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中午给一个朋友拜年,他很关切我目前的生活状况,谈到我未来有什么打算和规划,我坦言自己没有任何想法,没有任何计划和安排。他很为我担忧,连声说有困难直言相告,千万别客气,都是自家兄弟。对于这份好意我心领了,除了感受到这份兄弟的友情温暖外,我还被自己的回答吓了一跳。这份惊讶来自于自己居然对于未来不做任何规划和考量,还这样的心安理得。未来对于很多人来说,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菩萨以大悲善巧方便,在各种不同世间里,要度化各种不同菩萨种性的众生,所以示现种种形相;有时也示现有过失,好像凡夫众生一样,跟众生一起生活,一起做事,度化这些众生。这都是菩萨的清净愿力,才做得到。我们欲求真善知识,也应当发菩萨清净大愿,才能和菩萨的愿力相应,得以值遇善知识,并能得到他的教导。(原标题:学佛人如何分辩出真正的善知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念佛人到此地步已经通于禅法,自然能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岂非禅净互通?若念佛人,从拜佛、称名念佛,进入无相念佛之境地,欲修楞严大定,当摄取修定之知见,并详阅楞严经;每天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无相念佛,并在每天固定时段打坐之时无相念佛。待事理二障消除,自然渐渐深入楞严大定而证得诸种念佛三昧(注三)。另有念佛人或持咒者,于日常生活中执持佛号或固定一咒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禅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句话没有错;因为第八识实相心如来藏,不论众生是否已经证得,他的如来藏都是恒常分明显现,不曾一时被遮盖,只是未悟的人不知道。已经亲证真悟的人,都是可以现前观察,祂在一切众生身中这样子运行不断,并且能由众生日日受用运行之中,让众生来日日受用。可是众生日日受用却不能知,所以,禅师就称之为“日用而不知”。古时候禅门学人日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这些烦恼的根源,都是因为把我当作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把我当成是在世间生活时,一切最基础的根源,一切的来源!所以我们才会基于我而产生种种的烦恼。换句话说,所有烦恼的根源,其实正是我见,也就是说:我们要断除烦恼的话,就是要断我见!再深入说,断我见只是一个基础!如果要解除所有烦恼,不仅要断我见,更要断我执。我见跟我执的差别,从字面上看,我见是一种把我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从理上来看,至少应该能够信服,在我们生活的当下,这个色身就已经不断的在历经变化了。换句话说,不管是从时间的长远性来看,色身会有老死;从时间的短暂性来看,色身会在所变迁。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应该能够现出色身本身,确实它是一个无常的存在,无常是一个观点。从另外一个因缘和合的观点来看;我们要维护这个色身,必须要经常的摄取各式各样的营养,才能够维系它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比方说,我们会把心理感受,能想象当作是真实的存在,诸如此类,反应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譬如,我们会说我们读书人希望能够名垂青史,希望这个名垂青史,基本上就是希望我们的思想能够永久的常住;又譬如说,年轻人常常说的: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或者是说:只要能够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这类型的想法也是一样。虽然并没有特别强调,所谓的恒常的存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生命的觉醒不在于佛法知识的累积,而在于正见的运用,当然累积知识是一个必然的极其关键的阶段,但渐渐的可以试着在生活中不断忆起自己之所学,诚然这非易事,但也唯有此,唯有习惯性的在任何困境中都能够忆起所学,乃至于让其成为自己的第二天性,如此解脱功德受用才会真实生起,佛道的希望因着对于外在世界的绝望而开始点燃。(作者:存然)(原标题:绝望带来希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只有我才会拣择,修行不是趋吉避凶,修行甚至不是把生活过的更好,修行更不是我要怎样。而是坦然接受生命呈现给我们的一切,因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心如来藏所显现,如来藏本来无我,祂从不拣择,从不考虑要什么、不要什么,如此才是真随缘。若只是依照自己的性子在做,那只是随性而已,只是不断增长我见、我执而已,与道无关,与也无关。很多人希望通过学佛来让自己活的更好,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后,还要于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详细如实的观行,才能自己确信五阴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有,才能确信五阴是无常变异之法,更加确信五阴是一切苦的根源,因而产生强烈的出离心;也就是经由闻信、解信,渐渐进入修行阶段。而且一定要自己亲身如实详细观行,日后才有可能证得五蕴空相,能实证初果所住五蕴空相的见地中;也就是《心经》所说照见五蕴皆空,乃至断尽对五蕴的所有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只有我才会拣择,修行不是趋吉避凶,修行甚至不是把生活过的更好,修行更不是我要怎样。而是坦然接受生命呈现给我们的一切,因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心如来藏所显现,如来藏本来无我,祂从不拣择,从不考虑要什么、不要什么,如此才是真随缘。若只是依照自己的性子在做,那只是随性而已,只是不断增长我见、我执而已,与道无关,与也无关。大家都希望通过学佛来让自己活的更好,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次观行没有办法心得决定,再两次、再三次依于您在生活当中的烦恼渐渐断除,对于五尘的贪欲越来越少,越来越容易摄心为戒,戒作好了当然定就会生起。所谓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而能够生慧。戒、定、慧三个无漏法慢慢具足而慢慢地对治了三毒贪瞋痴以后,您再依于比如说五停心观,或者在正觉讲堂,依于您无相念佛拜佛,您这一个忆佛拜佛的功夫,能够让您功夫生起、能够净念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以正觉讲堂来讲的话,我们就依照平实导师根据《楞严经》里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与法义,导师再根据的法义,又因应于现代人生活起居作息的方便,乃至现代人的根器,而写了这一本《无相念佛》这一本书来教导大家,依无相忆佛、念佛、拜佛的法门来达到能够净念相继,类似于五停心观定力生起的这样子的一个法门。五停心观简单来说,对于贪欲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不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是在世间生活过程中,种种苦受也都是由识阴来领受的,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苦受,也都是识阴所不能免除的,当然都是识阴的苦,所以佛说有受皆苦。然而受阴、想阴、行阴的无常之苦,其实都是由识阴辗转出生的苦。识阴的一切苦,依世间法现前观察之,其实无边无际;譬如八苦中的任何苦,都是因为有识阴才会存在;推而广之,世间所有苦,包括三界六道中的一切苦、一切乐、一切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你去观察桌子、椅子这些资生的用品,这些资生具能够让你生活必须要所需的;然后乃至于这些山河大地等等,把分作山、分作河、分作城堡、建筑物、房子,这些内外事情总共有几十件事情,你都要一一的观察。观察什么呢?这些法是不是会变异?这些法是不是变异完以后又会恢复?它们是不是固定的一个相貌?形体会不会变?譬如说,你之前看到某某人他还健在,后来你就看到他到医院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这样思惟与现前观察以后,还不能断除我见与三缚结,就必须再从经中所说地狱道、鬼道的种种苦,以及自己观察畜生道弱肉强食及被人类宰杀而食等,详细而深入思惟以后,再思惟自己是否能永远保住人身而不坠入三恶道中受苦?并且再深入思惟:一旦落入三恶道中,何时才能再回来人间享有半苦半乐的人类生活?然后再依三苦来思惟:行善者死后出生于欲界天中受乐,行善者加修禅定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把“触而不了别”当成是真心:“有人说真心是无分别心,所以我就是触而不了别;我在日常生活中,我做一切事情,我都是一触即止,都不做分别,这样的境界就叫作涅槃。”我们来看看你在日常生活中,能不能触而不了别?当你吃饭的时候,如果你是练到触而不了别,那么你是如何拿到筷子?你如何知道那是筷子?你如何知道那是菜?然后去挟菜?把菜挟到嘴巴里,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我们要谈三界六道呢?因为三界六道,就是我们一切众生所生活的世界的面貌。我们要先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它是什么样子;我们要知道自己在法界里面的位置,我们就会知道我应该要如何做,我应该要往什么方向来前进?所以我们要先了解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关系,我们有做一个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对应关系表:阿赖耶识 如来藏 ---阿赖耶识-如来藏---三界六道境业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要认识觉知心的我,首先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相中去把我的种种表现找出来。先恭录网上几位菩萨的开示如下:一二三菩萨的开示:观行审视自己的非语言、非文字的心行,以及所作这些事情的背后真正的深刻法尘到底是什么……好好地观看自己,看看自己到底在这些人事地物的生活中,是怎么过日子,是怎么以着「我」在过日子。好好地观行大小不同的五蕴境界相貌,&hel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断我见,不等于把意识断灭,是把意识所拥有的邪见断灭,不是连意识的正知正见也断灭,所以断我见的圣人当然会于生活中生起意识心行,但不会再生起意识是常住不坏的真实我的邪见(我见)心行。断我见的真实含义用现代白话语是否就是:是对人类执着自我意识为常、为真、为永恒的这种虚妄想邪见的打破。我见中,最主要的是执着意识是真实常住的我,但是还有其他的我见:把蕴处界中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