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此经复有诸佛菩萨十种生死行业道地。得心定解脱慧愿藏法门。此经复有诸佛菩萨十智不灭入思惟神通王法门。此经复有诸佛菩萨十种不生思惟法藏得入神足王法门。此经复有诸佛菩萨甚深十智入无畏行法王法门。此经复有诸佛菩萨十种大云见法不可思议功德藏法门。此经复有诸佛菩萨入十种众生语言修大行法方便不断解脱法门。此经复有诸佛菩萨十种神通所入生行有行行藏光王法门。此经复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而赞叹曰我今稽首礼不生于诸有方便行诸趣普为一切众如来心自在是故其身常为众转生死如华无所染大云初分得转生死业烦恼健度第六尔时大云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生死烦恼业田。得心定愿藏法门。唯愿如来。广为众生分别解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开示解说。此经中有得生死烦恼田果实法门。复有生死田乐王法门。复有生死庄严住心法门。复有生死喜 | 三摩地 2018-07-21 |
|
能断一切生死渴乏。故名净水。边不可得。故名大海。诸佛世尊同平等故。故名三昧。若有菩萨具是三昧。则得常乐我净之身。得多闻海多闻宝藏。于菩提心无有动转。不退佛慧常住之身。无有变易心无疑碍。不离法雨常遇三宝值善知识。成就一切真正福德。善男子。汝当受持如是三昧。持已则得具足成就无量功德。复次善男子。复有甚深净水大海所入三昧。无有三昧而能宣说是三昧相。故名甚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为断众生生死缚故名为护戒。为令众生专向无上菩提道故名为护戒。为诸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为护戒。欲为众生转故名为护戒。为令众生一切皆得圣僧名故名为护戒。为令众生不断如来圣。种姓故名为护戒。为令众生一切不断法僧种故名为护戒。为令众生一切悉得三昧禅定智慧解脱故名为护戒。为令众生悉得净戒具足无缺故名为护戒。如来无戒故名护戒。断一切戒故名护戒。如来非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不知如来常恒不变轮转生死。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善解如来所有密语。是故以此无价宝珠喻于三昧。善男子。若男若女欲见如来常恒不变。应当修习如是三昧。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则见如来常恒不变。解脱亦尔。善男子。譬如树荫行路之人因之憩息。住是三昧诸菩萨等亦复如是。为诸众生而作荫覆善男子。若有人言如来无常永涅槃者。是魔。若不如是真我。若言如来毕入涅槃。当知是人污辱 | 三摩地 2018-07-21 |
|
破坏生死无际轮转。渴仰大乘既自充足。复能充足余渴仰者。深乐大乘守护大乘。虽现女身实是菩萨善能随顺一切世间。度未度者解未解者。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于未来世当转法轮。以大庄严而自庄严。坚持禁戒。皆悉成就如是功德。于诸众生生大悲心。平等无二如视一子。亦于晨朝日初出时各相谓言。今日宜应至双树间。诸优婆夷所设供具倍胜于前持至佛所。稽首佛足绕百千匝。而白佛言。世 | 三摩地 2018-07-21 |
|
当知是人必堕恶趣轮转生死。增长诸结多受苦恼。若有能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或闻常住二字音声。若一经耳即生天上。后解脱时乃能证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既证知已而作是言。我于往昔曾闻是义。今得解脱方乃证知。我于本际以不知故轮转生死周遍无穷。始于今日乃得真智。若如是知。真是修苦。多所利益。若不知者。虽复勤修无所利益。是名知苦名苦圣谛。若人不能如是修习。是名为苦非 | 三摩地 2018-07-21 |
|
或复有说出离生死无量因缘。尔时于此阎浮提中。所有众生遇斯光已。盲者见色。聋者听声。哑者能言。拘躄能行。贫者得财。悭者能施。恚者慈心。不信者信。如是世界无一众生修行恶法。除一阐提尔时一切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罗刹健陀忧摩陀阿婆魔罗人非人等。悉共同声唱如是言。善哉善哉。无上天尊。多所利益。说是语已踊跃欢喜。或歌或舞。或身动转。以种种花 | 三摩地 2018-07-21 |
|
由此可知,)佛菩提乃是菩萨成佛的法道,也是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佛的法道;从菩萨最基本的七住明心开始,了知万法都是从这个真心出生,不能外于这个真心而有一切法出现;如是次第经历将近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最后证得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无住处涅槃。从上面分析可知:《心经》所说的真实内涵,不离《心经》所说的心,这个心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祂包括了蕴处界及诸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由经中开示可知:不愿意看到诸佛以及听闻如来藏法,乃至否定如来藏存在的人,那是对佛及如来藏法不信受而且在漫漫长夜中不断轮回生死的人,也是佛在经中所说的可怜愍者。又,菩萨亲证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分别的真心如来藏后,发起了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所谓的法身德,是菩萨亲证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分别的真心如来藏,也是经中所说,菩萨亲证本来自性清净 | 三摩地 2018-07-21 |
|
《心经》已经告诉大众,证此无智亦无得真心,以此为基础来修行,到最后可以证得: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无住处涅槃。然而佛曾开示:涅槃有四种,那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无余依涅槃、有余依涅槃以及无住处涅槃。菩萨既然要证得最究竟的无住处涅槃,当然要先证得三种涅槃,才有可能证得第四种涅槃,因此有必要将四种涅槃次第加以说明。菩萨在十信位,对佛的开示产生信心乃至 | 三摩地 2018-07-21 |
|
接下来再继续比对,比对灭尽定跟无想定,就是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为什么?因为非想非非想天的这个无想定呢,其实也跟死亡接近,可是它跟灭尽定来比,它就没那么接近了,因为它还有觉知心存在,还有六识心的存在,可是灭尽定呢?它是六识灭了,所以想知灭了,而且连意根的五遍行中的受想心所都灭了,这个的差别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子去作对比?其实就在说明,进入灭尽定的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1 |
|
由此可知,佛菩提乃是菩萨成佛的法道,也是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佛的法道;从菩萨最基本七住明心开始,了知万法都是从这个真心出生,不能外于这个真心而有一切法出现;如是次第修行,经历将近三大阿僧祇劫,最后证得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无住处涅槃。从上面分析可知:《心经》所说的真实内涵,不离《心经》所说的心,这个心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祂包括了蕴处界及诸法等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在《如来藏经》中一语告知:我见众生烦恼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占察善恶业报经》佛云:如来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非修非作,乃至一切众生身中亦皆具足,不变不异,无增无减。《楞严经》上说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生死相续,皆由于不知这个常住真心。我们有情生命之所以得以延续,乃是赖于有真心如来藏的执 | 三摩地 2018-07-21 |
|
度一切苦厄:当依真心体性现前照见五蕴皆空时,因而明白了五蕴十八界皆依如来藏而存之理,即会转依自在真心,从此不再以色身为真实我;这时身见(注2)和我见(注3)就断除了;再继续深入观行下去,连我执(注4)也渐渐断除,获得解脱功德受用,永远舍离了对三界(注5)的贪爱,这时即是证得有余依涅槃(注6),成为慧解脱阿罗汉,舍寿之时即可入无余涅槃(注7),了脱分段生死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宝积经卷111,佛云︰生死无边际,常住于实际,一念慧相应,生死无疲倦。故知禅乃般若,一念相应而得悟。不可将禅定有境界法、有入出法、有所得法,说之为禅。如来藏无形无相,然真实可证,悟前即与妄心同在,非因悟而从无变有,非因修定除烦恼而将了了常知、明觉寂照之七转识妄心变为如来藏。如来藏不落境界中,于六尘中随缘而应,然不会六尘六入。祂与七转识妄心和合似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欲修大乘真见道前的四加行之前,平实有私心里的话必须告诉读者: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及佛地大涅槃者,应发无上菩提心,非发起声闻心;也就是应该具足菩萨性而成为菩萨种姓,永远都不欣乐于无余涅槃解脱三界生死的自了境界。《大方便佛报恩经》卷2〈发菩提心品第4〉:佛告喜王菩萨:善男子!谛听!谛听!菩萨摩诃萨知恩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报恩者,亦当教一切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换句话说,也就是与「俱生我执」有关的制约讯息将被优先处理,这也是潜意识末那的恒内执我性所主导的,也是众生流转生死的根源。用俗话来说,就是众生爱惜这个生命,爱惜这个能觉能知的「五蕴我」,已经爱到骨子里面去了。而「俱生我执」引生「分别我执」以及「我所执」后,与意识的后生执着相互辗转缠绕不休,形成无量无边的制约行为,并深深的嵌入潜意识末那,形成无量无数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中阴身的意识不像这一个有情上一世的意识那么灵光,因为中阴身是一些微细的物质;中阴身的大脑,不如有情上一世的大脑是由粗重而完整的物质所构成,因此藉由中阴身所现起的意识,功能就不如有情上一世的意识,而是纯粹依靠著习气去运作,结果因为无明而导致贪或瞋,就入胎去受生,开始下一世的六道轮回生死了。除了过去世已经开悟的菩萨之外,一般部分是起贪而入胎的,他们贪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由此检查之,可知离念灵知心不可恃,抵不得生死时节到来,抵不得眠熟无梦时必然消失之事实;抵不得未生之前必定昏昧而不灵觉的事实,与已生之后大不相同;也抵不得死后断灭的事实,与未死之前的灵明觉了大不相同。是故有智之人闻此一说,应当进求第八识如来藏,方能实证有梦无梦不二,睡时醒时不二,未生与已生不二,未死与死后不二的般若实智境界。堕入离念灵知心者,必于真悟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