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意识之所以世世出生--前世意识灭已,后世意识复生﹔皆因前世意识不能晓了境界分段之虚妄,因之而生误计,妄想执着其自身实有不坏,由是误计执着故,计着熏习之气分、增长藏识中所含藏之意识我见烦恼种子,故令后世根为依之全新意识,由前世所熏而成之种子现行,复有意识,名之为意识依境界分段之计着而出生。由如是理可知:意识于境界分段之种种六尘万法中之计着熏习,能长养藏 三摩地

2018-07-23

如是我见,自古至今,即难断除;是故古今师、大居士,每多误以为断除「我所」之贪着,保持觉知心不贪不厌之境界,如是清净安住即是断我见烦恼、即是证涅盘境界者;如是邪见比比皆是,皆是错误自认已断我见之误会者;所以者何?谓觉知心本身即是欲断我见者所应断之「我」故;觉知心不论处在何种一念不生之境界中,不论处在何等胜妙之无念禅定境界中,都仍然是意识故,都仍是常见 三摩地

2018-07-23

解脱道者谓:断除我见及我执,于声闻法中即是初果至四果所断之烦恼也。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着,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无明。声闻人是怎么修解脱道的呢?他就是从行、住、坐、卧 三摩地

2018-07-23

这些都是以二乘法来说的断烦恼。初禅天众已经离开了欲界的贪爱,而欲界贪爱最严重、如同刚刚所说莫过于男女爱,所以对于男女爱如果贪著不舍,不可能离开欲界的境界而证得初禅,因此修禅定的人,首先要把淫贪降到最低点——这是证入初禅最基本的条件。所以学禅的人,如果有了基本条件以后,再进一步压伏欲界贪。再者,我们可以试着想一下,初禅天的天众是否有抟食?那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欲,就有了身口意种种的行为和造作,也就产生了许多的烦恼,这是世间智者所能共见的。如告子说:食色性也!《礼记》也写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中华文化深具着纯厚朴直的世间哲理与伦理法则,中国古德对于我们世间人所生起烦恼的起点,一针见血地点了出来!食与色是人的本性,也是最基本的,是欲界有情业习的呈现,本来没有所谓善、恶的问题。饮食关系着一期生命的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这样观察之后,你有了这个正知见,然后你看见某一些人证悟了以后,乃至当起亲教师的职务,甚至也许未来当导师了,还有很多深重的习性在的时候,你也不要起烦恼而障碍了自己的道业,因为这就是习种性人。这是你们应该建立的第一个知见,你应该去观察你的导师、亲教师还有没有深重的众生习性?如果悟后还在习种性位里面,那就表示说这个人悟后没有进步,但并不是法有错误而使 三摩地

2018-07-23

何以故?优波离!瞋恚之心能舍众生,贪爱之心能护众生;若爱众生不名烦恼,瞋舍众生名重烦恼。优波离!是故如来于经中说,贪结难断不名为重,瞋恚易断名之为重。优波离!难断非重,菩萨常有易断重者,乃至梦中尚不为之。】(CBETA,T30,no.1582,p.962,a13-22)优波离请示佛陀:佛犯下贪、瞋、痴三种,何者为重?何者为轻?佛陀开示:诸菩萨纵使犯下如恒河沙数之多的贪爱,仍然不算 三摩地

2018-07-23

修行的重点在于渐渐看见,并活出,否则再好再对的佛理对于当下的自我来说都是无益的,都可以成为长养自我、党同伐异的资本,这时候坚持的已经不是佛法而是自己心中关于佛法的想法,此不离世尊所言的四取烦恼,此时佛法就沦落为自我的利器,借着这无上的佛法去坚固自己,本来是走向解脱,现在反而让自己和他人更加的痛苦。真理不是道理,真理是真实的理体,是等着你去发现并活出 三摩地

2018-07-23

在唯识五位百法当中,嫉妒是属于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是属于根本烦恼—瞋恚心—的一分体性,主要是在心中嫉妒、不悦,因此不断地住在忧苦的心念之中。像这样的嫉妒心,会障碍修行者的慈悲、仁爱之心,也会使得嫉妒的心念不断地增长,而使得修学者离菩萨的慈悲心行愈来愈远。因为嫉妒心,会推使众生去造作种种的不善恶行,所以必定会招致未来世的苦果,而不断在三界 三摩地

2018-07-23

就像我们前面所说,断了三缚结就是初果人,但是恶见当中深细的部分,也就是思惑是修所断的烦恼,从这个烦恼当中会产生许多不如理作意的见解与私心;这些见解都要消除,要透过整理和思惟才能够达成。我们要知道烦恼主要是由意根的执著所生的,但是有的时候,因为我执、我慢的势力,也因此当我们明明知道,自己所为所作是落于烦恼相,意识为了迎合末那识的作意,所以意识会自我分 三摩地

2018-07-23

刚开始进入佛法中修行的时候,因为烦恼粗重,妄心攀缘不断,所以无法克制去造作恶业的冲动,而难以止息烦恼。因此,佛陀有施设了一些方便法,让修行者的攀缘性能够安忍下来;例如在小乘法中的初步施设有不净观、慈心观、因缘观、界分别观、数息观等五停心观,来作为入道的初门。如果是贪欲重的人,无法断除对男女色身强烈的染着,那么就应该要修不净观来作为对治;就是要去观想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他会产生种种的贪瞋的现行,而且这个贪瞋的现行是非常的激烈的,而显现出他极重烦恼。因为他的极重的烦恼不能伏除,所以说就显示出他的性障深重;那性障深重,就没有办法专心在法上用功,没有办法专心地很纯粹地来护持,他就没有办法真正地进入四加行的修行。所以说,一个菩萨具有了菩萨的种性,他要归依三宝之外呢,他要护持正教之外呢,他还要能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佛在《杂阿含经》卷25曾开示:【贪著利养是烦恼,而此烦恼正是坏鼓、毁正、消海、坏山、破城、拔树、毁禅定智慧、断戒璎珞、污染正道。】(《杂阿含经》卷25)也就是说,贪著利养的缘故,无法受持佛的戒律,本身已经不清净,于是大众对佛门产生负面的看法,导致众生不护持佛教;佛所说的,就会渐渐消失于无形。然而目前佛教界有很多人追求世俗第一,譬如追求徒众第一、寺庙盖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佛陀就跟他们说:“如来教授你们戒律,教授你们十二分教,这些法都有说;但是我没有教你们要互相比看谁学得比较多、谁听得比较胜妙啊!我有这样教吗?”这两位比丘说:“没有啊!世尊!”佛陀又说:“你们难道不知道,如来教授的这些经典、这些偈颂,都是要你们能够调伏自己的身心,要止息自己的烦恼,让你们自己能够赶快趣向自证涅槃吗?” 三摩地

2018-07-23

有情倘若造作了三恶道的恶业,造作了三恶道的恶业,当然是因为心性的关系而去造作,心性上有烦恼相应而造作这个恶业,相应而牵引到三恶道去受报,受报一定要经过畜生道、鬼道以及地狱道,这样的果报来偿还,将这些所造的业来偿还,让它能够消除。有情如果说,他沾上了恶习气,长养恶念,他要怎么样消除呢?他一定要经过教导,长养善根,熏习佛法正知见,这样慢慢的降伏他的恶习 三摩地

2018-07-23

解脱道谈的是什么呢?解脱道谈的就是要降伏烦恼,乃至于究竟解脱烦恼。这里面就牵涉到说,什么是真正的烦恼。比方说我们刚才说,世间的一切因为贪欲而引起的、种种没有办法让你顺遂的这些境地,是不是烦恼呢?是,这些是烦恼。可是,就我们刚才看到一般人所能体会到所谓的洒脱、豁达的境界来讲,这些一般所谓的这些烦恼,其实它的层次还是只有很浅很浅的世间烦恼的层次。实际上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都活在很可怜的世界里,每天为三餐忙碌!大部分的众生一生都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奔忙,经济大概是众生一辈子烦恼的主因,大约占了七八成,以及健康也是众生很烦恼的!因为我们迟早都会面临老病死等苦!那只有少数人是生活在富裕的情况,因为俗话常说八成的资产集中在两成的人手中,现在可能是九成的资产集中在一成乃至更少人的手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那辛苦的人们只会越来 三摩地

2018-07-23

乃至又象是干闼婆城一样虚幻不实,又像遭逢外国强盛怨敌的侵犯(烦恼怨敌侵夺善根);又象是腐朽的屋宅,即便修缮而终当崩坏。又像邻近敌国之边城中的百姓常怀恐怖。我们的五蕴身心又如同猛火燃烧无量的薪材一般,以贪爱之火燃烧五欲之薪,而贪爱之心的增长就如猛火噬薪般没有厌足之时。8出家菩萨又观察自己的五蕴身,犹如新生儿一般,需要母亲的慈爱怜悯与长时守护,而自己的 三摩地

2018-07-23

但因意根无始劫来计执觉知心为我—以为真实,不断地受觉知心误导而计执色身为我所—以为真实,计执种种五欲及六尘为我所有—以为真实,因有这些执著性导致对我及我所引生种种烦恼及妄想。也就是因意根的计执性,导致意识无法马上说服意根如理作意,使得这些种种烦恼妄想的习气又让自己沉溺于五欲六尘中,不知不觉地又去追逐这些境界,受其左右而无法清净自己,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要略谈的题目是什么是烦恼障?在上一集中我们谈到了,了了正见真我才是真解脱,这个真我就是大乘解脱的密码。所谓大乘mahāyāna,找到了可以解脱生死烦恼的法教,而得到正等正觉智慧到彼岸的法则。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尽除二障——烦恼障及所知障,才是真正的解脱;而执持二障业种、惑种以及一切种的就是执受识。无着菩萨开示:惑种、一切种,由能缚二人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