再往前走半步,她知道自己的婚姻生命已经结束,于是她选择了。寺院中,一位法师选择往生极乐。种种诽谤重伤扑面而来,他知道他已经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自此他丧失了一生的追求——弘法度众,于是他一改初衷,不再发愿留在这个娑婆世界,而是选择了往生极乐不再回来。大楼前,一 admin

2020-02-21

我们第二个来看,就是说如果我们尝试用三法印来作判断的话,那我们就要问问看:所表现出来的洒脱跟自在,有没有符合诸行无常的原则?有没有符合诸法无我的原则?有没有符合涅槃寂静的原则?前后两个原则如果先暂时放下,我们如果光用诸法无我这件事情来作准则来看的话,各位可以看到,如果在环境中洒脱自在的话,这个我到底在还是不在呢?真正的无我,是彻底地否定一切我们在世 admin

2020-02-21

这里某甲所称的福报是什么呢?一般人可能会说指的是那个人的外貌、生活资财、人缘的好坏、头脑的聪明等等,这样来加以判断。所以你看看,一个人的福报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显示出来;换句话就是说,一般福报的函盖面就已经是很广了;然而与某乙相处的人,是从他的容貌庄严、衣食丰腴、人见人爱、头脑灵巧等等,来说他的福报是很殊胜的。接下来,我们再来思惟看看,这里所说某 admin

2020-02-21

因为这六界的功能,才能有我们的蕴处界等法出生与运作,才能生活在人间,有一切生命的身心行为活动。这个道理,弥勒菩萨有这样的开示:【又有六法,是诸色根及所依处,随其所应之所依止,无有障碍,引导赡养,于彼彼生自在而转,谓四大种、空界、识界。】(《瑜伽师地论》卷14)这是解脱道修观行中,包含身念处观的四念处观的中心法义。有些修解脱道的人虽知以四念处观行来实证 admin

2020-02-21

对于在家弟子,一样是这样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家弟子不能用这样的方法去作营生;更何况是出家的弟子,更是在比丘律、声闻律里面有严格的规定:不能用这种方式去作这个邪命食,因为这是会增长众生我见的邪见,是佛所不许的!那我们对于这个太岁,也就是日月星辰,刚刚所说的中国的《易经》,对于我们的这个山河大地的这种观察,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譬如说,从阴阳五行角度去看 admin

2020-02-21

因此众生所造的十善业与十不善业,与他将来要投生之处的外在生活环境,都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器世间是众生共同的居住环境,但是因为众生所造的业有各种不同,因此相应的区域性环境便有不同;或者即使出生在同一个地区,也因为各人造业及福德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受用结果。在《优婆塞戒经》卷六中的经文也提到:若诸众生少壮老时、春秋冬夏所起烦恼各各别异。这里面告诉我们,所 admin

2020-02-21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55   56   下一页»   共1119条/56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