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祂随着业种及无明种流转生死无量劫以来,于七转识贪厌万法之际,藏识本身却不贪不厌三界万法,所以名为清净。于无量劫的生死流转中,世世之十八界示现有生死,而藏识自心却始终住于如性,所以名为涅槃。这个自心藏识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叫作虚空无为。而这虚空无为之证见,如果离开上述八识心王等四位诸法,就不可能显现出来而为证悟之人所见,所以名为四所显示。-----《三 admin

2020-06-08

  也就是说,二乘法其实是从佛法中方便分析而出,用来度化畏惧生死的人,使他们能够现生实证无余涅槃,并且能够不畏生死,回小向大,修学大乘成佛之道;所以说,二乘法本来就是佛菩提的局部内涵,不是究竟法。譬如《法华经》中说:唯一佛乘,无二亦无三。因此,第一义悉檀唯有在大乘法中才有,二乘法中则无。近年来有些法师居士,崇尚二乘法,服膺应成派的中观思想,排斥大乘唯识 admin

2020-06-08

  接下来又说:〖得是相已,次第获得鹿王膞相;何以故?为菩萨时,至心听法,至心说法,为坏生死诸过咎故,是故次得鹿王膞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身方圆相,如尼拘陀树王;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常施一切众生病药,是故次得身方圆相。〗〖得是相已,次第获得七处满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可瞋之处不生瞋心,乐施众生随意所须,是故次得七处满相。得是相已,次第 admin

2020-06-08

  因为如来藏能够出生有情的五蕴身,在三界中就犹如淤泥一样,可是如来藏出生了有情的五蕴身以后,虽然五蕴身是生死法,是与染污相应与烦恼相应的,可是如来藏自身,仍然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解脱自在的法。以这样来譬喻说妙法莲华,譬喻的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出生了有情的五蕴身以后,并没有离开有情的五蕴身,而是遍有情的五蕴十八界,这是以因地来说明。那到佛地的时候,当然这 admin

2020-06-08

  一切种智是指有关八识心王的一切种子的功能差别的智慧,一切种智的修证过程,是在触证如来藏的基础上,循序修学,通过三贤位之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地起所修种智——唯识百法明门、千法明门、万法明门……的修学,最后断尽变易生死而成佛道。佛地真如唯带旧种,究竟清净,故成佛后不受熏习。菩提道依一切种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十信心:即信 admin

2020-06-08

html阿赖耶识是生死轮回的主体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show-256.html三法印三法印简介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show-54.html三法印不得外于如来藏(上)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show-1624.html三法印不得外于如来藏(下)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show-1623.html四圣谛四圣谛纲要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show admin

2020-06-07

  三者应以智慧平等观察生死涅盘。同一相故。四者应勤修习坚固念力。知善不善。无忘失故。五者应勤积集菩萨功德波罗蜜道。无厌足故。六者应勤种植净戒林树。于法园苑。常游戏故。七者应勤救护恶见众生。令超邪径住正见故。八者应勤给施种种法药。除灭众生烦恼病故。九者应勤观察三世诸法如梦幻等。无染着故。十者应勤摧伏外道邪论。不令异见损众生故。」《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九: admin

2020-06-06

当知天童遗偈大慧,其意有二:一欲大慧度彼钝鸟弟子,谓其弟子空有四禅功夫而不求悟,能证俱解脱果而不求证,误认四禅功夫可以生死来去自如而谓为涅槃解脱生死,故承认其弟子为钝鸟。二为藉此提示大慧:一生智慧风发而为法忘躯,致无闲暇为己潜修三昧,则不能避免舍寿时病苦折磨;若能并修三昧,犹如钝鸟之易于离巢(舍弃肉身),则可免受舍报时病苦折磨也。然佛子当以佛之正法 admin

2020-06-03

《如来藏经》云:“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释知讷著《真心直说》则说“遍现俱该沙界”,违佛旨意,乃是将佛地真如境界与菩萨证悟之阿赖耶或异熟识境界互相混淆,致生错会。便主张应止息妄心,以妄心不动而处于无语言文字妄想状态为真心,故主张十种止息妄想妄念法门以为禅法,乃曰:“以上十 admin

2020-04-15

  所以就以为把觉知性灭了,使觉知性不再生起了,就免除轮回生死了。这在理论上似乎是可以成立的,其实不然;因为他们心中又怕变成断灭空,所以其实依旧保持一分极微细的觉知,只是不反观自己罢了!于是住在好像没有觉知的「枯槁乱想」之中。因为这种想法是虚妄想,所以名为「乱想」;而这个境界是「枯槁」的,了无生机而完全没有智慧,对一切法也都不了知,如同无情一般,因此而 admin

2020-04-08

常求出离勿住生死。于诸众生起大慈悲。愿得速成三种身故。善男子。我已为汝说四真谛十二缘生六波罗蜜。今更为汝及诸国王王子大臣后宫妃后天龙人鬼说浴像法。诸供养中最为第一。胜以恒河沙等七宝布施。若浴像时。应以牛头栴檀。白檀紫檀沉水。熏陆郁金香。龙脑香。零陵藿香等。于净石上磨作香泥。用为香水置净器中。于清净处以好土作坛。或方或圆随时大小。上置浴床中安佛像。灌 admin

2020-04-07

”这一段经文是说,自己的师父所说的法义如果是怀有邪见的话,虽然他是有法的,但是由于他所传的法并不是真正的缘故、是有邪见的缘故,所以我们当弟子是不应该相信这样的邪说;因为他的法并不能使你断除我见、断除我执,也不能使你出离生死的缘故。假使有的人来劝说你要继续相信这个师父错误的法义,而你又信受了,这样继续地修学下去,那么你不但是害了自己、也害了向你 admin

2020-04-07

生死无惧一佛子,丹青独照自西行。 第2集 九死一生志益坚,万里鹏程继绝学。自古江山多豪杰,唯独斯人得称尊。誓取瑜伽受胜义,决开中国道次第。阐明悟后增上修,以为佛子入圣位。高昌大王识英才,不捨远行结道侣。为将圣法传天地,万死无辞向西行。 第3集 再会前身说百论,若灭五阴称究竟。如是涅槃有谁得,二乘菩提佛方便。水中遇险临见戮,求愿舍报觐弥 三摩地

2020-04-06

那我们就回到这一个论点,我们就纯粹主要引用四阿含来证成阿罗汉不是佛,来证成四阿含初转法轮所说的,只是来帮助我们断除这个分段生死,所谓的断烦恼障证人无我,甚至严格来讲只是人无我的一少分,还没有资格讲说人无我的全部。因为阿罗汉也好、辟支佛也好,这些小乘声闻人,特别是定性声闻人,不知回小向大的这些定性声闻人,即使他证得无学果位,他也只是断了烦恼障的现行, admin

2020-03-21

那饮食吃了,再怎么香美,吃了也是一样,他心里面就想:“不要再吃了!再吃、继续吃就越贪爱,越贪爱就会轮回生死。吃是为了照顾这个色身,那照顾这个色身,结果就是继续轮回生死。”就像有人看见车祸血肉模糊以后,回到家吃不下饭一样,所以他“断食而还”,心里面想:“呜呼苦哉!”“呜呼”就是非常地感叹,就讲说:“啊,真 admin

2020-03-19

什么叫报恩想呢?就是有世间的众生,因此我们知道种种的这些不如理作意,我们就可以亲近三宝,我们就可以调柔自己的心;而且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让所有的有情都能够安住在佛法之中,让过去的一切就泯去所有的恩仇,这样不是很好吗?不然你父母如果还有欠对方什么,将来继续再以命来纠缠,再以这生死的冤仇、血海深仇,继续只会让他下一世来痛苦;所以你应该就在佛前好好地祝 admin

2020-02-21

在忍辱的波罗蜜里面,我们会在这个纠结上是说,我要如何忍受这样的侮辱?如何能够安住?然而真正的波罗蜜,是理解这生死的过患。所以你的修学忍辱,是与其他众生的忍辱,不计任何的理由,也不管有什么样的,就是要安忍;因为说要安忍,我就安忍,这毕竟是不同的。因为忍辱,你要知道你要的目标是什么?我为什么能够忍辱?这我本身是不是存在呢?我在忍什么事情呢?我忍了这事情 admin

2020-02-21

《成唯识论》中也说:【生死相续,由惑、业、苦。发业润生烦恼,名惑;能感后有诸业,名业;业所引生众苦,名苦。】(《成唯识论》卷8)是说众生之所以死此生彼、死彼生此,一生又一生不断在三界六道中相续流转,都是由于惑、业、苦这三个法,会引发种种业行而滋润未来世生的烦恼,就称为惑。能感生未来世继续存有于三界世间的种种业力,就称为业。业力所引生的种种苦果,就称 admin

2020-02-21

一切众生也是同样的道理,娑婆世界的众生具诸恶行,所以要施设种种的戒才能治好执著愚痴的病;如果少了一个戒,众生的生死病就无法治好,就不能证得解脱果、乃至佛菩提果。所以佛说:【如人重病,要须众药和合治之,若少一种则不能治,何以故?其病重故。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具诸恶故,要须众戒然后治之,若少一戒则不能治。】(《优婆塞戒经》卷六)------《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 admin

2020-02-21

众生都是因为无明的关系,不了解五阴之虚妄,对于我与我所产生贪爱与追求之心,因此造作诸业而轮转生死,因此说无明因缘生于求心,名之为爱;因爱所作名之为业,是业因缘获得果报;因此众生就在这惑业苦里面循环不已。因为无明烦恼之种种惑而造作诸业,因造业而受苦果,又因为苦而引生种种烦恼,因此说生死相续,由惑业苦。从今天我们探讨的内容,大家可以对于十善业与业报因缘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