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谓一贯道的三宝,是借由求道的仪式而获得的三宝,那就是玄关、口诀、合同。所谓的玄关就是点道,是由点传师用手向受道者两眉当中一点,并且口念“一指中央会”,接着左手在求道者眼前一幌,念“万法皆超然”,如是便完成所谓的点玄关点道的仪式。所谓的口诀就是念五字真言,这五字真言就是“无太佛弥勒”,五字真言又名五字真经,无字真经。所 | admin 2018-07-22 |
![]()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業用差別不應道理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一彌勒菩薩說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由八種相。證阿賴耶識決定是有。謂若離阿賴耶識依止執受不應道理。最初生起不應道理。有明了性不應道理。有種子性不應道理。業用差別不應道理。身受差別不應道理。處無心定不應道理。命終時識不應道理。1、何故若無阿賴耶識依止執受不應道理。由五因故。何等為五。謂阿賴耶識先世所造業行為因。眼等轉識於現 | admin 2018-07-22 |
![]() |
一百卷,玄奘译。2、《分别瑜伽论》,显观行说,未传我国。3、《大乘庄严论》,庄严大乘,十卷,波罗颇密多罗译。4、《辩中边论》,显主法相,三卷,玄奘译。5、《金刚般若经论》,显实相说,一卷,达摩笈多译。弥勒的瑜伽了义学说,经无著、世亲兄弟大力弘扬。先后有无著所造的《显扬圣教论》《大乘阿毗达摩集论》《摄大乘论》以及世亲所造的《摄大乘论释》《十地经论》《唯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大宝积经》卷9中开示:诸佛兴出世,玄远甚难值,人生在世间,亦甚难得遇。虽然贤劫有千佛出世,堪称非常密集,然而离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成佛的时间,还得要再等五亿七千六百万年,可见佛世尊真的是不容易值遇。因此大家从上面的道理就可以了解,时下一般说在我们这个人间,凡夫可以即身成佛之说法的谬误所在。一方面释迦世尊已经授记,此世界下一尊佛为弥勒尊佛,也就是下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试问像这样的作略,这又与圣玄奘菩萨造一千六百颂的《制恶见论》来破斥安慧邪师的弟子般若鞠多的七百颂之《破大乘论》的行止又有何不同呢?一样都是在救众生离于谤法谤佛之地狱业中嘛!!!云何彼等邪执深重者,不知个中原委,不知胜义菩萨行大慈悲行,亦不知胜义菩萨忍辱于无知众生之轻慢毁谤,亦不悔誓愿救众生离于邪师邪见中;云何彼等愚痴众生,随彼邪师外道人云亦云,恶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怜众生迷自性,特辅释迦振玄纲。为七佛师体莫测,作菩萨母用无方。常住寂光应众感,万川一月影咸彰。南无清凉山金色世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妙吉祥菩萨……(十数声)南无妙吉祥菩萨普贤赞菩萨慈悲不可陈,圣凡悉使证圆因;一心不住超诸位,十愿导归继能仁。三乘咸令契果觉,群萌速得脱烦尘;恪遵大士清明诲,决定即生达本真。南无峨眉山银色世界大行普贤王菩萨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代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6蜀中九日唐代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7秋登兰山寄张五唐代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8过故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怜众生迷自性,特辅释迦振玄纲。为七佛师体莫测,作菩萨母用无方。常住寂光应众感,万川一月影咸彰。南无清凉山金色世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妙吉祥菩萨……(十数声)南无妙吉祥菩萨普贤赞菩萨慈悲不可陈,圣凡悉使证圆因;一心不住超诸位,十愿导归继能仁。三乘咸令契果觉,群萌速得脱烦尘;恪遵大士清明诲,决定即生达本真。南无峨眉山银色世界大行普贤王菩萨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维摩诘经》菩萨品中,尊称维摩诘为居士;而据罗什、智者、玄奘等大师的解释,维摩诘是东方阿阏佛国的一生补处菩萨,示现在家相化度众生。由此可见,一位名副其实的居士,便该是一位大乘的菩萨,是菩萨道的忠实实践者,当以戒为依、以法为依,以六波罗密为工具,以饶益一切有情为宗旨,以最终成就解脱道和佛菩提道为目标。虽然如此,居士毕竟仍是在家人,要经营家庭及世间事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天台宗流传了一些论典下来,譬如说《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等等;可是这个部分对一般人而言,往往是义趣过于玄妙,而修学这个宗派的人却是依教而解,其实是没有证般若的。第三个是指密宗。密宗有身密、口密跟法密。可是现在的密宗以口密中的真言立宗,然后说是密宗;然后有时候又以种种的手印说为身密。虽然他自称能够亲证佛法的真实义,其实都是李代桃僵;它的本质都是求有 | admin 2018-07-22 |
![]() |
玄奘大师从印度回到中国之后,弘扬真唯识量,然后就设立了“法相宗”。或者有人依止《华严经》,到了贤首大师的时候,整理成为“华严宗”。庐山慧远大师他首创结社,结成莲社,然后专门修持持名念佛,到了善导大师的时候,成为“净土宗”。最后到了唐代开元年间,从印度来了善无畏、不空等三位密教的僧人,传译了密教的经法,所以就设立了唐朝的 | admin 2018-07-22 |
![]() |
根据《大唐西域记》,即使与玄奘时代相比,也相去甚远。虽说是世事无常,沧海桑田,直是破坏佛法、减损福报所致。话说当时的此地,小乘佛法极为兴盛,大乘佛法却呈现普遍衰落的情况。在这时候,“丈夫城”有一位虔信大乘佛法的婆罗门女人,不忍见大乘佛法衰落,便在心中不断迫切地向十方诸佛祈求:“但愿我能生下两个儿子,由他们来弘扬大乘佛法!”后来, | admin 2018-07-22 |
![]() |
这个那烂陀寺就是玄奘菩萨过去取经受学的最主要的一个地方。法相唯识宗因为这样子辗转的传到了中土,辗转的传到了中国。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因为玄奘菩萨周游天竺十七年,也就是周游印度十七年,因为受学于戒贤论师等人,所以兼通了三乘妙义以及因明、声明之学,所以智慧冠全印度,智慧能够超胜于全印度的人。后来因为坚辞供养,才返回唐朝,盛弘此宗。在回到唐朝以后,大译经论 | admin 2018-07-22 |
![]() |
原来在盛唐的时候,也就是说贞观以后,玄奘菩萨还有窥基大师,还有窥基大师的慧沼弟子,还有慧沼弟子的智周大师他们的弘扬,所以让法相唯识宗能够法门龙象兴于一时。但是为什么到晚唐以后,到唐朝末年以后,会变成这个样子呢?这个就是因为法相唯识宗的这个唯识,其实是难知难证的。这个唯识不但难知难证,这个唯识难知难证,证了以后要发起别相智,乃至于要发起进入道种智,修 | admin 2018-07-22 |
![]() |
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菩萨周游天竺十七年,受学于戒贤论师等人,兼通三乘妙义及因明声明之学,智冠全印。后坚辞供养,返唐盛弘此宗,大译经论,杂揉十大论师之说,成就唯识正理,名为《成唯识论》。有弟子窥基菩萨,亲得玄奘究竟正义,亦擅因明之学,著作《唯识述记》,并广疏经论,唯识一宗乃因玄奘师资,大弘于震旦。窥基弟子慧沼菩萨,继承宗义,作《唯识了义灯》等论,评定 | admin 2018-07-22 |
![]() |
(注:玄奘菩萨在长安遇到来自中印度的波罗颇密多罗也就是“大乘庄严经论”的译者,他是印度高僧戒贤的弟子,玄奘菩萨以此因缘而兴起西行求法之志。)以及《大乘起信论》(梁、真谛三藏译一卷;唐、实叉难陀译二卷,共计两译),乃为使众生起正信,说大乘之极理者。(注:《大乘起信论》说“如来藏法”之理。本论可分为三分观之,起首三颂为序分,从论下为 | admin 2018-07-22 |
![]() |
而二祖智俨他通华严十地相,造了《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十卷,也造了《华严五十要问答》二卷,也造了《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四卷;而且他会集了他的师父杜顺法师所说的这个法,而写成《华严一乘十玄门》一卷。这个是二祖智俨法师他所作的相关的着作。而三祖法藏法师,他所作的是什么呢?他作了《华严经探玄记》二十卷,也造了《华严经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也 | admin 2018-07-22 |
![]() |
其弟子智俨能通华严十地相,造《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十卷、《华严五十要问答》二卷、《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四卷,并集其师杜顺所说,撰为《华严一乘十玄门》一卷,为第二祖。其下法藏法师复作《华严经探玄记》二十卷,并造《华严经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华严经旨归》一卷、《华严策林》一卷、《华严经问答》二卷、《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卷、《华严经 | admin 2018-07-22 |
![]() |
因为这样子的缘故,一定会令般若宗堕于玄学,一定会令般若宗堕于玄学里面的一个玄思、堕于学术的一个思惟里面,会让如来藏的义学理地完全断绝掉,让众生没有办法真正的进入如来藏——开悟明心的一个境界,乃至于没有办法真正进入参禅,因为参禅的方向已经完全错误了。因为参禅的方向错误,就是导因于、就是来自于因为我们错指意识心、错指意识心的各种变相为常住心, | admin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