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一般人被喝出去以后,总是弄不清楚:临济禅师到底是什么心行?猜测不到临济义玄禅师心里是什么想法,根本就弄不清楚。可是等你破参了,你就知道:原来如此。可是在你说原来如此这四个字之前,一定要挨过很多棒、很多喝,才能够懂得为什么是如此,这时般若的智慧就出现了。因此,法归于一的时候,法就是指如来藏,如来藏就是法。可是大部分时候你得要跟众生说:一切法妄生妄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第十中说:平等性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所谓菩萨从大悲中生,而真正的慈悲须缘于对众生平等的深刻体验。但如何说众生平等?唯有从众生各个本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如来藏,才能说众生平等。如果只看一切众生的五阴,必有美丑、高矮、胖瘦乃至聪明愚痴,如何说其平等?假使要强词夺理而说:一切众生终归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亦如《指月录》卷三十二载云:【师〔大慧宗杲〕云:我平生好骂人,因看玄沙语录,大喜他勘灵云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可谓壁立万仞。后来与灵云说话了,却云:‘你恁么,方始是彻。’后头却恁么撒屎、撒尿。却问圆悟:‘如何?’悟笑云:‘他后头却恁么地,我也理会不得。’遂下来。归到寮,方知玄沙大段作怪,遂举似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亦如《指月录》卷三十二载云:【师〔大慧宗杲〕云:我平生好骂人,因看玄沙语录,大喜他勘灵云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可谓壁立万仞。后来与灵云说话了,却云:‘你恁么,方始是彻。’后头却恁么撒屎、撒尿。却问圆悟:‘如何?’悟笑云:‘他后头却恁么地,我也理会不得。’遂下来。归到寮,方知玄沙大段作怪,遂举似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将佛菩提智波罗蜜多分为三位差别,也就是将成佛之道分成三个阶段,我们来看看玄奘菩萨是怎么说的。《成唯识论》卷九云:【此十因位有三种名,一名远波罗蜜多,谓初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尚微,被烦恼伏、未能伏彼,由斯烦恼不觉现行。二名近波罗蜜多,谓第二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渐增,非烦恼伏而能伏彼,由斯烦恼故意方行。三名大波罗蜜多,谓第三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摄大乘论释》,共有:陈真谛、隋代达磨笈多与行矩、唐玄奘等三个译本。2.《大乘庄严经论释》,注释《大乘庄严经论》(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之外另一现存的重要著作之一,集种种之因缘譬喻以劝诫众生)。3.《中边分别论释》十五卷。4.《法法性分别论释》。四、,如《俱舍论》三十卷、《广百论》、《菩提心论》、……等等。后记:另有一段典故,世亲菩萨在阿踰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维摩诘所说经》梵文原名为《Vimalakiirti-nirde"sa-suutra》,据中国各家佛典目录对于存本或佚本的记载,此经共有七种汉译本:一是东汉严佛调译《古维摩诘经》、二是三国吴支谦译《维摩诘经》、三是西晋竺叔兰译《异维摩诘经》、四是西晋竺法护译《维摩诘经》、五是东晋只多蜜译《维摩诘经》、六是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七是唐玄奘译《说无垢称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注:玄奘菩萨在长安遇到来自中印度的波罗颇密多罗也就是“大乘庄严经论”的译者,他是印度高僧戒贤的弟子,玄奘菩萨以此因缘而兴起西行求法之志。)以及《大乘起信论》(梁、真谛三藏译一卷;唐、实叉难陀译二卷,共计两译),乃为使众生起正信,说大乘之极理者。(注:《大乘起信论》说“如来藏法”之理。本论可分为三分观之,起首三颂为序分,从论下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七十三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问何故此八说名世法。答世间有情所随顺故名为世法。世间有情若遇利等四法其心则高。若遭无利等四法其心则下。又若遇利等四法心则生欢。若遭无利等四法心则生慼。又若遇利等四法心则染故生喜。若遭无利等四法心则憎故生忧。又若遇利等四法心则生爱。若遭无利等四法心则生恚。故此八种名为世法。如来于此心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847,c3-4)是以虽非第一义谛,亦非非第一义谛,以此方便而接引成道故!是以当中阴身现起之时,不必更作他想,当知阿弥陀佛殊胜大愿,自知已死,不必更求此世之后有,当作诸多方便,信靠弥陀世尊,称念回忆此生所念佛之心,如是忆佛,求佛接引,虽有亲缘之男女相出现,不当接近,知道五欲乃是轮回生死根本,如今已死,当可喘息休歇,即当摄心正念,惟生极乐,纵有他般因缘,从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甚至错误的把用来指称外道的阿赖耶外道,拿来指称这些大乘法中依三乘菩提里面三转法轮如来藏唯识经典而来演说阿赖耶识的菩萨,甚至包括玄奘大师,乃至包括《碧岩录》的克勤圜悟祖师,乃至包括《六祖坛经》的六祖慧能。因为慧能祖师很清楚地在《六祖坛经》说他所悟的这个自性能够出生万法,叫作含藏识──也就是第八识。那这些错误,不管是佛门内、佛门外的错误,我们在这个单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七十三(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问何故此八说名世法。答世间有情所随顺故名为世法。世间有情若遇利等四法其心则高。若遭无利等四法其心则下。又若遇利等四法心则生欢。若遭无利等四法心则生戚。又若遇利等四法心则染故生喜。若遭无利等四法心则憎故生忧。又若遇利等四法心则生爱。若遭无利等四法心则生恚。故此八种名为世法。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有人说:平实居士判定玄奘菩萨是三地心,但是玄奘菩萨却在解说未入地的世亲菩萨所造的唯识三十颂。从来只有下地菩萨解说上地菩萨的论颂,哪有上地菩萨来解说下地菩萨论颂的?这是不合正理的。可见平实居士的判定是错误的,可见玄奘菩萨不是三地菩萨,由此可见平实居士所说的诸地菩萨证量的法,也是不正确的。平实答云:玄奘菩萨是否为三地菩萨?不可以从这个表相上作这样的认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不是思想,不是哲学、玄学,而是可以实证的法界实相;所以千万不要去作佛学上的研究,别落入文字、名相之中去作经典文字的训诂及考证,否则终究只能成为佛学专家而不是实证者,那就变成佛学思想家而不可能有所实证,依旧只是三乘菩提中的凡夫;当人间出现了实证的菩萨僧时,这位佛学专家就只能处处被菩萨僧辨正而无法正当的提出法义辨正来回应。当一个学佛人进入佛学研究的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关于法执,《成唯识论》卷二,玄奘菩萨言:然诸法执略有二种:一者俱生(法执),二者分别(法执)。俱生法执,无始时来虚妄熏习内因力故,恒与身俱,不待及邪分别,任运而转,故名俱生。此(俱生法执)复二种:一(者)常相续,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起自心相,执为实法;二(者)有间断,在第六识,缘识所变蕴处界相,或总或别起自心相,执为实法。此二法执(俱生法执)细故难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引述玄装三藏所翻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来说明。鸠摩罗什大师也曾翻译这部经,叫作《佛说阿弥陀经》。其实是同一部经,但是唐三藏所翻译的经典有个特色,他翻译经典时特别注重“信”与“达”,而忠实地传译佛经原典的意旨。这一部经里面说:“若有净信诸善男子、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rdqu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五(节录)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云何菩萨施恩报恩方便善巧。谓诸菩萨先于有情。随力多少施作恩惠。或施所须或济厄难。或除恐怖或会所爱。或离非爱。或疗病苦令得安乐。彼诸有情深知恩惠欲报德者。菩萨尔时劝令修善以受报恩。告言。汝等非余世财来相酬遗为大报恩。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养 | admin 2018-07-20 |
![]() |
佛说盂兰盆经竟--------------------------------------------------------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一十一(节录)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何等名为世间善法?佛告善现:世间善法者---谓孝顺父母、供养沙门、婆罗门,敬事师长,施业事、戒业事、修业事。供侍病者俱行福、方便善巧俱行福。世间十善业道。若膀胀想、脓烂想、青瘀想、异赤想、破坏想、啄啖想、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各种宝莲花,布满家乡,每朵莲花,具足百千亿叶子,不同颜色的莲花放出不同的光明,青、白、玄黄朱紫,明曜日月,每朵宝花中,能出三十六百千亿光,每一光中,又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美妙无比;每尊佛,又放出百千光明,为十方众生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都让无量众生安立在佛的正道上。回来吧,孩子!不要再漂泊了,你的包袱越来越重,道路也越来越泥泞。看看你满身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还有人疑惑,念佛人临终时不能一心不乱,能否往生?玄奘菩萨所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载,佛告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维,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声闻、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己,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