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谓非择灭无为是说,三乘贤圣依三乘菩提而见道以后,依着见道功德而继续进修,渐渐断除烦恼障之现行乃至种子随眠,成就四果有余依涅槃之修证;这时他的觉知心和思量心都能依清净体性而自安住,不像未悟三乘菩提之佛门凡夫或者外道,必须以意识心观察而压抑烦恼的现行;所以说三乘诸圣都是自性清净者,这就是非择灭之无为法。换句话说,证得非择灭无为者,乃是证悟三乘菩提以后 三摩地

2018-07-21

您有努力地依于定慧,而来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一切烦恼先以定动,后以智拔。依这样子种种的四种修。在每一本正觉同修会出版的结缘书或局版书,背后都有记载的一个佛法三乘菩提修学次第,都有提到四种修:修学知见、修习定力、修除性障、修集福德。这四种修具足之后,然后您就能够依于您的未到地定、依于您五停心观、依于您七方便、依于您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 三摩地

2018-07-21

心所有法(与此相应故)包含:遍行(触、作意、受、想、思)、别境(欲、胜解、念、定、慧)、善(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根本烦恼(贪、瞋、痴(无明)、慢、疑、恶见(不正见))、随烦恼(忿、恨、覆、诳、谄、憍、害、嫉、悭、无惭、无愧、恼、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第三位是色法,由八识心王和51 三摩地

2018-07-21

大慧!此如来心阿梨耶识如来藏诸境界,一切声闻辟支佛诸外道等不能分别,何以故?以如来藏是清净相,客尘烦恼垢染不净。」】《入楞伽经》〈剎那品第十四〉:【「大慧!言剎尼迦者,名之为空;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空。」】《入楞伽经》剎那品第十四云:【(佛言:)「大慧!愚痴凡夫不觉不知,执着诸法,剎那不住,堕在邪见而 三摩地

2018-07-21

法身如来既然是不空,为什么说是空,《央掘魔罗经》卷二,央掘魔罗菩萨说偈言:解脱实不空,而作极空想……见于空法已,不空亦谓空,有异法是空,有异法不空……如来真解脱,不空亦如是,出离一切过,故说解脱空,如来(指法身如来)实不空,离一切烦恼,及诸天人阴(蕴),是故说名空。复如《大般涅槃经》卷五,佛赞迦叶言:若言空者则不得有(法身之 三摩地

2018-07-21

法身如来既然是不空,为什么说是空,《央掘魔罗经》卷二,央掘魔罗菩萨说偈言:解脱实不空,而作极空想……见于空法已,不空亦谓空,有异法是空,有异法不空……如来真解脱,不空亦如是,出离一切过,故说解脱空,如来(指法身如来)实不空,离一切烦恼,及诸天人阴(蕴),是故说名空。复如《大般涅槃经》卷五,佛赞迦叶言:若言空者则不得有(法身之 三摩地

2018-07-21

细观自身八识之互动状况,烦恼习气如何形成?与习气形成息息相关之记忆如何运作?如何储藏?又如何提取?它们又如何影响我们的思想、行为?……?如上一言难以尽举之问题,现代科学亦只能解其冰山一角。若再论及阿赖耶识之性用,譬如大种性自性──众生如何依其别业摄取四大种而成就各自别别之正报身?如何依其共业而摄取四大种成就山河大地等之依报土?如何依其共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应该善用意根的特性来修行,从所谓的「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观之,意根所相应的十八个心所法里,有十二个是烦恼相随,而五遍行是中性的,它随烦恼之有无而转易,而意识的别境慧则是令其转易的主要关键,而意根也唯独与意识五别境里的慧心所相应。由此可知,当思心所流露出来的意行是染污的、是有漏的,甚至于进而发展成身行或口行时,意识这个参谋长就扮演着非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诸入不会故,不与见思惑等烦恼相应;若不与见思惑相应,如何无因无缘从如来住的无余涅盘中出生在三界中?因此这个问题的假设乃是不应道理。因此往前追溯过去无限的时空中,欲寻求第一位众生者,终将无法达成,仅能成为虚妄想而已。如果有人又问:世间第一位众生为什么有无明烦恼呢?那是因为有无明才有世间第一位众生,若离无明则无有世间第一位众生。假 三摩地

2018-07-21

已断我执烦恼之阿罗汉、辟支佛、八地菩萨,以其第八识已经不再积藏烦恼种子,然仍有异熟性,故其第八识不再称之为阿赖耶识,而称之为异熟识。二、异熟识到达佛地以前,有情之第八识具有异熟性,故皆可称异熟识。异熟识之名含摄阿赖耶识,所以有时阿赖耶识亦名异熟识。然有情在断尽烦恼以前,其第八识之所以被称为阿赖耶识者,以其含藏烦恼障现行之种子,能令众生受分段生死之苦 三摩地

2018-07-21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想(由受生想)思(想生 三摩地

2018-07-21

佛地的无垢识真如,就是因地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所以在明心开悟以后,还要继续悟后起修,要断尽一切烦恼障与所知障;在断尽这二障随眠以后,所转的名称本来就是同一个第八识心体,只是在不同的修证阶段把祂施设为不同的名称。因此,我们不可以外于阿赖耶识心体而说另外有真如可修可证,因为第八识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就是异熟识。第八识心体在还没有究竟断尽烦恼障与 三摩地

2018-07-21

四丶受想行蕴依阿赖耶识而有:以人间法界而言,由於阿赖耶识出生了意根及五色根,所以出生了七转识;八识心王具足时,则有八识心王之心所法各各运行不断,则色蕴丶识蕴自性具足现行,方有五受丶三受等受蕴现行;受蕴现行後,则有了知六尘诸法之想蕴现行(想阴即是了知性丶知觉性);由有行蕴现行故,则有种种的观察丶思惟丶分别丶取舍…等,则根本烦恼与种种随烦恼&helli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杂阿含部的《央掘魔罗经》就曾经以无生际、实际、无作际、无为际、无老际、无病际、不死际、爱尽际、涅槃际、三毒断、烦恼断、有余断、如来藏等等名称而说第八识,只是不用阿赖耶识的名称,并非未说第八识。而极多的大乘经典中,也同样处处说到有阿赖耶识,只是有时说阿赖耶,有时说阿陀那,有时说真如,有时说如来藏,有时说自性清净心,有时说异熟心,有时说为识,有时说 三摩地

2018-07-21

」是故,金戒子也是金体所显相其中之一尔,佛地的真如相,即是阿赖耶净除烦恼障的现行而易名为异熟识,异熟识再净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又净除所知障随眠后易名为无垢识之如来清净藏所显之庄严真如相。但是佛地第八识心体的真如相,其实在因地阿赖耶识心体中已经具足显示出来了,只是尚无法出生佛地无漏有为法上的功德而已。事实上,经论中常以未提炼之金矿,比喻含藏染污种子之 三摩地

2018-07-21

为什么?因为他已经具足证得了真如佛性的涅槃本性,他已经远离了世间烦恼,他没有去来之相,可以安住于菩提,安住于真如。永离贪欲、瞋恚的缘故,心里面从此不再被瞋恚所左右,心里面从此不再起淫欲的贪念及世间财物的贪念,所以称为菩萨阿那含,菩萨不还、菩萨不来。这样的解脱境界类似于第五地菩萨的解脱境界。但是因为禅定功夫的深浅不同和以往贪瞋习气轻重的不同,导致过牢 admin

2018-07-21

如果这样观察之后,你有了这个正知见,然后你看见某一些人证悟了以后,乃至当起亲教师的职务,甚至也许未来当导师了,还有很多深重的习性在的时候,你也不要起烦恼而障碍了自己的道业,因为这就是习种性人。这是你们应该建立的第一个知见,你应该去观察你的导师、亲教师还有没有深重的众生习性?如果悟后还在习种性位里面,那就表示说这个人悟后没有进步,但并不是法有错误而使 admin

2018-07-21

要修学这六度波罗密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要饶益诸有情,第二个是要对治诸烦恼。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实善知识,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对于因果的内容,除了于信位信受三宝、信受因果以外,在住位更要能够了解因果内容的差异,例如布施所种的福田及果报的差别,会因为是贫穷田、或者是报恩田、或者是功德田 admin

2018-07-21

如今各大道场异口同声说:“萧平实所弘扬的明心是证如来藏,与我们各大道场所证的‘离念灵知、放下一切烦恼的觉知心’都不一样。”这已显示各大山头所弘扬的实证内容都是意识,而不是天童宏智正觉与径山大慧宗杲所悟的如来藏。有智之人由此即可了知各大道场的所悟同样都落入意识中,与常见外道的落处并无不同。差异之处只是常见外道们不用佛法名相来弘扬, admin

2018-07-21

」居士并不晓得,刚开悟的人,仅仅就是如此,烦恼杂染,还是不断地生起,不是什么绕口的「归于遍法界浮浮幻幻的情境」,没有什么浮浮幻幻,开悟的人可是清清楚楚这个真心,什么法界不法界还只是居士对于开悟的幻想,什么「遍照」与否,也说不到那里,真心的能力怎么生出一切法,怎么妙用现前,这都是居士不清楚的,古代庞居士不是早就说过了吗?这如何是妙用呢?恐怕居士忘了吧 admin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