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想想看,如果当时的印度众生,都是一些只想修人天善法,想要赶快生天享福;或者只想要自己赶快脱离三界进入涅槃,认为把一切都灭尽成为断灭,这样就叫作入涅槃;或者根本不相信万法有本际,众生本有真如妙心如来藏,如果当时的环境是这样的氛围,即使世尊下生到人间,也没有办法对这些众生传授如来藏妙法。因为,不论是二乘菩提或是大乘菩提,都必须要以有真实本际、涅槃妙心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五)临命终时有十种相,定得生天。云何为十?即(1)起怜愍心;(2)发起善心;(3)起欢喜心;(4)正念现前;(5)无诸臭秽;(6)鼻无欹侧;(7)心无恚怒;(8)于家财宝、妻子眷属心无爱恋;(9)眼色清净;(10)仰面含笑想念天宫当来迎我。由此观之,吾人临命终时,若无法超出三界五趣(若加阿修罗道即是六道),将出现如上述种种相而堕落五趣轮回,是故若要超出三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只要对佛菩提道有基本佛法知见的人,都不会弄错此人又说:【在「佛说弥勒菩萨上下生经」中,经言:「若有比丘及一切大众,不厌生死,乐生天者…。」即弥勒净土是天神境界,无法了生死,天福享尽,还入轮回中。】这是公然毁谤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的净土,公然毁谤当来下生成佛的妙觉菩萨的极不善业行,应该对众公开忏悔以免舍寿后下堕地狱;如此自救之事,方是此人目前最急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世尊于四悉檀中也处处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世间善法,但是世尊无论是说世论善法或解脱法、大乘法,都是以有一能出生万法之本体为前提而说,这个出生万法的本体是迥异于六识心的,是不堕三界六尘万法的,祂是万法出生的根源,叫作第八识如来藏,也叫作阿赖耶识、异熟识或无垢识……等名。有关于了义与相似佛法之差异,此处限于篇幅,无法详述,请参阅平实导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关于轮宝,请见《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载;轮宝的有无,与异熟果有关,如果菩萨生于天界,就自然会有轮宝,不生天界者则无轮宝。人间之菩萨得要修到三地满心,甚至有的菩萨须要到五地满心时才生起意生身,如《楞伽经》所说,要到那时才有轮宝。如果往生天界,十信、十住…等菩萨都会因为异熟果的缘故而有不同的轮宝。庄严报身请详《佛地经》所说,此处限于篇幅,不便细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19、所作颠倒不能利益20、为生死乐而行布施21、为生天乐受持禁戒22、虽修禅定,为命增长。三十种实义菩萨1、能听深义2、乐近善友3、乐供养师、父母、善友。4、乐听如来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思义。5、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其心坚固。6、怜愍一切,口言柔软,先语实语,无有恶语及两舌语。7、于自身所不生轻想8、舒手惠施无有禁固9、常乐修磨利智慧刀,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修福以后不要往生天上去享福,也不要想未来世可得到多少回报;到了来世时,只要赚取生活所需的钱财就行了,剩下的大福德都留到未来世不断积聚成长,越来越增长而具足成佛所须有的大福德,从来都不过分的享受,使你的福德越来越大,以这样的大福德之身,你到了诸天天主面前也无所畏惧啊!因为你随时都可以取代他,所以得无所畏。处众无畏的第二个条件是于法无碍。不论三乘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好像说,众生因为善业所感,得生天上,受用种种的胜妙五欲。菩萨也一样是这个样子,菩萨也会作这样示现,他在因缘成熟的时候,为了要利乐众生的缘故,也发愿受生成为天王身等等。但是这个并非是什么业力所致,他是为了要利乐有情,在观察时节因缘成熟的时候,所以会有所谓的示现一切凡愚童蒙众生持戒威仪,为教化成熟犯戒众生故。因为常持禁戒,一向正求如来境界,所以怎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正藏》册1,页61,中8-17)——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是谁约你去轮回,共度生死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亲友书》云:若人孝父母,其家有梵王,现召善名称,来世生天堂。所以对父母只要略作损益,感应有如桴鼓,至为迅速。六朝时代,高人名士都崇信《孝经》,那时的人常以《孝经》来殉葬或追荐亡灵;病时诵《孝经》,可得痊愈;争斗时诵《孝经》,可得和解;着火时诵《孝经》,可得熄灭等等,有种种不可思议的感应。宋吴孝妇,丈夫早亡,无子。吴孝妇承事婆婆至为孝顺。婆婆年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修上品五戒十善的人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人生人,然后把五戒十善综合合起来叫作人天道。声闻是由于听闻修行而得解脱生死的,而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合称为解脱道。而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那我偏偏要说这样的说法是:口说三乘,又说五乘,然后有时候又加说大乘不共,其实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制戒为的就是要让佛弟子解脱生死轮回,不是为了要生天享福或者是为了被人恭敬供养。所以所制定的佛戒是为了遮止弟子众们造作落在生死业中,或者烦恼执著中的种种有漏业,如果能够受持佛戒所制的戒相而不违犯,那就是持戒清净了。那在制戒以后,假如弟子众的身口意行为,符合制约不应犯而违犯的内容要项,那就成就了犯戒的行为。对于佛陀所制的戒,佛弟子们需要先发起增上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念天,为什么会有福庄严?先来想想看说,天人为什么会生到天上而不是生在人间乃至是三恶道之中?是因为这些有情前世多行十善、持五戒,所以感得生天的果报;假如又加上前世是修学禅定而有所分证的话,更可以生到色界天以上。学人念天的时候,正可以自我观察:是否也具足这些庄严,以作为来世继续行菩萨道的依凭;所以也随喜于五戒十善的修学,当然就会有福庄严。然而,菩萨自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何等为十?一言辞柔软,二智慧超群,三人天欢喜,四福德广大,五贤善同居,六尊贵自在,七恒值诸佛,八亲近菩萨,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礼拜佛塔获如斯报。「若复有人拂拭佛塔,获十功德。何等为十?一色相,二身体佣直,三音声微妙,四远离三毒,五路无丛刺,六种族最上,七崇贵自在,八命终生天,九体离垢染,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拂拭佛塔获如斯报。「若复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到底有没有因果报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迦叶!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愿生天,以生当有老病死故;是以俱弃,曾无爱心。凡夫愚人,不知老病死等过患,是故贪受生死二法。】所以苦乐是相随相伴的,有时候甚至也说,在努力追求乐受的同时,其实也是在造作受苦的因。世人不知道这个道理,或者是努力追求乐受的业力的驱使,使之无暇思惟此事,所以明明生日是痛苦的,却高唱生日快乐而不亦乐乎!即使真的是生日快乐,却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问题是,绝大多数的人们,不求那一种境界,只贪求五欲的境界,善知识作种种方便为之宣说:人间苦啊!有方法可以离开人间得生天上;贪欲苦啊!有种种方法可以离开五盖,得生色界天上。一部分的众生是想要得的,不是不想要得,但却被强烈的五欲贪着所束缚,而没有办法证得禅定的境界;然而即使证得了禅定,有资格可以生到色界天或是无色界天,也只是寿命更长,有着胜妙的禅定之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说真正的佛法,其实是甚深极甚深,乃至只是解脱道的知见,还不是涉及进一步的亲证,都已经是很难了,这就是为什么世尊说法的次第: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恶不净,上漏为患,赞叹出离。解脱道的法是要摆在最后面,而佛菩提道的法呢,那可是要在般若度的时候,才详细宣说的。先来说说苦与乐的定义,一般而言,佛法中的定义,若是说某甲离开某一种境界之后,一直还在想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臣又回去请问父亲,父亲说:‘世间有人信敬三宝、孝顺父母,爱乐布施、忍辱、精进、持戒,将来他就可以往生天上,长得容貌姝丽、举止端庄远超过于你百千万倍。你要来跟这样的天女比较,就像瞎了眼睛的狝猴那样的丑陋。’就用这样的话来回答天神。” “天神又用一个方直正等的真檀木,前来问说:‘哪一端是头?’以君臣们的智慧,还是没人 | admin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