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么,居士该如何将佛法的修学、内证显示于外,并依佛所制定的戒律、威仪生活,在生活中又该遵守哪些基本的礼仪呢?下面,我们对目前居士常用到的一些礼仪进行了搜集、整理,并将其中不如理的部分加以说明,以供广大初学者参考。一、个人修学应知居士在家修学佛法,也应如出家人一般,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修学目标,制定每日的功课,并从起床时的第一个念头开始,保持内心的观 三摩地

2018-07-22

(3)居士见面时当以双手合十为礼,口称“阿弥陀佛!”合十是佛教信众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合十的动作,不仅可以达到收摄内心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甚至当人们感到紧张、焦虑或心浮气躁时,合十可以让人平和、安定、集中注意力。合十应用的场所还包括:经过法师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以合十的姿态,稍稍欠身经过,表示自己的礼貌与尊重;写信时,用&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在《阿含经》里面的话,我们可以说佛在教我们在观行,比方说受蕴到底是不是空的时候,往往都不是在说把这个受蕴的部分把它拆解成这个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然后又要再继续拆解成苦受里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受、乐受有什么哪些细微的受,佛并没有这样作;实际上就是说,在受蕴的部分,拆成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然后再去一一观行这些受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生起、如何消失的 admin

2018-07-22

生活中经常发生此类因果不虚的事,但人们往往都把它忽略了,甚至把它当作佛教神话。实际上,佛法不但是真实而且是能够验证的,无论今世感受快乐、痛苦,还是前生后世的种种遭遇,都是以往业力在幂幂中支配。没有因果观念的人,根本想不到这一点。这正是当代人愚昧可怕之处。许多人都不相信前生后世,自诩为只信科学,实则不但与真实擦肩而过,而且也背离科学只承认事实这一根本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在生活中看见的所有影象及所有的体验,实际上都是在这个微小和黑暗的地方产生。你看到的所有影象,都装配在这仅有几立方厘米的地方里。现在,让我们再仔细反思这些资料:当我们说我们看见的时候,我们实际上看到光到达我们的眼睛,然后在我们的脑子里转换成电子讯号的效果。当我们说我们看见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观察我们脑子里的电子讯号。还有,我们必须注意另一点,脑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过去的生活中的创伤、记忆、兴趣、经验,都能够明显体现在我们目前的生活,那么我们前世的天赋和才能,为什么不可以影响今生呢?7、似曾相识似曾相识是一种奇怪的感觉,是重复某种人们确定他们今世从未有过的经历,或是对从未去过的某个建筑物或某个城市的神秘的感知。对某些人来说,这些经验被认为是前世轮回的证据,而这些残留的记忆则在转世重生中在一些事件中被无意唤醒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与前面所说的这些相违背的,譬如说他生活中缺乏了衣服、饮食,缺乏了这些需要的汤药,缺乏了这些玩乐等等,而且身体众多病痛,年纪衰老,那么这样的日子就会过得有点辛苦,那我们称这样的有情,称为是有苦的有情世间。世间的众生其实乐是少分,多分是有苦,因为没有一位有情说他不会生病的,也没有一位有情说他不会变老的,所以大部分都是苦比较多。我们再接续这个论文中弥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生活中的许多情境都在告诉我们选择的存在。人生在世,大概很少有人不会为过去的一些选择而后悔,如果那些让我们后悔的事情是命运的安排,理应如此,我们是不会后悔的,就像我们从不会后悔生在这样的一对父母家里,不管他们是贫是富,因为看起来生在怎样的家庭是我们无从选择的,所以我们无从后悔;会后悔都是因为我们自感当时的我们是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的,比如我们坚定 三摩地

2018-07-22

以下的说法对于指导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有积极意义,而这些说法有些是引自开悟觉者的讲述,有些也是经过人们很多的实例的印证。另外,正如之前提到的,一个结果通常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成的,因此任何单一的因素可能只是造成某一结果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这点也请读者注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缘差的十种原因:1、对于众生起嫉妒心。2、看见别人获得好处,心生恼热。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与前面所说的这些相违背的,譬如说他生活中缺乏了衣服、饮食,缺乏了这些需要的汤药,缺乏了这些玩乐等等,而且身体众多病痛,年纪衰老,那么这样的日子就会过得有点辛苦,那我们称这样的有情,称为是有苦的有情世间。世间的众生其实乐是少分,多分是有苦,因为没有一位有情说他不会生病的,也没有一位有情说他不会变老的,所以大部分都是苦比较多。我们再接续这个论文中弥 三摩地

2018-07-22

识蕴是由第八阿赖耶识所含藏的诸识种子流注而生,是藉五色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的色蕴,依无色根的意根才能从如来藏中出生的;有了色蕴与识蕴的存在,就有受、想、行三蕴的出现,于是众生日常生活中身口意的造作不断,因此识蕴又称六转识,六转识再加上意根又称为七转识,都是从阿赖耶识心体直接、间接或辗转生出来的,全都属于「名」所摄。此七转识再加上所依的 三摩地

2018-07-22

编者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既深刻又久远,而且涉及文化生活中的各大领域,包括大家日常使用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等。这些词语虽然使用广泛,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它们其实来自于佛教?古人说百姓日用而不知,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常说刹那,但刹那到底有多长?(图片来源:资料图片)在日常生活或阅读文章时,我们经常使用或者看到刹那,这个常用词汇其实源自佛教。在日常使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在梦中都变成可能,梦境是内相分,不接触外相分而自现故。有情于梦中所受一切苦乐,在未醒之前,与醒时所受苦乐并无差别;醒来方知是梦,原来都无所有,只是内心自现境界而已。若梦中之相分与醒时之内相分不同,应梦时知在梦中,则其所受苦乐触境界,应不同于醒时。然实无不同,故知梦中内相分,与醒时配合外相分而生之内相分,殊无二致。而地狱的境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说实证的方法,事实上,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常常会有的。譬如我们有一种水果莲雾又名为黑珍珠,它甜度很高,大家都很喜欢;如果有人说,莲雾这个水果怎么可能很甜呢?那很简单,他直接到菜市场去走一遭,去买了来吃,他就知道了,这就是实证的方法。所以我们要讨论八个识的话,也是用同样的方法,也就是我们直接把它找出来。当我们在找这些心时,事实上是有方法的,也就是说,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随著上课薰习法义与正知见一段时间后,慢慢在日常生活中思考着老师课堂提出的问题,重新检视自己的身口意行和平日做人处事的原则与态度,自己内心真的很忏悔与抱歉。在过去无知的岁月中,因个人贪、瞋、痴、慢、疑,我执我见,犯下的种种错误,不仅造成别人的困扰,更是自己受到的困扰与伤害最深。感谢老师课堂不断开示佛菩萨慈悲的胸怀,让自己勇于面对过去所犯的错误,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对于日常生活中,所碰上的无法解释的现象或是不能够理解的东西,很少有人会起心想要去把它给弄清楚、给想明白。因此,其实绝大多数的我们,对于佛教是不了解的。更进一步的说,对于宇宙与人生的切身问题,是漠不关心的。古人曾经说过:不知天、不知地、不知生、不知死,那么我们活着的目的,到底是要做什么呢?佛说,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只占所有一切生命所居住的环境里极微 三摩地

2018-07-22

日常生活中人们千方百计运用各种方法试图消除痛苦,譬如你刚刚失恋无以自拔,于是求救于心理大夫,他告诉你;学会放弃和淡忘,才是面对痛苦的良策,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折磨自己,要面对现实走出自我,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业余爱好或干脆请二十天大假去户外旅行…….诸如此类什么替代法,认知法,转移法等等不一而足,有没有用?有用,至少暂时管用,但不彻底,不能真 三摩地

2018-07-22

当生命中出现危机,反而缺乏能力判断,无法做出正确抉择和行动,这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影响;至于在出世间法上,则造成智慧不易增长,历缘对境之观行也较不易观照到。如此说来,是否就不必修定了呢?相反地,定力在佛法修证上也是相当重要之一环,现代的人事多烦忙,散乱攀缘导致定力普遍不足,因此,无论悟前、悟后,皆必须持续规律地忆佛拜佛以增长定力,令意识心不在无谓妄想上 三摩地

2018-07-22

其实往往生活中的问题并不见得多大,出问题的都是心。而有关这个心的一切,只有佛法能够给你最正真的释疑与解答。佛法之于外道法的一个很关键的分际就是佛法是心内求法,可是外道法往往都是心外求法的。当然,佛法所说的这个心,不光光是指我们平常最熟悉的这个见闻觉知心,更包括出生一切万法的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心,和那个处处为我们做主的第七识心意根,人对世间一切万法乃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一般人在生活中,大部分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随境而转,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境界,就是意识境界;面对意识所喜欢的境界,就不断起贪追求,对于不顺己意的违心境界,则心生瞋恚,愚痴的为自己的贪爱与瞋恚,造作种种不如理作意的业行,也常因所求不遂而烦恼不断。生活就在这种喜乐忧悲苦恼不断的意识境界中,不断重复循环着,殊不知这些境界,都是堕在我与我所――虚妄生灭的意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