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至于佛陀在《佛说盂兰盆经》当中所开示说:我们可以在七月十五日,解夏的僧自恣日,来供养具清净戒的圣僧,那么七世父母、六种亲属,就都能够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这是因为这些僧众经过三个月—九十天—的结夏安居,在这九十天当中,不断地精进努力的修行,所以会有许多的出家僧以及菩萨,得到了佛菩提道或是解脱道的实证,所以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再来,世尊又说:【若自造作衣服鉢器,先奉上佛,并令父母师长和上先一受用,然后自服。若上佛者,以花香赎;凡所食噉,要先施于沙门梵志,然后自食。】(《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如果是自己要用的衣服,或是制作了僧服、钵盂,以及出家人所用的器具,都应该在做好了以后先供佛;供佛以后,如果是俗家的衣服,就先让父母用过,然后再自己使用;如果是僧服或是钵盂等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三种是布施给有福德的人,就是父母、师长等报恩田,以及三宝等功德田,或者是其他有福德的人;这是因为看到有福德的人,心中欢喜有恭敬心的缘故,所以就布施供养他。佛陀说这三种布施的对象以及三种布施的善念,是一切布施的根本,都不是为了求回报而去作布施,所以都是清净的布施;所以说如果是离开了这三种清净的心境,那么就不能够称作是布施了。接着佛陀为我们开示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尔时三十二长者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维摩诘所说经》卷1)这一段之前,维摩诘菩萨先为罗睺罗尊者开示出家一词的真正意涵,因为比较长,就请诸位看官自行查阅了。当然,假如要把那样的义理拿来看现在所谓的出家,只恐怕是尺度太高了一点,但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报恩田是说,接受布施的对象是于己有恩的,这包括善知识是于众生有法布施的恩德;父母于子女是有推干就湿的养育之恩;乃至世间法中曾经于自己有恩德的人。为了报答这些人的恩德而作布施,所以才说为报恩故施于福田。而功德田是说,接受布施的对象是有佛法上的证量。上从诸佛一直到菩萨七住位,这是兼有般若及解脱道的智慧者;二乘的四双八辈以及辟支佛,这是有解脱道上的智慧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三种是布施给有福德的人,就是父母、师长等报恩田,以及三宝等功德田,或者是其他有福德的人;这是因为看到有福德的人,心中欢喜有恭敬心的缘故,所以就布施供养他。佛陀说这三种布施的对象以及三种布施的善念,是一切布施的根本,都不是为了求回报而去作布施,所以都是清净的布施;所以说如果是离开了这三种清净的心境,那么就不能够称作是布施了。 (原标题:一切布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报恩田是说,接受布施的对象是于己有恩的,这包括善知识是于众生有法布施的恩德;父母于子女是有推干就湿的养育之恩;乃至世间法中曾经于自己有恩德的人。为了报答这些人的恩德而作布施,所以才说为报恩故施于福田。而功德田是说,接受布施的对象是有佛法上的证量。上从诸佛一直到菩萨七住位,这是兼有般若及解脱道的智慧者;二乘的四双八辈以及辟支佛,这是有解脱道上的智慧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入胎以后,依照这个业种,以及看他的有缘父母的因缘,来成就这一世的五阴身。所以相似的意思就是说:还是一样由同一个如来藏,来出生不同的五阴,但是因为不一样,所以不能说相同,所以叫相似。而没有间断,是没有一刹那是中断的,没有一世是中断的,没有说有一劫是中断的,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是由同一个如来藏心,来执持着、执藏着这些业种,来让这个五阴身来运转。过去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菩萨因为亲证了自心如来,发起了实相智慧,能够现前观察以后,就这样来看待,依止于自己自心如来真如无我的智慧,来观待众生就好像父母唯一的儿子一样,这样亲爱护念,时时不忍唯一的儿子受苦,时时护念着这样唯一的儿子,怎么样让他能够离苦得乐。所以这样的具有智慧的布施者,就能够布施给乞求者。另外,有智慧的这位上品施主,他不会被还有一丝一毫的悭结的烦恼没有断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就轮转于五趣之中,因此生生世世互为父母眷属亲友,一切众生都曾经是我最亲近的人,我当然必须要让他们离开痛苦;而我们之所以能够有智慧而行菩萨道,都是因为一切众生的恩情;而他们的深恩,我尚未曾报答一分一毫,如今有无量的众生,仍然处于无明烦恼痛苦之中,我怎能不救护他们。因为如果众生不是为了利益我们而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或者为了利益我们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本节主要从放生的观点来谈无畏施,佛经中也提到说菩萨应以慈心行放生业,如《梵网经》卷下中说: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业,生生受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菩萨行放生业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大富长者他的夫人生了一个男孩,面貌非常端正,出生没几天就能开口讲话,问他的父母说:世尊还住世吗?他的父母回答说:世尊仍然住世。男孩又问:尊者舍利弗、阿难等都还在吗?父母回答说:都在。父母看见儿子出生没多久就能开口讲话,认为这孩子不是普通的一般人,觉得奇怪,怎么会这样呢?就去请问佛陀。佛说:这孩子是有福德的人,你们大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平实导师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第三节所讲的三福净业中,有这样的开示:孝养父母:有人说学佛念佛最基本的部分是布施,而内心又盘算着钱赚不多,如何布施?有些人以克扣父母亲之零用钱或家里菜钱来布施。当然,如果父母发心自愿同意或家人同意将节省下来的钱用来布施,这是可以的。若非双亲或家人心甘情愿而克扣他们的钱财去布施,称之为假名布施,非真实布施。真实布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信心施者得何等果?信心施已,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得已能用,常为父母兄弟宗亲一切众生之所爱念;信心施者得如是报。时节施者,得何等果?时节施者所得果报如上所说;所须之物随时而得,时节施者,兼如是果。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更进一步来说,当众生无理辱骂我们时,我们冷眼旁观,看对方像不像是一个正在发狂的愚痴人呢?当他气得跳脚大声吆喝时,真的就跟疯子一样,你就当作正在看一个狂人表演狂戏,那你只是观众而已,岂不是可以置身事外吗?难道我们也要跟著愚痴人来表演愚痴相吗?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用互相对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会用理性的方式来面对问题、处理问题,所以狂人在那边大声叫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父母亲属皆共厌患,无喜见者,遂便舍家入山林中,乃见鸟兽及以草木,风吹动摇,亦生瞋恚,终无喜心。时有山神,语须菩提言:汝今何故,舍家来此山林之中,既不修善则无利益,唐自疲苦?今有世尊在祇桓中,有大福德,能教众生修善断恶。今若至彼,必能除汝瞋恚恶毒。」时须菩提闻山神语,即生欢喜,寻问之曰:「今者世尊,为在何处?」山神答曰:「汝但眠眼,我自将汝,至世尊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一世的五色根毁坏之后,见闻觉知心紧跟著坏灭;等到中阴身现起,见闻觉知心才又依于中阴身的微细色法为俱有依而又现行〔编案:六识的生起及运作须有未坏的五色根作为所依,而中阴身必具诸根,所以六识依之而又现行〕;但是得藉父母之缘入胎受生后,这一世的见闻觉知心就永远断灭;再又另外依于下一世渐渐形成的五色根为俱有依(也就是依随于下一世的五色根在母胎中一分分形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更进一步来说,当众生无理辱骂我们时,我们冷眼旁观,看对方像不像是一个正在发狂的愚痴人呢?当他气得跳脚大声吆喝时,真的就跟疯子一样,你就当作正在看一个狂人表演狂戏,那你只是观众而已,岂不是可以置身事外吗?难道我们也要跟著愚痴人来表演愚痴相吗?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用互相对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会用理性的方式来面对问题、处理问题,所以狂人在那边大声叫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更进一步来说,当众生无理辱骂我们时,我们冷眼旁观,看对方像不像是一个正在发狂的愚痴人呢?当他气得跳脚大声吆喝时,真的就跟疯子一样,你就当作正在看一个狂人表演狂戏,那你只是观众而已,岂不是可以置身事外吗?难道我们也要跟着愚痴人来表演愚痴相吗?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用互相对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会用理性的方式来面对问题、处理问题,所以狂人在那边大声叫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父母亲属皆共厌患,无喜见者,遂便舍家入山林中,乃见鸟兽及以草木,风吹动摇,亦生嗔恚,终无喜心。时有山神,语须菩提言:汝今何故,舍家来此山林之中,既不修善则无利益,唐自疲苦?今有世尊在祇桓中,有大福德,能教众生修善断恶。今若至彼,必能除汝嗔恚恶毒。」时须菩提闻山神语,即生欢喜,寻问之曰:「今者世尊,为在何处?」山神答曰:「汝但眠眼,我自将汝,至世尊所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