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如是真修行人非边见众生可比,是以南阎浮提众生根性如是刚强,又临此五浊恶世,正当人寿入将十岁之际,何可期望?是以今日即以小乘义理复以兴发,前者已论「本际」实义,今者更以缘起诸法来论圣道,以诸小乘义理来确立大乘法理于不败,如来藏即是异熟识义,广说多名,佛陀因义立名,以随方解缚,虽无定法,虽无定名,此者为一,一实多名,非是虚假,所以二三俱转斯义,岂可言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接着,疑见也会跟着断除;从此以后,于佛陀不疑,于声闻解脱法不疑,于声闻菩提中的胜义僧不疑,于涅槃真实可证亦不怀疑,于佛陀所设戒禁能令人解脱生死之理亦不生疑。由此疑见已断的缘故,对于一切大师们是否已断我见?您都会在他们所说言语、所著书籍中确实观察出来,从此以后对大师们有没有断我见的事情,心中都可以确认,不再对大师们是否已断我见的事情心存怀疑,也不再对 | 三摩地 2018-07-21 |
|
尽管二乘人也具有一定的悲心,他们舍报取无余涅槃之前也会随缘为人说二乘法,或者为有缘之人示现神通以引其入道,但是他们修学解脱道的根本发心是为了自己出离生死轮回。大乘菩萨具有很大的慈悲心,菩萨不仅发心自己成佛,还要尽未来际度化众生解脱生死,成阿罗汉、辟支佛、佛,这就是大乘佛法所说的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大乘学人发菩提心远较二乘发出离心殊胜,《称赞大乘功德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从初地开始渐渐断除烦恼障习气种子,并且一分一分的断所知障中无始无明上烦恼,到了七地满心断除故意保留的最后一分思惑,烦恼障习气种子同时断尽;最后成为妙觉菩萨,示现受生人间,已经断尽了烦恼障一切习气,并且断尽所知障一切随眠,永断变易生死无明,成就了大般涅盘、四智圆明,成就究竟佛果。----第21集佛陀是什么?正源老师开示 (原标题: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从此以后,第八识如来藏当中所含藏的一切法种,就都不再受新熏,因为已经究竟,所以永远不会再有变易了;这个时候变易生死就断尽了,法无我智也究竟,这时候四智圆明,也具足了四种圆寂,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究竟成佛。这个时候第八识如来藏才真的叫作佛地真如无垢识。所以说,佛陀才是究竟的解脱者。-----《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第121集由三乘菩提架构得到的正确结论(上)》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一切有情众生皆有第八识,以有分段生死之染污种子及所造业种,及与所含前七识种子具有集藏分段生死之集藏性(阿赖耶性),故名此第八识为阿赖耶识。闻受声闻解脱道而见道,以及其后之修道断除思惑,不复有阿赖耶性(不再有集藏分段生死种之集藏性),成阿罗汉,其第八识改名为第九识——异熟识,亦名庵摩罗识,其实仍是第八识,唯改其名,不改其体。后闻佛说大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1 |
|
死的痛苦,是说众生死的时候,身体领受了苦受,遍身领受苦受,感觉死的苦,整个感觉死的苦;心理领受死的苦受,全面领纳死的苦受,感觉到死的苦出现了,也全面觉死苦的内容;接着身与心同时全面性的领纳死的苦受;面临死亡的时候,身体有烦躁的觉受,心理也跟着烦躁,并且全面性的领受死苦的烦躁,身与心都同时全面性的感觉死苦的烦躁;进而身与心都共同的生起了壮大的烦躁,烦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多少禅子为看话头功夫之难修而退缩,故不敢求明心见性;不免生死流转、解脱无期;乃转修念佛法门,求生极乐净土,冀免轮回。聚居岛上之众多佛子,十余年来慈济众生,蔚成风气。然广植福德而缺慧业,不免偏于人天善法。复有一种佛子以数息打坐等定福修法误为修慧之法,不知此等皆是人天有为福善。若闻念佛三昧一词,便以为是净土门之修法;殊不知念佛三昧即是禅、即是净、即是密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另外我们说念佛可以了生死,是第二个果报殊胜。因为修念佛法门的人容易进入实相。参禅要悟很难,所以末法时代有一些师常常讲:末法时代要开悟很难。都叫人家不要求悟,只要努力修行就好。但是经由念佛法门的帮助,要见性---也就是要到实相念佛的境界很容易。如果到了实相念佛的境界,就是说分段生死已经开始快要断尽了,一步一步迈向断除分段生死的阶段。分段生死断了以后,那 | 三摩地 2018-07-20 |
|
或“愿我现在开始念佛不久能让我感应见到弥陀世尊,或释迦世尊”或“愿我速登不退”或所求标准较高,如“愿我能解脱生死,永不轮回”;虽敢开口要求解脱生死,但仍与前述各愿一样均为自己而求,故均属小愿。2、大愿:菩萨行者所发的愿,均属大愿,如“愿今生得遇真善知识,能助我进入实相念佛的境界”,因求明心见性是菩萨行者的事行 | 三摩地 2018-07-20 |
|
因为在那里已经免除生死轮回的苦难,所以叫横超三界。也借著弥陀世尊和两大菩萨的愿力,和他们各种应化身的度化,可以很稳定的修行,直到究竟解脱。《莲宗宝鉴》卷六里有一段话:“盖一切人力量有大小,机智有浅深,所以行业不等。上上根智人,直下自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是弥陀,此则是如来无住无依最上乘境界,万中无一也。其未能顿悟之人,须是谛信净土,一心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如此画像非取非舍,非实非虚,非生死非涅槃,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如来身相亦复如是。」菩萨如是观如来身,结跏趺坐,经于日月,成就五通,具足无量,得无碍辩;得普光三昧,具大光明。成就天眼,见于东方阿僧祇佛。得净天耳,诸佛世尊所说之法悉能听受。天耳净故,一一诸佛所说之法,听闻受持不相障碍。时大精进勤行精进,满足七日,以智为食,不食世供,一切诸天散花供养。时大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佛陀又说:如果末来世的一切众生,想要解脱生死的苦,应告诉他地想的观法。为什么呢?因为第三观成就时,可以除掉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请注意!观想念佛法门主要在灭罪,罪业重的多执著有相,故观想念佛最适宜。第三观成就时,既可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一旦舍离报身时,必能往生净佛国土;不光是极乐世界,别的世界也能够去。这已经是三昧,但此三昧仍不是念佛三昧。第四节观想 | 三摩地 2018-07-20 |
|
如果能够观想成就的话,可以减除五百亿劫生死之罪,一定可以生极乐世界,这个是在相上讲。然后接著话锋一转,讲到理上来,世尊说法,有事有理,初善、中善、后善。有时说法为适应众生根器而偏于事,但也会讲一些理。有的时候偏于理持,也会讲一些事修。现在就说这个花座想观察完成之后,接下来要想佛。想佛的时候,先要懂得一些知见,便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一个念佛人,他进入到体究念佛的阶段以后,一心一意来体究“念佛是谁?”,或者体究“如何是归命无量寿佛?”,这样用思惟观的功夫,不停的在观照、思惟;一天、二天、一月、二月、乃至十年、廿年,等到他因缘成熟时,在一切活动之中,或者撞著、踢著、冷著、热著,乃至呢!有人耳朵痒著的时候,或是说他是在静中思惟观的时候,突然一念相应,“总之 | 三摩地 2018-07-20 |
|
分段生死已断,烦恼障习气种子开始断除,兼断无始无明上烦恼。↓七地满心断除故意保留之最后一分思惑时,烦恼障所摄色、受、想三阴有漏习气种子同时断尽。二地:初地功德满足以后,再成就道种智一分而入二地;主修戒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满心位成就犹如光影现观,戒行自然清净。三地:二地满心再证道种智一分,故入三地。此地主修忍波罗蜜多及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 | 三摩地 2018-07-20 |
|
于此五浊之世,若有修定、参禅、修净土、乃至种种法门,欲求出离三界,解脱生死,并回向救度众生出离三界,解脱生死者,极为难能可贵;而修者多,成者少,多因缺乏正知正见及希求感应,以致觉观不断。此觉观心使念佛人或修禅习定者难得一心不乱,便成念佛修禅之障碍。以下由浅入深,略谈觉观,俾行者建立正确知见,在修学过程中,自知抉择,行者务请详阅思惟。念佛人因希求感应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为度一切众生的缘故,能够不离一切的烦恼,和一切的众生共住,而无所畏惧;能够陪同一切有情众生,在世间的生死海里面浮浮沉沉,头出头没,而没有畏惧,这个就叫做以安乐乘而度一切有情众生,和他一齐走上无上正等正觉的道路。实相念佛人所护的实相,就是《华严经》(四十华严)所讲的:“佛身非我所,世界亦如是;说心非我所,觉无我菩提;导师无来去,亦复无所住;法身 | admin 2018-07-20 |
|
一个念佛人,他进入到体究念佛的阶段以后,一心一意来体究“念佛是谁?”,或者体究“如何是归命无量寿佛?”,这样用思惟观的功夫,不停的在观照、思惟;一天、二天、一月、二月、乃至十年、廿年,等到他因缘成熟时,在一切活动之中,或者撞著、踢著、冷著、热著,乃至呢!有人耳朵痒著的时候,或是说他是在静中思惟观的时候,突然一念相应,“总之 | admin 2018-07-20 |
|
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 经七七日,莲华乃敷。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 | admin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