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云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云何见疑惑云何惑增长何故刹土化相及诸外道云何无受欲何故名无受何故名佛子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何等禅境界云何有三乘唯愿为解说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云何俱异说云何为增长云何无色定及与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云何所作生进去及持身云何现分别云何生诸地破三有者谁何处身云何往生何所至云何最胜子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云何三昧心最胜为我说云何名为藏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不起灭尽定而现诸威仪。不舍凡夫法而修诸胜行。且道是放行是把住。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上堂云。叶落知秋动弦别曲。定光招手智者点头。承当于文彩未生前。相照向是非得失外。不涉廉纤如何通信。万景徒有象。孤云本无心檀越请上堂。僧问。教云。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何是初日分恒河沙等身布施。师云。大海若不讷。百川应倒流。进云。如何是中日分恒河沙等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次第乃至入灭尽定。一切动心忆想分别。悉皆止息此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行。得无功用法身口意业。念务皆息。住于报行。譬如有人梦中见身堕在大河。为欲度故发大勇猛施大方便。以大勇猛施方便故。即便[寤-吾+告]寤。既[寤-吾+告]寤已所作皆息。菩萨亦尔。见众生身在四流中。为救度故发大勇猛起大精进。以勇猛精进故至此不动地。既至此以一切功用靡不皆息。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乃至入灭尽定。一切动心忆想分别。悉皆止息。谓从初地至菩萨第八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行。得无功用法。身口意业念务皆息。谓不起第二念。又怕人理会不得。更引喻云。譬如有人梦中见身堕在大河。为欲度故发大勇猛施大方便。以大勇猛施方便故即便[寤-吾+告]寤。既[寤-吾+告]寤已所作皆息。菩萨亦尔。见众生身在四流中。为救度故发大勇猛起大精进。以勇猛精进故至不动地。既至此已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心不相应行[24](三位差别故)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生、住、老、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合性、不和合性。无为[6](四所显示故)虚空、择灭、非择灭、不动、想受灭、真如。百法口诀: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位心所法,不相应行二十四,六种无为成百法。一 切 法:略有五种:一者、心法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八者灭尽定处解脱三昧。复有九种所谓九次第定。四禅四空及灭尽定三昧。复有十种。所谓十一切处三昧。何等为十。一者地一切处三昧。二者水一切处三昧。三者风一切处三昧。四者青一切处三昧。五者黄一切处三昧。六者赤一切处三昧。七者白一切处三昧。八者空一切处三昧。九者识一切处三昧。十者无所有一切处三昧。复有无数种。所谓诸佛菩萨。善男子。是名三昧相。善男子。慧有二种 | admin 2018-07-19 |
![]() |
因此如来给予佛法小乘人一个第九次第定──灭尽定,以符合他们想要离开尘世间,而又想要修学禅定的心愿。而佛陀在世时的小乘人,许多证得瞭解脱智慧的阿罗汉们,虽然没有刻意修学禅定,但至少都得证初禅,因为初禅是可以经由捨离欲界的种种贪爱而发起;心裡面很沉静时,离开了欲界爱,因缘时节成熟,便能发起初禅。至于二禅及二禅以上的定境,则学人必须一开始要靠辅助,才能够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于七地满心时,证得念念入灭尽定,将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断除;虽然断除了分段生死,但仍然有变易生死未断除。接着,再将变易生死最微细的无始无明随眠一一断除,最后才能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从上面种种分析可知:在证悟以前,也就是在七住位以前,菩萨为了证悟所需的具备的条件所作的种种行,包括了菩萨十信及六度的种种行,都属于渐修,与顿悟无关;待菩萨于参禅因缘成熟时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于七地满心时,证得念念入灭尽定,将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断除;虽然断除了分段生死,但仍然有变易生死未断除。接着,再将变易生死最微细的无始无明随眠一一断除,最后才能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从上面种种分析可知:在证悟以前,也就是在七住位以前,菩萨为了证悟所需的具备的条件所作的种种行,包括了菩萨十信及六度的种种行,都属于渐修,与顿悟无关;待菩萨于参禅因缘成熟时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波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 | admin 2018-07-18 |
![]() |
相对于不生灭的第八识来说,意识心在眠熟、闷绝、无想定、灭尽定、正死位中都会断灭,是有生有灭之法,不是从前世来到此世,也不能去到下一世。第六意识要依意根与法尘为助缘,才能从第八识中生起及运作,这是从释迦牟尼佛以来古今一切证悟者的现量观察所知。静坐中的离念灵知(包含与五尘同在的离念灵知,以及离五尘的第二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定中的离念灵知)与喇嘛们乐空双运中 | admin 2018-06-20 |
![]() |
从初地修到七地,每一地都有实证的部分,那初地要证得犹如镜像,才能够满初地心,那进入二地以后,你要证得这个犹如光影,那满心以后进入三地,证入这个犹如谷响现观,满三地心入于第四地,这样次第到七地,能够念念入灭尽定,进入第八地不动地。所以,第二大阿僧祇劫所说的修道内容,就是初地到七地满心。这样子的话我们就知道说,原来要进入初地,我得先满足我第一大阿僧祇劫 | admin 2018-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