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但我们这个年代是五浊恶世:见浊、众生浊、命浊、劫浊、烦恼浊。在五浊恶世中,人寿大约不超过百岁,学到的教训都不够多,也因为福德较薄才生在此时,因此不是每个人都是好人,多多少少都会干一点小恶事,乃至有人专干大恶事。一般人则常常是尔虞我诈、细心提防恶人;正因五浊恶世人们心性不善良,所以在这年代一日一夜持八关戒斋,是对每一个人都有利益的:大众知道这一整天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虽犯小恶,心怀大惧,即所以杜粗重烦恼之源。若于此等小处,犹自把握不住,而乃好为夸大之言。则真所谓戏论之粪耳。且持犯功过,全在自心,安可徒以事相之大小论哉?佛言:“一毫之善,虽是有为,若助菩提,直至成佛而不毁坏。”又宝雨经言:“多服毒药,能令人死。少服毒药,亦能令人死,若多犯罪,即生恶趣。若小犯罪,亦生恶趣。”故世儒亦有言曰:&ldq | 三摩地 2018-07-22 |
|
愿断诸烦恼。逮得萨云若。成就佛道(布萨者。秦言共住。又云天言淨住。人语或云增进。亦称长养。通道及俗。俱禀修行。所谓淨身口意。如戒而住也。萨云若。秦言一切智相。因名般若。果名萨云若)。又八种长养功德经。而发愿言。我持戒行。庄严自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又说伽陀曰。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友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愿我乘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长跪合掌,三说三叩首》9、(维那白)发愿○○○,自受八关斋戒之日起(一遍):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三称三拜》(维那白:大众起立)(维那独自唱诵自,大众从皈依接着唱诵)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一拜》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一拜》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 | 三摩地 2018-07-22 |
|
断除一切烦恼结缚。得阿罗汉果证。大正藏第02册No.0099杂阿含经4、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一二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迦毗罗卫国尼拘律园。时。有众多释氏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告诸释氏。汝等诸瞿昙。于法斋日及神足月受持斋戒。修功德不。诸释氏白佛言。世尊。我等于诸斋日有时得受斋戒。有时不得。于神足月有时斋戒。修诸功德。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为彼恶世一切有情烦恼困苦。怜愍饶益是等众生故。对世尊前在大众中而白佛言。世尊于后末世像法起时。若有众生为诸病苦之所逼恼。身形羸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目视皆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身卧本处见彼琰魔法王之使。引其神识将至王所。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善恶之业。悉皆记录授与彼王。王即依法问其所作。随彼罪福而处断之。是时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 | 三摩地 2018-07-22 |
|
断除一切烦恼结缚。得阿罗汉果证。大正藏第02册No.0099杂阿含经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一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一二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迦毗罗卫国尼拘律园。时。有众多释氏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告诸释氏。汝等诸瞿昙。于法斋日及神足月受持斋戒。修功德不。诸释氏白佛言。世尊。我等于诸斋日有时得受斋戒。有时不得。于神足月有时斋戒。修诸功德。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我们这个年代是五浊恶世:见浊、众生浊、命浊、劫浊、烦恼浊。在五浊恶世中,人寿大约不超过百岁,学到的教训都不够多,也因为福德较薄才生在此时,因此不是每个人都是好人,多多少少都会干一点小恶事,乃至有人专干大恶事。一般人则常常是尔虞我诈、细心提防恶人;正因五浊恶世人们心性不善良,所以在这年代一日一夜持八关戒斋,是对每一个人都有利益的:大众知道这一整天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我们已经如第五集中所说,对于三宝的真实义有了正确的认识,也已经对于佛法僧三宝发起了清净信,明了一切世间法中,只有三宝才能帮助自己去除三障烦恼,得到涅槃真实解脱,那么很自然的就会乐于归依三宝了。譬如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说: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优婆塞戒经》卷五)我们也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来检验一个人是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在布施给有苦众生时,为什么要先接引众生来受持三皈呢?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这些有苦众生,能够破除世间种种的痛苦和烦恼,享受无上寂灭的法乐。所谓破除诸苦,无非就是三苦和八苦,而八苦是佛弟子们所耳熟能详的,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苦。但三苦则比较少人知道。三苦就是苦苦、坏苦和行苦。苦苦的意思是说,譬如我们不小心撞到了身体,感觉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我们已经对于三宝的真实义有了正确的认识,也已经对于佛法僧三宝发起了清净信,明了一切世间法中,只有三宝才能帮助自己去除三障烦恼,得到涅槃真实解脱,那么很自然的就会乐于归依三宝了。譬如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说: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优婆塞戒经》卷五)我们也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来检验一个人是不是真心的归依三宝。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而净秽存乎一心,而非外在的身相,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烦恼执着而不能成佛。”因此在大乘法中只论证量高低,不论在家、出家、男相、女相。譬如《大宝积经》中记载,无畏德女为了消除舍利弗尊者怀疑其是否能转变女身,因而立下誓愿说:“若一切法非男非女,令我今者现丈夫身。”说完,即转女为男,佛为他授记后又现比丘身,最后再回复 | 三摩地 2018-07-22 |
|
起罪之因有十缘,身三口四及意三,生死无始罪无穷,烦恼大海深无底,业障峻极如须弥,造业由因二种起,所谓现行及种子。藏识持缘一切种,如影随形不离身,一切时中障圣道,近障人天妙乐果,远障无上菩提果。在家能招烦恼因,出家亦破清净戒,若能如法忏悔者,所有烦恼悉皆除。犹如劫火坏世间,烧尽须弥并巨海,忏悔能烧烦恼薪,忏悔能往生天路,忏悔能得四禅乐,忏悔雨宝摩尼珠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哑羊僧则是指愚痴、鲁钝,不能够分辨有无违犯杀、盗、淫、妄等根本罪,对于微小罪及忿、恨、覆、谄等小随烦恼不能发露忏悔,也不知依止善知识而安住,不知道要时常亲近多闻聪明的善知识,去恭敬请问什么是善法?什么是不善法?如何作是有罪?如何是无罪?不能够决断善恶默然无语,犹如白羊都要被杀了也不能作一声一样,因而就被称为哑羊僧,当然这也是包括了在家和出家四众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哑羊僧则是指愚痴、鲁钝,不能够分辨有无违犯杀、盗、淫、妄等根本罪,对于微小罪及忿、恨、覆、谄等小随烦恼不能发露忏悔,也不知依止善知识而安住,不知道要时常亲近多闻聪明的善知识,去恭敬请问什么是善法?什么是不善法?如何作是有罪?如何是无罪?不能够决断善恶默然无语,犹如白羊都要被杀了也不能作一声一样,因而就被称为哑羊僧,当然这也是包括了在家和出家四众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是故凡夫外道于彼菩萨所说妙义,由不解故心生烦恼,辄妄评之(如现代禅副宗长张志成老师之妄评余身,即是现成案例),以积非成是之谬见,诋诬菩萨僧之摧邪显正,诬为「思想主观」,诬为不符「无见、无诤、无我」,而不敢就法义提出论证。-----平实导师《宗通与说通》第一章第三节<说通概说> (原标题:宗说俱通之胜义菩萨僧,唯在大乘,极难值遇) | 三摩地 2018-07-22 |
|
6、如果你皈依你会减少烦恼,得遇善人为友,到处都能得方便。7、如果你皈依你就有受戒的资格。皈依三宝的人可以受持五戒,进而受持菩萨戒。8、如果你皈依终有一天,你必定得度。皈依三宝是一切的基础:任何人仅仅皈依就播下了解脱种子,能够远离不善业增上善业,成为一切律仪之根本,一切功德之来源,也能受到善法方面神的保护,并且一切所愿称心如意,经常不离三宝的光明而且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谓的佛宝就是指菩萨曾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证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得到般若实相智慧之后,能够不惜身命、勤修六度,直到万行,最后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断尽烦恼障以及所知障,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候如来藏当中的种子不再有变易,已经究竟清净,微妙寂静,这时就称为无垢识、清净法身。佛陀具足三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智圆明等无量无边的真常功德,能够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出家菩萨应该要以戒定慧、四正勤,来自摄独处而思惟,不应该在世俗五欲,烦恼事务上着墨,出家菩萨应该有这样的摄持自己的智慧,这叫自智。第六种众智,指的就是善于以四摄法摄受众生的智慧。第七种根智,指的就是要善于了知众生善根、不善根、信根、利根、钝根、有漏根,这样种种的轻重;以及说这个众生是可调伏,或不可调伏等差别的智慧。第八种就是分别智,指的就是要善于分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复次,行者虽然已经证得根本三摩地,但其心中犹为三摩地生起爱、慢、见、疑、无明等烦恼之所染污,其心于入住出未能随意自在,未名清净鲜白。为了使诸烦恼不现起故,为练心调心故,誓证心自在性,定自在性,依乐断乐修,正勤方便,常勤修习。由如是正修行故,于三摩地获得自在,依止彼定自在性,其心清白,无有瑕秽,乃至获得第四静虑,及能引发,神通智能,是名三摩地自在。这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