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9)窥基:玄奘,法相宗初祖。因常住大慈恩寺,世称慈恩大师。其净土著述有《阿弥陀经疏》1卷、《阿弥陀经通赞疏》3卷等。(10)綦(qí):极。清凉书屋校注.2002.12.(原标题:净宗问辨弘一法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婆薮槃头菩萨造魏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译论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注解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是怎么一回事?莫非吃饭也有玄机?于是专心吃饭体会,只觉得好吃,还是依然故我,没什么两样。结斋后,下桌回禅堂,依序开步走,心想:“萧老师不是叫我们走路要照顾脚下吗?不妨留意看看有什么消息。”边走边体会,走了五步,转个弯,突然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心中笃定,一点儿怀疑也没有。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心中暗道:“真是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般人会以为胡说--那明明是肉圆心;玄就在此。以前研读《金刚经》,遍阅所有注释及书,却如隔层雾,似懂非懂;而今却一念间全会了,实在太奥妙了。观察第八识发现:可0000,可自动运转0000,可了众生心行而确实不会六入。曾经听一位医生说:已死的人把手举起,会立即垂下,昏迷的人会慢慢垂下。而且判断人有没有死,必看是否大小便同时出来,此时一想,有道理。禅三时,晚上讲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就这样,看书、听录音带、看电视、看录像带,像一块海绵一样,我尽其所能的吸取任何可以到手的佛法知识,举凡林清玄、郑石岩、南怀瑾、月溪、圣严法师、净空法师、海云法师、奥修、克理希纳穆提、印顺法师、传道法师及一些南传佛教法师的著作、录音录像带,我都多少涉猎过。虽然很杂乱、没有什么章法,但学得很快乐,因为有太多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不断被发掘出来!而我相信这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又有一次到灵泉寺朝山,听李祖原居士讲中道实相,他把中道讲得非常的玄,那时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听不懂,总觉得他很有学问。直到后来看到导师著作的《真实如来藏》,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道实相。譬如说:讲到如来藏非有变易,是以如来藏的本体自在、不生灭、不增减来说;说如来藏非无变易,是因为如来藏内有异熟果种及修道清净法种流注变易。李居士根本不谈如来藏,只告诉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临睡时,导师在上斋堂所讲“吃水果”的表情萦绕心头,久久不散,画面也一直不断放大放大……,却仍然参不透其中玄机。(第三天,一如昨日,不到四点半打板,大家便匆忙起身,在大殿里佛前发愿回向后开始礼佛。一边拜、一边思惟,突然一个念头上来:“○○啊!”继而一想:“是○○的识,是○○○○○运作的识啊!全身上下都是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那时,我开始对佛法的修行产生了怀疑,因为大乘佛法太玄、太妙,我入不了门;小乘佛法目标又不明确,我不知为何而学佛?后来,我的父亲生病,住院开刀,在医院大约住了两个月。这段期间中,我在医院照顾我的父亲,经常利用空闲及夜晚的时间念大悲咒为父亲祈福,请求观世音菩萨加持我的父亲,让父亲的病早日康复。承蒙观世音菩萨加持,父亲开刀顺利,不久便出院了。在住院期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那时我对于佛法的理解,发生重大的变革,不再以玄谈为满足,而从初期圣典中领略到佛法的精神。由于这一番思想的改变,对于空宗也得到一番新的体认,加深了我对于空宗的赞仰。”(详见印顺法师著《中观今论》自序)然而印顺法师不解真正之空宗,亦不解真正之“有”宗,更不解大乘诸经所说空性之异于二乘空;观其众多著作,余今故作是言。于其误导佛子之处,余以拙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总以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最殊胜的法门;觉得禅是很玄的,是哲学思想,很不实在的。当初进入正觉学法,只想学会无相念佛,没想过要明心或见性。可是学到约一年后,知见越来越具足,也了解若要修行佛菩提道,明心是唯一的一条路,否则无法入门修。而正觉讲堂,除了平实导师,还有许多亲教师等善知识,这么好的机会与环境,当然我在这一世一定得明心,而且更要精进。此生定要比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现在把禅宗五家宗派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分述如下:第一是马祖传百丈,百丈传黄蘖,黄蘖传临济义玄禅师,师住镇州沱河侧,这是临济宗。第二是石头传蔼山,蔼山传云岩,云岩传良介禅师,师传瑞州洞山,洞山传本寂禅师,住抚州曹山,这是曹洞宗。第三是百丈传灵佑禅师,师传潭州伪山,沩山传慧寂禅师,师住袁州仰山,这是沩仰宗。第四石头传天皇,天皇传龙潭,龙潭传德山,德山传雪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蕲州刺史崔义玄,闻道信禅师之名亦前来瞻礼。唐贞观年间,太宗皇帝非常仰慕道信禅师的道味,想一睹禅师的风彩,于是诏令祖师赴京。但是,祖师以年迈多疾为由,上表婉言谢绝了。这样前后反复了三次。第四次下诏的时候,皇帝火了,命令使者说:“如果不起,即取首来”(这次他如果再不来,就提他的首级来见联)。使者来到山门宣读了圣旨,祖师居然引颈就刃,神色俨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四祖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一切好丑善恶等二边差别,完全是心的妄想分别所致,并不是实有。只要我们的心一落入二边分别,我们就会产生取舍心理,作种种对治,而这恰好是跟解脱之道相违背的。因此观心的最要紧处,就是要作平等观,不取不舍。这种平等观源于对诸法性空的体认。四祖将祖师禅的顿教法门传给法融禅师之后,随即返回了黄梅双峰山,再也没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智威禅师一见慧忠禅师,便道:“山主来也!”第一次相见,怎么喊山主呢?智威禅师的这一声不同寻常的问候,令慧忠禅师当下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顿悟玄旨。开悟后,慧忠禅师便留在智威禅师的身边,做他的侍者。过了几年,慧忠禅师便辞师四方参访。在慧忠禅师外出参学期间,有一年夏天,具戒院里的一株古老的凌霄藤枯死了,僧人们想把它砍掉,智威禅师见了,便告诉他们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你今天依文解义,用凡夫的断灭论的无常和常见外道的确定死常,来理解佛所说的玄妙、最真实究竟的常与无常观。象这样读经,纵读千遍,又有何益!)”六祖的开示如醍醐灌顶,行昌如梦方醒,心意豁然,当即说了一首偈子,以示自己的悟处,偈曰:“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见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六祖听了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有一天,六祖的婺(wu)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玄策禅师游方来到河朔,顺便拜访了智隍禅师。他发现智隍禅师并不象他自认为的那样已经得了正受,于是便有意点拨他说:“汝在此作什么?”智隍禅师道:“入定。”玄策禅师问道:“汝言入定,有心入邪?无心入邪?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类,皆应得定,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之流,亦合得定。&rdqu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永嘉玄觉禅师悟道因缘永嘉玄觉禅师,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俗生戴,温州人。玄觉禅师童年即出家。博通三藏,精于天台止观法门,日常于四威仪中,常住禅观。后因读诵《维摩诘经》,发明心地,但没有人为他印证。一个偶然的机会,六祖慧能禅师的东阳玄策禅师,前来永嘉,拜访了玄觉禅师,二人相谈甚欢。玄策禅师惊讶地发现,玄觉禅师虽然出身于教下,但是他的出语却暗合祖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当时有三藏玄静法师行脚路过他的家门,看到怀让禅师炳然殊异,知其不凡,便告诉他的父亲说:“此子若出家,必获上乘,广度众生。”怀让禅师十四岁时,即辞亲前往荆州玉泉寺,从恒景律师落发,学习戒律,时间长达八年之久。受具足戒之后,他又继续学习律藏。后来他发现,象这样学习律藏,对自己生死问题的解决,力用不是甚大,于是感叹道:“我受戒今经五夏,广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开悟后,道一禅师继续留在怀让和尚的身边,侍奉怀让和尚十个春秋,他的修证也日趋玄奥。道一禅师大约在开元十年(722)离开南岳,后住洪州开元寺,大弘南宗禅法,四方学人争相归依,一是座下法将如林。道一禅师入寂于唐德宗贞元四年(788),春秋八十岁,谥大寂禅师。 (原标题:22马祖道一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