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谨白参人。光阴莫虚度。这一句子。开眼也著。合眼也著。忘怀也著。管带也著。狂乱也著。寂静也著。此是径山如此差排。想杜撰长老辈。别有差排处也。咄且置是事左右做静胜工夫。积有年矣。不识于开眼应物处。得心地安闲否。若未得安闲。是静胜工夫未得力也。若许久犹未得力。当求个径截得力处。方始不辜负平昔许多工夫也。平昔做静胜工夫。只为要支遣个闹底。正闹时却被闹底聒 三摩地

2018-07-19

沙云。此事限约不得。心思路绝。不因庄严本来真静。动用语笑随处明了。更无欠少。今时人不悟个中道理。妄自涉事涉尘。处处染著。头头系绊。纵悟则尘境纷纭。名相不实。便拟凝心敛念。摄事归空。闭目藏睛。随有念起。旋旋破除。细想才生。即便遏捺。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魂不散底死人。溟溟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左右来书云云。尽是沙所诃底病。默照邪师 三摩地

2018-07-19

说妙。甚者至于发狂不勒字数。胡言汉语。指东画西。下下者以默照无言空空寂寂。在鬼窟里著到。求究竟安乐。其余种种邪解。不在言而可知也。冲密等归。领所赐教。读之喜慰不可言。更不复叙世谛相酬酢。只以左右向道勇猛之志。便入葛藤。禅无德山临济之殊。法眼曹洞之异。但学者无广大决定志。而师家亦无广大融通法门。故所入差别。究竟归宿处。并无如许差别也。示谕。欲妙喜 三摩地

2018-07-19

又不得作妙领略。又不得作有无商量。又不得作真无之无卜度。又不得坐在无事甲里。又不得向击石火闪电光处会。直得无所用心。心无所之时。莫怕落空。这里却是好处。蓦然老鼠入牛角。便见倒断也。此事非难非易。除是夙曾种得般若种智之深。曾于无始旷大劫来。承事真善知识。熏习得正知正见。在灵识中。触境遇缘。于现行处。筑著磕著。如在万人丛里认得自家父母相似。当恁么时。 三摩地

2018-07-19

道膺四传至大阳警(943-1027年),曹洞一宗一直很衰微。警晚年时尚无合适的传法弟子,不得已托临济宗的浮山法远,请其代求法器,接续曹洞宗传承。后来法远将警的信物交付给投子义青(1032-1083年),遥接警的法脉。义青的弟子道楷(1043-1118年),于芙蓉湖畔结庵接化,门下有丹霞子淳,由此曹洞宗开始出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子淳门下真歇清了、宏智正觉,大弘曹洞禅 admin

2018-07-19

周洪普广宗,道庆同清。净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德行永延恒,妙本常坚固。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衷正善禧禅,谨悫原济度。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⑧而清代又史料记载的少林寺住持为海宽(?-1666年),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和清顺治十四年(1657)两次出席少林寺方丈,至顺治末年,少林寺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此后,少林寺趋于衰落。现在少林寺住持永信法师即 三摩地

2018-07-19

禅宗临济一脉,自晚唐义大师(787--867)创立后,六传至北宋石霜楚圆,分为杨岐方会(992-1069和黄龙慧南(1002-1049)两派。其中杨岐方会一派,后成为临济正宗。可以说临济宗后期的历史,也就是杨岐方会一派的历史。杨岐方会再传至五祖法演(?-1104),(五祖是指湖北省蕲春县的五祖山,法演曾长期在这里开堂说法,故有此称。)门下又出了一位名重古今的高僧,这就是被当时人誉为“僧中管 三摩地

2018-07-19

想起昔日奘法师去世,送葬者百万,整个长安倾城而出,而在白鹿原为大师守陵者过三万。而今,大慧宗杲禅师被流放充军,自愿陪同者竟也过万。昔之奘,今之宗杲,身虽异,而实相同。都共同绽放着耀眼的光辉,吸引着大众追随护持。这一切真实的发生,即使放到现在,也依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实难思议。▲不仅如此,到了南宋的绍兴二十一年,聚集在大慧宗杲禅师身边的弟子越来越 三摩地

2018-07-19

而且,宣宗即位且获大权之后,一改武宗灭佛的政策,大兴佛教,并使黄檗希运临济义一系发展迅猛,宗风半天下。下得山岭,我们穿行于麻石小道上,偶尔也跨过一座座圆拱形的石桥,它们被磨得圆润光滑,半沉于水田泥土之中。显而易见,这都是一些唐宋古道,无数的僧人信众就是通过这些小道进山参禅的。黄檗古寺始建于唐代,明中叶被毁。崇祯二年(1629年),有僧人重建;清光绪庚子又毁于火,仅存 三摩地

2018-07-19

先游天台,后至上都(西安),行乞时,遇一老妪,问答之间,希运“门顿而荡豁。”老妪介绍他至江西参马祖道一,至南昌道一已逝,瞻礼祖塔时,遇百丈怀海,乃参之。从此,投于怀海门下。据《古尊宿语录》卷二载,希运曾向怀海请问道一平日的机缘。怀海向他说起“竖拂”被喝、三日耳聋的一段公案:我再参马大师侍立次,大师顾绳林角拂子。我问即此用,离此用?大师云:&ldquo 三摩地

2018-07-19

临济宗是中国佛教中禅宗五家之一,由于此宗的开创者义,在河北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的临济禅院举扬一家的宗风,后世就称它为临济宗。义(?——867)是六祖慧能下的第六代,曹州南华县人,出家后广究毗尼及经论,既而到各处参学。首先参谒洪州黄檗山的希运禅师,问“如何是佛法的大意?”三度发问,三度被棒打,于是向希运告辞,希运叫他到高安滩头去参谒大愚禅师。 三摩地

2018-07-19

后参其学于雪峰存禅师。深入堂奥。至庐陵三顾山。檀越造云亭院。豫章创南平院请作住持。皆拂衣而去。前进士唐禀。作藏经碑。述作公避请之由。居洪井十载。且未识洪师钟氏之面。乃游会稽四明。因有终焉之志。吴越武肃王钱氏。仰重召略出四明。因便归山。盖谢病也。有诗杼意呈王。王亦不留。诗云。云鹤性孤单。争堪名利关。衔恩虽入国。辞病却归山。时奉化乐安孙郃退居啸傲不交 三摩地

2018-07-19

真公通深妙法无上义问一得三言发响应。昔利涉辩博僧会智周。与之齐驱。未可同日。以其八年终于寺。本县令王璲述德刊铭。洪元慎书焉。唐越州大禹寺神迥传释神迥。未详何许人也。幼入法流齐庄自任。节高行峭不恶而严。晚年慕称心寺大义律师。同习三观于天台宗。得旨于左溪禅师。即宝应年中也。加以辞笔宏赡华藻纷纭。为朗师真影赞法华经文句序。冠绝于时为世所贵。不详厥终焉。 三摩地

2018-07-19

接俊谈。若刘遗民之奉贾远也。相与议舍第宅俾建仁祠。俊弗让违以安形性。既考禅室而行祖风。慕道穷堂宇盈塞。周高祖世宗二帝潜隐地。与俊布衣之交。每登方丈必施跪礼。及其即位延迟优渥。至乎朝达见必稽颡。高谈虚论若至宝山焉。以乾德丙寅三月示身有疾。弥留弟子求医奉药。嗔目噤唇不食。垂诫门人后已。当怡颜俨肃合掌诀众而灭。享龄八十五。坐夏六十五。初俊被朝恩赐紫袈 三摩地

2018-07-19

平时讲法华义天台止观四分钞文。临坛度人授心扬律。徒盈石室之筹。天宝中于灵岩道场行法华三昧。忽睹大明上烛于天。我身正念俨在光中。异日问荆溪然师曰。智慧光明从心流出。非精志之所致耶。又于本寺入法华道场睹此身在空中坐。先证者知是涤垢之相。其年春秋七十一。僧夏四十六。以兴元元年七月二十九日。告终于支硎山寺。僧益公翰公一夜同梦大殿崩。果遵入灭。门人灵翰法盛 三摩地

2018-07-19

宗即位。至八月十五日上皇御书寺额。奉诏令大德真谛并弟子二人品官一人赍敕赐幡华及寺额至。迎受悬挂。云道化梁园身荣福树。百龄有限四相交迁。终于寺之别院。葬今京之东郊寺庄塔亭存焉。时号造寺祖师。云去世后天宝四载造大阁号排云。肃宗至德年中造东塔号普满者。至代宗大历十年毕工。或云造塔。僧能分身行化难测品阶。文殊维摩是王府友吴道子装塑。又开元十四年。宗东封 三摩地

2018-07-19

长庆初有僧幽。题此院云。三万莲经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门尘。当时以为住句也。素之终代罔得详焉。系曰。刺漆树者恒患其少滴。爱故难求。斩魏树者患其多辛。恶之易得。嗟尔青桐发汗世所罕闻。及乎素公诋呵。明年绝迹。岂有出家弟子不如其无情树木乎。既不能为漆与物隔其污。为魏与食加其味乎。苟认师友之弹呵取今完净。传曰。过则勿惮改。本教则悔罪清净。如本无异。思之。唐幽 三摩地

2018-07-19

奘三藏在京兆北坊部玉华宫翻大般若经毕。麟德元年示灭。其夜子时慧旋绕佛堂。忽见北方有白虹四道从北亘南横跨东并直势贯慈恩塔院历历分明。慧心怪焉。即自念曰。昔如来灭度。白虹十二道。从西贯于太微。于是有双林之灭。今有此相将非玉华法师有无常事邪。申旦向众述其所见。众咸怪之。至九日凶问至京。正符所见。慧弥增笃励。老而无懈。未知终所。唐太原府崇福寺慧警传释慧 三摩地

2018-07-19

或经法席探彼微。以贞元七年到台山善住阁院。时有僧智頵为台山十寺都检校守。僧长之初也。遂挂锡栖心誓不出山。每念文殊化境非凡者之可胜。岂宜懈怠。冬即采薪供众。夏即跣足登游。春秋不移二十余[示*異]。前后七十余遍。游历诸台睹化现金桥宝塔钟磬圆光莫穷其际。且曰。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中有美枞乎。言更有愈于诸瑞。吾得少未为足也。最后于中台东忽见一寺。额号福生。内有 三摩地

2018-07-19

宋魏府卯斋院法圆传(矿师李通)释法圆。俗姓郝。真定元氏人也宿殖之缘出尘无滞。后唐长兴二年投本府观音院勤勤诵习。师与落发。间岁受满足戒。后策枝负囊巡礼诸方。至韶山挂锡看大藏经焉。晋开运三载却来本生地寓天王院。越来年契丹犯阙。戎王耶律德光。回至常山栾城而死。永康王兀谷代为蕃国之主。时旋军自镇州董戎。北返留酋长麻答耶律解里守于下京。即常山也。晋之臣寮兵士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