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接下来又说:〖得是相已,次第获得鹿王膞相;何以故?为菩萨时,至心听法,至心说法,为坏生死诸过咎故,是故次得鹿王膞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身方圆相,如尼拘陀树王;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常施一切众生病药,是故次得身方圆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七处满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可瞋之处不生瞋心,乐施众生随意所须,是故次得七处满相。得是相已,次第 | 三摩地 2018-07-22 |
|
有生便有老、病、死,这是人类的定业,如果安全感是以避免这些定业作为衡量的标准,那么这样的安全感其实是不存在的,除非你永不再生,不出生便永远不会置于因生而附带的所有这一切不安全乃至苦痛的经历之下,这便是真正的解脱,这种解脱,只有佛法的二乘解脱道的教理可以帮助你实证,当你证得解脱道的极果成阿罗汉了,死后便会入无余涅槃,意思是说,你死后便再不会像没有证得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他们是彼此平等的并没有什么差别,在果证上没有丝毫的差别;可是在声闻法里面有所差别,因为声闻法它是以出家求入解脱、急求解脱为主的,那急求解脱最好的方式当然就是出家;所以在声闻法里面出家的这个比丘、比丘尼他的地位一定是高于在家,因为在家他只是贪着于生死的凡夫,所以他们是用这个眼光来看。因为一般人是不急求入涅槃,可是声闻法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或者是对欲界、色界、无色界境界的贪爱执着,于是长远劫在三界六道的善道、恶道中,生死轮回不已。或是对于造作未来善恶报偿的诸业因缘加以爱着;对于会感生未来现行,诸多染污业行的种种烦恼因缘加以爱着;对于会带来将来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及五蕴炽盛等种种苦的因缘加以爱着。有了这些对自我,及种种境界的贪爱执着,就会引生欣乐厌苦的强烈欲求或渴望,就难 | 三摩地 2018-07-22 |
|
生死因行。爱因缘行。是垢染行。如是梵行。于病老死。忧悲啼哭。椎胸拍头。忧苦懊恼。如是等恶。不得解脱。彼人以是恶业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处合大地狱大钵头摩地狱处生。受大苦恼。所谓有河。名曰灰波。广五由旬。长百由旬。常流不息。无针孔处灰不遍满。彼地狱人。在彼河中。受极坚[革*卬]第一苦恼。既堕彼河。身则分散。骨则为石。发为水衣。肉则为泥。河中水者热白镴汁 | 三摩地 2018-07-22 |
|
树提梵志对一女子起悲心,答应她的求爱,为作丈夫十二年后出家,因此得以超越十百千劫生死众苦。可见,婚姻家庭不但不是修行人的洪水猛兽,反而是学佛实践的好地方。否则,佛陀也不必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这么多夫妇之道,家庭和谐之理了。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切实按照佛陀的教育去实行,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原标题:佛陀对处理夫妻矛盾、男女不和问题的具体开释) | 三摩地 2018-07-22 |
|
有铁嘴鸟从二根出入,一日一夜九百次生死。12。《大佛顶首楞严经》中云: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原标题:佛关于居士应该远离(妓女)的重要开示)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与其疯狂地追求转瞬即逝的美貌,不如潜心修行,早早脱离生死轮回之苦海。以前有一位很有名的大画家,备受大家的赞叹,他觉得受到如此的肯定,自己要更上层楼,就想创作一幅尊贵的佛陀画像。于是,他花很多年的时间,慎重寻找一位模特儿,最后才找到一位长得轮廓分明,看来非常庄严的年轻人,画家觉得这就是他想表达的圣人形象。于是他重金聘请这位年轻人当模特儿,当这幅画完成 | 三摩地 2018-07-22 |
|
……是诸善根之导首,……戒能永断一切恶业及三恶道,……戒是生死险道资粮。】(《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一般来说,五戒十善也是通于外道的世间善法。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种戒法。以因果律来说,造了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这四种业,是一定会下地狱长劫受苦的重业。因为造作这四种恶业,它的性质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善男子!若人不解如是业缘,无量世中流转生死。何以故?不解如是业因缘者,虽生非想非非想处,寿八万劫,福尽还堕三恶道故。善男子!一切摸画,无胜于意:意画烦恼,烦恼画业,业则画身:贪因缘故,色声妙好,威仪庠序;瞋因缘故,色声粗恶,威仪卒暴:如瞋,痴亦如是。无量世界一百三十六地狱处,无量畜生、无量饿鬼,皆因业作;人、天亦尔。无量众生获得解脱,亦因于业。〗语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此,业不一定的都要受报,如阿罗汉,凡夫从发心修学解脱道,到解脱生死成阿罗汉,最快三生就能成办,三生之中是无法将无始劫以来的业报都受偿的。故《大般涅槃经》(卷40):佛云:仁者!若以断业因缘力故得解脱者,一切圣人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过去本业,无始终故;是故我说:修圣道时,是道能遮无始终业。-----因此,重罪也是可以消除的!2,《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流转生死。在于人道。以不遇福田故。果报微劣。随得随尽。以习施故。虽处贫穷。而能行施。复有业富而悭贪。若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暂行一施。值良福田。以田胜故。资生具足。先不习故。虽富而悭。(3)复有业富而能施。若有众生。值善知识。多修施业。遇良福田。以是因缘。巨富饶财。而能行施。复有业贫而悭贪。若有众生。离善知识。无人劝导。不能行施。以是因缘。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应当了解是“我为什么要造作这个业?”而不是想要透过其他的方式,尽快地把自己业消除,以为我可以免除种种的苦,然后可以不要负担众生的这些生死的业果,这样想法就会偏向于二乘,或是凡夫人想的,只是想透过一些简单的方式,然后来作身心不乐触的免除,却不想要尽更多的力量,来修学佛法。所以,即使是大修行人、小修行人,都一样不能转易凡夫的不可爱的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往世是多造恶业,那就牵涉到许多的问题;譬如有人往世曾经多次害人,或残害大量的众生,当他在这一世修学佛法的时候,由于被害而堕落在鬼道的众生了解佛法是可以让他出离生死,而且他只要出离了生死,大家都要不到他在往世被他所欠的这些业债,所以一定会障碍他,当然也会对他产生障碍,就使他无缘无故地产生了很多波折;譬如有时候以种种方法障碍他,使他心智散乱、昏沉,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往世是多造恶业,那就牵涉到许多的问题:譬如往世曾多害人,或残害大量的众生,在这一世修学佛法时,由于被害而墮落鬼神道的众生了解佛法是可以让他出离生死的,他只要出离了生死,大家都要不到往世被他所欠的债了,一定会障碍他,当然会对他产生障碍,就使他无故产生许多波折;譬如有时以种种方法障碍他,使他心智散乱、昏沉,学法不能得力,这都属于往世的业而产生今生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简单的说烦恼障就是障碍有情出离分段生死的烦恼,也就是见惑与思惑,由于这两种烦恼不能断尽,使得众生无法出离三界生死苦,这就是烦恼障。而所知障是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的无知,导致无法证知法界的真实相,无法证知一切法的根源,因此而无法成就佛道,这就是所知障。说的是对于法界实相的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佛道上的障碍,故名所知障。业障则是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是诸佛法身,遍一切处,不动故,随诸众生死此生彼,恒为作依。譬如虚空,悉能容受一切色像种种形类,以一切色像种种形类,皆依虚空而有,建立生长,住虚空中,为虚空处所摄,以虚空为体,无有能出虚空界分者。当知色像之中,虚空之界不可毁灭,色像坏时,还归虚空,而虚空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诸佛法身,亦复如是。悉能容受一切众生种种果报,以一切众生种种果报,皆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我世尊于阿含四部中,处处说有果报,说身坏命终方报;是故有情果报,皆于一期生死结束、身坏命终之时方现,不应因为此时未现,便言无报。若不信者,迨至命终,果报现前时方欲追悔,已无能力救赎了,特宜慎之!《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卷1:阿难又再次地禀白佛陀说:世间人以及身为的人,如果心怀恶意地对待他的师长及有道有德的人,他们的罪业会是怎么样的呢?佛陀告诉阿难:凡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而当时的沙门及婆罗门虽然了知法界里面的这些基本道理,他们能把欲界的贪爱断除,然后生到色界去,乃至能把色界中对于色身的贪着断除,生到无色界去,但是不管如何,还是在三界里流转生死。因为他们对于自我的执着还非常严重,所以当时的外道们没有办法解脱于生死轮回。想要跟解脱业相应,一定要在三恶道以上修学,由于三恶道福报智慧不够,难以成就解脱。因此,想要永不入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比方说有些外道,他们的思想狭隘又固执己见,不能正确地看待事理,因为自己不能全面接受,不能持守佛陀的教诫,就干脆不去接受,以至于失去了后来证道的希望,从而只好继续长期地流转在生死苦海之中。故事中那个见到水却不肯喝的这个傻子,受到当时人们的讥笑,也就是这个道理。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一般的法师、大德在解释诸法本空时,常会说:你看!譬如这个杯子,虽然现在看起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