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为什么我们要谈三界六道呢?因为三界六道,就是我们一切众生所生活的世界的面貌。我们要先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它是什么样子;我们要知道自己在法界里面的位置,我们就会知道我应该要如何做,我应该要往什么方向来前进?所以我们要先了解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关系,我们有做一个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对应关系表:阿赖耶识 如来藏 ---阿赖耶识-如来藏---三界六道境业相 | 三摩地 2018-07-23 |
|
要认识觉知心的我,首先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相中去把我的种种表现找出来。先恭录网上几位菩萨的开示如下:一二三菩萨的开示:观行审视自己的非语言、非文字的心行,以及所作这些事情的背后真正的深刻法尘到底是什么……好好地观看自己,看看自己到底在这些人事地物的生活中,是怎么过日子,是怎么以着「我」在过日子。好好地观行大小不同的五蕴境界相貌,&hel | 三摩地 2018-07-23 |
|
断我见,不等于把意识断灭,是把意识所拥有的邪见断灭,不是连意识的正知正见也断灭,所以断我见的圣人当然会于生活中生起意识心行,但不会再生起意识是常住不坏的真实我的邪见(我见)心行。断我见的真实含义用现代白话语是否就是:是对人类执着自我意识为常、为真、为永恒的这种虚妄想邪见的打破。我见中,最主要的是执着意识是真实常住的我,但是还有其他的我见:把蕴处界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此带质境所见色,在五扶尘根与外五尘相接触的地方生起外相分,再由五胜义根的神经以讯号的方式传输到头脑而生起内相分六尘境界,再由见分的七转识分别,以此内相分而与外相分、山河大地外境相联结,才能生活在人间而使山河大地……等能为吾人所亲领受。第二种,观想所见色,亦即自己观想所成的内相分,是心法所摄色。西藏密宗(譬如宗喀巴的《密宗道次第广论》)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这样思惟与现前观察以后,还不能断除我见与三缚结,就必须再从经中所说地狱道、鬼道的种种苦,以及自己观察畜生道弱肉强食及被人类宰杀而食等,详细而深入思惟以后,再思惟自己是否能永远保住人身而不坠入三恶道中受苦?并且再深入思惟:一旦落入三恶道中,何时才能再回来人间享有半苦半乐的人类生活?然后再依三苦来思惟:行善者死后出生于欲界天中受乐,行善者加修禅定出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一般学佛人都不能证得初禅正定,是因为不知道应该从日常生活当中去消伏性障;像有些是迷于以盘腿打坐的方式来追求一念不生,这样纵然他的腿坐断了,还是无法和初禅相应。初禅的相应一如欲界定,如果忽略了十善业的基础,那就不可能证得的。而要修证初禅所容易忽略的最根本的问题,弥勒菩萨开示说:【如是所有初修业者,蒙正教诲修正行时,安住炽然正知具念,调伏一切世间贪忧。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4)也就是说,无相观是依真实心如来藏的诸法实相来施设的,因为真心无形无色,又能出生万法,也能在与万法和合的运作当中,显示出真如实相无为之性;所以说,修学无相观是非常殊胜的!一般打坐或是数息的修行方式,都是在尽量远离外尘境界的静中修行方式,而等下了座回到世间境界生活工作的时候呢?大多就使不上力了!而念佛人在口中念佛名号或者心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譬如说一个染上毒瘾的人,他理智上虽然很清楚:我不要再吸毒了,不要再过这样的日子了,因为过这样的日子,会让我自己受到别人种种的轻视,以及我生活可能遭遇到困难。可是在那许许多多的场合中,他就是没有办法抑制自己有一个心念,想要继续染上这个毒瘾,这个就是因为由于末那是一个决定性的缘故。所以我们同样回到我们这个世间法来说,贪瞋痴我们不也是犯上这种贪瘾、瞋瘾、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在老庄的思想里面,讲究的是什么呢?是我们应该要尽量的减少,要过着知足和简朴的生活。除了这个之外,老庄更提出了所谓的道。这个道,老庄谈的是所谓的天地万物之道、自然之道,并且谈到了人应该要顺应天地万物自然的道。这样子顺应这个道的结果、契入这个道的结果,才能够真正与天地同体;所以这样子就会使得,如果真正能够跟天地的道合为一的话,才能够使得我们不会去被 | 三摩地 2018-07-23 |
|
众生都活在很可怜的世界里,每天为三餐忙碌!大部分的众生一生都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奔忙,经济大概是众生一辈子烦恼的主因,大约占了七八成,以及健康也是众生很烦恼的!因为我们迟早都会面临老病死等苦!那只有少数人是生活在富裕的情况,因为俗话常说八成的资产集中在两成的人手中,现在可能是九成的资产集中在一成乃至更少人的手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那辛苦的人们只会越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慢慢地转入动夫,因我们的身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心行,六尘变动又会影响六根所行;所以当六尘变动不定时,六根亦随之追逐不停,就引发六识不停地作种种了别,如风起波浪越滚越大,乃至无法停歇,所以在日常生活运为当中就无法与之同时摄心无相忆佛。所以要在日常生活运为时较能摄心无相忆佛,先要意识如理说服意根,收摄意根让意根不随种种法尘变动而追逐著,能安住于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悟后要靠你的意根、意识,在历缘对境中去熏习你的真如体性;从日常生活中、四威仪当中,去体验自己正在生气的时候,真如有没有生气?七识心的我正在高兴的时候,真如有没有高兴?这样去体验,最后完成转依真如的体性,凡夫性已经永伏不起,圣性已经发起了,才能进入初地的入地心中。还没有完成转依而入初地时,你还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观念、私心、我所的执着。这些七识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于日常生活当中慢慢熏习,从闻香不执著其香,嗅臭不厌恶其臭,粗茶淡饭不执著其味;所谓不执著并非没有感觉或不分别,而是说顺心境时心中不喜也不贪,违心境时心中不瞋也不厌离;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所谓喜或不喜。如此不断的熏习,再透过无相拜佛动中取定的功夫,不假时日定力增长的快速,自己都能感觉得出来。自从末学进入正觉讲堂后,依循亲教师之教导修习两年半之时间,就具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其实,从现实生活的行、住、坐、卧中,只要用心观察,都不难看出习气与业力运作的影子──制约行为。第一节制约行为无处不在制约行为无处不在,也一直跟着我们,它默默的影响我们一切的行为。例如,当热恋中的少年男女看到心仪的对方时,为何不待意识思惟,内心早已小鹿乱撞?当这对男女看到与双方感情有关的事物时,心律为何会加快?当双方将赖以传情的通话时间,相约固定于每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八正道中的世间八正道,是以基本人伦为基础,教导佛弟子们在世间生活,若能遵照八正道之正理实践,就能建立良好的品德,培养慈悲为怀、温良恭谦的心性,以作为修证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基石。第三章出世间八正道佛世尊在阿含经中开示八正道之正理,着墨甚多,在在处处告诸,于八正道之理须多熏习、多思维、多奉行,就可以从生死的此岸,度到解脱的彼岸。八正道其实就是苦灭之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贪念、妄想。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行行持当中非常重要。一开始练习时很不好受,难度极大。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会习惯下来。无苦不成道!5、夸奖赞美我们的,都不是明师,骂我们的,不管对与错,才是真正的善知识。打击我们的人,当他在刺激我们的时候,就是在成就我们的道业,这是逆增上缘。要藉此去磨练无我相,要心能转境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从那以后,因为百尺竿头,上进无路,想要旁通,却受警诫,我有近两年时间在网游和网络小说中混日子,直到受戒方才终结这种懒散颓废的生活。今次旧病复发(凡夫声闻习气现行),再受警告,就不得不让我去深究其理。很显然,佛菩萨宁愿我在佛菩提道上懈怠两年,都不许我精进地伏断烦恼,修证禅定,这到底是为什么?今借此缘由,将整理心得写出来,供养有缘菩萨。菩萨入道初门是明 | 三摩地 2018-07-23 |
|
甘地的生活尤其是在情欲方面是禁欲生活的典范,丘吉尔戏谑地称他为半裸游方僧。印度文明之外的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甘地这种苦行的禁欲生活。但是,从这种禁欲生活中,我们看见了圣雄甘地乞丐外衣下的伟大灵魂(印度诗人泰戈尔语)。由此,笔者想到:为何时下的们外衣下就没了灵魂呢?为何大多都过不了这道坎?看来,甘地长期与裸女同睡能做到坐怀不乱,很值得一探究竟!最近, | 三摩地 2018-07-23 |
|
慧解脱的阿罗汉虽然禅定功夫不是很好,但是他不会再有掉举的状态,他完全没有烦恼,过的是无忧无虑的生活。乃至日中一食,出去托钵,倒霉的话碰到这一家刚好没有多余的饭布施,第二家第三家到第七家还是没有,那只好回来了,今天就没饭吃了。有没有烦恼呢?还是没有。像这样,就是他根本不为了五阴或者为了任何的法生起烦恼。不为法生起烦恼是因为解脱已经亲证,解脱知见已经具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一般人每于日常生活中,为种种琐碎之事而烦心,光是每日衣食即需费很多心思,何况还有求学、升官、发财、交友、感情、婚姻、工作、事业、投资、理财、生儿育女、教育、学费……等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判断、决定。这是一般世俗人所面临的问题。学佛修行的人也是一样,未学佛时,看到亲人、朋友、同事在学佛、信佛、拜佛,他们都说「学佛很好」,鼓励我们也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