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弥勒菩萨言:如有一类、闻说难解大乘相应、空性相应、未极显了密意趣义甚深经典(佛二转法轮所说空经),不能如实解所说义,起不如理虚妄分别。由不巧便所引寻思,起如是见,立如是论:‘一切唯假’是为真实,若作是观(一切法唯假)名为正观。彼于虚假所依处所实有——唯事拨为非有,是则一切虚假皆无,何当得有一切唯假、是为真 三摩地

2018-07-21

阿赖耶识不生不灭,然菩萨论著有时亦说阿赖耶识是可灭的,如《瑜伽师地论》卷十三,弥勒菩萨言:第一义建立者,谓唯无余依涅槃界中,是无心地。何以故?於此界中,阿赖耶识亦永灭故;所余诸位,转识灭故名无心地,阿赖耶识未永灭尽,於第一义非无心地。此处说阿赖耶识永灭,是指已断我执者,其阿赖耶识所集藏之分段生死种子永灭,永灭的是阿赖耶识的执藏性,而不是说灭除阿赖耶 三摩地

2018-07-21

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云:已入于地,得见道已,入于唯识。即是此真见道也。此谓不证如来藏者,不名大乘别教之真见道;不得此真见道者,永不能入大乘别教之通达位。通达位即初地之入地心,方是正修佛道之始也。为求证藏识而熏修蕴处界空相现观,及熏修亲证藏识空性所需之知见,皆是四加行也。三则胜解行位,谓学人初证自心藏识(如来藏),入大乘别教真见道位已,得般若总相智 三摩地

2018-07-21

】1根本论《瑜伽师地论》卷53,弥勒菩萨也说:【又复依止静虑律仪,入谛现观得不还果,尔时一切恶戒种子皆悉永害。若依未至定证得初果,尔时一切能往恶趣恶戒种子皆悉永害。此即名为圣所爱戒。】2《大般涅槃经》卷31〈师子吼菩萨品第11之5〉也有如是开示:【善男子!如拔坚木,先以手动,后则易出;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先以定动,后以智拔。】3这就是说,众生的烦恼,不论是二乘 admin

2018-07-21

6、悟后必须请阅全部的了义经典印证我们说参禅悟了以后必须请阅全部的了义经典譬如《楞伽经、佛藏经、如来藏经、无上依经、不增不减经、金刚三昧经、深密解脱经、解深密经》等等,还要请阅《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来做印证。悟得真的人读过以后,会使他的悟境更深入,提升悟的层次和内容。如果是悟错了的人,他读了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悟错了。开悟的人如果不能用这些书自我印证 三摩地

2018-07-21

”可是打閞天窗说亮话,明心之后更惶然:“我明心了以后,到底生要怎么了?死要怎么脱?”所以许多人想要知道生是怎么生?死是怎么死?那我们以前在《瑜伽师地论》中都已经讲过了,虽然有一些深细的地方受到警告而不能讲,但毕竟也讲了很多了!悟后如何了生脱死,也讲了三、四个钟头。所以证得如来藏之后,生死就了了吗?也不尽然!理上是了了,事上还没有了! 三摩地

2018-07-21

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云:已入于地,得见道已,入于唯识。即是此真见道也。此谓不证如来藏者,不名大乘别教之真见道;不得此真见道者,永不能入大乘别教之通达位。通达位即初地之入地心,方是正修佛道之始也。为求证藏识而熏修蕴处界空相现观,及熏修亲证藏识空性所需之知见,皆是四加行也。三则胜解行位,谓学人初证自心藏识(如来藏),入大乘别教真见道位已,得般若总相智 三摩地

2018-07-21

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复次修观行者……由缘真如境智修习、多修习故而得转依;转依无间,当言已断阿赖耶识,由此断故当言已断一切杂染。当知转依由相违故,能永对治阿赖耶识。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转依是常,无取受性;缘真如境圣道,方能转依故。」(6-2,p.388)阿赖耶识改其名,而不改其第八识心体,直到佛地也是这个心体。二、见性:用父母所生的 三摩地

2018-07-21

无著讲的是《瑜伽师地论》,世亲没有听过。他细心谛听,越听越觉大乘佛法实在太胜妙了,其义理完全没有脱离佛陀精神。大乘的不少般若妙义是自己在过去所没有听过的,当下已感到自己确实对大乘存有偏见了。世亲初学大乘法味,正合心意。于是天天出席讲堂,听兄讲解大乘。遇有不明的地方,晚上再请兄长开示。世亲是绝顶聪明之人,深得法味后,越听越领悟,不等哥哥讲完,已经回小 三摩地

2018-07-21

也有依于《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七分成十三住来说。譬如《瑜伽师地论》里面它说:【诸菩萨众略有菩萨十二种住,由此菩萨十二种住,普摄一切诸菩萨住,普摄一切诸菩萨行。复有如来第十三住,由此住故,现前等觉广大菩提,名无上住。】(《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七)这十三住的内容就是说:第一住叫作种性住,第二是胜解行住,第三是极欢喜住,第四是增上戒住,第五是增上心住,第六是 三摩地

2018-07-21

玄奘十一岁时即开始诵读鸠摩罗什菩萨所译传之《维摩诘所说经》与《妙法莲华经》,经由诵读大乘之启蒙,及学习《毗昙经》、《摄大乘论》等经论,乃深入思惟,而兴起西行求法之志,终入戒贤门下习《瑜伽师地论》而有后来归国编造的《成唯识论》之著述。由此可见鸠摩罗什菩萨传承如来藏法影响后世之深且远也。因此在这里,我们将借著叙述鸠摩罗什菩萨当世行化的事迹,作为因缘的主 三摩地

2018-07-21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七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二持随法瑜伽处住品第四之一又现法中、能起菩萨一切精进。信增上力为前导故。于当来世、如前所说菩提分品十 三摩地

2018-07-21

学人于深入后得智时,修除性障及随分修学禅定,得以次第增上,修证十行阳焰观(现观具有能取六尘之心,犹如阳焰虚妄不实);并修学一切种智三转法轮经典如楞伽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进而参究末后句,解悟末后句,透牢关,亲自体验末后句境界,亲见实相无得无失,成就禅宗所说无事人境界。如是双具十行阳焰观及亲证牢关境界,救护一切有情回向正道,护持世尊了 三摩地

2018-07-21

贤劫千佛出世次序《瑜伽师地论》:“又此世间,二十中劫坏,二十中劫坏已空,二十中劫成,二十中劫成已住。如是八十中劫,假立为一大劫数。”一大劫之成住坏空之“住劫”中千佛出世次序如下:第一至第八小劫,无佛出世。第九劫减至人寿六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为贤劫第一尊佛。减至四万岁时,拘那含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二尊佛。又减至寿二万岁时,迦叶佛 admin

2018-07-21

瑜伽师地论》卷29云:“云何四魔:一蕴魔、二烦恼魔、三死魔、四天魔。蕴魔者,谓五取蕴;烦恼魔者,谓三界中一切烦恼;死魔者,谓彼彼有情从彼彼有情众殀丧殒殁;天魔者,谓于勤修胜善品者求欲超越蕴烦恼死三种魔时,有生欲界最上天子得大自在,为作障碍发起种种扰乱事业,是名天魔。” 第四章 佛具七胜法《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当观 三摩地

2018-07-21

瑜伽师地论》卷29云:云何四魔:一蕴魔、二烦恼魔、三死魔、四天魔。蕴魔者,谓五取蕴;烦恼魔者,谓三界中一切烦恼;死魔者,谓彼彼有情从彼彼有情众殀丧殒殁;天魔者,谓于勤修胜善品者求欲超越蕴烦恼死三种魔时,有生欲界最上天子得大自在,为作障碍发起种种扰乱事业,是名天魔。 (原标题:佛有十种功德名号) 三摩地

2018-07-21

五、佛之十种名号《瑜伽师地论》卷38〈7菩提品〉:「又诸如来略有十种功德名号随念功德。何等为十。谓薄伽梵号为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言无虚妄故名如来。已得一切所应得义。应作世间无上福田。应为一切恭敬供养。是故名应。如其胜义觉诸法故。名正等觉。明谓三明。行如经说。止观二品极善圆满。是故说名明行圆满 三摩地

2018-07-21

瑜伽师地论》卷38〈7菩提品〉:「又诸如来略有十种功德名号随念功德。何等为十。谓薄伽梵号为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言无虚妄故名如来。已得一切所应得义。应作世间无上福田。应为一切恭敬供养。是故名应。如其胜义觉诸法故。名正等觉。明谓三明。行如经说。止观二品极善。是故说名明行。上昇最极永不退还。故名善逝 三摩地

2018-07-21

杨博士又说到了:在《瑜伽师地论》里面有讲到成住坏空,讲到有情能够存在的,只有成住坏空四个中劫这样子的一个时间。而这样子的《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当然也是不离于世尊的教诲引导而自己去实证,依于祂这样子一个妙觉菩萨的神通,依于这样子的一个十力已经几乎要全部具足,而能够在《瑜伽师地论》中讲说出来的成住坏空这个四个中劫里面的这样一个住劫,有情应该要在多久的 三摩地

2018-07-21

那心念处到底有哪些?在《瑜伽师地论》里面有讲过,它有二十个心,譬如说嗔心、离嗔心,痴心、离痴心,解脱心、不解脱心等等,总共有二十个心;这二十心因为与意识心相应,所以它是虚妄法。接下来我们要谈法念处,法念处就是观法无我,它没有真实我,因为它是透过前面三个和合运作而产生的。譬如说我们讲心念处二十个心,二十个心每一个心是一个法,所以总共有二十个法;更何况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