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那么再往上去,一地胜过一地;想想看,对于诸佛来讲,变出化身去度无量众生,是稀松平常的事;所以十度波罗蜜中的每一地,各有不同现观的境界,然而这一些现观的实证有多少人知道?很少!古时无著菩萨听闻弥勒菩萨所说,记述在《瑜伽师地论》里面,玄奘菩萨也写在《成唯识论》里面,可是到末法时代都已经失传了,已经没有人知道了,连这一些现观的名称也都没听过,更不要说去解 | admin 2020-06-20 |
|
![]() |
种种覆辙继续重蹈,不知2003年时早已预破在先,犹自犯之,良可叹也! 宗门与教门所证皆此----第八赖耶识如来藏 大乘教门所说、宗门所证皆同一心:宗门达摩祖师举示《楞伽经》印心,令大众皆知禅宗所证即每人的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教门大师玄奘菩萨少小亲闻《摄大乘论》阐扬第八阿赖耶识正义,略加思索即自证根本识。又当知玄奘菩萨所造《成唯识论》契合禅宗所悟涅槃 | admin 2020-06-09 |
乃至号称佛门的大修行人、大法师们,都还弄不清楚根与识的分际,常常将根与识合为一法而与真善知识诤论不休,所以圣玄奘菩萨颂曰:「愚人难分识与根。」[2]六识论的支持者印顺知道六识不足以说明这生死轮回,因此他将过去意识转化成为微细潜在的「意根」,又说是「细意识」,可见他对于「根、识」是分不清楚的。因此,将六根先理清楚,是修学解脱道的首要任务,若不能弄清楚根 | admin 2020-06-08 |
|
[11]圣玄奘菩萨为广宣如来藏的唯识种智,造《成唯识论》,在申论的就是:成和唯识。成什么而唯识呢?是说成就一切世间法丶一切出世间法,唯有以这个如来藏为主的八个识(才能成就)。这个世间法指的就是一切凡夫有情的五蕴十八界,一切凡夫有情的五蕴十八界,都是由这第八识如来藏借由所含藏的业种的内涵,如实地去变现六道有情的种种五蕴身:人丶饿鬼道丶地狱道丶畜生道丶或是 | admin 2020-06-08 |
|
七住位的修行非常重要,因为七住位是见道位,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说:已入见道诸菩萨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大乘的见道就是禅宗之开悟明心,证得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之真实心——阿赖耶识(如来藏识)。七住位的修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七住位的开悟证得阿赖耶识本心,是正式修学佛法的起点,此后的修行都 | admin 2020-06-08 |
|
《成唯识论》卷3.玄奘菩萨云:「若不摧邪无以显正」《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3〈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善知识者。能摧异论。善能安立摧邪见故。」《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1〈21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菩萨摩诃萨。以法施等诸善根门。如是回向。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悉得诸佛无尽法门。分别解说诸佛法门。摧灭一切外道邪论。令辞理穷屈。」《大般涅盘经》卷3〈4长寿品 | admin 2020-06-06 |
|
![]() |
今年(公元2020年)4月1日(农历3月9日)系玄奘菩萨1421岁诞辰纪念日,为感怀玄奘菩萨对大乘佛法的贡献,以及对后世佛弟子们的绵长教化,此系列影片于此特别的日子4月1日起上线,每天推出一集,也欢迎转推给亲朋好友共同观赏。阿弥陀佛! 第1集 有唐一代大通家,开启千年菩提路。年少明心证真如,眼见佛性度重关。一览俱舍慧解脱,迥脱尘世真沙门。遍参明师受 | 三摩地 2020-04-06 |
![]() |
这个能执持众生业种的主体,既然称为识,是有识别功能的心,那会不会有选择性地只执持能成就善果的业种?又会不会自行舍弃能成就恶果的业种呢?其实玄奘菩萨已经在《成唯识论》中说:阿赖耶识,唯是无覆无记性摄。(《成唯识论》卷3)就是说,众生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永远是无覆无记的清净性,所以祂永远不在六尘万法上起分别,自然就不会对业种有所取舍,永远依着祂自己的平 | admin 2020-02-21 |
![]() |
因此,凡夫僧固然谤不得,菩萨僧更是谤不得,特别是胜义的菩萨僧!菩萨有凡夫僧也有胜义僧,胜义僧不一定现出家相;像玄奘菩萨是出家相,但观世音菩萨祂现什么相呢?观世音菩萨戴天冠、佩璎珞,长发披身,天衣飘飘,连三地心的玄奘菩萨都得归依祂呢!所以初地到十地的诸地菩萨都很难说啊!有时也许有某一位地上菩萨为了某个缘故,示现在畜生道中当一条龙,这也是有可能的;所以 | admin 2020-02-21 |
![]() |
同样的在《成唯识论》卷2中,圣玄奘菩萨开示说:然有为法因缘力故,本无今有,暂有还无……生已相似相续名住。(《成唯识论》卷2)也就是说,这个有为生灭法它是暂有还无,它并非完全不变,而是刹那刹那生灭,它只是因为前后相似,所以我们说它是相续,只是相似相续,而不是说有一个法不变的相续,所以我们把这个相似相续施设为住。这个就好像说,这个世间法的日光 | admin 2020-02-21 |
![]() |
在玄奘菩萨《成唯识论》中区别掉举与散乱这二个烦恼心所的差异,玄奘菩萨说:掉举、散乱二用何别?彼令易解,此令易缘。虽一刹那解缘无易,而于相续有易义故。(《成唯识论》卷6)简单地说:掉举,是意识虽缘于同一个境界,但同时生起思惟理解的心、心所却不断地转变,也就是说,一心多解、心不得定的意思;而散乱,则是说心识不断更易所攀缘的境界相,也就是一心缘多境,不得 | admin 2020-02-21 |
![]() |
亲光菩萨等所造、玄奘菩萨翻译的《佛地经论》中就详细定义说:【陀罗尼者,增上念慧,能总任持无量佛法令不忘失,于一法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中持一切义,摄藏无量诸功德故,名无尽藏。……云何唯于一法等中普能任持一切法等?谓佛菩萨增上念慧不思议力,自心相分一法相中现一切法,文、义亦尔。又能示现无量无尽功德法门,见分自体亦具无边胜功能 | admin 2020-02-19 |
![]() |
为什么佛陀会如此语重心长地说呢?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作了以下的论说:【恐彼于此起分别执,堕诸恶趣、障生圣道,故我世尊不为开演。】(《成唯识论》卷3)这段论文平实导师白话解释如下:恐怕那些外道、凡夫、二乘阿罗汉愚人,对于这个阿陀那识不能真的理解而生起虚妄的分别,就把阿陀那识执著为众生我-也就是执著为能见闻觉知的世间我、或者执著为外道所误会了的第六识 | admin 2020-02-18 |
![]() |
了解了这个道理并且加以实际观察思惟之后,就能确实了知识阴六识都是依他而起的虚妄法,是会间断、会坏灭的无常之法,只要能确认这个事实,并且对于根、尘、识诸法虚妄的真相能心得决定而安住,我见就断除了;我见若断,疑见及戒禁取见随之即断,这时三缚结俱断,您就是解脱道中的初果人了!如果您具有想要救度众生的悲心,不想断尽我执而于舍寿时入无余涅槃,愿意生生世世在人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依照这样的理论,我们知道玄奘菩萨所弘传的唯识,绝对不是以意识心为主的识蕴六识,而是以第八识为主的八识论。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证明:玄奘菩萨所弘传的唯识是以第八识为主的八识论正法。因为玄奘菩萨造作一首颂,叫作《八识规矩颂》。这《八识规矩颂》已经告诉我们有八个识:有八个种类的识。各个识有祂自己的行相,有祂自己的功能范围,而不是由意识的细心来假称第 | admin 2020-02-18 |
![]() |
乃至号称佛门的大修行人、大法师们,都还弄不清楚根与识的分际,常常将根与识合为一法而与真善知识诤论不休,所以圣玄奘菩萨颂曰:「愚人难分识与根。」[2]六识论的支持者印顺知道六识不足以说明这生死轮回,因此他将过去意识转化成为微细潜在的「意根」,又说是「细意识」,可见他对于「根、识」是分不清楚的。因此,将六根先理清楚,是修学解脱道的首要任务,若不能弄清楚根 | admin 2020-02-18 |
![]() |
[11]圣玄奘菩萨为广宣如来藏的唯识种智,造《成唯识论》,在申论的就是:成和唯识。成什么而唯识呢?是说成就一切世间法丶一切出世间法,唯有以这个如来藏为主的八个识(才能成就)。这个世间法指的就是一切凡夫有情的五蕴十八界,一切凡夫有情的五蕴十八界,都是由这第八识如来藏借由所含藏的业种的内涵,如实地去变现六道有情的种种五蕴身:人丶饿鬼道丶地狱道丶畜生道丶或是 | admin 2020-02-18 |
![]() |
达摩大师传来的禅法,所以能在中国蓬勃发展,有一个非常要紧的关键,那就是唐朝玄奘菩萨从天竺带回大量的大乘经论,在唐太宗与唐高宗父子鼎力护持下,陆陆续续翻译成汉文。正因为有了这些大乘经论为后盾,宗门禅才得以不被附佛法外道所破坏,至今仍然屹立不摇,矗立在正觉同修会。正觉大家长平实导师,他的一个心愿就是希望世尊传下来的如来藏妙法能够重返内地,利益广大众生。 | admin 2020-02-18 |
![]() |
』有义——有人这么说(这句『有义』才是玄奘菩萨的说法):『这三品心的观行都是相见道,这是由于真见道只缘于心真如的总相而不对各种别相另有所缘之故。』】在此必须特别咐嘱的是:在相见道位中这三品心的完成,必定会有相应的现观在最后阶段出现;若没有相应的这三种现观随之全部完成,即是还没有完成这三品心的观行;若没有遵循这个道理,自认为已经完成这三品心 | admin 2019-11-22 |
![]() |
”有义——有人这么说(这句“有义”才是玄奘菩萨的说法):“这三品心的观行都是相见道,这是由于真见道只缘于心真如的总相而不对各种别相另有所缘之故。”】 在此必须特别咐嘱的是:在相见道位中这三品心的完成,必定会有相应的现观在最后阶段出现;若没有相应的这三种现观随之全部完成,即是还没有完成这三品心的观行;若没有遵循 | admin 2019-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