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但是佛智极深极广,所以呢,以十种大海的譬喻,我们来了知说其中这个内容是如何,以及差别是如何,而来知道说从初地开始的修证:第一个要正愿,发十无尽愿;二地一定要于戒垢清净;三地心地光明,心地光明的意思就是,要除了世间的一切的烦恼,然后能够让自己发起禅定,而且依止于实相、依止于无生法忍而来修禅定;四地菩萨你一定要在三十七道品的菩提分法,能够如实修证;五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说,到了七地的时候,这个七地菩萨祂是可以证得念念入灭尽定;而在六地的时候,六地的菩萨祂一定可以、一定要来实证灭尽定。因为在前面的初地、二地、三地祂所要实证的部分,譬如说初地祂是进入了欢喜地,因为祂终于完成了第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证,所以祂内心极为欢喜,所以叫作极喜地;而且在这极喜地里面,祂会广行布施,而且是以法布施为主。可是在初地之前的三贤位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观察五地变化所成之极多化身,似有非有,成就似有非有现观(现观变现的化身纯是自己如来藏阿赖耶识所化现,非真实有,名非有;然所化现化身却为他方世界证得神通境界的佛子所能亲见,名似有),便满六地心,能取证灭尽定而成为解脱道之极果圣者。成就六地满地心后,复转入七地入地心,因方便波罗蜜多故,广修七地无生法忍一切种智,亲证念念入灭尽定不可思议境界。因心寂静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要进修的种种三昧有非常多种,而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灭尽定的三昧,是不同于二乘圣人;所以诸佛如来所证的四禅,也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的慈与悲的三昧,更不是二乘圣人所了知的。再来说诸佛如来祂所观的十二因缘,不是单只有十二因缘,而是从心真如来现观十二因缘的;也是基于十因缘来说十二因缘,由十因缘当中的齐识而返-第八识如来藏根本心的为根本因,来作为观行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最主要是由我们说成佛那个部分最后一分的微细的烦恼障,这个主要是因为实际上菩萨的修行从六地的时候,就已经证入灭尽定,就已经可以如同阿罗汉一样入无余涅槃!但是,就是因为菩萨有生生世世的受生愿,所以不会入无余涅槃,所以不愿意去把它断尽(而特地保留着)。但是一旦到了七地要念念入灭尽定的时候,这个时候既然要念念入灭尽定,不断尽也很难了,所以这时候又必须要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最主要是由我们说成佛那个部分最后一分的微细的烦恼障,这个主要是因为实际上菩萨的修行从六地的时候,就已经证入灭尽定,就已经可以如同阿罗汉一样入无余涅槃!但是,就是因为菩萨有生生世世的受生愿,所以不会入无余涅槃,所以不愿意去把它断尽(而特地保留着)。但是一旦到了七地要念念入灭尽定的时候,这个时候既然要念念入灭尽定的时候,不断尽也很难了,所以这时候又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最主要是由我们说成佛那个部分最后一分的微细的烦恼障,这个主要是因为实际上菩萨的修行从六地的时候,就已经证入灭尽定,就已经可以如同阿罗汉一样入无余涅槃!但是,就是因为菩萨有生生世世的受生愿,所以不会入无余涅槃,所以不愿意去把它断尽(而特地保留着)。但是一旦到了七地要念念入灭尽定的时候,这个时候既然要念念入灭尽定的时候,不断尽也很难了,所以这时候又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尚在第七住位明心的时候所证的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可是依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进修到了初地满心时,是有能力可以取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的,但是菩萨并不取证这个二乘涅槃,一直留著最后一分思惑而不断除;留到了三地满心时,四禅八定已经具足,也在一大阿僧祇劫以前就断我见了,当然是可以取证灭尽定而成就俱解脱果,可是菩萨仍然不取证俱解脱,还是保留最后一分思惑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说涅盘位真实而有,必至无生无灭,以「非十八界法」,以「真实常住」,以「恒常」,如是多义,乃至涅盘本义,即是「不生」为「涅」,「不灭」为「盘」,所以「不生不灭」称之为「涅盘」;既然如来宣说,阿罗汉可证「有余涅盘」,所以依此方便说,而知如来为欲启发后来菩萨乘,而说涅盘,既然生前可证,殁后可证,生死之中,涅盘本自不生不灭,所以涅盘当是可求可证,于生死轮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同理,诸佛如来在因地所证的三三昧,到达佛地来反观时也会不一样,所以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灭尽定的三昧也都不同于二乘圣人。所以诸佛如来所证的四禅,也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慈与悲三昧,更不是二乘圣人所能了知的。而且诸佛如来现观的十二因缘,不是单只有十二因缘,而是从心真如来现观十二因缘的,也是基于十因缘观(或说九因缘观)而说十二因缘的,所以也有不同的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同理,诸佛如来在因地所证的三三昧,到达佛地来反观时也会不一样,所以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灭尽定的三昧也都不同于二乘圣人。所以诸佛如来所证的四禅,也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慈与悲三昧,更不是二乘圣人所能了知的。而且诸佛如来现观的十二因缘,不是单只有十二因缘,而是从心真如来现观十二因缘的,也是基于十因缘观(或说九因缘观)而说十二因缘的,所以也有不同的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七地满心念念入灭尽定,寂静极寂静,烦恼障习气种子已断除极多,全无执著,此时必取无余涅盘;但于入涅盘前,佛来传授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而不入涅盘,转入八地,以愿波罗蜜的缘故,不断的到十方世界利乐有情,只需生起作意而不须加行,即能于相、于土自在;直至最后身菩萨位,观察人间因缘而诞生人间,示现为凡夫相而出家学道,乃至于菩提座上以手按地时明心,夜后分目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于四地五地满足熏禅修禅;六地圆成灭尽定,七地念念可入灭尽定。七地因佛加持,成就“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故,不入无余涅槃,证得如幻三昧意生身,成八地心,于相于土随念变现自在,不须于变现前先作加行故。入于九地重又熏修四无碍辩,具足圆满众善妙慧,得佛四无碍辩,九地满心而入十地,此等亦是宗通也,然于九地已兼具说通,几至圆满。于十地满心将届时,得 | admin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依道种智现观十二因缘的一一有支以及意生身、化身通通都是自心真如所变化,变化所现,乃是非有似有,成就了细相观,不由加行自然而然能够证得灭尽定,成俱解脱大阿罗汉,成就俱解脱的大乘无学的果德。因为祂能够这样的证得灭尽定的这个部分,证得“非有似有”的这个现观,依据六地无生法忍道种智,又进入到七地主修一切种智以及“方便波罗蜜多” | admin 2018-07-21 |
![]() |
因此声闻人在修学时,不只是要把人间所有的行灭除,还要把三界里所有的行都灭除,乃至要把意识里面的行都灭除,最后修证超越四禅八定的灭尽定。灭尽定,是指把身口意行都灭除,但意根的部分还有保留。这也是声闻人在灭尽定里和死人的唯一差别。识阴也是我们贪着的,而且是我们有情最贪着的。譬如视力,我们很贪着,所以我们才要继续获得眼根;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也是,都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对于慧解脱阿罗汉,想要继续往前迈进往上修学,便要修证四禅八定,当可以取证灭尽定时,就具有非时解脱的能力了。非时解脱:不再等待时节因缘,依于禅定证量,自己作主解脱生死,随时可以入无余涅槃。譬如:若碰到恶劣的环境来临,慧解脱阿罗汉,没有办法立刻解脱,要忍受恶劣的环境直到舍报!俱解脱阿罗汉就可以依于智慧、禅定的证量,实时舍寿取得解脱,这就是非时解脱。第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地主修般若波罗蜜多--依道种智现观十二因缘一一有支及意生身化身,皆自心真如变化所现,“似有非有”,成就细相观,不由加行而自然证得灭尽定,成俱解脱大乘无学。七地:由六地“似有非有”现观,再证道种智一分故入七地。此地主修一切种智及方便波罗蜜多,由重观十二有支一一支中之流转门及还灭门一切细相,成就方便善巧,念念随入灭尽定。满心位证得&l | 三摩地 2018-07-21 |
![]() |
392,a11)所以唯有实际得到大涅槃者之如来,可以说有真正解脱境界,这解脱究竟境界根本不是小乘人所能够知道于万一的,真正的解脱道,真正的解脱实义,是不能够离开涅槃而有他说,所以如来世尊才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毕竟解脱即是如来!」因此为了安慰二乘人,所以便将非如实的二乘解脱,如是灰身泯智的修证,当作解脱而说!只有不清楚如来实义的人,才有可能在小乘法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依道种智现观十二因缘的一一有支以及意生身、化身通通都是自心真如所变化,变化所现,乃是非有似有,成就了细相观,不由加行自然而然能够证得灭尽定,成俱解脱大阿罗汉,成就俱解脱的大乘无学的果德。因为祂能够这样的证得灭尽定的这个部分,证得“非有似有”的这个现观,依据六地无生法忍道种智,又进入到七地主修一切种智以及“方便波罗蜜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定解脱中,只有一种是灭尽定的真实解脱,其余都只是解脱於欲界刺、声刺、觉观刺、喜刺、出入息刺……等,不是说修定可以得解脱三界生死;但是定力可以伏住我执,所以修定可以助成灭尽定的取证,故亦因此而方便名为定解脱。在已断我见的前提下,证得定解脱中的初禅时,可以成为三果人;若无断我见的前提,发起禅定时则与解脱三界生死轮回的实证无关,只能说是解脱於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