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附:《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四:「云何菩萨于如来所供养如来。当知供养略有十种。一设利罗供养。二制多供养。三现前供养。四不现前供养。五自作供养。六教他供养。七财敬供养。八广大供养。九无染供养。十正行供养。若诸菩萨亲现供养如来色身。是名设利罗供养。若诸菩萨于为如来所造一切若窣堵波。若龛若台若故。制多新制多所。设诸供养。是名制多供养。若诸菩萨于如来身或制多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另外,在《瑜伽师地论》当中,弥勒菩萨也有开示。弥勒菩萨开示说:如法追求衣服饮食乃至什物,远离一切起邪命法,是名正命。(《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所以,佛教看待学佛人的职业,除了从世间法上说,要以合法正当的这个职业求取财物之外,更进一步在出世间法上,要离远一切违背佛陀法道的邪命邪业。还有,在玄奘菩萨所翻译的《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当中,也记载了佛陀答覆请 | 三摩地 2018-07-22 |
|
窥基大师他在《瑜伽师地论略纂》当中,对于这个道理作了补充说明,他说:【今大乘中,业信同彼阿阇世王五逆之业,既忏悔已,绝不受果,则是生报可转灭义,时报俱不定也。鸯掘摩罗,转地狱业于人中受,报定时不定,义亦同之。】窥基大师的意思是说:在大乘法之中像那阿阇世王他虽然造作了五逆重罪,但是既然他去到佛前真心忏悔了,也已经依著佛陀的教导如法忏除罪业了,所以就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现在我们求财的职业当然又更多种了,总之行行出状元,关键是自己有没有努力以及福德!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39〈9施品〉中也教导我们要:「少用功力,多集财宝施诸众生。」(CBETA,T30,no.1579,p.508,a14-15)平实导师在《金刚经宗通》第六辑第106~107页开示:【从事相上来说,福德有事相上的福,也有心地上的福。事相上的福,是说以实际上的财物来布施,或者以自己的身力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瑜伽师地论》〈摄受品〉当中,弥勒菩萨曾经谈到,大菩萨在修一切行的时候,有六种善于摄受众生的方式;其中谈到第二种“增上摄受”的时候,就有提到,当菩萨身为国王的时候要如何摄受所管辖的臣民。论中的意旨大略是这样说的:如果身为国王的时候,不应该加诸苦痛在子民的身上,也不应该断除他们的性命,应该要远离刑罚;以正确的道理以及方法来教化他们,并且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另外,在《瑜伽师地论》当中,弥勒菩萨也有开示。弥勒菩萨开示说:如法追求衣服饮食乃至什物,远离一切起邪命法,是名正命。(《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所以,佛教看待学佛人的职业,除了从世间法上说,要以合法正当的这个职业求取财物之外,更进一步在出世间法上,要离远一切违背佛陀法道的邪命邪业。还有,在玄奘菩萨所翻译的《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当中,也记载了佛陀答覆请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他所出生的地方就是这个样子,在饿鬼道中,饥火焚烧,所以心心念念只想一件事情:食物,所以才叫做饿鬼嘛!但是饿鬼道中也有几种不同,我们上周《瑜伽师地论》还正讲解饿鬼的境界呢!饿鬼有好多种,但是这里没有时间,且不谈他。饿鬼众生的食物各各不同,有的饿鬼只能吃脓血,别的食物都不能吃;有的饿鬼只能吃粪,有的饿鬼只能吃血污、呕吐、涕唾。但是饿鬼如果有前世的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现在我们求财的职业当然又更多种了,总之行行出状元,关键是自己有没有努力以及福德!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39〈9施品〉中也教导我们要:「少用功力,多集财宝施诸众生。」(CBETA,T30,no.1579,p.508,a14-15)平实导师在《金刚经宗通》第六辑第106~107页开示:【从事相上来说,福德有事相上的福,也有心地上的福。事相上的福,是说以实际上的财物来布施,或者以自己的身力 | 三摩地 2018-07-22 |
|
杨博士又说到了:在《瑜伽师地论》里面有讲到成住坏空,讲到有情能够存在的,只有成住坏空四个中劫这样子的一个时间。而这样子的《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当然也是不离于世尊的教诲引导而自己去实证,依于祂这样子一个妙觉菩萨的神通,依于这样子的一个十力已经几乎要全部具足,而能够在《瑜伽师地论》中讲说出来的成住坏空这个四个中劫里面的这样一个住劫,有情应该要在多久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复次修观行者……由缘真如境智修习、多修习故而得转依;转依无间,当言已断阿赖耶识,由此断故当言已断一切杂染。当知转依由相违故,能永对治阿赖耶识。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转依是常,无取受性;缘真如境圣道,方能转依故。」(6-2,p.388)2.《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又阿赖耶识断灭相者,谓由此识正断灭故舍二种取,其身虽 | 三摩地 2018-07-21 |
|
您所谓的唯一的本体,是哲学上的想象、外道的见解,若真有唯一的本体,为什么会有别业的出现?从《大般涅槃经》世尊的答复中,已可看出,「唯一的本体」这种想法,是不能成立的;《成唯识论》和《瑜伽师地论》也已经破斥这样的说法。因此,不管是真如也好,佛性也好,皆是各各有,但其体性相同,所以佛经说之为「一切众生,同共有之」,千万别误会成众生共同拥有一个真如、佛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瑜伽师地论》卷八十「摄决择分中有余依及无余依二地」云:【问:「诸阿罗汉住有余依涅盘界中,住何等心,于无余依般涅盘界当般涅盘?」答:「于一切相不复思惟,唯正思惟真无相界,渐入灭定、灭转识等;次异熟识,舍所依止,由异熟识无有取故,诸转识等不复得生,唯余清净无为离垢真法界在。于此界中般涅盘已,不复堕于天龙药叉、若干达缚、若紧[木*奈]洛、若阿素洛、若人等 | 三摩地 2018-07-21 |
|
要知道圆成实性当然就要先知道三自性,三自性在《瑜伽师地论》当中说:“诸法自性略有三种:一、遍计所执自性,二、依他起自性,三、圆成实自性。”所以说三自性指的就是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还有圆成实自性。那么就像圆成实自性也称为圆成实性,遍计所执自性也可以称为遍计所执性,那依他起自性也称为依他起性,这个三自性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当中则称为&l | 三摩地 2018-07-21 |
|
譬如有人举《瑜伽师地论》来证明:“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来证明阿赖耶识本体是无常、是生灭法,可是他们却是断章取义、断句取义,没有将前后文读通而造成的误解。整个《瑜伽师地论》的原文如下:“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转依是常,无取受性,缘真如境圣道,方能转依故。”(《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解释如下: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种子有念念变异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主要是想得到《瑜伽师地论》,玄奘菩萨停留印度期间,应戒日王之邀,召开了法义辨正无遮大会,大众信服,名震五印。被天竺外道与佛尊称为解脱天、大乘第一义天。他深解如来经中所说的法义,而在回国后,翻译了许多经典,后来接受佛教界的请求而写了《成唯识论》、《八识规矩颂》,深入解释这八个识的自性等,可谓甚深广大、胜妙无比、至今流传不歇。中国佛教史上,玄奘菩萨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瑜伽师地论》里面讲到的,菩萨要具有四种的妙陀罗尼——也就是菩萨的法陀罗尼,菩萨的义陀罗尼,菩萨忍陀罗尼,然后最后一个是菩萨的咒陀罗尼。这些每一个陀罗尼,弥勒菩萨都特别冠上菩萨这个字眼。换句话说,这些都是菩萨所独有的。我们上次讲到是菩萨咒陀罗尼,我们再给大家复习一下。弥勒菩萨说:菩萨由等持自在而宣说,能除有情灾患之章句,令彼章句悉皆神验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对三界有情与寻伺这两法相应的情形,有非常详尽的说明。在这个讲次中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仅能略说三界中的寻与伺,提供菩萨们参考。首先,我们来说说地狱中有情的寻与伺。地狱中有情的寻与伺,唯是戚行,触非可爱境,引发苦受,与忧相应;常求脱离苦受,心随着扰恼的业力而运转。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地狱中的有情,他们意识所领受的境界,都是在 | 三摩地 2018-07-21 |
|
」】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间之关系《瑜伽师地论》卷九,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以下「当来下生」四字皆省略)云:【云何缘起体?若略说由三种相建立缘起,谓从前际中际生,从中际后际生。中际生已,若趣流转,若趣清净究竟。云何从前际中际生,中际生已复趣流转?谓如有一不了前际无明所摄、无明为缘,于福非福及与不动身语意业,若作若增长;由此随业识,乃至命终流转不绝,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唯识五位之内容依《瑜伽师地论》所述简介如下:《瑜伽师地论》卷81,弥勒菩萨云:佛子成佛有五地:一、资粮地,二、加行地,三、见地及通达地,四、修地,五、究竟地。根据弥勒菩萨此一开示便知——明心见性乃是见道位。见道之前应先修集几种资粮,称为资粮地或资粮位。资粮位修习满足之后,还要修般若加行,加行满足以后才可能见道。见道后进入见道位,又称见地。见 | 三摩地 2018-07-21 |
|
”《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弥勒菩萨言:“如有一类、闻说难解大乘相应、空性相应、未极显了密意趣义甚深经典(佛二转法轮所说空经),不能如实解所说义,起不如理虚妄分别。由不巧便所引寻思,起如是见,立如是论:‘一切唯假’是为真实,若作是观(一切法唯假)名为正观。彼于虚假所依处所实有——唯事拨为非有,是则一切虚假皆无,何当得有一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