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不过若离念灵知的常见者说这话,则大错特错,因为第八识虽无所谓开悟解脱,但不了解如来藏在何处的人,本身就像马鸣菩萨所说,还是个"不觉者",还是个"无明之辈",有何资格站在第八识的立场说话,因为第八识虽没有无明烦恼,七转识却仍有无明烦恼,无论离念灵知或一念不生,都还有意识上的分别境界,都还是"不觉"的"无明凡夫"。接下来又从第八识讲"心性本淨,无明不起,即于真如立大智慧光明 三摩地

2018-07-21

这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首先,就是既然每一个众生今世的烦恼与业,都是依五蕴假我而造作的,未来世也是依五蕴假我而感得福、非福的果报,可是五蕴的假体出生聚合后,又会由聚合而散坏,都是只有一期生死而已,也就是说,造作烦恼与业的五蕴(它其实是五阴),与感得福报或非福报的五阴,其实并不是同一个,那又是以什么作为感得果报的所依呢?其次,今生由五蕴假我所造作的业, 三摩地

2018-07-21

阿罗汉他只是把烦恼也就是我见、我执断掉而已,但是佛不是这样子。从七住位明心的观点来看,当一个人证得七住位,也就是开悟明心证得如来藏以后,他对于佛是什么境界,其实他也不是很清楚,所以他不认为佛离他很远,因为没有通达佛道的缘故;也就是说,他不了解要成佛应该要怎么修,这个次第其实他是不清楚的,所以他不会觉得离佛很远。但是当他一直修一直修……等 三摩地

2018-07-21

涅槃就是而寂静的意思,也就是说你开始不会起烦恼了,你把烦恼都灭掉了,所以祂叫而寂静。接下来说,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说,你一定要有般若,依于这样的般若,你最后成佛了。所以,一个人一定要证得如来藏,他才能够成佛,没有证得如来藏,就没有般若;所以如果说一个人想成佛,他一定要证得如来藏。把《心经》讲完了以后,我们都知道《心 三摩地

2018-07-21

六、分别依缘:眼识只能分别青黄赤白等显色功能,若没有意识的功能差别──归纳、分析、整理,如何能够了知色尘之显色、形色、表色、无表色之种种差别?又如何能够随着意识而与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相应?因此眼识现起时,一定会有意识同时现行分别。七、染净依缘:如果没有意根末那对法尘之警觉,又如何能够了知法尘的变动?又如何因为末那想了知法尘境之变动,而叫意识去清 三摩地

2018-07-21

因此,众生在因地的如来藏有种种烦恼缠缚,与果地断除烦恼障与所知障究竟清净的无垢识,其本体都是那么清净没有差异;可是凡夫所见有染、有净,有差异;一切众生的如来藏本来就清净,都是离见闻觉知、不会六尘;因此,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同样为众生演说这样胜妙的法,那就是如来藏法。】由可知:每一位众生都有一个真实心,这个真实心就是如来藏。菩萨证悟时,当然 三摩地

2018-07-21

为什么我们只是决定净信于大乘,而要来成就佛道?为什么我们对于小乘法,只是把它视为大乘法修行当中,也必定会实证的一个解脱分段生死的烦恼障的部分?当然我们不谤小乘,可是我们绝对也不归依于定性声闻人,因为归依于定性声闻人,您灭掉五蕴、十八界证入无余涅槃之后,您不于三界现身意,您对于一切众生,乃至之前我们所说的无量劫来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的这些有情,您 三摩地

2018-07-21

六、分别依缘:眼识只能分别青黄赤白等显色功能,若没有意识的功能差别──归纳、分析、整理,如何能够了知色尘之显色、形色、表色、无表色之种种差别?又如何能够随着意识而与六根本烦恼、二十随烦恼相应?因此眼识现起时,一定会有意识同时现行分别。七、染净依缘:如果没有意根末那对法尘之警觉,又如何能够了知法尘的变动?又如何因为末那想了知法尘境之变动,而叫意识去清 三摩地

2018-07-21

如今各大道场异口同声说:萧平实所弘扬的明心是证如来藏,与我们各大道场所证的‘离念灵知、放下一切烦恼的觉知心’都不一样。这已显示各大山头所弘扬的实证内容都是意识,而不是天童宏智正觉与径山大慧宗杲所悟的如来藏。有智之人由此即可了知各大道场的所悟同样都落入意识中,与常见外道的落处并无不同。差异之处只是常见外道们不用佛法名相来弘扬,而各大道场都用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阿罗汉只是断尽了一念无明的见惑与思惑,至于无始无明上烦恼的部分,则是不证也不知;所以解脱道在整个佛菩提道当中,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一个方便道。真正的成佛之道─要成就圆满的佛果─灭尽一念无明,也灭尽无始无明。在整个佛菩提道中最重要的就是唯一佛乘的中心宗旨,也就是要证悟真如如来藏,然后转依真如清净的体性,一一亲证真如如来藏的总相智、别相智;由真见道 三摩地

2018-07-21

同时说同于涅槃,也就是说这个阿赖耶识本身虽然有这些所谓的执藏烦恼、执藏染污的种子,可是祂本身贪欲永断、瞋恚永断、愚痴永断,一向无为。而且这样来解释说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就是告诉我们一切有情的五蕴出生的本际就是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也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十方诸佛来到人间为众生开示悟入佛法,所说的就是以这个为根 三摩地

2018-07-21

在佛世,有一位妇人因为儿子死了,心里非常悲伤;因为这样的缘故,导致忧愁烦恼、精神恍惚,离开城里,到达佛的精舍——祇洹精舍[shè]。来到这里之前,她听说世尊为世人所尊崇,可以让众生免除忧愁、离苦得乐。这位妇人自忖[cǔn],世尊一定有办法让她的儿子死而复生;所以就到祇洹精舍礼拜世尊,并向世尊禀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希望世尊能够帮助她的儿子死而复 三摩地

2018-07-21

56)(五)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此如来藏虽自性清净,但为无量烦恼所覆缠。1.阿含部《央掘魔罗经》卷四:「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为无量烦恼覆,如瓶中灯。」(4-2,p.271)2.《鼓经》卷下:「如是诸烦恼瓶,覆如来藏灯,相好庄严则不明净,于众生无用。」(4-2,p.275)3.《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九:「大王当知:一切烦恼诸垢藏中,有如来性湛然满足……是故我言:烦恼 三摩地

2018-07-21

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 (原标题:佛说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1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九:「王言:大师,如此法身,当依何法作如是观?答言:大王,当依一切众生烦恼身观,当依贪欲瞋恚愚痴众生中观,当依四颠倒见众生中观,当依阴界入中观,当依地狱畜生饿鬼乃至阿修罗等诸身中观。何以故?此身即是如来藏故。大王当知,一切烦恼诸垢藏中,有如来性,湛然满足。如石中金、如木中火、如地下水、如乳中酪、如麻中油、如子中牙、如藏中宝 三摩地

2018-07-21

要成佛,一定要将所有烦恼习气种子与随眠完全清净,并断除所知障,成就一切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功德。成了佛以后,佛与佛之法身理体还是同,但是所成就的福德与所庄严成就的国土与众生有同有异,所引述的也已经说明了这样的道理。佛法甚深极甚深,未有慧眼(亲证自心如来)及法眼者(证得道种智),对佛经中各种不同的论述,无法融会贯通、理解其真实义理。因此,应亲近真实善知 三摩地

2018-07-21

笔者先前几篇文章已一再讲过,不懂佛法的人,会把禅宗公案解释成玄学或一般教人放下烦恼的世间学问(例如圣严,惟觉等「大」禅师),其实这都是大错特错的。禅宗公案其实每篇都在「直指人心」,但是着个心,不是李敖那个有意志的心,也绝非圣严,惟觉等那颗前念已过,后念不生的中间那一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妄心,而是一颗从来不与六尘接触,却又跟妄心配合运作无间的「真心」 三摩地

2018-07-21

治内烦恼。何等名为内身烦恼。有四因缘。一谓眼根摄受色境。二由无始取着习气。三由彼识自性本性。四于色境作意希望。由此四种因缘力故。藏识转变。识波浪生。譬如瀑流相续不断。善男子。如眼识起一切根识。微尘毛孔。俱时出生。亦复如是譬如明镜顿现众像。诸识亦尔。或时顿现。善男子。譬如猛风吹大海水。波浪不停。由境界风。飘静心海。起识波浪。相续不断。因缘相作。不相舍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时候行者仍然要再发愿----愿众生脱离一切爱欲和烦恼。此时他身体的五蕴,各自就是不同的佛陀,也就是一一蕴----色识受想行蕴,统统都化为不同的佛陀,整个身体合起来就叫做“黑鲁嘎”;他的感觉就叫做“金刚虚妄”、他的发脾气叫做“金刚嗔怒”、他的贪爱叫做“金刚爱欲”、他的慢心叫做“佛慢”。他所住的坛城王国有种 三摩地

2018-07-21

在初转法轮经典《央掘魔罗经》这么开示: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为无量烦恼覆,如瓶中灯。(《央掘魔罗经》卷四)告诉我们:众生身中都有一个真心,叫作如来藏。既然每一个众生身中都有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当然是佛所说的真心。为什么?众生的五阴身都是以这个如来藏为因、藉著种种缘而出生的,所以这个五阴身当然不能自外于如来藏而生而死,所以经中曾开示生死者依如来藏,就是这个道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