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假使佛法唯是人间佛教,则学佛人就不须以修证三乘菩提为目的,当然就不须求证三乘菩提之见道;以此缘故,三乘佛法就会趋向以修人天善之世间法为主,在实质上非但无法修除造作三恶道之烦恼,反而将佛教推往学术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而不再是以世尊乃至古来禅宗祖师所教授,具备真实解脱功德之真参实证为宗旨。第二、佛教之世俗化。由于将佛教定位为人间佛教,所以除了上 admin

2020-02-18

声闻菩提解脱道所修断之内涵,即是大乘所说的一念无明所函盖之四种住地烦恼——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有爱住地烦恼。所谓见一处住地烦恼即是我见,谓一切凡夫众生误计色身为我,或误计能知能觉的灵知心为常住不坏我,或误计受、想、行为我等等;由于我见不断故,导致有情轮回生死,在三界生死海中流转,头出头没,受尽一切苦楚不得出离, admin

2020-02-18

郁头蓝弗是这样的见解、这样子说的:‘三界诸有,就是生死病、就是生死的痈疮、是解脱者心中的尖刺;假使把想也灭除而没有了了知的话(想亦是知),那个人是愚痴人啊!如果一心不乱但是仍然能有所觉知,那他就是止息了烦恼,是最胜妙之法,这就是说证得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的禅定境界。’郁头蓝弗自己爱乐于色身及三想身(了知苦乐舍受的觉知心),自己受用著色身 admin

2020-02-18

然后又再请问说:贤圣!要如何灭掉自身呢?法乐比丘尼答覆说:炽盛的色阴,已经断尽无余;对于色阴的执著已经舍弃了、吐出了、没有丝毫留存、已经没有贪染、灭除了贪染、烦恼已经停息而灭没不见了;对色身如此,对于受、想、行、识等四盛阴的坚固执著,同样的断除无余;舍弃了对自我的执著、我执已经吐出去、丝毫都没有保留、不再贪染、我执烦恼消灭了、永远停息而不再出生了, admin

2020-02-18

同时我们说意识心是有增有减的法,因为意识心平常在六尘中,就是在六尘境中生起对色尘的贪,生起对声尘的贪,生起对香尘、味尘、触尘的贪或是嗔,乃至于在法尘中生起我见我执等烦恼,或者说,在色尘中减少对色尘的贪,在声尘中减少对声尘的贪或嗔,乃至说在法尘中减少对我执的贪爱;换句话说,意识心本身在六尘中是有烦恼增、减的现象的。那么我们说,意识心是有垢有净的法,因 admin

2020-02-18

因此,主要会自心取相的是五阴魔、烦恼魔、见魔等,也是因为自心有相应的心行,才会成就魔事。禅宗四祖道信禅师曾说:修学要摒除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导师开示:【无论行者修行哪一种法门,只要能以第一义为根本,不执著色我,乃至不执著受想行识我,而不起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于世间一切乃至出世间之一切法皆不执著……便是无所念。这种清净澄寂而无所缘 admin

2020-02-18

有漏性的有为法,例如众生贪著财色名食睡,或者贪著色声香味触等五欲法,这是有漏的有为法;又例如众生的我见、我执等等的烦恼,这也是有漏性的有为法。众生的我见以及我执这些烦恼,会因此而引生对自我的执著,这样会在每一世死了以后又重新去投胎,然后就又会继续去执著五阴十八界的自我;乃至造作了无量无边有漏性的善恶业,不论是在人间享福、天上享福,或者下堕三恶道轮回 admin

2020-02-18

因阿赖耶性的烦恼特重,所以导致众生的生死轮转不息。[9]阿赖耶的体性修断了,就是分段生死现行的执藏性断了,断了之后就不再有阿赖耶性了,只剩下异熟生、异熟灭的体性,就叫作异熟性,所以这时的第八识改名叫作异熟识或第九识,但其实还是原来那个第八识心体,并没有多出了一个识。只是内容种子有所改变了,为了方便区别他跟阿赖耶识的阶段有所不同,借以显示修证阶段的差别 admin

2020-02-18

大慧!此如来心阿梨耶识如来藏诸境界,一切声闻辟支佛诸外道等不能分别,何以故?以如来藏是清净相,客尘烦恼垢染不净。」《入楞伽经》〈刹那品第十四〉又说:「大慧!言刹尼迦者,名之为空;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空。」佛所说的这一句:阿梨耶识名如来藏,经文写得这么明白,有人还要把如来藏与阿赖耶识这两个名称分割后建立 admin

2020-02-18

所以观自在菩萨就在无所得当中不断地断除烦恼,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智慧与福德。这样的作为好像有所得,其实是无所得,这是转依真如无所得的缘故。纵使在现象界有种种苦厄出现,观自在菩萨转依无所得真心,也不以为意,因此度了一切苦厄。因为这样的缘故,观自在菩萨就在有所得当中无所得,如是次第修行,最后得以成就佛道。最后作个小结论:所谓的观自在菩萨,是指证悟明心的菩萨 admin

2020-02-18

不都是有所生、有所灭吗?又譬如意识,有时烦恼少一点,意识变得比较清净;有时因为烦恼增加,意识变成比较染污,怎么可能是不垢不净呢?又譬如熏习世间的知识,透过阅读等方式使得自己的知识广度增加了,后来因为不再阅读或者久而不用等因素,原有的知识广度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渐渐减少了,诸如等等。世间诸法本来就有生有灭、有染有净、有增有减,怎么会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admin

2020-02-18

譬如二乘人不知道无余涅槃本际在哪里,可是菩萨知道无余涅槃本际之所在,而且还会示现机锋,让有缘的众生知道无余涅槃本际到底在哪里;又譬如菩萨说,二乘人需要灭尽自己的烦恼才能证菩提,可是菩萨不用断烦恼证菩提;又譬如菩萨说,二乘人入无余涅槃仍然不知无余涅槃究竟是什么?可是菩萨可以很详细说明无余涅槃是没有六根、六尘、六识极寂静的境界。菩萨证此无余涅槃本际,当 admin

2020-02-18

难道真的要完全断除世间法中的所有烦恼,才可以明心证悟实相吗?维摩诘大士说: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也就是说当您还有烦恼时,不用先把烦恼完全断了,只要先降伏部分烦恼而能够专心修学、发起菩萨性、累积福德、具足正确知见,在大善知识广大悲心的因缘下就可以有机会证悟明心。明心证悟第八识如来藏后,转依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性,来修断烦 admin

2020-02-18

由于阿赖耶识变现的五色根加上意根,然后有了前六识出现;有了前六识出现以后,接下来五遍行的心所有法,以及欲、胜解、念、定、慧的五别境心所有法,善十一和二十六个烦恼法、四个不定法,这五十一个心所法统统就会跟着陆续出现,因为这些就是这八个识的体性。五十一个心所有法,是由这八个识和合运作才能变现出来的,依附于阿赖耶识心体的现行识,以及阿赖耶识所执藏的意根种 admin

2020-02-18

没有把这些轮转生死的有为法烦恼去掉以前,祂里面的无为法还是继续存在的,并没有消失。因此说,这六种无为法,是五位百法总纲要中前面四个【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总共九十四个法所显示出来的,所以这六个无为法就叫作四所显示故。而最后一句如是次第现,表示五位百法是有它们的次第性的:首先要依于八识心王,然后按照这样的次第顺序显示出百法 admin

2020-02-18

但是六个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恶见,又与谁相应呢?这六个根本烦恼与意识心相应,而其中的我见、我慢、我贪、我痴,也和第七识意根相应。除了六个根本烦恼以外,其余的二十个随烦恼,都与意识心相应,所以说这些心所有法,包括后面的二十个随烦恼,加上不定的睡眠、寻、伺等四个法,总共有五十一个心所有法,这些心所有法是和八识心王相应的,所以叫作与此相应故。 admin

2020-02-18

一般人都有一个观念,就是要断尽烦恼之后才能修得涅槃,但是这是从二乘菩提来说的;从法界实相来说,其实涅槃并不是修来的,但也不是不修而能得。这个的说明,要先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谈起,有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亲证,才能了解有余依涅槃和无余依涅槃,最后才能了解佛地的无住处涅槃,然后才能了解:这四种涅槃都是显现出来的,是本来就有的,而不是靠修行才得到的;佛法的修 admin

2020-02-18

这也说出了一个重点,如果想在意识觉知心的层面,运用数息、或者看空、或者放下一切我所烦恼,制心一处要让意识不在六尘攀缘,远离妄念而灵明觉了,仍然是属于境界差别相;因为灵明觉了,它就是透过修定的方法,降伏种种杂念而让它成为制心一处;种种杂念也是境界,制心一处也是境界,只不过一个是什么?一个是比较散乱的境界,一个是比较制心一处、比较轻安的境界,所以这两个 admin

2020-02-18

然而这种情形终究不会发生,因为每个人的业种及无明,都由自己的第八识所执藏,别人熏习的一切杂染业种都与我们自己无关;我们只要断自己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就可以成就解脱果,就可以成就究竟佛果。正如同说自己吃饭自己饱,别人不肯吃饭他就挨饿,跟我们无关。简单地说,赖耶缘起就是一切业种和无明都依附于各人阿赖耶识而集藏,遇缘而现起,因此令众生一生造恶行善,及修净行 admin

2020-02-18

八个心各有祂们相应的心所有法,以及这些心相应的烦恼、善法、无记法等等;这些心所有法,加上八个识,以及我们的色身五根等十一个色法,合起来运行的时候才能够有一切法的出现。这八个心的功能,以及辗转出生的一切法,马鸣菩萨统统把它们叫作有法。为什么有法又叫作一切众生心呢?因为这是一切众生所会显现出来的心。人类是这样子、狗也是这样子、蚂蚁也是这样子。因此我们看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