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还有,在玄奘菩萨所翻译的《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当中,也记载了佛陀答覆请问什么是正命的时候,佛陀这样说:圣所爱无漏戒摄,无漏作意同时而转;于邪命起身语二业,能正远离;超越一切诸险恶趣。(《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二)这里佛陀进一步开示:正命必须是摄属而不违犯圣所爱无漏戒,能确实远离因为不如法的邪命所造作的身的恶业乃至口的恶业,而能超越三恶道不可爱的异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玄奘菩萨祂在《成唯识论》当中,祂依据护法菩萨的论义,界定诸识生起以及运作的所依,必须具有四个条件才是所谓的俱有依,那么这四个条件呢缺一不可。这四个条件是什么?第一个就是“决定”;第二是“有境”;第三是“为主”;第四说“能令心取自所缘”。我们接下来就逐一的来说明这四个条件:第一个说“决定”。决定, | admin 2018-07-21 |
![]() |
玄奘法师于《成唯识论》中说:如无阿赖耶识(如来藏)收藏善恶业种,一切因果皆不得成。又名执持识(音译为阿陀那识),因为它能够执持色身使其不会坏烂,同时也执持种子与器世间(草木、山河大地等无情)。我们的如来藏拥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是我们需要在证解如来藏之后逐步修学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楞伽经》中开示说如来藏具有七种性自性: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甚至错误的把用来指称外道的阿赖耶外道,拿来指称这些大乘法中依三乘菩提里面三转法轮如来藏唯识经典而来演说阿赖耶识的菩萨,甚至包括玄奘大师,乃至包括《碧岩录》的克勤圆悟祖师,乃至包括《六祖坛经》的六祖慧能。因为慧能祖师很清楚地在《六祖坛经》说他所悟的这个自性能够出生万法,叫作含藏识──也就是第八识。那这些错误,不管是佛门内、佛门外的错误,我们在这个单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人间聪明才智所能想出来的答案,就这四个了,那你究竟叫祂作什么?其实各位可以这样子想,禅宗的玄妙就是如来藏的玄妙,不是我们智慧思量所能及的,所以不要用个人的才智思惟,认为这样子就可以把如来藏想出来、弄清楚,那是缘木求鱼。今天的课程当中,我们为各位介绍了禅宗的起源,并且为各位证明了禅宗所要证的就是如来藏──明心见性。下一次的课程当中,将会由正德老师再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不知的想法,老师以为如何?答:您的看法落入「大家共有一个如来藏」的邪见当中,经中所说海与波浪的譬喻,乃是指真心如来藏与七转识之间的关系,而非如您所说的「大家共有同一个海水,波浪是不同的各人」的意思,因为这样的看法过失甚多,《成唯识论》中玄奘菩萨已经广破之,劝请您能够再仔细的思惟清楚,并且能够请阅平实导师的《楞伽经详解》,其中解释甚详。问、我阅读了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再看看李女士的痴情,讲一句比较不重听的话,这样的深情虽然动人,但却是无济于事的,其实我们的眷属,因为这一世跟我们有缘所以成为眷属,可是因为第八识无始以来每每被被第七识拖去轮回,因此我们的眷属其实是无量无边的,不是只限在这一世的,因为隔阴之迷的关系,每一世全新的意识都贪求这一世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以为这一世的眷属是自己的眷属,然而事实上,实相并非如此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华严经探玄记》卷四:「故楞伽云。如来藏名阿梨耶识。而与无明七识俱等」《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十四:「又入楞伽云。如来藏名阿赖耶识。而与无明七识共俱。」《起信论疏笔削记》卷六:「如来藏名阿梨耶识。故经云。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亦云。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大海如梨耶。波如无明七识。」《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二:「如来藏名阿赖耶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此,经典并没有离开常住法,来讨论其他的这种哲学思想,或是玄学的理论,说明这个如来藏是如来所真实找到、亲证;而且这个如来藏这个法,是任何一个有情都可以找到。所以说《华严经》提到:从佛眼来观察,每一位众生都有一尊佛,然后功德智慧和佛是没有差异的,这个就是本住法,这就是自心如来;只是一般众生还没有找到衪。所以,当一个人在讲一切佛法所说的是无我的时候,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于有人误解论文的真实内涵,竟将阿赖耶识摄归于妄心妄识,说《大乘起信论》是伪论,真是颠倒啊!又譬如有人误解了玄奘菩萨说法,因为《成唯识论》这么说:【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非断非常,以恒转故。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成唯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3)永嘉证道歌唐慎水沙门玄觉撰「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净五眼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4)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第八「到第八识。亦谓之阿赖耶识。亦谓之含藏识。含藏一切善恶种子。」(5)六祖大师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99)T06,p1068a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若谓如来应正等觉有来有去亦复如是。当知是人愚痴无智。何以故。善男子。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不可以色身见。夫如来者即是法身。善男子。如来法身即是诸法真如法界。真如法界既不可说有来有去。如来法身亦复如是无来无去。」《占察善恶业报经》(卷2)T17,p0907c2卷隋菩提灯译「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hú)白鸟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否?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佛言:六根解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解深密经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解深密经卷第一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列周圆无际。其量难测超过三界。所行之处胜出世间。善根所起最极自在。净识为相如来所都。诸大菩萨众所云集。无量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茶紧捺洛牟呼洛伽。人非人等常所翼从。广味喜乐所持。作诸众生一切义利。灭诸烦恼灾横缠垢。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解深密经卷第二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一切法相品第四尔时德本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于诸法相善巧菩萨。于诸法相善巧菩萨者。齐何名为于诸法相善巧菩萨。如来齐何施设彼。为于诸法相善巧菩萨。说是语已尔时世尊告德本菩萨曰。善哉德本。汝今乃能请问如来如是深义。汝今为欲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愍世间及诸天人阿素洛等。为令获得义利安乐故发斯问。汝应谛听。吾当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解深密经卷第三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分别瑜伽品第六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何依何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当知。菩萨法假安立。及不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为依为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慈氏菩萨复白佛言。如世尊说四种所缘境事。一者有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二者无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三者事边际所缘境事。四者所作成办所缘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解深密经卷第四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地波罗蜜多品第七尔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十地。所谓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复说佛地为第十一。如是诸地几种清净几分所摄尔时世尊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诸地四种清净十一分摄云何名为四种清净能摄诸地。谓增上意乐清净摄于初地。增上戒清净摄第二地。增上心清净摄第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解深密经卷第五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尔时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请问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如来法身。如来法身有何等相。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若于诸地波罗蜜多。善修出离转依成满。是名如来法身之相。当知此相二因缘故。不可思议无戏论故。无所为故。而诸众生计着戏论有所为故世尊。声闻独觉所得转依。名法身不。善男子。不名法身。世尊。当名何身。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物之表。周流无穷之内。任运而动。见机而赴。任运而动。则乘虚照以御物。寄言蹄以通化。见机而赴。则应万形而为像。即群情而设教。至乃形充十方。而心不易虑。教弥天下。而情不在已。厕流尘蚁而弗下。弥盖群圣而不高。功济万化而不恃。明踰万日而不居。浑然与太虚同量。泯然与法性为一。夫法性以至极为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后记《八个奇妙的心》一书是依据玄奘菩萨的著作,向所有读者介绍佛法所说的八识法义。第八识名为如来藏,又名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庵摩罗识)。禅宗名之为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本地风光、无心(无见闻觉知)、真心、金刚心、佛、法、莫邪剑等。佛教基础与核心的教义,以及佛证悟的常住真心,都是指这个第八识。证悟祖师十几岁就悟得如来藏的玄奘大师,为了求取悟后进修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