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到了衙门,罽那的妻子向县官哭诉著说:我们两人一向缩衣节食,在家里过著贫穷困苦的日子,而我的丈夫却把赚得的钱财拿去乱花,毫不在乎家人的生活;请县老爷明察,还我一个公道!于是县官就问画师说:你为什么把赚得的钱财随便花用,而不拿回家照顾妻小呢?罽那回答说:我觉得人的一生就好像闪电、露水一样的短暂,刹那生灭、变异无常;我想到自己今生连穿衣吃饭都有困难,这都 三摩地

2018-07-23

而财布施不只限于金钱施,举凡各种财物,包括各种生活必需品,不论是食、衣、住、行、育、乐之物品,或是各种金、银、铜钱乃至各种珍宝,都是可布施之物。依于布施物品的不同,未来世所获得的果报也会有所不同。譬如《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第11〉中说:【无量世中常施衣灯,以是因缘获得上色。……无量世中常施饮食,以是因缘身力具足。】我们接著引用《佛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因为这件事情,他就悲喜交集发起了誓愿:希望地狱、饿鬼、各类的众生,当然包括畜生道,如果有受人系缚,或者遭受牢狱之灾者,能够早日免除这种灾难,色身能够安泰,性命得以保全;就像今天我放生的这只鳖一样,让它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接著就向十方稽首作礼,叉手祝愿祷告说:世间的众生纷乱不安,所受的这些苦难真的是无量无边,我应该能够让他们有所庇荫、庇护,能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是依报?依报是指个人拥有的财富、眷属、生活环境等等;譬如自己本身富有资财,不必受人供养,也不必为三餐奔忙,能有闲暇可以学佛,这就是菩萨可爱的异熟果。凡是久学菩萨,多多少少都有可爱的异熟果;如果不具备可爱的异熟果,表示过去世没有在努力行布施,所以导致世间法的福报不足。可爱的异熟果如果没有具足,佛地的三十二大人相当然不可能,也就不能成佛。佛是福慧两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施设并且互相维护这样的制度,使得众生可以维持正常生活的缘故,当然我们依于福德所感得的财物,就会有一分或者是多分为王所持有的情况。然后,经论中有时候会提到:我们今世的财物是五家共有,五家中的四家,就是这一段中所说的王、贼、水、火,也就是国王、盗贼、水灾、火灾。而一般而言,还有第五项的不肖子女,这多半是过去世因为某一些原因而积欠对方的财物,再加上其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说什么样的情况呢?有时候因为对于财物,突然又生起贪爱之心,然后突然就想:万一没有布施的果报,那不是平白无故就损失了那一些财物了吗?有时候这个人是被别人怂恿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什么就不自己受用那一分财物呢?有时候他是看到别人布施了以后,生活的情况反而转坏;但不知道那一分的布施的果报还没有成熟,只是那个人又有别的业现行。有时候也许是被亲人眷属指责 三摩地

2018-07-23

一开始修学布施法的时候,要不是自己会这么想,就有可能是亲缘眷属会这么说:为什么财物不留着自己受用啊?反而要去送给别人!不是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姑且不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一段俗话的迷思,单单从这一位开始修学布施法的人,他的心境来作个思惟:他或者是初学者,或者是没有办法观察体会布施给众生所得的果报,也没有想到说,自己也可能是曾经接受别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些功德,没有能力可以成就静虑的功德,所以需要修学制心一处的功夫!制心一处的功夫,我们所修学的是平实导师运用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佛门里面的忆佛念佛,也就是无相念佛的方法;搭配了拜佛的方便,从拜佛中来定力!忆佛拜佛中的方法,是直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的散乱以及攀缘!的过程里面,让自己能够摄心,安住于清净的忆佛的念,来对治意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五)佛陀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人以房舍、卧具、汤药、园林、池井、牛、羊、象、马等,种种生活所需要的工具用品,来布施给他人;后来这位施主命终了,那么他的福德,将会使得他在未来世中,由于所布施的财物,而得到同样的财物,但是数量非常的多,而且可以随着他的需要,来任意使用,时间或长或短,都是由他自己来决定。这不是像辛勤努力所赚来的世间财物,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我们要再来谈谈,其他的生活起居上面也经常会遇到的一些状况,可以如何来作布施或是供养。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开示说:【见人鞾履、衣裳、鉢盂朽故坏者,即为缝补、浣染、熏治。】(《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当我们看见有出家或是在家的修行人,他们在衣、食、住、行等等生活上所需要的用具、资生之具,如果有朽烂,或是用旧了快要坏掉,不太好用了,那么 三摩地

2018-07-23

是说他担心把财物布施出去,自己以后的生活会没有着落。那第三种,见他施已受诸衰恼。则是看见别人布施了以后,却没有好报,反而事业失败,或者是出了车祸受了伤,或是生了重病,受到种种的衰恼;所以他就对布施产生了动摇,而有后悔心。像畏财尽受苦或者是见他施已受诸衰恼这两件事情,都是因为这些人还不懂得三世因果的道理,不知道这一世的布施,是要到下辈子才会得到果报, 三摩地

2018-07-23

而且要观察,菩萨在人间生活所需没有缺乏,而且能够将自己的财物拿来利益众生、布施给众生;同时身边围绕着眷属、善友,受到眷属善友的尊敬爱念。这样子这种快乐,菩萨看到以后就知道,应该要常常行布施,避免贫穷之苦,所以心心所系就是常常乐于行布施。 (原标题:如何让世间财能够随着果报而生生不息呢?) 三摩地

2018-07-23

说说财物的无常好了,可以举一个生活周遭的例子来说。早年政府发行的货币,可是因为战乱的缘故,据说到了后来好几百块才能买一个蛋;到了之后又改为新台币,随着众生共业所感,币值也是天天的变动;金钱就是这么无常,没有它一定的价值。同样地,物品的价值也随着人们的喜好与需求的不同而会有着改变,做生意的不就是依于这个原则来赚钱的吗?然而财物只是有情受用福德的表征而 三摩地

2018-07-23

那回到人间来,获得人间色身的果报,在寿命上、在体力上面、在生活中能够安乐无忧,同时因为安乐无忧,进而能够再继续听闻,听闻中这样的所谓因缘果报的道理。因为在中,能够告诉众生这个三界的因,以及一切的因缘的道理,善于了知因缘,就能够如理地述说一切法;所以这个人在寿命、色力、安乐、辩才上胜于一切众生,是因为他在过去乐于布施的结果。同时因为在过去,他不断地长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施设并且互相维护这样的制度,使得众生可以维持正常生活的缘故,当然我们依于福德所感得的财物,就会有一分或者是多分为王所持有的情况。然后,经论中有时候会提到:我们今世的财物是五家共有,五家中的四家,就是这一段中所说的王、贼、水、火,也就是国王、盗贼、水灾、火灾。而一般而言,还有第五项的不肖子女,这多半是过去世因为某一些原因而积欠对方的财物,再加上其 三摩地

2018-07-23

他能够改善他家里面的生活,可以改善他的业报,那我们将来也一定是可以的。所以,即使不说可以得到佛的无量无边的功德,单以改善自己自身的业报来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来供佛呢?那有的人会想:可是家里面反对我来作任何供养三宝的事情。是的,有时候家里面的人,他们并不清楚,有时候对于宗教,他们有一些特别的看法;虽然我们想要跟他说,佛教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宗教,它并不是一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可以想见,花报就这样的殊胜,马上解决这一生业报的种种问题;所以可以想见,未来果报一定不可思议啊!所以世间的人想要免除生活上的许许多多的痛苦,无论是钱财,还是色身上种种痛苦,更应该努力地精勤来修习、修学、修集福德,何必要放纵懈怠来放逸呢? (原标题:卖身供养三宝果报花报的故事)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告诫二子之后就往生了,长者往生后,兄弟俩遵照父亲的遗嘱,相亲相爱地一起生活,可是弟弟阿利咤结婚后,妻子时常跟阿利咤说:你就如同你哥哥的奴才,因为家中的钱财用度、待人接客,都是你哥哥在负责,而你就只是有得吃、有得穿而已,什么事都作不了主,跟奴才有什么两样?阿利咤妻子时常这样说,然而这样的话听多了,阿利咤就心生变异来向哥哥要求分家,哥哥对阿利咤说: 三摩地

2018-07-23

布施未来世得到大富的故事,《杂譬喻经》中的一个故事:在过去居住在王舍城中的人民,大多过著富裕的生活。王舍城里的人,依家产多寡分为九品,这九品各别居住于不同的乡里,彼此是不相互矫错杂居的。其中有个安乐富足的乡里名为一亿里,居住此里的人都拥有一亿以上的家产。当时有一位居士,很向往能住进一亿里内,为了达成目标,他总是拼命工作、勤俭持家,用各种方法存钱。就 三摩地

2018-07-23

古德云:人人知道有来年,个个尽种来年谷;人人知道有来生,何不修取来生福?人为了明年、后年、晚年的生活都会努力存钱了,何况是未来世,更应该也要努力准备自己的福报。所以布施就像在投资一样,是为了修集未来世的福德;布施也像种田播种一样,果报收割是在未来世。现在多布施,未来世就能远离贫穷;就像现在勤俭存钱作有利的投资,晚年就有比较多退休金可用,这是一样的道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