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此声闻人在修学时,不只是要把人间所有的行灭除,还要把三界里所有的行都灭除,乃至要把意识里面的行都灭除,最后修证超越四禅八定的灭尽定。灭尽定,是指把身口意行都灭除,但意根的部分还有保留。这也是声闻人在灭尽定里和死人的唯一差别。识阴也是我们贪着的,而且是我们有情最贪着的。譬如视力,我们很贪着,所以我们才要继续获得眼根;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也是,都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八解脱圣者虽已证得灭尽定,然而仍不是俱解脱者,所以应当再进修慧解脱圣者所具有的解脱知见;意谓八解脱圣者已断有漏而仍有无明漏,已有戒、定、慧、解脱,而无解脱知见。八解脱又名九证法,八解脱的实证者又名身证,如前一章第七节中的说明。(凡是修学解脱道的行者,若在见道之时不能立时成为俱解脱或慧解脱的阿罗汉,都是有其原因的:由於不能断除欲界爱及极深细的我执,导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譬如说:如果修得无想定,进入定中时意识也断灭了;若是舍报之后出生到四禅天的无想天中,意识也是断灭而不存在了;或者阿罗汉进入灭尽定中,意识也是断灭了。那么这样看来,意识实在不伟大,是在许多时候都会断灭的;这个不伟大而常常断灭的意识,有智慧的人为什么要把祂误认为是真实而常住的呢?但这个意识正是众生最贪爱、最执著的自我,当众生认定这个意识觉知心常住不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尚在第七住位明心的时候所证的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可是依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进修到了初地满心时,是有能力可以取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的,但是菩萨并不取证这个二乘涅槃,一直留著最后一分思惑而不断除;留到了三地满心时,四禅八定已经具足,也在一大阿僧祇劫以前就断我见了,当然是可以取证灭尽定而成就俱解脱果,可是菩萨仍然不取证俱解脱,还是保留最后一分思惑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于四地五地满足熏禅修禅;六地圆成灭尽定,七地念念可入灭尽定。七地因佛加持,成就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故,不入无余涅盘,证得如幻三昧意生身,成八地心,于相于土随念变现自在,不须于变现前先作加行故。入于九地重又熏修四无碍辩,具足众善妙慧,得佛四无碍辩,九地满心而入十地,此等亦是宗通也,然于九地已兼具说通,几至。于十地满心将届时,得蒙十方诸佛宝光加持灌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已修成四禅八定者,其三界有爱已经完全降伏,五盖已灭,唯因不断我见故不证解脱,此人但须闻佛或圣略说蕴处界空,不由思维,立时即成定解脱阿罗汉,兼具慧解脱及灭尽定故,名为俱解脱阿罗汉。慧劣盖轻者,不但须闻佛之略说蕴处界空,尚须圣为其详细分析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而后独一静处思维,经历时、日、月、年,一一通达之后,方能成为慧解脱阿罗汉。慧强而盖重者,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各位可以想想看,被一把矛刀从胸膛刺穿过去,痛?是不痛?所以对声闻道的人来说,到底快乐在什么地方呢?经中说对于声闻人而言,只有方便说有一个时候是快乐的,那就是入灭尽定,灭尽一切,叫作受断乐。可是在灭尽定当中,既无一法可立,另外还要动中的定力,还要有持戒来辅助断除欲界爱;因为持戒能够让我们止息恶习,持戒可以开智慧,持戒可以增进福德,持戒可以让我们的定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种人,只要闻佛或圣大略的对他说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空的道理,他不用经过深度的思惟,马上就能够成为定解脱的阿罗汉;兼具慧解脱及灭尽定的缘故,所以又称名为俱解脱阿罗汉。另外一种情形是慧劣盖轻的人,也就是说慧力比较羸劣,但是五盖比较微薄的人。这种人的修行状况是怎么样的一个修行状况呢?这种人,他不但需要闻佛大概说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空的道理,而且必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各位可以想想看,被一把矛刀从胸膛刺穿过去,痛?是不痛?所以对声闻道的人来说,到底快乐在什么地方呢?经中说对于声闻人而言,只有方便说有一个时候是快乐的,那就是入灭尽定,灭尽一切,叫作受断乐。可是在灭尽定当中,既无一法可立,另外还要动中的定力,还要有持戒来辅助断除欲界爱;因为持戒能够让我们止息恶习,持戒可以开智慧,持戒可以增进福德,持戒可以让我们的定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另外还有一种阿罗汉,叫作俱解脱阿罗汉,他不仅是慧解脱,而且有四禅八定(而证得灭尽定),所以随时可以取证无余涅槃。另外一种阿罗汉,叫作三明六通阿罗汉,他不仅是俱解脱,而且是有三明六通的阿罗汉。所以从这边就可以了解,阿罗汉入涅槃是以智慧入涅槃,并不是以禅定入涅槃。禅定可以增上(解脱),并不是(解脱的)主因;可是这是在五阴具足之下,才有境界高下可言。可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譬如说:如果修得无想定,进入定中时意识也断灭了;若是舍报之后出生到四禅天的无想天中,意识也是断灭而不存在了;或者阿罗汉进入灭尽定中,意识也是断灭了。那么这样看来,意识实在不伟大,是在许多时候都会断灭的;这个不伟大而常常断灭的意识,有智慧的人为什么要把祂误认为是真实而常住的呢?但这个意识正是众生最贪爱、最执着的自我,当众生认定这个意识觉知心常住不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乘行者所证之三昧有限,包括四禅八定、灭尽定、三三昧(空、无相、无愿三昧)等。大乘所证之三昧,不仅函盖了二乘的三昧,更有无量的三昧是二乘人所不知、所无力修证的,譬如般舟三昧、楞严三昧、法华三昧等。六、智慧不同《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载,佛言: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故三乘学人——声闻、缘觉、菩萨觉悟所得的智慧不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从此以往,开始进断分段生死之习气种子,并进修无生法忍之一切种智,地地增上:至初地满心时能取慧解脱果而不取证,至三地满心时能证灭尽定之俱解脱果而不证之。初地三地菩萨舍寿时能取无余涅盘而不取之,次第进修唯识种智而至六地,必定取证灭尽定,而仍不入无余涅盘,进修七地之念念入灭尽定、八地之于色变现自在、于解脱道无功用行,及由佛所授之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等。&h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地主修般若波罗蜜多--依道种智现观十二因缘一一有支及意生身化身,皆自心真如变化所现,似有非有,成就细相观,不由加行而自然证得灭尽定,成俱解脱大乘无学。七地:由六地似有非有现观,再证道种智一分故入七地。此地主修一切种智及方便波罗蜜多,由重观十二有支一一支中之流转门及还灭门一切细相,成就方便善巧,念念随入灭尽定。满心位证得如犍闼婆城现观。大波罗蜜多八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无余涅槃之中,若仍有离念灵知心,显然尚且未离欲界六尘境界,何得谓为涅槃寂静?尚有觉知心我存在,何得谓为诸法无我?尚有觉知心行继续现行,正是诸行无常所破者,何得谓为符合三法印?乃至非想非非想定中之离念灵知心,已不返观自我之是否存在,亦不自知觉知心之我存在与否,亦不自知意根我尚在,如是之境界,尚且不能契符三法印,何况欲界中之离念灵知心?焉得谓为涅槃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五位者:眠熟无梦时,闷绝时、正死时、无想定中(注)、灭尽定中。不能去至来世者谓:此世觉知心以此世之有根身(具足五根并有命根之色身)为俱有依,若五根俱坏,命根不存,此心即永断灭,永不复现;非如眠熟暂断已,次日又复现行,故不能去至来世。是故前世之觉知心不能来至此世,此世之觉知心非从前世来,故一切人不忆宿命,须修宿命通而后知之。是故能听能说能知之心唯一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乃至如是进修,亲证四禅八定境界具足者,亦仍是外道境界,终究与佛法之解脱道不相应,亦与佛法之佛菩提不相应,纵能成日里住在四禅中或非想非非想定中,只成个常见外道尔,有何解脱果之证量?有何般若之证量?何况圣严法师连初禅都不能证得?焉能教人禅定之修行法门?连我见都不能断,云何能教人以解脱道?如来藏之所在,至今都未曾知、未曾见,云何能教人以禅宗证悟之法?乃至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星云大师又言:“今日修道者,只重生死,不重生活,实离道远矣!”果真如其所言而可说为临济禅宗之佛法者,则应今时一切学佛人皆不许追求了生脱死之法,则四阿含诸经中纯说可以令人解脱生死之二乘菩提,即成无用之法;则二乘圣人皆是离道极远之人也!亦应大乘菩萨六地满心时取证灭尽定,七地取证念念灭尽定者,皆非佛法。星云如是主张,如是开示佛法,是耶?非耶?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星云法师如是境界可以称说为悟,则一切亲证欲界定之外道,亦应是佛门中之证悟贤圣也!审如是,则证得未到地定、初禅、二禅…者之悟境当更殊胜也!若如是,则大乘诸经中不应说二乘圣者未证如来藏也!彼二乘圣者之中多诸俱解脱者故,彼俱解脱圣者悉皆已经亲证四禅八定及灭尽定故,然而世尊终不说彼等二乘定性圣人已经亲证大乘般若开悟之境界,终不说彼等已证如来藏。是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然而如是心者仍是妄心,莫道一念不生,莫道念佛一心不乱都只是妄心,乃至学人而进入世间禅定之最高境界之非想非非想定中时,仍是妄心也!云何可将欲界中不离五尘之觉知心说之为悟?乃至阿罗汉坐入灭尽定中,灭却意识心,唯余末那识之时,仍非证得真心,仍未开悟明心,何况之一念不生,或念佛之净念相继,都只是欲界中不离五尘之粗浅定境,都还是意识觉知心之极粗心境界,如何便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