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从以上说明,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胜鬘经》会说这个自性清净心不接触烦恼而有烦恼染污。经过以上的说明,相信菩萨们多少也能了解经中胜鬘夫人所说的真实义才是,因为都是你在帮祂染污的嘛!所以是你染污了祂,不是祂染污了你。也就是说,上一辈子的觉知心的你死了、灭了以后,祂就回馈给这一世作主、不反观自己的末那识的你,以及这一世新生起的见闻觉知的你去受苦或受乐。各位菩 admin

2020-02-21

众生的第八识在因地最初称为阿赖耶识,阿赖耶就是执藏、能藏的意思,祂是解脱道有学位三乘圣人和一切凡夫异生的真实心,虽然于六尘万法皆无分别,却仍有能藏、所藏、执藏的体性,摄藏一切杂染法不丧失,也就是含藏着会引生令众生继续在三界六道中流转生死的分段生死种子,称为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这些会障碍众生解脱的四种烦恼就是烦恼障。但是一切众生唯除成佛,否则各自的第 admin

2020-02-21

佛法也是一样,所弘法对象广大无量无边,不管是贫富贵贱,不管是男女老少,只要有能信受、有善根的、进入修学的,都能因此而除尽所有贪欲烦恼。当时尼提听闻佛陀所说,信心就出生了,想要出家。佛叫阿难带尼提出到城外,在大河水边洗浴其污秽的身体,清洁干净以后带到只洹精舍;佛陀为尼提说经法,说苦谛的真实道理,生死令人畏惧厌恶,而不生不死的涅槃才是永远的安乐。尼提听 admin

2020-02-21

也就是,当他没有犯错的时候,大众都恭敬他;可是一旦当他因为烦恼而犯了过失,处在逆境中的时候,那么这样的戒德,仍然会呈现出功德。所以佛陀说他有殊胜之妙香,指的就是尼提过去世出家的时候能够持戒不犯。那么,又向尼提说有上善之法,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有善根。有什么样的善根呢?我们举一部经典中,佛陀的开示来为大家说:【世尊告阿难:有三善根,不可穷尽,渐至涅槃 admin

2020-02-21

若爱众生不名烦恼,瞋舍众生名重烦恼。优波离!是故如来于经中说:贪结难断不名为重,瞋恚易断名之为重。】(《菩萨善戒经》卷1)也就是说,菩萨宁愿对众生起了贪爱之心,也不愿意对众生起瞋,因为对众生起了贪爱之心,就能够爱护众生,与众生结下善缘,未来要度这位众生就比较容易,未来成就自己的佛国净土,就容易多了;如果是对众生起瞋,便与这位众生结下了恶缘,未来想要摄 admin

2020-02-21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佛说:生死无始罪无穷,烦恼大海深无底;业障峻极如须弥,造业由因二种起;所谓现行及种子,藏识持缘一切种;如影随形不离身,一切时中障圣道。意思是说,众生无始劫来,于三界六道中不断地生死流转,所造下的罪业广大无边,所汇集的烦恼犹如大海深不见底,所累积的业障犹如须弥山那么高峻。业种是由两个原因而造成,所谓现行熏种子,种子熏现行,就 admin

2020-02-21

也有的人虽然五根很正常,但是他的世间法的学习一样也都很快,但是你如果要求他断除烦恼、要取证解脱,他总是学不来、学不上手,这就是说他对于解脱法的五根其实是不具的。或者他能够断除烦恼,但是要他取证法界实相,他就是无法实证、无法理解,这也是五根不具的一种情形,他对于佛菩提道的实证乃是五根不具。这样看来,诸根不具其实有很多情形,很多人都有诸根不具的情形。可是,为什么 admin

2020-02-21

身的三种恶业,就是杀生、偷盗、淫欲,这三业是欲界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本;语的四种恶业,就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四种业不但是生死轮回的根本,而且是一切天灾人祸的根本;意的三恶业,就是贪、瞋、痴,这痴就包括无明和邪见;这三毒是无量无边烦恼的根源,和三恶道直接的业源。相对于十恶业的反向,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乃至远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等十种善业。还 admin

2020-02-21

那正因为我们顺着我见跟我执的习气,如果再加上我们这一辈子的人生的际遇,可能碰上一些逆缘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往往都会随着这些外面的环境的起伏,而生起了各式各样不同的心念;这个心念也很有可能会因为外面的缘是逆缘,所以我们常常会生起了贪瞋痴种种的烦恼;那从这些烦恼呢,甚至进一步的会让这些业真的会成形。所以,《地藏经》说的我们这个世间的人举心动念无非是罪, admin

2020-02-21

有情倘若造作了三恶道的恶业,造作了三恶道的恶业,当然是因为心性的关系而去造作,心性上有烦恼相应而造作这个恶业,相应而牵引到三恶道去受报,受报ㄧ定要经过畜生道、鬼道以及地狱道,这样的果报来偿还,将这些所造的业来偿还,让它能够消除。有情如果说,他沾上了恶习气,长养恶念,他要怎么样消除呢?他ㄧ定要经过教导,长养善根,熏习佛法正知见,这样慢慢的降伏他的恶习恶念,能够出生解 admin

2020-02-21

而且不要祭拜鬼神求诸魍魉,因为我们刚刚也为大家说到,人天是属于善报,因为有福,可是损福的事作多了以后,或者是说虽然有福,可是因为烦恼太重,他还是会生到鬼神道;那鬼神是有待他人为他超度的,因为鬼神是属于三恶道,三恶道他什么时候能够被有缘的善知识,来把他超度离开呢,他还是有待被超度的,所以他本身是没有能力去超度他,超度人以成为人的,他本身还需要被人超度 admin

2020-02-21

而且不要祭拜鬼神求诸魍魉,因为我们刚刚也为大家说到,人天是属于善报,因为有福,可是损福的事作多了以后,或者是说虽然有福,可是因为烦恼太重,他还是会生到鬼神道;那鬼神是有待他人为他超度的,因为鬼神是属于三恶道,三恶道他什么时候能够被有缘的善知识,来把他超度离开呢,他还是有待被超度的,所以他本身是没有能力去超度他,超度人以成为人的,他本身还需要被人超度 admin

2020-02-21

所以从实证解脱果的修行人来看,一般人对死亡的担心真的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懂了佛法的道理之后,就知道原来众生本来都是在轮转生死的,如果还没办法净除烦恼,那么一定作不到不受后有,就一定会再去受生的,那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般人对死亡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佛陀在《阿含经》中有多处都开示说:得佛、法、僧、戒等,四不坏信的圣弟子,因为能够 admin

2020-02-21

那么我们仔细观察之后,会发现说:快乐与痛苦其实是一体的两面;当追求快乐,其实就是厌恶烦恼,因为有快乐的同时就有痛苦,一般人只是不愿意承认或者是根本没有发现这个事实。譬如说:不管你安排的是港澳三日游、纽澳七日游、美加七日游等等,这是要追求快乐;可是在此之前或者之间要做什么事情?要努力赚钱然后取得旅费,要努力工作取得空闲,还要忙着考虑安排行程,然后加上 admin

2020-02-21

所以,应该要看清楚我所本质的无常性,减少对五欲的贪著,甚至能够多多利益众生,如此一来烦恼也会减少;如果要修道,少欲的人不论修什么法,也都容易有所成就。然而,众生除了贪著这些变化无常、只能拥有一时的身外之物外,其实还有更根本的贪爱与执著,那就是众生所最贪著的自己,也就是贪爱自己的色身、自己的五阴。如果没有色身,没有五阴自己,还会有刚刚所说对种种我所的 admin

2020-02-21

】(《瑜伽师地论》卷89)也就是说:因为知见上的不同,因而造成对于境界有不同的领受,一者是因为非理作意而引生之无明触所生受,属于与染污烦恼相应;而另一个是因为如理作意而引生之明触所生受,属于与清净法相应。因此菩萨们因为正知见的关系,以及常有慈悲作意就能够对于境界生起正确的觉受,并引生正确的身、口、意行,渐渐远离杂染所摄之苦、集二谛。所以六尘内相分不仅 admin

2020-02-21

接下来,心倒就是因为对于境界没有正确的了知而产生了执著,因此引生种种烦恼,譬如对于想要获得的五欲产生贪爱而被束缚,即使已经获得了,仍然觉得不足而继续还要无止境地追求,因此引生种种的烦恼痛苦,这些也都是大家在周遭所不难见到的。第三个见倒就是指对于因为想倒中种种的错误分别,深入执著而忍可欲乐,产生与建立种种错误的见解,乃至向别人宣说。从上面的说明,可以 admin

2020-02-21

佛陀说的第三句偈颂,生灭灭已,如何是生灭灭已呢?就是永断于对于三界的无明痴、永断于对于三界的欲爱,以及一切的烦恼相。因为断了对三界的无明痴,对于三界的欲爱、烦恼能够灭除,一切苦就能够消灭了,而这三界的一切的法相,包括五蕴、六入、十八界,于当中的自我贪爱以及邪执的断除,是必须历缘对境深心体察,不能只是在知见上。当一个人在修学当中,他是以现观、亲证去看 admin

2020-02-21

之所以要谈色、受、想、行、识这个五项内容,最主要是希望让大家透过这个五项内容,更精确掌握什么叫作我;如果我们一旦掌握了什么叫作我之后,我们就有机会能够真正的对治烦恼、减轻烦恼,或是到最后究竟解脱于烦恼。所以对于这个五项内容,我们在了解的时候,除了要了解每一项的意思是什么之外,并且最好各位观众在听的时候,听了之后最好能够自己反覆的思惟:我们是不是有执 admin

2020-02-21

所以,应该要看清楚我所本质的无常性,减少对五欲的贪着,甚至能够多多利益众生,如此一来烦恼也会减少;如果要修道,少欲的人不论修什么法,也都容易有所成就。然而,众生除了贪着这些变化无常、只能拥有一时的身外之物外,其实还有更根本的贪爱与执着,那就是众生所最贪着的自己,也就是贪爱自己的色身、自己的五阴。如果没有色身,没有五阴自己,还会有刚刚所说对种种我所的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