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不知道的人认为这个禅应该是很妙、很玄,亲证之后,就知其实祂平实得很,一点儿玄、一点儿妙都没有,但祂在平实之中却处处显着大用。我们可以这样说,禅宗参禅的过程,就是摄心为戒,因戒生定,由定发慧。但这个摄心为戒,不是指去受戒,然后持戒守戒,而是以心的一心不乱、不放逸为戒;而因戒生定是指摄心为戒之后,心才能得到决定性,并且有了定力不会落入定境中,而是心里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韦监军去参访玄沙师备禅师的时候就问: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师备拿起一个果子叫他吃,这韦监军吃下肚子,又问: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师备禅师讲:这就是日用而不知。结果还是没有悟入。第五门:身受触。譬如:德山宣鉴禅师,凡有学人入门,一棒就打过去;首山省念禅师,凡有学人问祖师西来意,他拈起竹蓖就打。像我们前两次禅三,我都用竹如意打。又譬如有些居士、耳朵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卷80中说:问诸阿罗汉住有余依涅盘界中,住何等心?于无余依般涅盘界,当般涅盘?答于一切相不复思维,唯正思维真无相界,渐入灭定灭转识等,次异熟识舍所依止。由异熟识无有取故,诸转识等不复得生,唯余清净无为离垢真法界在。于此界中般涅盘已,不复堕于天龙药叉、若干达缚、若紧奈洛、若阿素洛、若人等数。所以说,阿罗汉入无余涅盘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庞居士于言下顿领玄旨,从前所残留的疑情一扫而光。3、相国裴休居士.任洪州刺史的时候,结识黄檗希运禅师。当时,希运禅师在黄檗山大安精舍隐修,终日混迹于僧众之中,做一些诸如扫洒殿堂之类的杂务,人莫测其深浅。一日,裴休入寺烧香,寺院主事僧负责接待。在参观一处壁画的时候,裴休问:是何图相?主事僧回答道:高僧真仪。裴休问道:真仪可观,高僧何在?主事僧无言以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我们在自己的一举一动、起心动念的当下,回光反照,问一声是个甚么?,此时,我们就已经与自性打照面了,更不需要向外求玄求妙了。)13、常德府文殊心道禅师。一日对佛鉴禅师举觉铁嘴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这一句话,忽然生起大的疑情来。于是他便就此疑情,日夜参究。提撕既久,一天黄昏,心道禅师豁然大悟。于是他便直趋丈室,拟向佛鉴禅师陈述自己之所悟。佛鉴禅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奥理玄文。障在八识田中。抛舍不下。谓之杂毒入心。如油入面。永取不出。如今要得通上彻下。一翻翻转。须是将一则古人没意智底话头。如生冤家。与之作对。直是扑一交倒地始得。无间断始得:须是把当一件无大至大底大事。竖起生铁脊梁。讨教明白始得。十二时中。莫杂用心。莫只悠悠漾漾。虚度时光。须是打教成一片始得。须是这一念子。无丝毫间断始得。殊不知。你但忘知忘觉。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时有玄畅禅师,从蜀下荆,绪就受禅法,究极精妙。…绪既善解禅行,兼菜蔬励节。豫章王妃及内眷属,敬信甚深,从受禅法,…欲建禅斋,遣信先谘请,尼云甚善。…斋竟,自索纸笔作诗曰:世人或不知,呼我作老周,忽请作七日,禅斋不得休。…作诗竟,言笑接人。…」․昙勇尼师「…常以禅律为务,不以衣食经怀。…」(以上录自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侍奉十秋,日益玄奥。…」◤《景德传灯录》卷六南岳第一世马祖:「江西马祖道一禅师,汉州什邡人也,姓马氏,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文。……贞元四年…跏趺入灭。…追谥大寂禅师。」变文共赏下面说唱一段新构「变文」,以飨看官诸君,一笑之余,望能解怀祖马祖千古之冤:◆「怀让禅师于唐先天二年始往衡岳,居般若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接着又颂〈世尊赞〉、〈观音菩萨赞〉,颂扬的都是九楼讲堂供奉的佛菩萨,也是今天大典安奉舍利的主角;其中最特别的是〈圣玄奘菩萨赞〉,它是由讲堂亲教师所撰述的,内容是:九死一生志益坚万里鹏程继绝学立言斩谢标胜义降伏小乘震五印开演唯识阿赖耶阐明真谛如来藏明心见性觐弥勒护持正法再万年把玄奘菩萨一生坚苦卓绝弘护正法的功德,表显得十分贴切,并且寓意深远;平实导师 | admin 2018-07-23 |
![]() |
会通遂领悟玄旨。 元和中,白居易出守兹郡。因入山礼谒。乃问师曰:“禅师住处甚危险。”师曰:“太守危险尤甚。”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rdqu | admin 2018-07-23 |
![]() |
印以真宗,顿悟玄旨。遂閤庐于岳之庞坞。一日有异人者。峨冠裤褶而至,从者极多。轻步舒徐,称谒大师。师睹其形貌奇伟非常,乃谕之曰:“善来仁者,胡为而至。”彼曰:“师宁识我耶。”师曰:“吾观佛与众生等。吾一目之,岂分别耶。”彼曰:“我此岳神也。能生死于人。师安得一目我哉。”师曰:“吾本不生,汝焉能死。吾视身与 | admin 2018-07-23 |
![]() |
后阅玄沙语。倦而倚壁。起经行。步促遗履。俯就之。忽大悟诸缘尽废杰峰愚禅师。初参古厓石门。佩受法语。昼夜兀坐。不契。后参止严。举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愈疑乃诸缘尽废。寝食俱不觉知。如气绝者。一夕坐至夜分。闻邻僧咏证道歌云。不除妄想。不求真。豁然如释重负。有夜半忽然忘月指。虚空迸出日轮红之句以头触柱中峰本禅师。侍高峰死关。昼夜精勤。困则以头触柱。一日诵金 | admin 2018-07-23 |
![]() |
住白马栖玄两寺。又迁住石头城。于仪凤二年正月十日示灭。颜色不变,屈伸如生。室有异香,经旬不歇。遗言水葬。寿七十有八腊三十有九。 (原标题:八十生出家) | admin 2018-07-23 |
![]() |
中国历史上,为了将如来真实第一义谛大乘法带回中国,高僧大德们冒著丧失生命的危险,前仆后继地展开了生死渺茫的取经之路,为历史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在取经的高僧中,最杰出的法将就是唐朝的玄奘菩萨。一千多年前,来自中国的玄奘菩萨,在印度曲女城的会上,以《制恶见论》的钜论,降伏五印度所有大乘、二乘、婆罗门教等等学人,精英中的精英,完成了旷世的创举;以强大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西天取经的重责大任,后来就落在玄奘菩萨的身上了。玄奘菩萨从小就非常热爱大乘法,他十三岁就能开演《摄大乘论》第八识的妙义,玄奘菩萨博览群籍,而且亲证了第一义谛──也就是第八识。玄奘菩萨知道真如、还有第八识、第九识争议的问题之所在,他也了解真谛三藏法师误会了佛法,增生了子虚乌有的第九识,但他却苦无《瑜伽师地论》的原本作为证据。中国除了上述的争议外,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玄奘法师简介:玄奘法师生于公元602年,664年往生。据说玄奘菩萨就是为了去西天求得弥勒菩萨所著的《瑜伽师地论》,所以在28岁时开始西行印度取经,这段期间历经共17年的艰辛万苦,回国时已是45岁左右。玄奘菩萨一生所翻经论,为中土一切译师之最,其中许多著名的经典如《大般若经》六百卷,还有弥勒菩萨所著的《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等重要经论。有一部关于玄奘法师去印度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玄奘菩萨不仅是僧人,还是内外兼修的大帅哥,《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法师)形长七尺余,身赤白色,眉目疎朗,端严若神,美丽如画。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被尊为民族脊梁的玄奘大师。玄奘大师13岁时出家,21岁受大戒。22岁离开长安到达四川、湖北、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寻问有学识的和尚,深刻钻研佛教经论(写到这里不禁想自己22岁的时候在干嘛)。那时虽然已经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离因果,不谈玄妙,依于当时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景况而倡导学人老实念佛,自号常惭愧僧,度化众生无以计数。印光大师以前有眼疾,因为眼疾的关系,所以大师有时几乎都没办法写字读书!但是,也正因为罹患眼疾的缘故让大师更深刻觉悟了身是苦本,于是不让自己受制于这个无常苦的色身,而将它视为学佛修道的道器工具,专心念佛。大师不论是晚上睡觉或是早上起来、又或是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诚如玄奘菩萨摩诃萨所言:若不破邪,无以显正。若无人能破斥邪说,则未来佛教内,必如今日佛教之充斥无量邪说,令众生无所适从,终将随诸未悟谓悟之大师等人同入常见外道邪见法中,无智众生皆将唯闻错悟大师一面之词故,一般学人悉不能知何处异于外道法故,则印顺等密宗应成派中观师便将以错误之中观,说为究竟法;将以错误之中观,否定最胜妙之般若--唯识一切种智,则便将淹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您觉得应该怎样去保护和弘扬这样的文化瑰宝?张公仆老师:这个文化瑰宝的确是当初玄奘法师不畏生死,到印度去把这样的一个瑰宝带回中国,而且发扬光大,所以影响我们中国人非常的深远,跟我们儒家的思想结合起来。就像主持人刚刚您提到的,我们一般人都是会在现实的生活中追求名声啊,追求财富啊,啊,那佛法就是说我们有一个真实的如来藏心,那个心是绝对清净的,我们的五阴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