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个境界受是很细微、很细微的,境界受也只有在修习禅定,一直到灭尽定的状况,才能够把五遍行心所法里面的这个受(境界受这个心所法),把它给灭去。想的部分还是一样,我们从最粗略的讲起。想最粗略的部分,就是我们想作什么!比方说我们想吃饭,想要散散步,想要作什么事情,这个都是想的范围。为什么想会是一个虚妄不实的存在呢?比方说刚才举的例子想吃饭,我们饿的时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意识心体者,举凡现起时,必定会与五尘及法尘相触,亦必定会与五种了别境界相之心所有法相应;又必定会有人间境界中五位(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暂时断灭之现象,当知符合如是体性之觉知心,必定即是意识心也。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我见之意涵;我见者即是误认意识心为常住不坏法,若将意识觉知心认定为常住不坏法时,即是堕于识阴我之中;以如是见解而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譬如说:如果修得无想定,进入定中时意识也断灭了;若是舍报之后出生到四禅天的无想天中,意识也是断灭而不存在了;或者阿罗汉进入灭尽定中,意识也是断灭了。那么这样看来,意识实在不伟大,是在许多时候都会断灭的;这个不伟大而常常断灭的意识,有智慧的人为什么要把祂误认为是真实而常住的呢?但这个意识正是众生最贪爱、最执着的自我,当众生认定这个意识觉知心常住不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他四禅八定完全修证之后,他就可以取证灭尽定,也就是在外道的四禅八定之外,他还要更上一层证得灭尽定。当他证得灭尽定之后,他就具有非时解脱的能力;非时解脱的意思是说,他不再像慧解脱阿罗汉一样,还要等待时节因缘。俱解脱阿罗汉,可以直接依于他的禅定证量,想要在什么时候离开生死,他就可以自己作主解脱生死。譬如如果碰到恶劣的环境来临,慧解脱阿罗汉,他是没有办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谓离念灵知心正是意识心故,若离俱有依(意根、法尘、五色根),即不能现起故;若离因缘(如来藏所执持之觉知心种子),即不能现起故;复于眠熟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含无想天中)、正死位、闷绝位等五位中,必定断灭故。夜夜眠熟断灭已,必须依于因缘、俱有依缘等法,方能再于次晨重新现起故;夜夜断灭后,已无离念灵知心存在,成为无法,无法则不能再自己现起故;由是故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意识心体者,举凡现起时,必定会与五尘及法尘相触,亦必定会与五种了别境界相之心所有法相应;又必定会有五位(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暂时断灭之现象,当知符合如是体性之觉知心,必定即是意识心也。一切大师与学人,皆可将此二法,据以勘验自己及诸方大师之所悟是否为意识心,即可了知诸方大师之已断我见、或未断我见,即可了知诸方大师之是否证得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各位可以想想看,被一把矛刀从胸膛刺穿过去,痛?是不痛?所以对声闻道的人来说,到底快乐在什么地方呢?经中说对于声闻人而言,只有方便说有一个时候是快乐的,那就是入灭尽定,灭尽一切,叫作受断乐。可是在灭尽定当中,既无一法可立,另外还要动中的定力,还要有持戒来辅助断除欲界爱;因为持戒能够让我们止息恶习,持戒可以开智慧,持戒可以增进福德,持戒可以让我们的定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各位可以想想看,被一把矛刀从胸膛刺穿过去,痛?是不痛?所以对声闻道的人来说,到底快乐在什么地方呢?经中说对于声闻人而言,只有方便说有一个时候是快乐的,那就是入灭尽定,灭尽一切,叫作受断乐。可是在灭尽定当中,既无一法可立,另外还要动中的定力,还要有持戒来辅助断除欲界爱;因为持戒能够让我们止息恶习,持戒可以开智慧,持戒可以增进福德,持戒可以让我们的定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即使是俱解脱的圣者,他住于灭尽定中,觉知心不在了,但是这个境界算不算毕竟寂灭?早就有人知道了,在摇头了。为什么?因为他的意根还在遍缘诸法,意根只是灭了受与想两个心所法;触、作意、思等心所法都还在运作,所以还在遍缘诸法,那不能叫作毕竟寂灭。所以毕竟寂灭就只有一个状况──无余涅槃。在无余涅槃中,不但六识灭尽了,连意根也灭除了,已经没有意根在遍缘诸法,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从佛菩提道的修证来说,道理也一样;如果在家身就不能得阿罗汉的果位,那显然在家相的初地入地心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就是假的了,在家相的六地满心证得灭尽定可以成为俱解脱而不取证无余涅槃也应该成为假说了,在家相的八地以上菩萨也是阿罗汉,乃至等觉菩萨也多数示现在家相,你想这些大菩萨们有没有阿罗汉的解脱果证呢?(大众答:有!)所以,正在修断五上分结的人能否实证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二地菩萨要主修戒波罗蜜,要能够戒行自然清净不犯;三地则主修忍波罗蜜及四无量心、五神通,要能够成就俱解脱果而不取证,并且要能够成就无漏妙定意生身;四地则主修精进波罗蜜,要能随意到十方世界度众,无有疲倦;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六地主修般若波罗蜜,要能自然证得灭尽定,成为俱解脱的大乘无学菩萨;七地主修方便波罗蜜,要能成就方便善巧,念念入灭尽定;八地主修愿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如菩萨修学四禅八定具足,然后入了灭尽定,或者是说俱解脱阿罗汉入灭尽定,他的前六识完全地灭掉了,离开了见闻觉知,就像眠熟、闷绝,而且完全没有唿吸、脉搏,好像死亡一样;然而他并没有死亡,他的色身也不会烂坏,因为还有七、八两个识未离身。所以,无学菩萨以及俱解脱阿罗汉入灭尽定,仍然不能离开八识心王的七、八二识。有情的色身包括眼、耳、鼻、舌、身等五色根,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进入无想定或灭尽定的等至位的人,他晚上入定之后,也是息脉俱断的,但是与进入第四禅的人不同--他的定中了了分明的灵知心暂时断灭了,没有见闻觉知,好像眠熟无梦一样,但其中还是有些不同的,今天不再重复说明。如果有人是每天晚上不睡觉,每晚进入无想定或灭尽定中安住的话,他又是每天都很忙碌辛苦,那他每天早晨出定之时,也是一样会觉得身体疲累,没有消除身体的疲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地菩萨要主修戒波罗蜜,要能够戒行自然清净不犯;三地则主修忍波罗蜜及四无量心、五神通,要能够成就俱解脱果而不取证,并且要能够成就无漏妙定意生身;四地则主修精进波罗蜜,要能随意到十方世界度众,无有疲倦;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六地主修般若波罗蜜,要能自然证得灭尽定,成为俱解脱的大乘无学菩萨;七地主修方便波罗蜜,要能成就方便善巧,念念入灭尽定;八地主修愿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释尊入灭时,将衣钵交付迦叶尊者保管,嘱其隐居鸡足山入灭尽定,待五十六亿万年后弥勒下生成佛时,亲手交给弥勒佛。所以弥勒菩萨在释尊教法中,位居补处,职弘大乘,恒与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诸大菩萨辅助释尊,教化大乘根性众生。在《华严经》,弥勒菩萨故现楼阁,令善财童子入于法界。在《法华经》,弥勒与文殊共任流通。在《解深密经》,佛以了义教传授弥勒,令其于九百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菩萨的示现,除了利益人间众生,同时也能够利益无量天人,因此有不同层面的众生与利益都会照顾到,这实在是不可思议啊!虽然八相成道是最后身菩萨示现成佛之过程,而在节目一开始我们也讨论过,其实具备四禅八定、灭尽定,与三明六通功德的俱解脱阿罗汉,在他回心大乘而又明心见性之后,在某些因缘时节,他也可以为了接引众生入佛道,而有八相成道的示现;但这只是方便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具有四空定的人,破参了以后入定,可以证灭受想定,也就是能够证灭尽定而成为通教俱解脱的四果。如果性障极微的人而未证禅定,也就是说性障非常的微薄,但是虽然没有证禅定,但是他破牢关以后,相当于通教的三果或是慧解脱的四果。但是,虽然没有具足证禅定,如果要入通教的三果,他必须一定要证初禅的,因为没有不证初禅的三果人;所以,这个性障极微而未俱证禅定,接着破 | admin 2018-07-22 |
![]() |
你如果解脱的知见不具足的话,任凭你修到非想非非想定,你还是没有办法成就灭尽定,自然最后也不能成就俱解脱;所以真正解脱的关键是在智慧,而不是在禅定。所以一般人对于所谓的“竖出三界是禅定”的说法,其实里面是有待商榷的。再来,所谓的“出三界”这件事情,那我们就要问:极乐世界到底是在三界内,还是三界外呢?好,我们先来看看,我们说欲界、色 | admin 2018-07-22 |
![]() |
所以,声闻的解脱里面,即使一个慧解脱的阿罗汉,他也要继续往前迈进,他还要修八背舍,然后让自己对于六尘的觉观的触的饮食,能够把它灭除;所以最后他还要能够修八背舍,能够进入灭尽定,把这个触食也要把它断除。除了这个之外,还有这个意思食,也就是对于未来的希望,这种饮食也要把它断除掉。譬如说,三三昧里面有所谓的空三昧、无相三昧跟无愿三昧,这个无愿三昧,事实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佛智极深极广,所以我们以十种大海的譬喻,来了知其中的内容以及差别是如何?从而来知道:从初地开始的修证,第一个是正愿,要发十无尽愿;二地一定要于戒垢清净;三地心地光明;心地光明的意思就是要了除世间的一切的烦恼,然后能够让发起禅定,而且依止于实相、依止于无生法忍而来修禅定;四地菩萨一定要在三十七道品的菩提分法上能够如实修证;五地菩萨于四圣谛能够如实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