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另外,在《瑜伽师地论》当中,弥勒菩萨也有开示。弥勒菩萨开示说:如法追求衣服饮食乃至什物,远离一切起邪命法,是名正命。(《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所以,佛教看待学佛人的职业,除了从世间法上说,要以合法正当的这个职业求取财物之外,更进一步在出世间法上,要离远一切违背佛陀法道的邪命邪业。佛法真实义【各位大德阿弥陀佛】欢迎各位关注佛法真实义,如果您想看以前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正觉同修会悟后起修增上班课程-开演瑜伽师地论平实导师不仅完全承继玄奘大师所弘传三转法轮「真唯识量」,定期开讲详述「成唯识论」、「瑜伽师地论」,并以释迦牟尼佛所传授之三乘佛法為依归,教授大乘佛菩提道与二乘解脱道之实证,夜以继日為法忘躯,不為名利、不受供养,出资出力护持正法,不搞个人崇拜,没有架子,并以身作则,实践佛经所示的菩萨六度万行及中国古圣贤的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瑜伽师地论》当中,它对于绮语有作了十种的分类,它是这样的分类:第一种的绮语情形就是非时语;所谓的非时语,就是这个话不应该是在这个时间说的,但是我们不会看时机,然后我们去说它;例如说:大家正在很伤心的时候,你却在那边讲笑话,那就是时机不对了。第二种也是非实语;这个实是老实、是真实的;也就是说,讲这个话是不如实的话,这个话与事实不相符的话,这也是绮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瑜伽师地论》当中,它对于绮语有作了十种的分类,它是这样的分类:第一种的绮语情形就是非时语;所谓的非时语,就是这个话不应该是在这个时间说的,但是我们不会看时机,然后我们去说它;例如说:大家正在很伤心的时候,你却在那边讲笑话,那就是时机不对了。第二种也是非实语;这个实是老实、是真实的;也就是说,讲这个话是不如实的话,这个话与事实不相符的话,这也是绮 | 三摩地 2018-07-23 |
|
844,b20-28)那么,种福田应如何如法回向呢?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说:回向者,谓以一切施等诸行,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所以,回向的真义是为了透过菩萨一切的善净行,希望增上自己与众生在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成就,等而下之,才是在世间法上面的遮障减少、福报增广,故回向应以利益众生及自己能够在佛道上的成就为主,若离此目的,无法成就回向的功德。回向 | 三摩地 2018-07-23 |
|
《瑜伽师地论》卷46〈18菩萨功德品〉说:「爱语摄事,于诸摄事最为殊胜。」(CBETA,T30,no.1579,p.547,b4-5)瑜伽师地论说爱语是四摄法中最殊胜的,四摄法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爱语就是为众生说法或布施时要和颜悦色,不要老是板著脸孔看不起人;而且说话要柔软,要慈爱,这就是爱语。因为「齐人不食嗟来之食」,在春秋时代的齐国有一个富有人家在布施饮食给飢饿的穷人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瑜伽师地论》卷46〈18菩萨功德品〉说:「爱语摄事,于诸摄事最为殊胜。」(CBETA,T30,no.1579,p.547,b4-5)瑜伽师地论说爱语是四摄法中最殊胜的,四摄法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爱语就是为众生说法或布施时要和颜悦色,不要老是板著脸孔看不起人;而且说话要柔软,要慈爱,这就是爱语。因为「齐人不食嗟来之食」,在春秋时代的齐国有一个富有人家在布施饮食给飢饿的穷人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今天增上班的《瑜伽师地论》课程讲到供佛的功德很大,葛格我听了觉得不跟大家分享实在对不起大家!所以就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简单跟大家略说介绍:可参考《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四,上跟我们讲供佛的时候就算你是供养佛像,或是佛塔,或是佛舍利,都跟供养应身佛是一样的功德。(应身佛就是指供养佛本人,例如在两千五百年前供养当时的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教导我们供佛的时候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二目学者,除了要远离八种无暇外,尚须具备十种;如《瑜伽师地论》卷21〈声闻地〉说:【云何自?谓善得人身、生于圣处、诸根无缺、胜处净信、离诸业障。】此五种是自。又说:【云何他?谓诸佛出世、说教、法教久住、法住随转、他所哀愍。】此五种是他。依根本论〈声闻地〉所说,自有五项:一、善得人身:人身是说生在人同分中,若丈夫身,男根成就,不受拘系;或得女身而能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要怎么入胎呢?不在这里公开讲,也已经在《瑜伽师地论》中讲解过了,所以现在不讲。这就是说,因为你诃责女身的缘故,就不会起颠倒想而爱慕未来世的父亲,来世就不会成为女身。因为众生入胎时总是起颠倒想,除非是过去世有悟了,或者是在解脱道上曾经断了我见以上的人,否则入胎时都是颠倒想入胎的,所以即将投生为女人时,见了未来世的父母交合,就喜欢父亲,就幻想自己为女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当中特别提醒说,除了报恩田、功德田以及贫穷田等三种田之外,应该要知道其他的都叫作鄙恶田,甚至有的还是毒田。像是破坏佛教的那些天魔外道所传的邪法,在那些道场当中来布施,不但不会增长广大的福德智慧,甚至还造下了破佛的恶业,会下堕三途恶道去受苦。所以我们在布施的时候,一定要先观察分辨布施的标的,是不是属于这三种福田,而来作出正确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当中特别提醒说,除了报恩田、功德田以及贫穷田等三种田之外,应该要知道其他的都叫作鄙恶田,甚至有的还是毒田。像是破坏佛教的那些天魔外道所传的邪法,在那些道场当中来布施,不但不会增长广大的福德智慧,甚至还造下了破佛的恶业,会下堕三途恶道去受苦。所以我们在布施的时候,一定要先观察分辨布施的标的,是不是属于这三种福田,而来作出正确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瑜伽师地论》卷32)如果没有寻求真善知识的正确教导,不懂得调伏欲界世间五盖等贪忧而盲修瞎练的缘故,那是不可能证得初禅。所以正信的佛弟子应该知道:要修初禅,性障要消伏、五盖要修除,对定力的增长与修证是有很大的关系;性障以及五盖的消除和禅定的实证是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性障伏除,定力就会增加;五盖伏除,就能够更微细地除掉深细的性障。所以智者大师才会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尚未开悟明心的菩萨,他因为努力修定力,他时常在忆佛或定力当中,那他也可以少分或多分的平等看待一切众生,因为他渐渐少分别,因为都在定力当中!就不去分别什么善恶美丑,那他面对逆境或顺境,也都是在忆佛或定力当中,这样也可以如面所说的经文那样修行!因此我们应该好好修集定力,有了定力就可以修更高的智慧!而定力更可以降伏五盖性障,让心更加清净!因此本篇就写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辨中边论》中弥勒菩萨所提到的暖、顶、忍、世第一法即是菩萨修学佛菩提道在见道前所必须经历的四加行位,依《瑜伽师地论》四加行者,谓学人依佛菩提道正修,于第一无量数劫中,善集福德资粮及智慧资粮,及修学顺解脱分已,为求能入大乘别教真见道位而住于唯识性中,必须先修加行,以伏除二取,而起暖、顶、忍、世第一法;由起此四法故,说为四加行,成别教六住满心菩萨;于此 | 三摩地 2018-07-23 |
|
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云:已入于地,得见道已,入于唯识。即是此真见道也。此谓不证如来藏者,不名大乘别教之真见道;不得此真见道者,永不能入大乘别教之通达位。通达位即初地之入地心,方是正修佛道之始也。为求证藏识而熏修蕴处界空相现观,及熏修亲证藏识空性所需之知见,皆是四加行也。三则胜解行位,谓学人初证自心藏识(如来藏),入大乘别教真见道位已,得般若总相智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二.龙树菩萨于《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七亦云:云何忍辱?谓由三种行相应知:一不忿怒,二不报怨,三不怀恶。就是说忍辱可以从以下三种心行法相上看出来:(一)遇到让自己非常生气的事情,大发雷霆,这当然不算是忍辱了;(二)如果表面上忍住没有发火,但心里却是心不甘,情不愿,满肚子委屈,感觉自己是天下最委屈的人,这也不是忍辱;(三)虽然忍住不生气,但心里却翻江倒海,想着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菩萨戒中也有许多的戒条,是规定菩萨不得不去摄受众生,否则就是犯戒,像是《瑜伽师地论》的菩萨戒中,甚至不将杀盗淫放在重戒里面,而是将自赞毁他、故悭、故瞋、谤菩萨列为重戒。这也正是告诉菩萨们必须要善摄受众生,不能毁坏与众生之间的善缘,把这一个当作是最重要的戒律。因为,万法由如来藏生,三界由众生的如来藏所共成,成佛得要在众生的身上才能成就,不是自己一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也因此弥勒菩萨所开示的根本大论,《瑜伽师地论》的一开始,属于声闻地的法中就开示:要相应五识的方法,不能离种子依——一切功能差别的起行、执受所依、异熟所摄的阿赖耶识,这是三乘菩提共通的法要。所以在佛世时,印度婆罗门和许多外道,都相信轮回这一件事,也知道轮回是苦无止息的,一些证有神通的人,也能看到一些三界流转的因缘果报而说出来;因此那时佛陀只 | 三摩地 2018-07-23 |
|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开示:【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如薄伽梵于别解脱毘奈耶中,为令声闻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建立遮罪,制诸声闻令不造作;于中,菩萨与诸声闻,不应等学。何以故?以诸声闻自利为胜,不顾利他,于利他中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可名为妙;非诸菩萨利他为胜,不顾自利,于利他中少事少业少希望住得名为妙。】(~《瑜伽师地论》卷41)因为菩萨的首重就是慈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