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循同常规毕业后,工作、结婚、生子,这时生活的习性随著周围的环境在变;为了适应家人的生活,我开始试著吃葱、蒜、芹菜等。很多自己觉得做得对的事情,却经常受到别人的埋怨——总说我傻,可是我觉得说我的人一点都没有谦让、容忍,没有舍己为人的同情心。我甚至和家人研究,我真的应该学恶一点,来对付那些所谓的恶人;这时我真的体验到习性难改,学著费劲。记得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很多人并不知道,真正的信仰,是要超脱于世俗生活的,是用来升华生命、摆脱六道轮回的,而不是用来求得生活的安逸。求佛求神帮忙发财、帮忙娶妻生子,这其实是另一种性质上的行贿。真正的佛是来度众生的,佛能被你收买吗? (原标题:另一种信仰危机——透视当前的求神拜“佛”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住位的菩萨也同时在持戒上面用心,锻炼自己的心性,如实的受持戒法;将修学佛菩提道所知道的胜妙法义,在实际生活中展现出来以锻炼自己的心性,使原来有所染污的觉知心能够远离杂染,使自己的心地在知见和戒德上都能比以前更加的清净;渐渐的,就如同清净透明的琉璃中映照出来的真金一般。能够这样修治清净而安住下来的时候,就叫作治地住,就成为二住位的菩萨。三住位叫作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表示说,人类的生活之中,钱的使用是一定免不了的,但是我们用到钱了吗?你这一句话,未免都把我们看扁了!这是一个简单的世间法,有谁不懂的?当然我们都一定是用到钱了,可是其实我们用的不是钱,钱在现代的方式里面,有一种是叫作纸币,或者是叫作纸钞。古时候的人用不用钱?也用啊!只是那个时候,可能是用贝壳来当作钱;到了比较近代的时候,又变成了以金、银作为钱;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从所得的果报不同,也可以了解福报是有种种的差异的;这么样子看来,由于某甲菩萨过去世,在外门修学六度的差别,就会使其今世上的外貌、生活资财、人缘的好坏、头脑的聪明与否,会有胜妙与否的差别。所以你看看,一个人福报的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来显示出来;换句话说,一般福报的函盖面,就已经是很广阔了,虽然说菩萨这样子所修的福德,有一分是与世间人所共通的,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所教导我们的这七种布施,都不需要减损财物,却同样可以获得大福报,而且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很容易去作到的。我们在成佛之道的修行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摄受众生,饶益一切有情。龙树菩萨曾经在《大智度论》中说:为庄严佛土,教化众生。(《大智度论》卷6)平实导师也因此常常教导大众说: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而摄受众生当然是要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各位菩萨,我们从小到大,不管是生活也好,求学也好,或是为人处事,莫不是因为师长的教导,我们才得以顺利的成熟长大。因此,师长对我们有恩,所以我们应当要:给侍所须、礼敬供养、尊重戴仰。师有教敕,敬顺无违;从师闻法,善持不忘。如果以佛法的修行而言,一个菩萨想要在中能够见道得法,全部都得仰赖师长的教导和摄受,不仅是悟前如此,悟后的进修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对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这种不正当的方法取得生活资财和用来布施的,都是邪命而活的人。如果你布施给这种人,就是所种的福田不清净,后世的回报则是不清净的福报。如果有人正命而活,可是生活很困苦,需要你帮助;他的职业是正当的,只是因为时运不济所以无法过活,你来帮助他,这就是清净的福田:清净的贫穷田。虽是贫穷田,福德种子种下去,来世还是有福德的,所以叫做福田。关于功德田、报恩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只有我才会拣择,修行不是趋吉避凶,修行甚至不是把生活过的更好,修行更不是我要怎样。而是坦然接受生命呈现给我们的一切,因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心如来藏所显现,如来藏本来无我,祂从不拣择,从不考虑要什么、不要什么,如此才是真随缘。若只是依照自己的性子在做,那只是随性而已,只是不断增长我见、我执而已,与道无关,与也无关。大家都希望通过学佛来让自己活的更好,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系依据受施者之所需而作之区分,依布施对象之生活所缺、或是昧于生死之理、或是心生忧愁恐惧之时,积极应机及时而行财施、法施及无畏施。《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九提及:云何菩萨此世、他世乐施?当知此施,略有九相:谓财施、无畏施、法施,总说名为能令众生此世他世乐施。财施者:谓以上妙清净如法财物,而行惠施;调伏悭吝垢,而行惠施;调伏积藏垢,而行惠施。调伏悭吝垢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生为人而得人间恶报,譬如说生活困苦让你没有道粮,然后你就没有办法修学佛法;或是生了以后,很年轻就往生了;或生在边地听不到佛法;这些都是生为人得到人间的恶报。那么受持菩萨戒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这是第一个理由,初发心的菩萨为什么要受持菩萨戒。2、令修学善法菩萨戒有戒不得作,还有戒不得不作。戒不得作是属于恶法的部分;戒不得不作就是要让菩萨去修学善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想:供养一个人一世的生活所需,但他是不可能悟入实相的,果报就已很广大了!可是你来供养一次禅三四天三夜,他们有人开悟了,你这个果报还小吗?当然不小!所以过堂时的供养偈还真写得好:果报无边。常常有人说:我只供养一包香菇而已,真的不好意思,别说是我送来的。但其实不必怕别人知道。菩萨总是对于身上的财物不生轻想,因为只要布施出去就果报无边,怎么可以作轻想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说了你的好事,也可以帮助众生发起善心,所以他也多少得到一些辩才;因为这个缘故,你未来世同样也能得到,所以来世寿命长远,色身也有力气,而且身心平安,生活快乐,辩才无碍,所以佛特地交待菩萨们要具足这五法来布施。所以诸位要记住这五点:至诚心,亲手施,信施因果,时节施,如法财施。这五点千万要记住,因为这会影响到你们未来世菩萨道的资粮。 (原标题:布施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索达吉、印顺、昭慧、星云、证严、、宗喀巴……等人坚持意识心是不生不灭的,那就是非常而误计为常,因为从医学常识、阿含教理、生活常识中都可以了知意识心是众法为缘而生的生灭法,夜夜暂断,死后入胎时就永断不现,此世意识不能去到未来世,所以是永断的;但是他们都颠倒计度为常,就是非常计常;然后又因为证不到如来藏,就把如来藏否定,谤为无常的、子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常常心中念着这个求乞的人生活难过,就好像已经饿了很久而心中只想着食物一般的急迫。这个善男子能够这样体谅求乞者而布施,他就懂得亲近善友,懂得前往谘问、接受的教导。凡是有看见来求布施的人,总是会心生欢喜,就好像家中失火时能把财物救出来,是非常欢喜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家里失火而能迅速把财物救出来,你的财物损失就减少了。我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譬喻呢?因为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系依据受施者之所需而作之区分,依布施对象之生活所缺、或是昧于生死之理、或是心生忧愁恐惧之时,积极应机及时而行财施、法施及无畏施。《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九提及:云何菩萨此世、他世乐施?当知此施,略有九相:谓财施、无畏施、法施,总说名为能令众生此世他世乐施。财施者:谓以上妙清净如法财物,而行惠施;调伏悭吝垢,而行惠施;调伏积藏垢,而行惠施。调伏悭吝垢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布施还有余果:未来世得长寿,色身健康有力,而且生活安乐,并且很有辩才。别人都无法对你颠倒是非,你说出来的法,他们无法强行扭曲,因为你广有辩才,这就是布施的余果。假使我没有辩才,不必说写书破斥别人的邪见,别人在我出书之前早就找上门来扳倒我了。以前也曾有一位会外的某老师,托人警告我:你们的法不对,要立刻关门,不许再弘法了。那些退失菩提的人也常常私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系依据受施者之所需而作之区分,依布施对象之生活所缺、或是昧于生死之理、或是心生忧愁恐惧之时,积极应机及时而行财施、法施及无畏施。《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九提及:云何菩萨此世、他世乐施?当知此施,略有九相:谓财施、无畏施、法施,总说名为能令众生此世他世乐施。财施者:谓以上妙清净如法财物,而行惠施;调伏悭吝垢,而行惠施;调伏积藏垢,而行惠施。调伏悭吝垢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出家的菩萨只能做无畏布施及佉布施,财物布施就没有办法做到;因为出家菩萨所有的钱财都是由大众供养而来,当然不可能要求信众不断拿钱来让自己去布施,只能要求信众供给生活及修道所需的钱财,不能做过多的要求,所以就没有余钱来做财施了。如果是出家前自己赚来的,就可以具足檀波罗蜜了;但是恐怕也有违背出家人不得捉持金银生像宝物的戒条,所以出家人不能具足檀波罗蜜。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说了你的好事,也可以帮助众生发起善心,所以他也多少得到一些辩才;因为这个缘故,你未来世同样也能得到,所以来世寿命长远,色身也有力气,而且身心平安,生活快乐,辩才无碍,所以佛特地交待菩萨们要具足这五法来布施。所以诸位要记住这五点:至诚心,亲手施,信施因果,时节施,如法财施。这五点千万要记住,因为这会影响到你们未来世菩萨道的资粮。 (原标题:布施五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