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平实导师于书中亦有开示:【所以,抟食的断除是极重要的,若不能断除对于抟食的贪爱,就无法解脱于欲界境界,遑论解脱于三界生死?所以真正修行解脱道的法师与居士们,如果想求取解脱,就不应该对抟食有所贪爱;如果每日贪着饮食,就会被抟食系缚而不能解脱生死,因为这正是我所的执着,正是贪着五欲的功德:正是受用五欲引生的触尘顺心境,落在我所上面。但是对于抟食的贪爱,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陀已经远离了一切贪瞋痴、远离一切无明;祂不用休息,而可以尽未来际来救护一切有情来脱离这生死的苦海;佛陀的智慧是无上的,他没有一个止尽;佛陀对于一切世间的法,完全了解,这就是我们说的佛的威力。佛有十种威力,其中有一种就是:这世间哪一件事情有道理还是没有道理,不论你口说的或是想的或是存在的,这道理有没有真正的道理?是不是会有这样的结果?佛都清楚。这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佛说:我见定光佛已来已离欲,以方便力故,现有生死、妻子眷属。有人言:从得无生法忍来,得诸法实相故,一切烦恼及习尽。有人言:佛从初发意来有烦恼,至坐道场,于后夜时,断一切烦恼及习。问曰:如是种种说,何者为实?答曰:皆是佛口所说故,无有不实。声闻法中,佛以方便力故,现受人法,有生、老、病,寒、热、飢、渴等;无人生而无烦恼者;是故佛亦应随人法有烦恼。于 | 三摩地 2018-07-21 |
|
八、佛之四智一、佛有三身1、化身佛佛有应身化身,依有情得度之缘而现化身,或数分钟、或数小时而灭;有时示现应身,譬如卢舍那佛之示现释迦牟尼佛,与有情同现生死饮食之身,方便度入佛法,现入无余涅槃,故有八相成道以示人间,此等名为应化之身。化身佛者庄严报身及真如,为度众生而现色像,或数分钟或数小时数天而灭,唯是影像,无有形体。应身佛者为某界有情得度因缘成熟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二乘圣人成为阿罗汉而被称为人天应供,是因为他们能出三界生死,而凡人与诸天都未能出离三界生死,所以出三界生死的人都可以称为阿罗汉,阿罗汉的意思就是应供:一切人、一切天都应当供养他们。他们在人间只是人类之身,但是一切人与天都应供养他。因为一切诸天不能出三界生死,他能出,所以人天都应供养。诸佛具足获得微妙,远远超过诸阿罗汉,当然也应该称作阿罗汉,所以诸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七地满心念念入灭尽定,寂静极寂静,烦恼障习气种子已断除极多,全无执著,此时必取无余涅盘;但于入涅盘前,佛来传授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而不入涅盘,转入八地,以愿波罗蜜的缘故,不断的到十方世界利乐有情,只需生起作意而不须加行,即能于相、于土自在;直至最后身菩萨位,观察人间因缘而诞生人间,示现为凡夫相而出家学道,乃至于菩提座上以手按地时明心,夜后分目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地的心真如既然可以直接和善十一心所法相应,和五别境心所法相应,这个心真如里面又没有任何的变易生死种子,纯净、纯无漏,当然不同于以前不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的境界;所以,为什么以前说祂是无我性的,现在却又说是真实的我,在这里就做了一个很清楚的分野:做一个区隔了。心真如在以前之所以称为无我,是祂不与五别境相应,不与善十一相应,也不能独自运作,祂对三界六尘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但是有某个附佛法外道,否定如来藏是真实存在,或者是把只有一期生死的意识心当作是如来藏,而且竟然有一大堆的,都自称或被称为法王!可见这些外道对佛世尊完全没有真正的认识,对于佛宝也没有虔诚恭敬心。而且这些附佛法外道,说他们只要修双身法,就可以即身成佛,快速成就报身佛,不需要像佛法当中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辛勤苦修,来成就清净法身。从上面对佛世尊所开示的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一念无明为什么名为一念无明呢?这是因为它有一个现象——在无妄想之中,突然会有一念烦恼产生;由于这一念烦恼出现,就导致众生的受生而轮回生死,所以称为一念无明。在大乘法中,一念无明分为四种住地烦恼,第一种是“见一处住地”,也就是我见;因为不如理作意的邪思维而误认觉知心为常不坏之我,执著这个恶见,住于这种错误的见解之中,在这个境界中安 | admin 2018-07-21 |
|
而祂可以取证慧解脱果而不取证,因为祂是大悲愿的缘故,祂已经可以断除了分段生死,其实来说,应该来讲祂的分段生死其实是可以已断,但是因为这个悲愿,故意留惑润生而生生世世在人间、在三界中能够行菩萨道。这时候祂不仅已经烦恼障的这个现行可以断除,只是因为留惑润生而故意留一分,而且祂也开始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这个是声闻缘觉所不能断的,可是初地菩萨已经开始 | admin 2018-07-21 |
|
再另外一种就是在家修行,那他要修清净行,或者是叫作梵行;不管是修出家之行,还是在家的梵行,事实上,他都可以解脱于这个生死流转,只要他有那个智慧。《杂阿含经》中记载:【尔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钵,洗足,诣世尊所,稽首礼足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因为一切有情在三界六道轮转,乃至想要解脱出离生死,或想要成佛,都一定要受如来藏的法性限制。所以如果有人想要解脱生死,或者想要最后成就佛道,就一定要依于并顺于如来藏的法性,才能够解脱乃至成佛!从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如来藏本身,祂才是法界的主宰!所以如果用无我法,来含摄三法印,对于如来藏的部分,或者涅槃的部分,就不能产生适用。所以用无常、无我含 | 三摩地 2018-07-21 |
|
譬如初果人能够证得须陀洹果时,要达到解脱于生死,还需经过七次人天往返,所以是要有一个如来藏,作为背后的支撑。苦集灭圣谛之后,还要有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声闻人,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还没有办法成为俱解脱,也还不能成为三明六通阿罗汉,需要继续修学,才能够往上进升,这个时候是要依于八正道。所谓八正道就是正见、正思、正言、正行、正治、正命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教所说的解脱,就是使众生从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最重要的:是在三界六道背后有一个如来藏!这个千万不能忽略。三界六道是世间的因果,实证解脱果是出世间的因果;但不管任何因果,背后都是因为有如来藏的运作,才使得这些因果能够成立。在人间实证解脱果,首先要能够断除三缚结。三缚结:第一个断我见、第二个断戒禁取见、第三个断疑见。解脱果的初果须陀洹(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但不管是改变命运,或是来世这种更大的命运改变,可都没办法改变一个最大的命运----就是流转于生死之中的命运!因为一切众生最难逃脱的,就是流转于生死之中,如果我们可以在当世,解脱于生死流转,那么相对于改变命运或者,这两种比较简单的目标,也就轻而易举的达成了。因此,若能有解脱生死的智慧,不管在人间命运好与坏,或者是在天上,都不妨碍他最后的生死解脱。譬如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1 |
|
或者从空三昧,从空的解脱迈向无相、无作,最后就可以究竟解脱于生死的轮转。大乘证悟的菩萨,事实上也可以实证三法印;如果说一位大乘菩萨,实证了三法印之后,即明心之后,事实上也同时断了我见,表示他对于声闻三三昧也能够实证,代表他也可以实证三法印。实证之后跟声闻人一样,可以了知三三昧、三解脱门。可是菩萨实证三法印之后,所发起的智慧是超越声闻的;这就是说,三 | 三摩地 2018-07-21 |
|
《心经》说般若波罗蜜多,意为以智慧而到达解脱生死的彼岸。所以说佛教的解脱是智慧解脱,成佛也是因为智慧的而得成就。佛教所说的智慧有三种,《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因为声闻、缘觉、佛菩萨觉悟的内涵各自不同,故菩提有三乘的差别。下面将三乘菩提,也就是佛教的三种智慧,简单的概述如下:(1)声闻乘的无常空 | 三摩地 2018-07-21 |
|
而且诸佛与诸罗汉的智慧证量及解脱证量,那是天差地别的;您自己应该想一想:是要学得很快乐而很有智慧、具足解脱二种生死呢?或是要学得不快乐,而智慧远不如诸佛,又只能解脱分段生死呢?那么,接着再来说:纵使能够证得缘起性空的法,其实也只是解脱德的少分而已,不能具足解脱德。这就是我刚刚讲过的,成为阿罗汉却还不知道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什么?可是你一旦明心了,当场 | 三摩地 2018-07-21 |
|
分段生死已断,烦恼障习气种子开始断除,兼断无始无明上烦恼。↓七地满心断除故意保留之最后一分思惑时,烦恼障所摄色、受、想三阴有漏习气种子同时断尽。二地:初地功德满足以后,再成就道种智一分而入二地;主修戒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满心位成就“犹如光影”现观,戒行自然清净。三地:二地满心再证道种智一分,故入三地。此地主修忍波罗蜜多及四禅八定、四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声闻菩提系从闻而得,声闻人没办法自己证悟四圣谛、八正道等法,必须要亲从佛陀听闻之后,才能取证四圣谛、八正道;缘觉菩提系从思维而得,辟支佛人从某一因缘去体会,然后自己思惟,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法而得来的,是从缘而悟的,辟支佛人所证的解脱仍然不是究竟,只能出三界生死,但是仍然无法了知涅盘解脱中的境界是什么,所以是少分觉悟;因为是少分觉悟,所以叫他作辟支佛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