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20年前,我两周岁,父母因故离婚,法院把我判由父亲扶养。按理说两岁多的孩子应该是不记事的,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与母亲分开之时她满眼的泪水和我撕心裂肺的哭声。直到后来我都在想,若是以眼泪的多少来衡量我能与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怕是三辈子也够了。后来我上了大学,又因各种因缘去到武汉工作,几乎是一年才能回家一趟,每次最多待一个星期,除去到其他亲戚那里看望的时间, 三摩地

2018-07-20

禅净双修路程及禅三共修期间心得国小的时候,同学间吵架,心里就想:“一样都是父母生出来的,为什么要吵来吵去,分你我,争来争去?”国中的时候又因为姐姐的一句话,深深埋在我心底:“想要学佛法,就要到极乐世界去修学!”心想不知要如何去极乐世界?听起来好殊胜喔!也很有信心自己可以找到去的方法,只是不知是未来的哪时?不急!等待因缘吧!在专科 三摩地

2018-07-20

而上品下生的人住在莲花中一日一夜花开而出生,第七天才能见佛,但是看得不分明,就好像我们刚出生的时候看父母亲却看不清楚一样,必须经过三七二十一天才能够了了分明;再经过那里的三小劫才能进入初地得无生忍,所以时间就更长久了!中品下生往生以后七天才能够见到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闻法以后证得初果,一小劫以后才能得到第四果。下品往生的人都是属于造恶业,但却是不诽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有人不能孝养父母公婆而能尊师重道的话,断断没有这个道理啊!所以应当先孝养父母公婆。不能克尽人子之道,如何能够成佛?所以孝养父母公婆必须列在最前面。其它譬如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等都很重要,不可以忽略,但是特别以孝养父母公婆和奉事师长为必要的条件。《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三摩地

2018-07-20

这个地方要眼见佛性也很困难,因为见性必须眼见为凭?以父母所生眼看见无形无相的佛性,很困难。这不是明心的见无所见,必须要能够看话头,要能够功夫成片,才能够见得分明,这就必须要有动中的功夫了。所以虚云老和尚常常强调、常常解释看话头,常常强调要照顾话头。在娑婆世界要学这个动夫,很难得遇到明师,所以见性很困难。因此,若无佛菩萨安排,在娑婆世界学禅,真的是难 三摩地

2018-07-20

这个地方要眼见佛性也很困难,因为见性必须眼见为凭?以父母所生眼看见无形无相的佛性,很困难。这不是明心的见无所见,必须要能够看话头,要能够功夫成片,才能够见得分明,这就必须要有动中的功夫了。所以虚云老和尚常常强调、常常解释看话头,常常强调要照顾话头。在娑婆世界要学这个动夫,很难得遇到明师,所以见性很困难。因此,若无佛菩萨安排,在娑婆世界学禅,真的是难 三摩地

2018-07-20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 三摩地

2018-07-20

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于诸众生,视若自己。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如是之等菩萨大士,不可称计,一时来会。尔时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尊者阿难,承佛圣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如明镜净,影畅表里。威容显耀,超绝无量。未常瞻睹殊妙如今。唯然大圣!我心 三摩地

2018-07-20

佛言: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今我于此世作佛,降化五恶,消除五痛,绝灭五烧。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吾去世后,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还如前法。久后转剧,不可悉说。我但为汝略言之耳。佛语弥勒:汝等各善思之,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于是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佛所说甚善,世人实尔。如来普慈哀愍,悉令度脱。 三摩地

2018-07-20

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 三摩地

2018-07-20

报恩法门修净土者,静想吾一生以来,受恩最深者,莫如父母。自十月怀胎,三年乳哺,以及教训养育,此恩此德,何能上报?又念吾从无量劫来,托生之数,不可穷尽,则父母之恩未报者,亦不可穷尽。此无量宿世父母,现今必有在地狱中烧煮屠割者,必有在饿鬼中饥火焦燃者,必有在畜生中负重牵犁者。吾若不信有此,是犹母鸡被杀,而小鸡不信也。吾若不思救度,犹小鸡虽见母杀,而不知 三摩地

2018-07-20

问:父母之恩,最难图报,若能往生西方,未识有法可以报恩否?且人生一世,即有一父母,若百千万亿世,即有百千万亿父母。未知往生之后,能各记忆姓名,各知其所在,可以一一报之乎?答:“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此世俗之言也。以世俗之道报亲,诚无可报之法。若往生之后,欲报其亲,则易易矣。岂惟报一世之亲,即欲报百千万亿世以前之父母,亦有报之之法。盖人一至 三摩地

2018-07-20

若必待见之经书而后信,则《四书》《五经》中,孔子未尝自言其父母,儒者亦当隐讳其所生。未尝自言其昆弟,儒者不当道及其手足。未尝自言其室庐田畴,儒者不应居宫室而业恒产。不宁唯是,文房四宝,经书中未之及也,子之习字差矣。夏葛冬裘之外,未尝说及小衣,得毋今之穿裤者非乎?江南金锡,儒者不当为用。西蜀丹青,儒者不当作彩。何也?以孔子未尝出诸口也。独是经书所传, 三摩地

2018-07-20

年四五岁,犹忆前世父母容貌里居。一日绕柱走,头晕仆地,母挞之,哭而寐,醒而遂不复忆。乃知史称羊叔子、董青建、苏东坡,已事诚不妄。就傅后,不事游戏,无少年童子习,既而学日益进,咸拟为科第中人。而父席之,以其多病,怜爱之,不令应试。居士善体亲心,虽从事诗书,不求闻达,惟手一编以自娱。所著有《黄叶草》,以心性宗旨,发为李杜文章。由其少时留心导引之术,继参 三摩地

2018-07-20

何等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令得久住故。云何念佛重恩?谓我释迦如来,最初发心,为我等故,行菩萨道,经无量劫,备受诸苦。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 三摩地

2018-07-20

│必定││一者孝养父母,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往生││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劝进同学。┌──┐┌厌离心┄┄此界八苦交煎,怨家会聚故。│发五││欣慕心┄┄西方万福庄严,寿命无尽故。│种心││报恩心┄┄父母师长洪恩,唯佛可报故。│决定││恐惧心┄┄若不往生,必受三途业果故。│往生│└慈悯心┄┄受苦众生,吾 三摩地

2018-07-20

虽天地父母,不能喻其少分矣。又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纵令宿根深厚,彻悟自心。倘见思二惑,稍有未尽。则生死轮回,依旧莫出。况既受胎阴,触境生著。由觉至觉者少,从迷入迷者多。上根犹然如是,中下又何待言。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了生脱死,岂易言哉。以是不能普被三根,畅佛本怀。唯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专仗弥陀宏誓愿力。无论善根之熟与未熟,恶业之若轻若重。 三摩地

2018-07-20

佛之戒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是世出世间,莫不以孝为本也。奈何世俗凡情,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致。每见出家释子,辄随己臆见,肆其谤讟,谓为不孝父母,与荡子逆徒无异。不知世法重孝,出世间法亦无不重孝。盖世之所谓孝者,有迹可循者也。释氏之所谓孝者,略于迹而专致力于本也。有迹可循者,显而易见。专致力于本者,晦而难明 三摩地

2018-07-20

此恩此德,过彼天地父母,奚啻百千万倍。纵粉身碎骨,曷能报答。唯有依教修行,自行化他。方可少舒春草仰晖,夏葵向日之微忱而已。然今之缁素,翻阅佛经,毫无诚敬。种种亵慢,难以枚举。而习行既久,彼此相安。其亵慢之迹,不忍备言。视如来之法言,同破坏之故纸。且勿谓不知旨趣者,了无所益。即深知实义者,亦只是口头三昧,面门辉光。如饥说食,如贫数宝。虽有研究之功,绝 三摩地

2018-07-20

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知贪生怕死,皆是过去父母眷属,皆是未来诸佛世尊。固宜愍念怜恤,何敢妄行杀害,以充口腹乎。慈风一扇,胜残去杀。勿论诸侯大夫士,不敢杀人殉葬。即南面称朕者,亦不敢行此恶法,即有一二暴虐者行之,亦断不敢以多为荣也。使无佛法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之说。则后世之人,能尽其天年而死者,盖亦鲜矣。此系至浅近之法,而其效尚能如是。况论心性极赜之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