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前面说修学佛法,要能够了生脱死,这个生死大海浩瀚无边,修学佛法的人站在岸边,看着浩瀚的生死大海,如果没有对佛法有着坚定的信心,怎么敢冒然地进入这生死的大海当中呢?----如果不是对于佛法真实能够让大家解脱生死之苦,度到解脱的彼岸,没有这个信心,怎么敢冒然地就下到这生死大海,说想要度生死海到解脱呢?所以学佛首先就是要有信根,要信!另外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正藏》册1,页61,中8-17)——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是谁约你去轮回,共度生死海?) | 三摩地 2018-07-22 |
|
(2)出家:弥勒观世五欲,致若甚多众生沉没在生死海,甚可怜愍。如是正念,不乐在家。感王施物,终归毁坏,知一切法,亦皆幻灭,修无常想,出家学道。(3)成道:弥勒成道,坐于龙华菩提树下,即日成就无上道果,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地神乃至诸天,各相告曰:当今弥勒已成佛道。(4)说法:时有魔王,名曰大将,率欲界无数诸天至弥勒佛所,请说施论、戒论及生灭之论, | 三摩地 2018-07-22 |
|
前面说修学佛法,要能够了生脱死,这个生死大海浩瀚无边,修学佛法的人站在岸边,看着浩瀚的生死大海,如果没有对佛法有着坚定的信心,怎么敢冒然地进入这生死的大海当中呢?----如果不是对于佛法真实能够让大家解脱生死之苦,度到解脱的彼岸,没有这个信心,怎么敢冒然地就下到这生死大海,说想要度生死海到解脱呢?所以学佛首先就是要有信根,要信!另外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原来菩萨可以现观生死是苦,却又不畏生死,入生死海中。现观五蕴虚妄,但不妨以五蕴之身来利益众生。现观涅槃寂静,却不入涅槃。现观第六识是虚妄生灭,却不妨以第六识之分别观察来成办佛法大事。现观末那念念思量作主,却不妨以其成为动力,精进成就一切善法。现观人生如幻,却无妨于幻化之法中,修除诸多烦恼习气,清净庄严自身。现观七转识如渴鹿追逐阳焰中,无明躁动终会止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今略说,人中尚尔,何况地狱难可为喻!谁有智者,于生死海当乐此身?二十八七日处母胎时,生于八种颠倒之想。何等为八?一、乘骑想,二、楼阁想,三、床榻想,四、泉流想,五、池沼想,六者、河想,七者、园想,八者、苑想,是故名为八种之想。二十九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曰华条,由此风力,令此胎身光色润泽,诸相分明。皆由过去所造诸业差别不同,随其形类有种种色,或 | 三摩地 2018-07-22 |
|
渡生死海到涅槃岸。如大商主导诸商人。度大旷野沙碛险路至无畏处。三宝导师亦复如是。导引有情度空旷处生死长夜。至大涅槃得无所畏。慈氏当知发心修行大乘行者。应作如是归依三宝。(原标题: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一归依三宝品第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杂阿含经》卷十)解释如下:尔时,佛告诸比丘,众生在没有开始的生死海中,为无明所遮盖,为贪爱的结使所系缚,在漫漫长夜里轮回不已,不知能出生苦的本际。由于众生不了知苦都是以本际为因,藉著种种缘,而由本际出生了种种苦的现象,所以才会不断的轮回生死。因此,苦都是以本际为因,而由本际出生的一种现象。既然苦是由本际出生,不能自外于本际,这个本际也是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1 |
|
尽向生死海中。头出头没。互相激扬。只要当人直截承当。」(9)宏智禅师广录卷第四「持钵归。上堂。生灭去来。本如来藏。清净妙明。虚融通畅。六门我绝攀缘。三界渠无身相。无生路上底人。识取万回和尚参。」(10)与近代虚云大和尚的开示对照「余问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师曰:开是开显,示是指示,悟是了悟,入是证入。佛之知见,即如来藏心。如来藏生佛不二,只为众生迷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为度众生生死海故。为广流布方等经故。为常法故。惠施一切甘露法味。除断众生贫穷苦故。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令诸众生得安乐故。汝今当为一切众生善持是义。善男子。一切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有一法名曰法界。以此法界诸佛世尊等有常慧。以常慧水净自洗浴。服甘露味并以惠施一切众生。修集一切诸佛所行。汝今当服是甘露味。汝 | 三摩地 2018-07-21 |
|
无量众生沉生死海。谁能于中作大船师。是诸众生常为烦恼重病所缠。谁能于中为作良医。说是半偈启悟我心。犹如半月渐开莲花。 善男子。我于尔时更无所见唯见罗刹。复作是念将是罗刹说是偈耶。仍复生疑或非其说。何以故。是人形容甚可怖畏。若有得闻是偈句者。一切恐怖丑陋即除。何有此人形貌如是能说此偈。不应火中出于莲花。非日光中出生冷水。善男子。我于尔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从地狱出,轮还六处,入生死海,诸趣恶道。愿共有缘,同业同道,随缘化变,当以救之,令得出离;共我有缘,发菩提心,求无上道。十者大愿∶若有众生,当于我法,若我有缘,若我无缘,同我大愿,则是我身,共我无别。行四无量心,心等虚空;广度有情,无有休歇,愿达菩提,登正觉路。大圣曼殊,以圣性愿力,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心如虚空,常在如来清净性海、真如藏中。安住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智真实度生死海速求佛智 得尽诸苦善男子。时彼众生得见佛身。又闻此偈至心。观察。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命终之后得生淨国。永不更在五浊世界。常获亲近彼佛如来。又闻妙法。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随彼众生临终之时。应闻妙法及应见僧。亦皆普示。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此不可思议方便智慧。(原标题: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为度一切众生的缘故,能够不离一切的烦恼,和一切的众生共住,而无所畏惧;能够陪同一切有情众生,在世间的生死海里面浮浮沉沉,头出头没,而没有畏惧,这个就叫做以安乐乘而度一切有情众生,和他一齐走上无上正等正觉的道路。实相念佛人所护的实相,就是《华严经》(四十华严)所讲的:“佛身非我所,世界亦如是;说心非我所,觉无我菩提;导师无来去,亦复无所住;法身 | admin 2018-07-20 |
|
生养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应当要报恩的对象,佛陀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3〈5论议品〉中云:父母者,十月怀抱,推干去湿,乳哺长大,教诲技艺,随时将养,及其出家修得解脱,度生死海,自利兼利一切众生(CBETA,T03,no.156,p.141,b25-27)。如果我们长大了,有能力回报父母时,我们应以恭敬心来孝顺父母,这也是种福田,是回报恩德而种的福田。除了父母以外,在世间法及出世间法上曾 | 三摩地 2018-07-20 |
|
生养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应当要报恩的对象,佛陀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3〈5论议品〉中云:父母者,十月怀抱,推干去湿,乳哺长大,教诲技艺,随时将养,及其出家修得解脱,度生死海,自利兼利一切众生(CBETA,T03,no.156,p.141,b25-27)。如果我们长大了,有能力回报父母时,我们应以恭敬心来孝顺父母,这也是种福田,是回报恩德而种的福田。除了父母以外,在世间法及出世间法上曾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及其出家,修得解脱,度生死海,自利兼利一切众生。’佛告阿难:‘父母、众僧,是一切众生二种福田。所谓人、天、泥洹、解脱、妙果,因之得成。’--------------------------------------------------------------《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节录毕陵伽婆蹉父母贫穷,欲以衣供养而不敢,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诸比丘:‘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担父,左肩 | 三摩地 2018-07-20 |
|
真生死海中大慈航也。吾辈宿福深厚,幸遇此法,不敢仰负如来厚恩,故将大小本弥陀要旨,节录其概,使阅者一览便知,名为“净土纲要”。阿难启请《大本弥陀经》云:释迦如来,一日容颜异常。阿难问之。佛言:“汝所问者,胜于供养一四天下声闻、缘觉,及布施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虽至累劫,犹百千万倍,不可以及。所以者何?以诸天帝王人民,乃至蜎飞蠕 | 三摩地 2018-07-20 |
|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担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清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故曰阴境若 | 三摩地 2018-07-20 |
|
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乘大愿船,泛生死海,不著此岸,不留彼岸,不止中流,唯以济度为佛事。是故《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又经云:“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忆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