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也就是说,五戒只要注意到表相上不犯戒,而十善业则要开始注重去除心念上的烦恼,还要转化为清净的正念,积极的去行善、利益众生。比如说不但要不杀生,还要进一步去放生、护生,要由不偷盗转为布施行,要由不邪淫转为清净梵行;要由不妄语转为说如实语,要由不两舌转为和乐相处清净同行,要由不恶口转为柔和软语,要由不绮语转为端正义语;要由不贪欲转为清净心,要由不瞋恨转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这个口业很随便的在语言上面去现行,当然这个部分,跟习气烦恼有关;可是因为既然是修学菩萨道的在家,要让在家的众知道,菩萨的口业是能够影响他人的,你要去利益他人,要让他人能够对菩萨生起于法的恭敬心,那么口业是很重要的;所以应该要以爱语、柔软语来调柔自己;对于恶口恶语,也就是会损恼对方、损恼众生。所以对于恶口恶语,佛陀教导出家实义菩萨说,要教导在家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善男子!一切摸画,无胜于意:意画烦恼,烦恼画业,业则画身:贪因缘故,色声妙好,威仪庠序;瞋因缘故,色声粗恶,威仪卒暴:如瞋,痴亦如是。无量世界一百三十六地狱处,无量畜生、无量饿鬼,皆因业作;人、天亦尔。无量众生获得解脱,亦因于业。〗语译:这业也是与大家息息相关的,懂得业报的原理,也懂得转业的方法,成佛之道便能迅速完成;万一往世曾造恶业,今世也能迅速 | 三摩地 2018-07-22 |
|
是十业道自作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作?若人令业烦恼诸结得自在者,当知即是行十恶道;若有能坏烦恼诸结不令自在,是人即是行十善道。……是故智者应修十善,因是十善,众生修已,增长寿命及内外物;烦恼因缘故十恶业增,无烦恼因缘故十善业增。此段《菩萨优婆塞戒经》说十恶业道:杀、盗、婬为身三业,恶 | 三摩地 2018-07-22 |
|
善男子!一切摸画,无胜于意;意画烦恼,烦恼画业,业则画身;贪因缘故,色声妙好,威仪详序;嗔因缘故,色声粗恶,威仪卒暴;如嗔,痴亦如是。无量世界,一百三十六地狱处,无量畜生,无量饿鬼,皆因业作;人天亦尔。无量众生获得解脱,亦因于业。若果报定,应后受者,是业可转现在受之,何以故?善心、智慧、因缘力故,恶果定者亦可转轻。《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或有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 | 三摩地 2018-07-22 |
|
能断诸烦恼。(8)或有业能令众生生于恶道。形容殊妙。眼目端严。肤体光泽。人所乐见。或有业能令众生生于恶道。形容丑陋。肤体粗涩。人不喜见。或有业能令众生生于恶道。身口臭秽。诸根残缺。或有众生习行十不善业。得外恶报。或有众生习行十种善业。得外胜报。(9)复次长者。若有众生。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奉施宝盖。得十种功德。奉施缯幡。得十种功德。奉施钟铃。得十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善男子!是十善道,有三事:一者能遮烦恼、二者能作善心、三者能增长戒。如除毒药凡有三事:一者阿伽陀药、二者神咒、三者真宝。若人善修不放逸行,具足正念,分别善恶,当知是人决定能修十善业道。若多放逸,无有惭愧及以信心,当知是人决定能作十不善业道。是十业道复有三事:一者方便、二者根本、三者成已。若复有人能勤礼拜供养父母、师长、和上、有德之人,先意问讯,言则 | 三摩地 2018-07-22 |
|
问题一:末学每周二,都会前往正觉讲堂旁听平实导师的讲经课程,每当讲经完毕回向后,亲教师均会唱念:“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请问这里所说的三障,是指事障、理障及性障吗?又性障与业障的主要差别在哪里呢?我们的回答是,这里所说的三障是指:烦恼障、所知障和业障。如果把业障用性障来取代,就会漏掉业障这一个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而法身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但从无始世来,与无明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习因缘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彼法身名为众生。「若如是众生中,法身熏习而有力者,烦恼渐薄,能厌世间,求涅盘道,信归一实,修六波罗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名为菩萨。若如是菩萨中,修行一切善法满足,究竟得离无明睡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世尊为什么要作这个示现?因为世尊是已经究竟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乘大愿的缘故,再回到人间示现的时候,一定是凡有所作,举凡突然微笑、举身放光,顾视某甲之类,一定是事必有因;因为要为众生宣说清净三归依的功德,好让众生发起净信,于佛菩提道上快速迈进。释提桓因由于在现起五衰相之初,能于佛前稽首作礼,而至心三归依。一者是有福报于应身佛前顶礼,因为应身如来示现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三种阿罗汉,也是声闻解脱果里面最高的修证,就是三明六通的阿罗汉!那什么叫作三明呢?三明就是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那什么是六通呢?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对于外道,他最多只能修五通,他不能漏尽,什么叫作漏尽呢?漏就是三界烦恼,如果能够把三界烦恼完全灭除掉,他就有漏尽通。三明、六通是有个差别的,为什么一个叫作天眼明? | 三摩地 2018-07-22 |
|
阿赖耶识由其所含藏的我见、我执烦恼业种,不愿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因而引生七转识不断出生,由七转识现起种种不如理作意的分别而生执着,续造诸业行;复由阿赖耶识收藏诸业行种子,如此种子生现行,现行再回熏种子,交互影响,因此后有不断。阿赖耶识本体是无记性,而所含藏的业种亦属无记性,一旦现行时就会有善恶性;当因缘会遇导致业种成熟时,阿赖耶识便依此诸业种,透过 | 三摩地 2018-07-22 |
|
阿赖耶识由其所含藏的我见、我执烦恼业种,不愿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因而引生七转识不断出生,由七转识现起种种不如理作意的分别而生执着,续造诸业行;复由阿赖耶识收藏诸业行种子,如此种子生现行,现行再回熏种子,交互影响,因此后有不断。阿赖耶识本体是无记性,而所含藏的业种亦属无记性,一旦现行时就会有善恶性;当因缘会遇导致业种成熟时,阿赖耶识便依此诸业种,透过 | 三摩地 2018-07-22 |
|
是十业道自作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作?若人令业烦恼诸结得自在者,当知即是行十恶道;若有能坏烦恼诸结不令自在,是人即是行十善道。……是故智者应修十善,因是十善,众生修已,增长寿命及内外物;烦恼因缘故十恶业增,无烦恼因缘故十善业增。此段《菩萨优婆塞戒经》说十恶业道:杀、盗、婬为身三业,恶 | 三摩地 2018-07-22 |
|
)③灭定:不论是世间或出世间的灭定,当安住灭定之时,烦恼寂灭,相续中非常清净,出灭定时,补特伽罗就好似从涅槃中来一样。④无诤:入无诤定时,对无量众生都不生烦恼。⑤慈:入慈定时,对无量众生都生起不共殊胜的饶益心,相续中缘无量众生而不舍离。修无诤定与慈定,相续中缘无量众生,明显积累了不共殊胜的功德,所以出定之后即成殊胜的功德田。⑥见:即见道圣者,因其已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其中如果是杀诸地菩萨,罪就比杀阿罗汉重,因为阿罗汉舍报就入涅槃,除非他已回小向大转变成为修大乘佛菩提道的菩萨,否则仅此一生能利益的众生是有限的;而诸地菩萨在入地之前,就已断尽我执思惑,烦恼障习气种子已不再现行,有能力能入无余涅槃解脱三界生死,但因勇发十无尽愿,纵使虚空有尽,而利乐众生的愿却永无穷尽,因而留惑润生永不入涅槃,世世再来受生。从入初地开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一者、身行中恶业,二者、口行中恶业,三者、意行中恶业,四者、从贪烦恼起诸恶业,五者、从瞋烦恼起诸恶业,六者、从痴烦恼起诸恶业,七者、毁骂众生,八者、恼害众生,九者、施不净物,十者、行于邪淫。以是十业得畜生报。2因此藏密中号称最清净的黄教祖师宗喀巴,其所教导藏密行者的修行法,若心性朴直者,就算都不造地狱业报,亦将因奉行宗喀巴的邪教导而广修双身法,枉造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四者从贪烦恼。起诸恶业。五者从嗔烦恼。起诸恶业。六者从痴烦恼。起诸恶业。七者毁骂众生。八者恼害众生。九者施不净物。十者行于邪淫。十七、生饿鬼道的原因一者身行轻恶业。二者口行轻恶业。三者意行轻恶业。四者起于多贪。五者起于恶贪。六者嫉妒。七者邪见。八者爱着资生。即便命终。九者因饥而亡。十者枯渴而死。十八、生修罗道的原因一者身行微恶业。二者口行微恶业。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亦有智力及烦恼力乐自养身。外道。有如是等无量众相。我今略说如是等相。是名从阿修罗终来生人间。智者能知非愚所测。外道谛听。若从人终还生人中者。当有是相。智者应知。其人贤直。亲近善人。毁呰恶人。好惜门望。笃厚守信。乐好名闻及以称誉。爱乐工巧。敬重智慧。具惭羞耻。心性柔软识知恩养。于善友所心顺无违。好喜舍施。知人高下。善观前人有益无益善能答对领其言义。善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