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有很多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老去这样一种生命状态的关注,我也曾被那首当你老了所打动。但歌里唱着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不禁让我想到,在世间流浪生死,有多少人能看到灵魂的真相?除了多情慈悲的菩萨,有谁能真正爱到你的灵魂,有谁能真正洞悉到青春的欢畅与苍老的皱纹无异,能真的心甘情愿对你喜舍如初?或许很多老人都会像我前不久去世的 admin

2020-02-21

哥哥因为认为生命,我们人活在这个世间,犹如飞尘托寄在这个世间;无常的一个道理,是没有人能够去违背的;财物也好,性命也好,家族的这一些亲情也好,终究所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必定各自飞。不只夫妻如此,一切的亲友乃至您自己的五蕴身心,不是也是同林鸟吗?只是相聚集在一起,必定有因缘和合和因缘分散的一天。于是哥哥就舍离城市,然后要求得永久的安宁而去归依沙 admin

2020-02-21

】(《瑜伽师地论》卷14) 大意是说,众生所贪爱的境界就是源自于五尘境,对于这五尘境界及其上面的法尘境界产生种种错误的认知及贪爱执取;除了对于现前境界的贪爱之外,也贪爱未来的境界,因此会有种种的追求,也就是在所乐着的境界上面产生“欲心所”;因为希望获得而勤于追求,那难免在追求的过程中引生种种烦恼或造作恶业伤害众生,这也是一般众生的普遍现 admin

2020-02-21

(《瑜伽师地论》卷14) 大意是说,众生所贪爱的境界就是源自于五尘境,对于这五尘境界及其上面的法尘境界产生种种错误的认知及贪爱执取;除了对于现前境界的贪爱之外,也贪爱未来的境界,因此会有种种的追求,也就是在所乐着的境界上面产生“欲心所”;因为希望获得而勤于追求,那难免在追求的过程中引生种种烦恼或造作恶业伤害众生,这也是一般众生的普遍现象 admin

2020-02-21

】《优婆塞戒经》卷六佛陀的开示是说:一切世间的布施,以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为众生所重视的就是他的生命,其次才是财产;这就是不杀与不盗,接着就是不邪淫以及不妄语。因为你能够不会侵犯别的众生的眷属,能够保护众生的眷属、保护众生的名誉,让他没有恐惧,这也是施无畏。例如恶口来说,譬如有人喜欢到处张扬别人的过失,如果有人得罪了他,心里就一定会恐怖,因为怕他 admin

2020-02-21

人身也是无常的,无论是风雨、寒热、饮食或病痛,总是要花许多的时间和心思来照顾这个色身,所以说这个色身真的是众苦聚集啊!所以龙树菩萨说:因为这样的缘故,我们应该要明了三世因果的道理,多行布施,积累不与五家共有的七圣财等等的清净资粮,那么今生以及来世,才能真正的安隐无忧啊!生命以及财物,除了要去观察它的无常以外,我们还要去观察它的不自在。因为从因果的正 admin

2020-02-21

除非萧老师减少搬弄佛学名相,就人人生活中所易遭遇的矛盾与困境(如婚姻、事业、子女教育、社会风气、宗教文化,乃至心理困惑、人格成长、生命意义之省思)多加详谈,那么才容易在对谈中发现彼此需要再加以修正改进的地方,则辩论是有意义的。】这样的来评论就是以世间法,以世间法来评论函盖了世间、出世间法的佛法内容。我们要来说,他提到生命意义的省思,我们就要来探讨, admin

2020-02-21

可是我们要想一下,这些世间的万事它是不是可以永远获得,譬如我们的生命、我们的钱财,我们是不是永远可以获得呢?事实上,我们世间的种种事物它是生灭变异的,因为它是生灭变异的,所以我们可以从小的时候呱呱坠地,一无所有,然后有的人继承家财,有的人自己白手起家,而获得种种的资财、种种的资生之物;可是当我们获得了种种资生之物,我们是不是又逐渐的老病,然后最后又 admin

2020-02-21

(《大乘起信论》卷1)因此,如何将意识的虚妄分别、末那识由见爱痴慢所起的恒审思量性,藉由转依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如性,而改为明觉正智之行;就成了大乘行者的重要生命改造工程。我们虽然知道,一切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别,这个妄念就是第六识、第七识这两个识所起不如理作意的心行;所不断相应的,就是依于我们的色身、依于见闻觉知心、依于处处作主的心,所起的分别执着。或 admin

2020-02-21

若一定要指出意根的话,色身活生生的生命就是意根,色身若坏即是意根败坏,命也尽。略辨:如是说全部色身即是意根了,而意根即属色法了,言下之意谓无色身即无意根了,因如是所说色身若坏即是意根败坏,命也尽。但事实上非如是所言,如三界中之无色界天人,是属无色蕴无色身之天人,也称为有情,其也有意根,命未尽了,只是无色身尔,常劫处于定中,属无色身之天人。因此意根非 admin

2020-02-21

或是说种种的互相之间的这样子一个运作,就继续不断又不断的、一期又一期人生的生命的象棋就下不完了,这个围棋就围不尽了。这里就是佛说的要先当系心修不放逸,时时刻刻忆佛念都能够住着,无相念佛的殊胜就在于它是让我们能够证得、修得动中定,在行住坐卧当中;而不是只有在上座有定,下座之后贪瞋痴又回来了,那就不叫作动中定。就因为动中定方便于我们在动中、行住坐卧当中 admin

2020-02-21

因为认为生命中只有学法、证法才是最重要的事,其他世间事都像过眼烟云,又何必在意、何必去计较呢?所以说如果专心在法上用功时,还有什么不能忍呢?因此心不放逸,就能生起众生忍来。第五、断除瞋恚就能生忍。我们如果能把瞋恚心给断除掉,对众生也就可以接受,心就能安忍。所以断除瞋恚,也是生忍成就的重要条件之一。以上所说的五种方法,可以让我们避免火烧功德林。除此之 admin

2020-02-21

一个已经找到生命实相的人,他对于戒的看法有四种:第一、不着有戒。所谓有的戒,就是指佛教以及外道的那些正戒,这都是以五阴为根本来制订的戒,所以称之为有戒;五阴是有,这个五阴在世间活动也不离有,所以从五阴的有而制订的各种戒,就称为有戒。已经明心的菩萨不再执着这种有戒,所以他不受五戒,而以道共戒为戒。第二、不非戒取戒。所谓非戒取戒,就是指外道邪戒,譬如六 admin

2020-02-21

如果菩萨受戒之后,自己不能把心调伏下来,至少也应该怜愍众生,而不要伤害众生;乃至于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都不应该去破戒、舍戒,而以恶行来伤害众生。这里就是在强调菩萨要能够摄受众生,即使是破戒的恶人,也是在摄受的范围之内。因为破戒的恶人也是有因缘才会这样,也许是被恶知识所误导,他们也是急需要菩萨救护的,何况菩萨早已发过“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 admin

2020-02-20

什么是佛的出身处?(就是要证知生命的本源)什么是你五阴的出生处?就是如来藏,所以明心就是找到了如来藏。找到了如来藏,就是找到了成佛的根本。对于一个明心的人来说,因为找到了如来藏的缘故,他就等于迈入佛菩提道的大门,也就是说他已经入门了,所以他以后所修的六度万行都叫作内门修六度。那么如果没有证得菩提,他所修的六度万行全部都是属于外门修六度,因为他还在门 admin

2020-02-20

所以从这里就可以了解,从究竟来讲是没有真实的所得,因此这个修学者,他就不会花很大的生命力来追求有为法。如果能够再加上思考说:如果去执着这些有为诸法,会引生很大的过失;这样子修学者的心就能够住在无愿的境界中。所以我们看阿罗汉,他都是灰色作意的,也就是说,他对于世间法并没有爱乐之心。二乘人能够比对:蕴处界是虚幻、生灭无常的,而且能够引生种种的苦;而相对 admin

2020-02-20

】(《优婆塞戒经》卷6)在饮食之后,身为修道之人,第一件事就是要先修惭愧之心,然后要能心不放逸;也要知道饮食,只是在治疗色身虚弱的病,不是为了享受而吃,是为了维持生命、保养道器。如果进入村落时应当观察这六入的一一入,都犹如刀刺一样;因此,应该摄护诸根、修集正念,要把六根摄受好,不要把六根往外放去攀缘;要把正念照顾好,应当观察何事可作、何事不可作,心 admin

2020-02-20

过去诸佛不但发现了宇宙以及生命一切诸法的根源——如来藏,也把祂的体性完全弄清楚了;并且依着祂的体性如实而修学,不但证得了二乘无学阿罗汉果,也证得了大乘无学佛菩提果,而究竟圆满佛道。并且还在众生得度因缘成熟的时候,不断教导有缘众生,让这些众生也都可以在菩萨道的五十二个阶位当中来步步升进,最终也能像佛陀一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说,佛法可以说 admin

2020-02-20

这才是菩萨啊!布施救护众生的生命,成就的福德与功德不可限量!因为是及时施;更何况是具有很多钱财,怎么能够不布施呢?《金刚经宗通》第三辑第66—68页也开示说:另外一种福德叫作随喜赞叹。譬如某甲菩萨努力来作义工,有的人心里面酸溜溜地,开口就说:哎呀!我就是没时间啦!不像你那么好命啦!我都没办法啦!酸溜溜地说出口,就削减了自己的福德。为什么不改一个方 admin

2020-02-20

佛陀说,只有物坏和不用这两种情形,福德会不现行;而并不是以一期生命的长短,来作为结算福报的标准的。其实大多数的久学菩萨,都是像这个样子作的,在过去世修了很多福德,所以在这一世很容易赚到钱,但是他在赚到一部分以后,觉得已经够这一世来使用了,所以就不再花时间去赚钱;这就是把福德寄存着不用,当寿命终了时,把其余的福德又带到下一世去;这样菩萨所累积的福德以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