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略举一二如左:印顺法师误会三论宗般若空性义为一切法空,认同智光论师以后已经偏差之后期空宗论典﹙主要为应成派中观见﹚,更抱怨玄奘三藏法师不予翻译:「后期佛教的空宗论典,是我们所欠缺的,但不是没有翻译的机会,这不得不要怪玄奘师资了!」﹙《华雨集--四》之《法海探珍》八七页﹚又云:「后起的空宗,是藏文佛学的骄傲!不但论典多,派别多,且受了时代的影响,所以还 | admin 2018-07-22 |
|
俱舍宗就是依据《俱舍论》而成立的纯粹的小乘的宗派,这个宗派在中国地区最盛的,其实是在玄奘大师把这个《俱舍论》重译之后,在玄奘大师的门下,有好些的弟子为《俱舍论》作了注疏,大力弘布,所以才使得《俱舍论》有所弘传。那《俱舍论》呢,总共分成九品跟三大部分:这个第一部分是讨论法的性质跟功能;第二部分是讨论众生生死轮回的因缘果报;第三个部分是说明如何透过修行 | admin 2018-07-22 |
|
唐时玄奘大师初抵天竺,亦曾习此宗法;归唐后重译《阿毘达磨俱舍论》,成为后来中国俱舍宗所依论典。依此宗所依论典,应判此宗属于三藏教,乃小乘法;不能弘明四阿含中大乘密意故,以涅盘修证为指归故。此宗所修为四谛八正及十二因缘法,所证为有余依及无余依涅盘,解脱果唯具此二,不具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及无住处涅盘;唯证二乘菩提果,不证佛菩提果,与般若种智俱不相应,故属 | admin 2018-07-22 |
|
乃至菩萨们如果去看看,那一些禅宗祖师的公案,更简单的,以比较接近于玄奘大师的,就玄奘大师的窥基大师而言,他是唐朝开国功臣尉迟敬德这一个大将军,他是他的叔叔,因为窥基大师很早,好像九岁父亲(尉迟敬宗)就过世了,由尉迟这个大将军所养大。这样一个开国元勋功臣,他是把他视同自己的儿子这样子去养育;他如果不随着玄奘大师出家,他以后必定以他的聪明智慧,小小的年纪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起信论》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当玄奘法师去印度求学的时候,他发现在印度《起信论》的原文已经佚失了,所以玄奘法师特别将《起信论》再由中文翻回去梵文,把这一本论典重新地广传于古天竺。甚至还有一个记录:唐朝的时候,于阗国的沙门实叉难陀来到了中国,重新翻译《大乘起信论》的时候,据说也参考了玄奘法师的文稿;而平实导师(萧平实导师)所说的《起信论讲记》,就是根 | 三摩地 2018-07-22 |
|
是以从上诸贤,无有怨怼于诸病苦者,乃至圣玄奘菩萨受剧大病苦时,唯一所想者,在于担心所翻译者是否无有合乎佛意;众圣贤者之用心,皆如是也!皆非于个人有所得法上用心,以今日已经用功于佛道,既受熏习,虽有诸般种子现起流注,然善根不泯者,自知如何应对,不至于惶惶终日;能于善知识处,知有如来藏随诸烦恼从来不舍行人,何不受教,契然斯语,何学世间人之堕于断常二见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众生唐代新译(唐代玄奘三藏及其以后的译经称为新译,之前的为旧译)为有情。众生之内涵,如《杂阿含经》卷六,佛告罗陀比丘: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杂阿含经》卷四十五,尸罗比丘尼又云:诸阴(五蕴)因缘合,假名为‘众生’。佛教所说之有情、众生,一般是指具有色身以及与色身相应的心识, | 三摩地 2018-07-22 |
|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将佛菩提智波罗蜜多分为三位差别,也就是将成佛之道分成三个阶段,我们来看看玄奘菩萨是怎么说的。《成唯识论》卷九云:【此十因位有三种名,一名远波罗蜜多,谓初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尚微,被烦恼伏、未能伏彼,由斯烦恼不觉现行。二名近波罗蜜多,谓第二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渐增,非烦恼伏而能伏彼,由斯烦恼故意方行。三名大波罗蜜多,谓第三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七住位的修行非常重要,因为七住位是见道位,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说:已入见道诸菩萨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大乘的见道就是禅宗之开悟明心,证得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之真实心——阿赖耶识(如来藏识)。七住位的修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七住位的开悟证得阿赖耶识本心,是正式修学佛法的起点,此后的修行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法对世界起源的回答是“一切唯心造”,如同玄奘大师震铄古今的《成唯识论》书名所显示的道理:成就一切世间法、一切出世间法,唯有以第八识如来藏心为主的八个识。我们在这里根据玄奘大师的观点一起推理一下世界起源:假如世界的起源是物质,由于大物体总是由小物体组成的,那么最小的物体就是世界的起源。再假如哪个最小的物体存在,由于它存在的缘故,那么它一定 | 三摩地 2018-07-22 |
|
玄奘译《异部宗轮论》中:[如是传闻。佛薄伽梵般涅槃后。百有余年去圣时淹。如日久没。摩竭陀国俱苏摩城王号无忧(阿育王)。统摄赡部。感一白盖。化洽人神。是时佛法大众初破。谓因四众共议大天。五事不同。分为两部。一大众部。二上座部。]真谛译《十八部论》中:[佛灭度后百一十六年。城名巴连弗。时阿育王。王阎浮提匡于天下。尔时大僧别部异法。时有比丘。一名能。二名 | 三摩地 2018-07-22 |
|
救护众生时一定要辨义,否则是救不了的!这就像玄奘菩萨说的:若不摧邪,难以显正。的外表所显示出来的,跟相似佛法差别不是很大;所以,如果不用错误的法来作详细的对比说明,一般人是无法了解与表相佛法的差异所在,所以才会说:如果不破斥邪说,就很难显示的不同所在。这是玄奘菩萨所说的!因此,救护众生时,为了想要使众生都能正确地理解佛法,远岔路,就一定要拿错误的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最后祝愿诸位菩萨欢欢喜喜地学佛!轻轻松松地进步!------微信公众号《玄奘菩萨》2018年6月23日<欢欢喜喜菩萨行>范晓雯 (原标题:欢欢喜喜做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经过其他人向佛陀举报,所以佛陀就制定这个戒,公众跟大家说明以后不可以这样!所以譬如优陀夷比丘,他后来也是鼎鼎大名的阿罗汉!但他在未证果之前,佛陀就为了他制定了好多戒律!因为他很喜欢去亲近女人!而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要犯了五戒十善,不要犯菩萨戒,也不要犯了讲堂的规矩,因为讲堂的规矩就是各种小小戒,这些小小戒都是在保护我们的道业,也在保护不要受到外道或其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玄奘菩萨当初造了《成唯识论》弘扬唯识,他的窥基大师作了《成唯识论述记》,继承他的宗义;然而到了晚唐之后,已经后继乏人,宗风渐颓。因为六经、十一论都是很深妙的经论,这个宗的教法兼摄宗门,从凡夫地一直到佛地普皆含摄;没有证悟自心的人若修学唯识正理,假使说真的亲近、依止地上菩萨来修学,仍然没有办法于唯识种智的正理起诸胜解以及胜行,只是说能够熏习而已,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而毕竟唯识的正理,实在是非常地艰深,如果不是圣玄奘菩萨的无量辩才,以及般若智慧,这实在是很难让中土的众生受益,所以一般大众还是无法直接领略这唯识的妙义,还是必须开悟后,才能知道少分,乃至多分,这时候,才会知道,喔,原来许多的体性,如来藏都有,并非是二转法轮所说的那些而已,所以究竟的大乘佛法还是要回到唯识诸义,这样才能够把这个真心的义理解释个清楚,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以下我只想举出一位沟通中印文化的高僧,「西游记」小说的主角——玄奘的故事,来说明佛教并不是逃避现实的。玄奘,俗姓陈,名袆,河南偃师人,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九年。他家是个书香门第,祖父是北齐的国学博士,父亲做过隋朝的江陵县长。玄奘出家后,人家推荐他当长安的一间大寺院——庄严寺的住持,但他婉拒了。他当时看到国内的佛经太少,而且义理晦涩, | 三摩地 2018-07-22 |
|
救护众生时一定要辨义,否则是救不了的!这就像玄奘菩萨说的:若不摧邪,难以显正。的外表所显示出来的,跟相似佛法差别不是很大;所以,如果不用错误的法来作详细的对比说明,一般人是无法了解与表相佛法的差异所在,所以才会说:如果不破斥邪说,就很难显示的不同所在。这是玄奘菩萨所说的!因此,救护众生时,为了想要使众生都能正确地理解佛法,远岔路,就一定要拿错误的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玄奘大师将众生这两个字另译为有情,也就是,凡夫在三界流转生死的染着缠绵,这个染着缠绵就是情欲,一切人身的受想行识都不离开这样的欲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修行的正见,他对什么事都没有,那么他的生活就没有了方向,茫然失措如同行尸走肉;那样,不但他会活不下去,他身边的人也会觉得很痛苦。如果我们大家有过发高烧的经验,那发过高烧后,我们发现:我们吃东西没有什么味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当年,玄奘大师到印度去取经的时候,当时候在那烂陀寺最著名的一个高僧,就是所谓的戒贤大师。据传,戒贤大师在当时的时候其实已经身患重病,苦不堪言,本来就想要舍寿的;那是因为他知道了玄奘大师要到西天来取经,所以他百般的忍受希望能够等到玄奘大师来,再把所有的法宝交付给玄奘大师;这个过程的的确确也作到了,而且戒贤大师经过这样的一个事件之后,他后来的病痛也不再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