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平时生活中一切事都能与之贯通连接,已经成了他的本能习惯,令人钦佩! 以一部经典为核心,再去阅读任何法宝,则极容易举一反三,一以贯之。 试问一部经典精读百遍,结合深入思维体验者,和泛泛读一百本书者,谁的受用更深?谁更容易得力?今日恐怕大多数人浮躁到连一篇长一些的文字都看不完,心浮气躁,如何进道? 解决我们生死大事,开启我们智慧生命的法宝, | admin 2024-09-20 |
|
当然生活中常常会有很多人来找我们麻烦,但如果修到三果,就不会起瞋了,就不会想要凶别人,或者被凶了内心也不会生气或不舒服。我们都要发愿往三果迈进! 有的人是被凶了然后内心生气或不舒服,但埋藏在心里也不敢反抗,然后就记恨甚至离开道场或退转,那样就很可惜了! 而有的人是被人凶了之后就凶回去,那当然还是要努力修行让自己进步,进步到被凶了也没感 | admin 2023-10-11 |
|
满三个月后的一天早上,在拜佛之中突然间得蒙佛菩萨加持,忆佛一念相续,自此不论是行、住、坐、卧,忆佛之念都不断,且明显与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念头并行,欢喜之余马上打电话向恩师报告,经恩师确认这是双运的具体表现;恩师同时又说:以后中部要等你了! 当时因贪恋世俗,诸般习性、性障都还很重,所以一听之下马上向恩师表示自己能力差、不可能等等。恩师却 | admin 2021-05-14 |
|
所以我们跟大家讲说,菩提就是指的,直截了当的解释,就是指的我们每一个人的清净本心;并且,这个清净的本心绝对不是我们现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体会的任何一种的意识的状况;并且,也不是任何一种的禅定的境界所体会的状况。甚至也许大家会听到外面有人说:既然意识不是的话,那是不是有细意识,有极细意识,有极其微细的意识呢?我们在这里也是要斩钉截铁的告诉大家,不管 | admin 2020-08-28 |
|
至于该怎么样成为他们那个境界呢?就是先要作到前面两句“不乐在人众,常好在禅定”;就是心性该怎么样去转变:“我要把所有的时间,除了生活中谋生上面必须使用的时间以外,全部用来修集福德,帮助我成就菩提道。”能够这样作的时候,福德够了,你的心性就跟他们一样啦:“不乐在人众,常好在禅定。”接著说下面这两句:“为求佛道故,于 | admin 2020-06-20 |
|
散乱攀缘心:以日常生活中或课诵中能知能观之心为真心。2.以法定心:以数息、念佛、忆佛、观心、内观,或其它方法摄心而定住之心为真心。3.常寂常照︰以一念不生时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为真心。此境界犹有观照寂照,不离知也,犹是妄心。此中有十余种定境变化,皆幻而不实,执即着魔。4.遍满虚空︰于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中,定心扩散,便以出现遍满虚空境界之心为真心,不离有所得有 | admin 2020-06-08 |
|
在一般世俗生活中,五色根加上六尘以外,意识还要有意根作俱有依;如果没有处处在作主宰的意根同时存在配合,六尘与五根也无法运作,所以意识必须以六根六尘作俱有依。在六根、六尘同时运作的当下,意识才能运作;意识能生起、存在、运作以后,才会有科学家、艺术家、种种专家。但是意识所依的六根与六尘,却跟意识自己一样都要从如来藏心中出生;并且要如来藏时时刻刻配合着, | admin 2020-06-08 |
|
凡夫位的信不退是:不会很精进修行,每周去寺院一趟听听经,回来就把它忘了,继续过着世俗生活,不会想要在平常生活中修行,只是喜欢继续听经而不会停止,这是凡夫位的信不退。有人是努力修行而把六度万行确实加以实行,可是实行的过程中,由于证与不证而有差别;在般若的亲证上面无法确实取证,就是有修而无证,就入不了七住位,最多仍只是信不退的贤人而已,仍无法如实的安住 | admin 2020-06-08 |
|
故在此劝请大心的菩萨,欲圆满自己道业所需的菩萨性,当请阅《优婆塞戒经讲记》各辑,仔细阅读思惟,并以书中法义在自己的生活中切实履践,必能圆满成就性种性之功德,乃至成就未来入地或者成就佛道所需的璎珞庄严。--------平实导师《明心与初地》(优婆塞戒经)云:原文如下:善男子!非得菩提故名菩萨,何以故?得菩提者名之为佛,未得菩提乃名菩萨,亦非性故名菩萨也。善男 | admin 2020-06-08 |
|
我们日常生活中,能见、能听、能觉的识,于睡眠等五种状态以外的时间,一直不断地追求各种境界相(色声香味触等法,佛子则追求定境法尘相),求得之时随着六尘相而忆想、觉知、观照。然而这忆想、觉知、观照的心,以及和祂相对的一切境界相,都不是‘我’,也都不离‘我’。不可说这些心是‘我’,也不可说祂们不是‘我’,因为这一切 | admin 2020-06-08 |
|
从日常生活中磨炼自己、训练自己,到达真正慈悲、平等、净心。初学佛的人不要害怕自己做不到,或者条件因缘不具足,而此忧郁彷徨,觉得佛门难迈,道心退转。以下吃素日期,是为渐断荤腥之法。六斋日:若逢大月,为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若逢小月,为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八、廿九日十斋日:大月:为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 | admin 2020-06-08 |
|
从日常生活中磨炼自己、训练自己,到达真正慈悲、平等、净心。初学佛的人不要害怕自己做不到,或者条件因缘不具足,而此忧郁彷徨,觉得佛门难迈,道心退转。以下吃素日期,是为渐断荤腥之法。六斋日:若逢大月,为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若逢小月,为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八、廿九日十斋日:大月:为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 | admin 2020-06-08 |
|
也就是说,佛教徒如果要吃饭的时候,就应该要考虑到说:这个饮食来之不易啊,它是从檀越之处来供养的,所以要衡量自己对于佛教有没有什么样的贡献,有没有什么功劳跟功德呢?想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任何的德行来受这个供养呢?来获得这样的饮食呢?那也要考虑到说,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应该要防范我们的内心,而要离开一些过失;而我们的内心跟过失最容易产生的地方,就是因为我们的 | admin 2020-06-08 |
|
故在此劝请大心的菩萨,欲圆满自己道业所需的菩萨性,当请阅《优婆塞戒经讲记》各辑,仔细阅读思惟,并以书中法义在自己的生活中切实履践,必能圆满成就性种性之功德,乃至成就未来入地或者成就佛道所需的璎珞庄严。--------正觉电子报《般若信箱》37期(优婆塞戒经)云:原文如下:善男子!非得菩提故名菩萨,何以故?得菩提者名之为佛,未得菩提乃名菩萨,亦非性故名菩萨也。 | admin 2020-06-08 |
|
我们再进一步来看,这个时间上面,正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感受到的许多的事情,其实每一天、每一天都在连续一样,在佛教里面看来,我们不是只有这一世而已,其实我们有无量的前世,我们也有无量的未来世;那么从过去世到这一世、再到未来世,其实在时间上面是有所相续的,这个才能够谈得到所谓的三世因果。所以,我们在佛教里面看因果,第一个就要先建立这个观念,就是因 | admin 2020-02-21 |
|
很显然地,因为祂具备了这些特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祂具备了这些特性,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过的任何一种的心识状况,其实都不是真正的清净本心。所以,各位菩萨也许会听到,有人说有不同的意识的名称,包含细的意识、极细的意识、微细的意识,但是不管是多么细的意识,意识的本质就是意识;那意识的本质就是在我们面对境界所予以分别,而这个绝对不符合 | admin 2020-02-21 |
|
那么与前面所说的这些相违背的,譬如说他生活中缺乏了衣服、饮食,缺乏了需要这些汤药,缺乏了这些玩乐等等,而且身体众多病痛,年纪衰老,那么这样的日子就会过得有点辛苦,那我们称这样的有情,称为是有苦的有情世间。世间的众生其实乐是少分,多分是有苦,因为没有一位有情说他不会生病的,也没有一位有情说他不会变老的,所以大部分都是有苦比较多。我们再接续这个论文中弥 | admin 2020-02-21 |
|
譬如平实导师所倡导的无相念佛,就是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为本,来教导学人如何于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成就一心念佛的功夫。此功夫成就时,能够让念佛之念持续不断,净念相继;若再配合应有的正确知见,便能以此定力,于四威仪中作观行而断三缚结,成就须陀洹果;乃至能以此定力来参禅而证悟实相,也就是找到每个人本有的实相心如来藏。因此念佛有种种殊胜的功德,有心学佛 | admin 2020-02-21 |
|
父母并不要求自己对我们,对我们下一代推干就湿、把屎把尿的付出,能换得我们对他们同样价值的回报!若说回报,怎样的回报才能与父母当年那样的付出匹配呢?您算得出来吗?我们算不出来,可是父母算得出来:对他们来说,看到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能够顺利的走入社会,工作,结婚,生子,这就是我们对他们最大的回报!除此之外,他们没有任何的要求,甚至,没有看到这一天,他们 | admin 2020-02-21 |
|
也因为这个改变,而导正了自己对于布施的认识;同时,只要是看到佛经中有对于孝养父母的开示,便愿意多读个几遍,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譬如下面两段佛在《杂宝藏经》中的开示,就是末学最喜欢读的:在《杂宝藏经》卷2中佛陀这样开示:【父母恩重,犹如天地,怀抱十月,推干去湿,乳哺养大,教授人事。此身成立,皆由父母,得见日月,生活所作,父母之力。假使左肩担父,右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