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善学诸仁者!是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学;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何况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以是不应一一犯。汝等一切诸菩萨,今学、当学、已学,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八万威仪品当广明。佛告诸菩萨言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菩萨法师,甚至夫妇、父母、师长、兄弟、姊妹等六亲也可以互相为菩萨法师为对方传戒。所以,传菩萨戒不必一定要比丘或比丘尼,只要曾经受过菩萨戒,而能够宣说菩萨戒的三聚净戒、十无尽戒和其他戒相的人,都可以成为菩萨法师。受了菩萨戒以后就成为佛子,成为菩萨的一分子。受菩萨戒的人可以超越三大劫的生死之苦;换句话说,可以提前三大劫成佛,或者提前三大劫证得究竟解脱 三摩地

2018-07-23

」09、不瞻病苦(攝屬重戒8故慳、9故瞋)瞻病福田,第一福田,見病不救,不瞻病苦,犯輕垢罪「若佛子見一切疾病人,常應供養如佛無異;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若父母、師、僧、病,諸根不具、百種病苦惱,皆供養令差;而菩薩以瞋恨心不看乃至僧房中,城邑、曠野、山林、道路中,見病不救濟者,犯輕垢罪。」10、不畜殺具(攝屬重戒l殺戒)具殺傷力,刀杖武器,造惡殺具,若 三摩地

2018-07-23

【爾時,釋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樹下成無上覺,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梵網經》卷2【何因緣故得名為戒?戒者名制,能制一切不善之法,故得名制。又復戒者名曰迮隘,雖有惡法性不能容,故名迫迮。又復戒者名曰清涼,遮煩惱熱不令得入,是故名涼。又復戒者名上,能上天上至無上道,是故名上。又復戒者名學,學調伏心智慧 三摩地

2018-07-23

若居士欲殺父母,心生疑:『是父母非耶?』若定知是父母,殺者,是逆罪不可悔。若居士生疑:『是人?非人?』若心定知是人,殺者,犯不可悔。若人捉賊,欲將殺,賊得走去,若以官力,若聚落力,追逐是賊。若居士逆道來,追者問居士言:『汝見賊不?』是居士先於賊有惡心瞋恨,語言:『我見在是處』,以是因緣令賊失命者,犯不可悔。若人將眾多賊欲殺,是賊得走者,若以官力,若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菩萨法师,甚至夫妇、父母、师长、兄弟、姊妹等六亲也可以互相为菩萨法师为对方传戒。所以,传菩萨戒不必一定要比丘或比丘尼,只要曾经受过菩萨戒,而能够宣说菩萨戒的三聚净戒、十无尽戒和其他戒相的人,都可以成为菩萨法师。受了菩萨戒以后就成为佛子,成为菩萨的一分子。受菩萨戒的人可以超越三大劫的生死之苦;换句话说,可以提前三大劫成佛,或者提前三大劫证得究竟解脱 三摩地

2018-07-23

有惭愧故,则能恭敬父母师长,有惭愧故,说有父母兄弟姊妹。善哉!大王具有惭愧。大王且听,臣闻佛说: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愚者亦二:一者作罪,二者覆藏。虽先作恶,后能发露,悔已惭愧,更不敢作,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为清。如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王若忏悔怀惭愧者,罪即除灭清净如本。」所以我们应当以积极决定的心态 三摩地

2018-07-23

(21-7)答:(1)《大智度论》卷十三说:「邪淫者,若女人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儿子、世间法、王法守护,若犯者是名邪淫。若有虽不守护,以法为守。云何法守?一切出家女人,在家受一日戒〔指八关斋戒而言〕,是名法守。若以力,若以财,若诳诱,若自有妻受戒,有娠、乳儿、非道,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乃至以华鬘与淫女为要,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不作,名 三摩地

2018-07-23

”随便哪一对有福德的父母,你都有资格去投胎。中阴法界与人间是一样的,福德少的中阴,得要把他分内可以得到的来世父母让给你,你有优先权;犹如你从军时,本来可以在这里当少尉,但因为遇到总统的儿子来从军,你就得让给他,因为他的福德比你大,他背后有总统撑腰。同理,你若想要选择一对有福德而身世清白的父母,只要有较大的福德就可以得到;当你的福德比别的中阴有 三摩地

2018-07-23

」「善学诸仁者!是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学,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何况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以是不应一一犯。汝等一切诸菩萨,今学、当学、已学,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八万威仪品当广明。」佛告诸 三摩地

2018-07-23

问:牛奶、鸡蛋、蛋糕是否为戒律?平时买包子、面包总会带一点葱,是否可开戒了?父母很固执,总认为我身体差是没吃肉,而我也经常为吃肉与父母争吵。我不吃肉他们就烦。答:导师平实居士说(见《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第三节):【佛入灭前,曾告诫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那棵树不可毁坏,他却把它坏了!这本来不是什么重戒,与戒法无关,但是他毁犯了佛语;如果违犯了他父母亲不重要的话,算是小事一桩,违犯了佛说的话,那就不得了了,因此轻罪作重,得要重报受生到畜生道去。本来他的修行很好,般若的证量也很好,就因为觉得佛说的这件事情不很重要,不当一回事,所以受生到畜生道去,而且还要顶着一棵大树,这就是坏于佛的遮制而受重报。佛 三摩地

2018-07-23

或因淫欲,杀害父母、兄弟、姊妹,斯受其殃;或因淫逸,罪及五逆,王者所戮,死受恶报。犹野火行,傍树为燋,既罪自深,复及宗亲。人由淫欲,违佛慢法,谤毁圣众,为诸圣贤之所嗤笑。」——《出曜经卷四》★宁以此身投炽然猛火大坑刀山,终不毁犯三世诸佛经律,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爱恋于女人,堕于大怖处 三摩地

2018-07-23

父母亲属皆共厌患,无喜见者,遂便舍家入山林中,乃见鸟兽及以草木,风吹动摇,亦生嗔恚,终无喜心。时有山神,语须菩提言:汝今何故,舍家来此山林之中,既不修善则无利益,唐自疲苦?今有世尊在祇桓中,有大福德,能教众生修善断恶。今若至彼,必能除汝嗔恚恶毒。时须菩提闻山神语,即生欢喜,寻问之曰:今者世尊,为在何处?山神答曰:汝但眠眼,我自将汝,至世尊所。时须菩 三摩地

2018-07-23

未来若有克隆人,只要他能够活下来,身根不烂坏,并且能够运作自如,就一定有第八识,所以克隆出来的人绝对不会是自己的分身,而是另一个全新的人类,不会完全听受自己的话,只会像家属子女一样有限度的听话,就像子女听受父母的训诲一样。这种不同的个体而基因相同的现象,在自然界早已普遍的存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事实上,只要是同卵的双胞胎,他们的基因都是一模一样的。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第一,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要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来请问一下说,这位某甲他的愿力为什么可以这样坚定?乃至说,他唸佛的境界为什么可以这样殊胜?为什么?因为他有他基本的世间福,他随他修学的分际,譬如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乃至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部分的福业可以 三摩地

2018-07-23

接着我们来看看偷盗罪的果报,《优婆塞戒经》卷3〈受戒品〉:【若人乐偷,是人亦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他人失物,于己生疑;虽亲附人,人不见信;常为贤圣之所呵责,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堕于地狱——受得恶色、恶力、恶名,饥渴苦恼,寿命长远,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贫于财物,虽得随失,不为父母兄弟妻子之所爱念;身常受 三摩地

2018-07-23

并且,别人的色身是别人的如来藏所生,一定得由别人的如来藏来持身,不可能由另一人来持身,所以投生于新死者的身中,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新死者的基因与他的色身完全相同,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死后投身于新死者身中而活转过来,而成为另一个人;但是,即使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基因,也仍然有所不同,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器官移植仍然会有排斥现象,只是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如果以这个眼光来看,的确出家就比较殊胜,因为他连世间事,连孝养父母、照顾子女的事情,乃至照顾社会,对国家社会的种种的贡献之事他都不作的。因为他要疾求涅槃、要出离三界,不管世事,这样子当然出家是最殊胜的,是应该以出家为重的。可是那样子不是真正的佛法,因为佛法最后是使人成佛,而不是使人入无余涅槃,因为入无余涅槃叫作小乘法,因为他不再出现在三界里面利 三摩地

2018-07-23

接着十住位以父母所生眼看见佛性,证身心世界如幻观。之后继续三贤位相见道、别相智的修学。还要断除欲贪发起初禅永伏性障,然后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现行,有能力取证无余涅槃而不证,成为慧解脱的菩萨阿罗汉;再于佛前勇发十无尽愿,那就进入了初地,成为见道通达的通达位菩萨,开始十地修道位的修学;不仅要继续修布施等六波罗蜜多,还要加修方便、愿、力、智四波罗蜜多,成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