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我性,就有了生命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与。的本质是爱我、为我,人人爱我、为我,相互攫取相互占有就是共生共存的必然,所谓互助互爱就交互成链接社会组织的交感之情(周易咸卦反映得最为贴切)。情为社会的总根,由性情、交情衍生出亲情、友情、爱情等等。禅宗五祖亦有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之偈子亦可印证。生命入胎时好男性、雄性者投生为女性 三摩地

2018-07-23

今生学佛,我得益于萧平实导师倡导的实证佛教一开始,对于修学佛法的认知,大概就是诵经念佛,说好话,做好事,后来追随萧平实导师学佛以后,才知道说,学佛需要建立很多的正知见,来确保自己思想上与真正的佛法保持一致;那些非佛教的种种理论,再好,顶多也只是人天善法,不能引导自己走出流转生死的生命的轮回。如果不幸遇到的是藏密教,恐怕就不仅仅是走不出轮回了,还得要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众生轮回的主体在哪里呢?众生如果有轮回的主体,那么在轮回的生命过程中,生命的主体就应该随时都存在,才能作为轮回的依凭。既然轮回的主体应该无时无刻不存在,所以生活中所有的场景,当然就都可能是禅师证悟的公案。这样界定下的公案,甚至连其他人的事件也可以是公案了。例如,《五灯会元》卷3记载一则马祖盘山宝积的公案:因于市肆行,见一客人买猪肉,语屠家曰: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实证佛教就是在生命眼前最现实性的地方,以事实验证永恒性的第八识如来藏心体的存在,以确认生命的永生。因为生命轮回就是主张生命的永生,由第八识如来藏的实存得以重复验证现象界背后之此一。这样永生的事实,并不依靠任何的信仰来获得,而是生命的本质所隐藏的就是永生。因为真正的永生与永恒,必定与现在的生命同时并存。若是不能与现在的生命同时并存的永生与永恒,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我们要用这个色身当作道器,修习六度波罗蜜,熏习第一义谛知见,锻炼动中定力以及参禅功夫,来寻找生命的实相──第八识如来藏。《优婆塞戒经》卷6接著又开示说:以不坚财易于坚财。(《优婆塞戒经》卷6)要以不坚固的财物来换取坚固的法财。什么是不坚固的财物呢?譬如金钱、珠宝、黄金等等。有智慧的人都明白这些身外之物不坚固,这一生要用的足够就行了,剩下的就用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说,只有物坏和不用这两种情形,福德会不现行;而并不是以一期生命的长短,来作为结算福报的标准的。其实大多数的久学菩萨,都是像这个样子作的,在过去世修了很多福德,所以在这一世很容易赚到钱,但是他在赚到一部分以后,觉得已经够这一世来使用了,所以就不再花时间去赚钱;这就是把福德寄存着不用,当寿命终了时,把其余的福德又带到下一世去;这样菩萨所累积的福德以 三摩地

2018-07-23

天下就是有最贫的人,谁没有这么一点点的面呢?有谁一天只是吃三团小面,而会失去他的生命的?因此佛陀告诉我们,你在饮食的部分,如果有人因为缺乏饮食来跟你乞求,你应该要将你一半的饮食布施给他,因为你只有吃那一半的饮食,不会因为这样子而失去生命的。佛陀继续这样教导我们:【善男子!极贫之人,谁有赤裸无衣服者?若有衣服,岂无一綖施人系疮、一指许财作灯炷耶?善男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说,只有物坏和不用这两种情形,福德会不现行;而并不是以一期生命的长短,来作为结算福报的标准的。其实大多数的久学菩萨,都是像这个样子作的,在过去世修了很多福德,所以在这一世很容易赚到钱,但是他在赚到一部分以后,觉得已经够这一世来使用了,所以就不再花时间去赚钱;这就是把福德寄存著不用,当寿命终了时,把其余的福德又带到下一世去;这样菩萨所累积的福德以 三摩地

2018-07-23

佛子们为了求法,希望早日能找到生命的实相、证悟明心的境界,也求见性分明,以求心安,可是为什么一直都找不到入处?难道入门真的那么难吗?问题出在哪里?末学认为有二:一是学人自己,由于未建立起正确的佛法正知正见,对于追随之名师所说的法是对是错,无能力来作拣择,一心一意的迷信名师,心中执着名师所说的一切都是对的,只是如此的依人而不依法,认为只要学得很法喜就 三摩地

2018-07-23

中国历史上,为了将如来真实第一义谛大乘法带回中国,高僧大德们冒著丧失生命的危险,前仆后继地展开了生死渺茫的取经之路,为历史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在取经的高僧中,最杰出的法将就是唐朝的玄奘菩萨。一千多年前,来自中国的玄奘菩萨,在印度曲女城的会上,以《制恶见论》的钜论,降伏五印度所有大乘、二乘、婆罗门教等等学人,精英中的精英,完成了旷世的创举;以强大的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没有地震,或没有那样一篇文章,你们或是一对倡导人文教育的精英伉俪——对生命存在价值的尊重,对于人应当接受怎样的教育,享受怎样的生活,生命的意义,你们的很多观点,都令我耳目一新。所以,那次访后见报稿中出现的范跑跑让我越发不安。这愧意,和其他种种5.12带来的感动,始终同在。今天的文章,我看了。看了关于你成长历程的介绍,也对你有了更多了解。从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叫作佛菩提道呢?佛菩提就是每个众生在证知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当时及后续所出生的智慧,而法界实相就是各个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证知法界实相而生起法界实相智慧的方法,就是佛菩提道。有许多人认为,修证解脱道就是修证佛法,而事实上,佛法是成佛之法,不是唯能令人成阿罗汉之法;单修阿含解脱道之实证,只能使人成阿罗汉,并不能使人成佛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是因为自己在事业或情感上遇到重大挫折而无法排解,为了逃避现实才转而学佛,一心想着要遁入空门,不是为了探讨生命的实相、万法的本源而学佛,那就是不折不扣的消极了。然而学佛,尤其是修学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人,心中应该建立远大的目标——成佛,就是为了将来成就究竟佛果而学佛;然后以这个究竟长远的目标,来看待所面对事物的利弊得失,而不是在短暂的生命中一时出现 三摩地

2018-07-23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也就是说,我们一切生命的这八个识,其实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一般人比较容易了解;可是第七识末那,一般人就少有人知了;至于说第八识能够储存记忆,成为记忆所储存的处所,他到底是什么?就没有人知晓。胜鬘夫人就跟世尊说:众生有种种的烦恼,而且有烦恼来染著这个心;而且这个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著,就是说第八识心就称为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可以这样说,死亡的恐惧是因为对生命的认知而来,种种烦恼的苦是因为对于我所的认知而来――所谓我所,是我所有的财富、身体,还有我所有的眷属、事业等等。生死的恐惧是一种情绪,烦恼的苦也是一种情绪,而情绪来源于认知。这就要问,我们对于生死的认知、对于烦恼的认知正确吗?佛法中对于生死、对于烦恼又是怎样看的呢?大家都很熟悉摩诃般若波罗蜜!什么叫摩诃般若波罗 三摩地

2018-07-23

可那些有生命的呢?那些人,你动了多少感情,甚至你们互相用了多少心思来希望友谊长存、爱情长久、亲人永远不离去?到头来,你再爱,你也决定不了他的生命和去留,他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又怎会属于你?落笔至此,心中豁然,笑自己的妄念和情执。借用朋友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本来就不是真正珍贵的东西,就让无常随无常吧。(原标题:我抛弃了我那一袭及腰长发) 三摩地

2018-07-23

真不是这样!既然生命于你我何等珍贵,所以不要将就,不妨探寻一下命运有何规律?!试着来了解一下,真的可以让你在生命的被动中找到一个突破。呵呵,不然,你以为我们这些学佛人每天在忙什么!推荐视频网站三乘菩提学佛释疑(一)第69集:因缘果报是真的吗?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原标题:这世上,没有谁活得比谁容易) 三摩地

2018-07-23

至此,明白真如佛性,亲见自性弥陀时,便见自己与十方一切有情生命的本体都相同,都是佛。所以世尊才会开示:观一切佛身,见十方一切诸佛。有了这样的体悟,自然就对众生生起了同体大悲。而诸佛都不是从众生身上的觉受,来看待众生所受的痛苦;而是立足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根本理体——如来藏,从对众生整体的究竟观察上面,来看待众生的苦痛,所以心中不再有动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真实佛法乃是生命的实相之法,应该要向五蕴色身之中去找寻《心经》里面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一不异、不观自在的,本来无念离念的实相心如来藏,那才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入道的首要。如果还不能够实证万法的根源,而妄说证量有多高,说法多么胜妙、多么不可思议,那其实都是说食数宝,那都不是作佛事,因为说者自己还有听者都不能够得到实益。我们常常看到有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他在这里对生命的实相,却仍然无所证。(原标题:什么是声闻乘)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15   16   下一页»   共303条/16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