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对声闻法来说,要完全断除烦恼----就是要断尽我见与我执,才能说他已经解脱于此岸的烦恼;而断我见也算是方便的到彼岸,虽然只是声闻初果,但是因为初果人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就可以成为阿罗汉,所以断我见是分证解脱,阿罗汉是满证解脱;上面所说的,属于声闻的到彼岸。但我们也要有一个知见,就是实际上阿罗汉的五蕴,并没有真正到达究竟寂灭的彼岸,也就是仅余如来藏的寂灭境界 admin

2020-02-20

熏习当然是先要有一个能够受熏持种的如来藏,依于七转识----特别是依于能够修戒定慧的意识,来成就我们的染污心种慢慢地被汰换成清净的心种;这样的修行就是来修正我们的身口意行,来修正我们的身口意业,让我们身口意业落谢成为的种子,能够让如来藏中的烦恼业障这些种子能够逐渐的清净。若修善时,就是等于除了刚刚的欲施、供养三宝、坐禅,还有读经、供养父母其他的善事,都 admin

2020-02-20

所谓的定力,就是要有欲界未到地定的功夫来降伏性障,于未来证悟时能够断除烦恼,并且成功转依真心的体性,得以不退转于佛菩提。这也证成了佛在《大般涅槃经》卷31的开示: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如果菩萨没有未到地定来降伏及动摇性障,就算未来能够证悟,还是无法成功转依真心无所得的体性而发起般若智慧,未来还是会退转于佛菩提。所谓的慧力,就是要具有正 admin

2020-02-20

只要透过修学去除染污烦恼生起实相智慧,将来福德与智慧圆满具足了就能成佛!所以对佛弟子来说,学佛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成佛----成就佛菩提,也就是佛的无上正等正觉。因此发菩提心就正如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当中所说的【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大智度论》卷41)这个菩提心《华严经》中记载说:(祂是)“一切 admin

2020-02-20

所以从实证解脱果的修行人来看,一般人对死亡的担心真的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懂了佛法的道理之后,就知道原来众生本来都是在轮转生死的,如果还没办法净除烦恼,那么一定作不到不受后有,就一定会再去受生的,那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般人对死亡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佛陀在《阿含经》中有多处都开示说:得佛、法、僧、戒等,四不坏信的圣弟子,因为能够 admin

2020-02-20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九)普贤菩萨要大家抛弃一切心中犹疑的垢染,一心专注地听祂开示诸佛如来圆满六度及十度波罗蜜多,解脱一切烦恼尘垢,成就真实不虚妄的法道。那另外在《长阿含经》里面也记载了世尊告诫弟子们,日常的生活行住坐卧、饮食、便溺一切的作务中,都要依于佛陀所授的律仪轨则,常念一心,不失威仪,这样子摄心精进于道业,这样才是一心。佛陀这样 admin

2020-02-20

亦如在《佛说阿弥陀经》卷1中的开示,诸佛皆赞叹释迦世尊说:“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而阿弥陀佛则是发愿,要成就一个清净庄严的净土,让众生可以顺利的修行。祂经过了无央数劫的积功累德之行,而得以成就如是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净土。如 admin

2020-02-20

 被评论的人,当然会起烦恼,但是他们如果还有一点反省能力,有时候也会检点自己的见行,第八识种子便从憎恨渐渐转变为感谢,到最后(也许是很多世以后)还是会改正过来,走入正修行路。以长远来看,我们所作的评论,还是会有效的。 还有很多人,他们对自己的老师、自己的道场,并没有强烈的情执,看到我们的评论,觉得很有道理,立刻舍弃原有的邪见,修习正法,没有 admin

2020-02-20

天啊!难道是一公升的眼泪再度搬上银幕吗?这到底是什么佛啊?菩萨七地满心进入八地,这个时候已经可以于相于土自在,变化来去也都自在,已经没有七地前还要加行,而且于三界爱烦恼的习气都已经断尽;绝对不可能还会像这一位所谓的莲华上如来那样的,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涕泣流泪!莲华上如来啊!您老也太不争气啦!竟然八地菩萨都把你比下去了。可怪说,这一位无量寿如来真的 admin

2020-02-20

那么要依止于正见来正思维,正思维所应该修学的内容,所应该断除的烦恼习气,所应该修集的福德,所应该实证的内容方法是什么,这些都要来正思维。而建立正知见,是需要通过善知识的教导的,需要依止于善知识来听闻熏习。可是,却有八种处在八难中的人士,是难以听闻到佛法的。有哪八种人呢?在经典中佛曾经讲说,有八种不能听闻到佛法的时节,不能听闻到佛法的人就不能够修行。 admin

2020-02-20

但是菩萨道的修学,却必须舍离一切烦恼,包括起烦恼及上烦恼,也就是一念无明烦恼障,及无始无明所知障的烦恼,是修证佛法所应断除的烦恼。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烦恼,称为起烦恼,乃是不明白蕴处界我虚妄,而执着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蕴处界我为常住不坏法,就是我见、我执与我所执,又称为根本烦恼。无始无明所知障的烦恼,则是上烦恼,乃是菩萨在般若见道通达,进入修道位后 admin

2020-02-20

请问您有烦恼吗?您的烦恼是什么呢?您希望能够降伏您的烦恼吗?我们应该如何修行才能断除烦恼?在说明应该如何修除烦恼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有情一生的历程,有情从处[chǔ]胎出生之后,历经婴孩位、童子位、少年位、中年位、老年位、耄[mào]熟位等八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几乎都有说不完的苦和烦恼存在。幼年时虽然不知天高地厚,却有着对世间一无所知的苦;进了学校, admin

2020-02-20

接着观察,让自己烦恼的事情有哪些呢?例如早上开会时,某甲当众批评我的简报很糟糕,当时听了心里不高兴,因为他让我当众难堪,让我没面子。唉呀!我、我、我的,这个我是谁呢?我是五阴,落在五阴。但是契经说解脱无我,结果自己却落在五阴我。接着思惟观察这个烦恼持续多久?在回家路上是否一直都不开心?是否在想下一次也要找个机会让他难堪?如果这么想,就被烦恼牵着走了 admin

2020-02-20

他认为只要把这个意识心,能够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够一念不生,能够不沾染所有一切烦恼,所以说若无闲事上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他以为这样子在这个意识心上面去用心,这样子就是修学佛法,所以说这样子叫作心内求法。请问各位:这个是心内求法,还是心外求法?佛说的心内求法是以如来藏心,你必须趣向如来藏心,你必须要找到这个如来藏,你必须要证悟如来藏,以这个如 admin

2020-02-20

佛则是具足四种涅槃,分段生死烦恼障种及与习气种子已经究竟断尽,乃至变易生死异熟果种也已断尽,虽然证无余涅槃,而不入涅槃境中,利益众生永无穷尽,而不住一切处,故名无住处涅槃。具足这四种圆寂之修证,方名别教妙觉如来,也才是圆教的究竟即佛。综合以上所说圆教六即佛的道理我们就知道,所谓的顿悟成佛、见性成佛,乃至即身成佛,都不是究竟佛。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世俗 admin

2020-02-20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在念完回向文之后,再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样就可以完成所有功德回向,而功不唐捐了。回向不一定要在佛前才能进行。譬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说:【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 admin

2020-02-20

当佛教徒学佛、拜佛、拜偶像的时候,也就是说,佛教徒他不知道去探究这个我还有我所是从何而来,当佛教徒没有想到说要去断因为这个我或我所所带来的这些烦恼,如果还没有去觉知说要去断这个烦恼之前的话,他所拜的偶像,其实跟前面所说的这些外道,透过符号互动所去形成的这样的一个社会力量的一个投影的信仰,其实本质上是没有差异的。但是,佛教最主要的差异就是:不是单单要 admin

2020-02-20

梵天!如是世间业尽,烦恼尽、苦尽、苦息,如是出离,是名得于寂定涅槃。】(《大悲经》卷1)十二因缘如何还灭呢?必须要灭掉无明,所以说无明灭乃至忧悲恼苦灭,也就是说必须无明灭掉。那无明如何灭呢?必须要按照我们的修行方法,去知道如何是苦集。为什么我们会有生老病死等等忧悲恼苦这些苦集?这些苦集就是因为我们有生,我们有生就是我们因为有三界有,三界有就是因为我 admin

2020-02-20

但是我们应该要知道,法王这个名号是有严格的定义的,就是已经完全断尽烦恼障、所知障,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于一切世出世间法都已经得到自在的佛世尊,才能够称为法王。就连七佛之师的文殊师利菩萨,已经到了等觉位,都还是只能称为法王子,而不能够称为法王。而且,佛陀也授记弥勒菩萨当来下生绍继佛位,所以娑婆世界在弥勒菩萨出世成佛之前的这段期间,并不会有其他的佛陀出世 admin

2020-02-20

只是,虽然诸佛菩萨没有一刻不想摄受众生,可是众生却心心念念不断攀缘着五欲境界,深陷于世间烦恼当中而不愿意出离;即使在祈求佛菩萨的时候,也常是信力不具足而心怀犹豫的,这怎么能够怪佛菩萨没有感应呢?由于众生念佛的诚心以及信心等程度各不相同,感应当然也就因此有所差别。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我们应该要了解,那就是佛菩萨救度众生有顺度的,也有逆度的,有显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