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么我见跟世间的烦恼,又有什么关系呢?世间的烦恼五欲,可以把它分成五大项——财、色、名、食、睡。财,指的是一般我们所说的财富;色的部分,广义来说,相关于色身或者物质的部分;一般的,是指世间的男女欲。名的部分,指众人,对我们所作所为的评价,就是我们所得到的名声;食,就是吃东西;睡,也就是休息睡眠。所以财色名食睡这五样,约略可以概括我们在世间 三摩地

2018-07-23

无论根据现量的经验,或是依据佛的圣典开示,世间人所经历的我,不多不少就是这个五阴!这个五阴,如果深入来看,刚才所讲的财色名食睡这些烦恼,其实也都可以完全用五阴来描述。比如一般人希望能够青春永驻;甚至在历史上有许多帝王的陵墓里面,用尽各种方法来维持他的色身,像木乃伊之类的;很显然就是对五阴的色阴有所执著。再来看名的部分,这个烦恼是在乎别人对我们行为的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在能够断除三界烦恼之前,必须要先能够见道,见道就是断三缚结,要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就是断我见。一般人一定会认为五蕴十八界里面有一个真实的法,是我们可以依靠的,是不坏的本体。通常大部分的众生都会去认定自己的意识心,把意识心的种种相貌当作是真实的自我,譬如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作主的心。所以又把我见叫作身见,因为这个意识心, 三摩地

2018-07-23

(已有的书有几本认真照做?)虽然有这种种的烦恼,但还是请接受这一切,不要在内心中和这一切宣战,因为种种的抵抗只会使得烦恼更加具体,更加强化,更加坚实。不要一再把那种恐惧和排斥推开,如果你如实现观就会发现,排斥的结果只会加重自己的痛苦,所以尝试着接受痛苦和烦恼,这样才能给自己的生命一些成长的空间,乃至出现排斥的心念,也只是观察它,接受它,渐渐你会发现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他会产生种种的贪瞋的现行,而且这个贪瞋的现行是非常的激烈的,而显现出他极重烦恼。因为他的极重的烦恼不能伏除,所以说就显示出他的性障深重;那性障深重,就没有办法专心在法上用功,没有办法专心地很纯粹地来护持,他就没有办法真正地进入四加行的修行。所以说,一个菩萨具有了菩萨的种性,他要归依三宝之外呢,他要护持正教之外呢,他还要能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应该要看清楚我所本质的无常性,减少对五欲的贪著,甚至能够多多利益众生,如此一来烦恼也会减少;如果要修道,少欲的人不论修什么法,也都容易有所成就。然而,众生除了贪著这些变化无常、只能拥有一时的身外之物外,其实还有更根本的贪爱与执著,那就是众生所最贪著的自己,也就是贪爱自己的色身、自己的五阴。如果没有色身,没有五阴自己,还会有刚刚所说对种种我所的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不断的生死苦恼,无量世的生死就是众生最大的苦恼,而众生会受这些大苦恼,都是为了一个烦恼:我见。单单只为了一个我见烦恼,所以在无量生死中受大苦恼。四种住地烦恼就是:见一处住地(我见烦恼),以及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这四种烦恼,归根究柢仍是基于我见而有的。譬如欲界 三摩地

2018-07-23

在弘法乃至过程中,我们要随时返观自己的心态,有时候真是自己获得了很大的功德受用,而对那些尚在迷惑中的佛子心生慈悲救度?还是因为无法安定自己的身心,一定要找一个外缘,以使自己一直处于对外忙碌中,觉得是在弘法而觉得安心?这里面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解脱的受用分享,完全是无我利他;后者是以此外缘,逃避自己的内心,以此方式来建立自我存在的感觉,完全是落于我见 三摩地

2018-07-23

一次观行没有办法心得决定,再两次、再三次依于您在生活当中的烦恼渐渐断除,对于五尘的贪欲越来越少,越来越容易摄心为戒,戒作好了当然定就会生起。所谓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而能够生慧。戒、定、慧三个无漏法慢慢具足而慢慢地对治了三毒贪瞋痴以后,您再依于比如说五停心观,或者在正觉讲堂,依于您无相念佛拜佛,您这一个忆佛拜佛的功夫,能够让您功夫生起、能够净念相 三摩地

2018-07-23

五停心观简单来说,对于贪欲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不净观,教导他如何去观行这个色身不净来对治他的贪欲;对于瞋恚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慈悲观,或者说是慈心观;对于妄念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数息观,也就是所谓的安那般那这样子一个数息的方法,来制伏他的妄念;对于烦恼等分,或者有人说是业障比较重的人,我们教导他念佛观,这个念佛观,就蛮相似于我们刚刚所说的无相 三摩地

2018-07-23

观察的话,并不是叫你马上把自己的修所断,修道所要断的那些烦恼断除。不是!要知道,见所要断的是属于最粗糙的、跟圣谛不相应的那些知见,所以次第不要弄胡涂了。没有人一开始要你把心锁在一个地方,然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等等,不是!要先去想说这世间是不是无常的?是不是变异的?你先从变异来看,因为一下子你没办法切入世间是无常的,那对你来说只是中文两个字 三摩地

2018-07-23

发觉这种如理作意之思惟有自我心理暗示之效,也即末那识之遍计所执性被意识所说服,而从根本去改善气动与头疼之烦恼。走笔至此,末学不得不由衷地赞叹萧导师之善巧方便之睿智与仍坚守岗位之各亲教师(须自备广大福藏以便承担末法众生之业力)。但愿十方诸佛菩萨能加被他们,令正法久住。阿弥陀佛!(原标题:无相忆念拜佛是修观行的最佳动作)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成为慧解脱以后,他只是断三毒烦恼的现行,并未断除三毒的习气种子随眠,习气种子还是留存在心中!所以声闻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尊者听到人家奏乐,他不知不觉就闻歌起舞了;他对欲界五尘已经没有贪着,可是习气种子使然,使他不知不觉地跳起舞来。所以难陀尊者每次上座说法时,一定会先看女众那一边,他不会先看男众那边;他也很喜欢看女人刚起床后衣衫不整刷牙洗脸时的半裸露 三摩地

2018-07-23

从这一段经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就是说,一切的烦恼都是从我慢所生,从我慢所长,所有的烦恼都依于我慢而有。那么意思就是说,只要把我慢给断了,你的生死大事就了了。那么我们再来看,我慢跟我见的关系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我慢?我慢就是因我而起慢,什么是我?就是把五阴当成常住不灭的我,然后因为把五阴当成常住不灭的我,所以乐于五阴存在于三界当中,这样的一个执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叫作漏尽呢?漏就是三界烦恼,如果能够把三界烦恼完全灭除掉,他就有漏尽通。三明、六通是有差别的,为什么一个叫作天眼明?一个叫作天眼通呢?天眼通,外道也可以修证;外道的沙门、婆罗门,他们修证得神通之后,可以用他的天眼,观察到法界里面的现象,可是他不能知道因果!如果能够知道其中的因果,他就是有明,如果没有能力了解其中的因果,只能叫作通。譬如如果外道他 三摩地

2018-07-23

一二三菩萨对于此观察之落实有一很好的方便:可以写一张对照表,将自己每天发生的不妥的事情,列在横轴,而百法中的相应善、恶心所,这些都把它们写在纵轴,自己将相应的部份打勾……写完以后,便可以在这个勾完的地方,将其中自己又觉得最重的心所法,予以加上不同的注记,代表这是马上要开始回想,要开始观察的地方,等到注记都做完以后,便开始一一去检视这些最 三摩地

2018-07-23

发觉这种如理作意之思惟有自我心理暗示之效,也即末那识之遍计所执性被意识所说服,而从根本去改善气动与头疼之烦恼。走笔至此,末学不得不由衷地赞叹萧导师之善巧方便之睿智与仍坚守岗位之各亲教师(须自备广大福藏以便承担末法众生之业力)。但愿十方诸佛菩萨能加被他们,令久住。阿弥陀佛(原标题:略说观行) 三摩地

2018-07-23

虽有烦恼,不能点污。演说,灭众生苦。阿难!是如来界大威神无变异柔润故,汝应知!阿难!是众生界,是诸圣性,无修无不修,无行无不行,。无心无心法,。无业无果报,。无苦无乐得入是处。是性平等!是性无异相!是性远离!是性随从!是性广大!是性无我所!是性无高下!是性真实!是性无尽!是性常住!是性明净!阿难!云何是性是诸圣性?一切圣法缘此得成,一切圣人依因此性 三摩地

2018-07-23

我见引生的贪嗔痴等劣根无明心行这些烦恼的根源还是我见;如果只修伏这些烦恼而不断其根源,无法证得解脱。如外道修得四禅八定,便可伏贪嗔痴等烦恼,但仍无法解脱。4.末学的我见也未断,无法回答;引用玄奘菩萨的一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接下去再举个例子:1、行走在大街上,如果有人叫你的名字,你就会立刻有反映。如果换了一位断我见的圣人,会如何应对?2‘与同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息恶品第十六【[复观如来行戒定慧,为益众生,久于无量无数世中怨亲等利、无有差别,悉断一切无量烦恼,一一皆知。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如来世尊为众生故,难施能施,难忍能忍。]】讲记   (前略)......再来观察:诸佛都很清楚知道:一一众生都是单纯的为了一个烦恼而无量世中受大苦恼。诸位想一想:众生从无始劫以来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