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从《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里面它这么说:【苦谛苦义,乃至道谛道义;是如是实,非不如实;是无颠倒,非是颠倒,故名为谛。又彼自相,无有虚诳;及见彼故,无倒觉转,是故名谛。】(《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这个是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里面如是开示。这样子的开示是在说什么样的道理呢?这个就是在说:所谓的四圣谛,就是圣者所见的真理的意思。所以,《瑜伽师地论》里 三摩地

2018-07-21

瑜伽师地论》里面这么说:唯诸圣者于是诸谛,同谓为谛,如实了知,如实观见。一切愚夫,不如实知,不如实见。是故诸谛唯名圣谛。(《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弥勒菩萨在这边就讲得非常清楚了,说只有圣者在诸谛当中,只有诸圣者——诸修行的圣者,在四圣谛苦集灭道诸谛当中,如实的观见,如实的了知,这样子才能够同样成为是谛。是诸圣者在苦集灭道的修行过程里面, 三摩地

2018-07-21

瑜伽师地论》里面又如何说呢?《瑜伽师地论》里面弥勒菩萨云:问:何等法灭故名灭谛耶?答:略有二种:一烦恼灭故,二依灭故。烦恼灭故,得有余依灭谛;依灭故,得无余依灭谛。(《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八)弥勒菩萨祂说的意思就是说什么呢?这个是说,有人问:什么法灭的缘故,所以称为灭谛呢?是因为什么法灭了,所以这个苦灭圣谛的这个灭称为灭谛呢?弥勒菩萨答说:大概来说 三摩地

2018-07-21

那心念处到底有哪些?在《瑜伽师地论》里面有讲过,它有二十个心,譬如说嗔心、离嗔心,痴心、离痴心,解脱心、不解脱心等等,总共有二十个心;这二十心因为与意识心相应,所以它是虚妄法。接下来我们要谈法念处,法念处就是观法无我,它没有真实我,因为它是透过前面三个和合运作而产生的。譬如说我们讲心念处二十个心,二十个心每一个心是一个法,所以总共有二十个法;更何况 三摩地

2018-07-21

(四)为死苦,死分两种;一是病死――因为疾病而寿尽命终;二者因为外缘――由于外在因素导致,如遭受水、火、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或汽车、飞机、船舶意外失事,乃至战争中被杀害、、药物中毒等死亡,《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云;云何死?谓由寿量极故便致死,此复三种;谓寿尽故、福尽故、不避不平故,当知亦是时非时死。意思是死有三种;一种是寿命满尽而死,称为时死;另一 三摩地

2018-07-21

解说《瑜伽师地论》的无着菩萨一定是等觉菩萨。’但是事实上却并不一定如此,解说等觉菩萨论着的人,他的证境可能同于等觉菩萨,也可能远低于等觉菩萨。这就好像阿含诸经里所记载的:佛说了某一个法之后,佛却以这个所说的法取来加以宣说,然而却可说得极为深妙,令受法益乃至证果;又如世尊常常将外道所说的法取来宣说,却说得比外道更为胜妙;我们绝对不可以因此就说&ls 三摩地

2018-07-21

诸佛菩萨不可思议的神通,可参阅《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七。佛菩萨虽然神通广大,然亦非万能,如诸佛亦有三不能:不能度无缘众生,不能度尽众生,不能灭众生定业。故二乘所证神通有不共外道者,佛菩萨所证神通亦有不共二乘者。十、表象不同二乘人唯恐被世间诸法所污染,往往离群索居,远离七情六欲,故多出家修道。二乘人唯证四种涅槃之有余、无余涅槃。二乘定性无学舍寿前随缘度 三摩地

2018-07-21

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云:苦谛苦义,乃至道谛道义;是如是实,非不如实;是无颠倒,非是颠倒;故名为谛。又彼自相,无有虚诳;及见彼故,无倒觉转,是故名谛。所谓四圣谛,即是圣者所见真理义。《瑜伽师地论》又云:唯诸圣者于是诸谛,同谓为谛,如实了知,如实观见。一切愚夫,不如实知,不如实见。是故诸谛唯名圣谛。佛世尊在《杂阿含经》中,说及四圣谛的部分,共有一百五 三摩地

2018-07-21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五(节录)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云何菩萨施恩报恩方便善巧。谓诸菩萨先于有情。随力多少施作恩惠。或施所须或济厄难。或除恐怖或会所爱。或离非爱。或疗病苦令得安乐。彼诸有情深知恩惠欲报德者。菩萨尔时劝令修善以受报恩。告言。汝等非余世财来相酬遗为大报恩。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 admin

2018-07-20

关于人以及其它道的有情众生,在死了之后怎么去投生的问题,在经论当中有不少的开示,我们今天就依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的开示来作说明。一般的凡夫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我见、无明、贪爱,不明了一切世间境界都是虚妄不实的,所以就会贪着世间的种种境界而无法放舍;再加上无始劫来,所形成的善恶业因、习气,这些无明业习种子,统统都收藏在自己的如来藏当中,所以就 admin

2018-07-20

中阴身的法义和内容,我们引用《瑜伽师地论》中弥勒菩萨为我们的开示来解说。论中弥勒菩萨这么开示:【而此中有必具诸根,造恶业者所得中有,如黑羺[nóu]光或阴闇[àn]夜,作善业者所得中有,如白衣光或晴明夜。又此中有……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而生。】(《瑜伽师地论》卷一)中有就是指这个中阴,因为这个中阴身是这一生死后,下一生果报身之前 三摩地

2018-07-20

瑜伽师地论》卷一云:「又将终时,作恶业者,识〔指第八识〕于所依〔指色身〕,从上分舍,即从上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造善业者,识于所依,从下分舍,即从下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当知后识,唯心处舍,从此冷触,遍满所依。」(CBETA,T30,no.1579,p.282,a7-12),已明白告诉我们:除造大恶业及生天者除外,一般而言,第八识是渐渐舍身的,非一时 三摩地

2018-07-20

(三)弥勒菩萨于《瑜伽师地论》中说:「…识已住故,然于境界起戏论爱,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中阴)而生。又中有眼,犹如天眼,无有障碍;唯至生处,所趣无碍,如得神通,亦唯至生处。……又此中有七日死已,或即于此类生,若由余业,可转中有种子转者,便于余类中生。」弥勒菩萨所说甚明。中阴身随其所应生之类而现其类之中有身,入胎前,此中有身必灭 三摩地

2018-07-20

中阴身他的这个法义,他的内容,我们要来引用《瑜伽师地论》中弥勒菩萨为我们的开示,来解说这一段。论中这么讲,弥勒菩萨这么开示:【而此中有必具诸根,造恶业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阴闇夜,作善业者所得中有,如白衣光或晴明夜。又此中有……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而生。】(《瑜伽师地论》卷一)我们先来看这一段论文,论文中弥勒菩萨这么讲,说中有就是指这 三摩地

2018-07-20

第二点,《瑜伽师地论》卷一云:又将终时,作恶业者,识于所依〔指色身〕,从上分舍,即从上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造善业者,识于所依,从下分舍,即从下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当知后识,唯心处舍,从此冷触,遍满所依。(CBETA,T30,no.1579,p.282,a7-2)已明白告诉我们:除造大恶业及生无色界天者除外,一般而言,第八识是渐渐舍身的,非一时顿 三摩地

2018-07-20

像是假藏传佛教的教主莲花生所造的《度亡经》或称为《中阴救度密法》,还有索甲仁波切依照《度亡经》所写的《生死书》当中,所说关于救度亡魂的观念,大多是依着地区传统的苯教信仰中,对亡魂的原始葬礼仪式,再加上他们个人的妄想邪见所编造出来的,因此其中的许多说法,是不符合法界正理,以及《瑜伽师地论》等菩萨论的开示,所以我们不应该采信这些邪说、邪见。像《度亡经》 三摩地

2018-07-20

不破誓不休歇之意也瑜伽师地论六度初三是戒学摄。静虑是心学摄。般若是慧学摄。唯精进遍于一切大乘庄严经论至心学道。发大勇猛。决趁菩提阿毗达磨论菩萨于底沙佛时。合十指掌。翘于一足。以一伽陀。七日七夜叹佛功德。便超九劫评曰。观此则法集所称。一日精进。胜百年懈怠。信哉言乎西域记胁尊者。八十出家。少年诮曰。夫出家之业。一则习禅。二则诵经。而今衰老何所进取。尊者 admin

2018-07-19

瑜伽师地论曰。死有三种。谓寿尽故。福尽故。不避不平等故。当知亦是时非时死。或由善心或不善心或无记心。云何寿尽死。犹如有一随感。寿量满尽故死。此名时死。云何福尽故死。犹如有一资具缺故死。云何不避不平等故死。如世尊说九因九缘。未尽寿量而死。何等为九。谓食无度量。食时不宜。不消复食。生而不吐。熟而持之。不近医药。不知于己。若损若益。非时非量。行非梵行。此 三摩地

2018-07-19

 据说玄奘菩萨就是为了去西天求得弥勒菩萨所著的《瑜伽师地论》,所以在28岁时开始西行印度取经,这段期间历经共17年的艰辛万苦,回国时已是45岁左右。 玄奘菩萨一生所翻经论,为中土一切译师之最,其中许多著名的经典如《大般若经》六百卷,还有弥勒菩萨所著的《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等重要经论。有一部关于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的纪录片叫《玄奘之路》,这部影片中 admin

2018-07-06

如来藏证悟祖师十几岁就悟得如来藏的玄奘大师,为了求取悟后进修的成佛之道次第与内涵,前往天竺取经,主要是想得到《瑜伽师地论》。玄奘菩萨停留印度期间,应戒日王之邀召开了法义辨正无遮大会,大众信服,名震五印。被天竺外道与佛弟子尊称为解脱天、大乘第一义天。他深解如来经中所说的法义,而在回国后,翻译了许多经典,后来接受佛教界的请求而写了《成唯识论》、《八识规 admin

2018-06-20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