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又若尔,六识现行后亦当无法灭除自识及六尘境,令入无想定与灭尽定,以意识种子亦应能自行触六尘故,则无想定与灭尽定之法皆成虚妄,然此实是圣教,并非虚妄法,由是故说法宣师之说法荒谬不实。故六识非六根触六尘即可直接起现行,需待意根作意而后令如来藏流注六识种子而出生。而六识未现起前,第八识不分别六尘,故若有境至,唯由意根先触境后,为欲了别外境(法尘)故起作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心不相应行法分别为: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生、老、住、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合性、不和合性等,总共有二十四个法。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无法在这里一一为各位说明,留待未来在《正觉总持咒》中再作详细的阐述。-----《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想受灭无为,是指俱解脱之大阿罗汉及六地满心以上之大菩萨众,已离开无所有处,乃至修至无色界顶之非想非非想处,于非想非非想定中灭除意识觉知心,令不现行;并将意根常时现行之五遍行心所法中的受、想两种心所法灭除,才能入住灭尽定中成无为住。也就是说,此等境界乃是断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所含藏之思惑我执种子,立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现之无为性,名之为想受灭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想受灭无为,是指俱解脱之大阿罗汉及六地满心以上之大菩萨众,已离开无所有处,乃至修至无色界顶之非想非非想处,于非想非非想定中灭除意识觉知心,令不现行;并将意根常时现行之五遍行心所法中的受、想两种心所法灭除,才能入住灭尽定中成无为住。也就是说,此等境界乃是断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所含藏之思惑我执种子,立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现之无为性,名之为想受灭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心不相应行法(三位差别故)包含: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生、住、老、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合性、不和合性。第五位是无为法,由前四法心王、心所、色法及心不相应行法而显示六种无为法。无为法(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包含:虚空、择灭、非择灭、不动、想受灭、真如。佛法不离三界,由心王、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末那识从无始劫以来,于五位中——睡眠、闷绝、正死位、灭尽定、无想定中,它都是不断灭的,所以说它恒;但是成为俱解脱的阿罗汉以后,他入了灭尽定时,第七识是会有少分消失的;到了入涅槃时,第七识则是永灭无余,所以它又不是遍一切时的。末那识从无始劫来就一直在审度一切法,包括睡着无梦乃至闷绝、死亡、无想定与灭尽定中,一直都是如此,不曾有丝毫改变,恒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藏虽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而于熟眠、闷绝昏迷、无相心定、灭尽定等四位中皆能寂照不灭、任运随缘,醒觉时亦同,故非无作用。若无作用——如阿赖耶识能执持色身,一切有情顿成死尸。何故非一非异?五蕴虽因如来藏而生,然非即是如来藏,五蕴若即是如来藏者,老死之后,如来藏应坏,然实不坏,故名非一。如来藏虽非即是五蕴,然离于五蕴则不能觅得如来藏;五蕴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再往前进修,而获得十种三昧道门之法乐,为金刚三昧的法性觉悟所执持,再返身观察不思议佛法及自己进入初地时所发的十无尽愿,因此而不取受灭尽定的三昧门法乐,也不取证无余涅盘而进入涅盘之实际中,如此趣向佛地自觉圣智之义趣中。这种佛菩提的修行,不共于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所修行之法道;证知及发起十地圣种性道,如是历经三贤位的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在三地满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想(由受生想)思(想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如何断我见意识心体者,举凡现起时,必定会与五尘及法尘相触,亦必定会与五种了别境界相之心所有法相应;又必定会有人间境界中五位(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暂时断灭之现象,当知符合如是体性之觉知心,必定即是意识心也。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我见之意涵;我见者即是误认意识心为常住不坏法,若将意识觉知心认定为常住不坏法时,即是堕于识阴我之中; | admin 2018-07-21 |
![]() |
俱解脱的阿罗汉,虽然四禅八定俱足,得灭尽定,如果没有神通,未能生到非非想天,他便不知道彼处境界,更何况是慧解脱的阿罗汉?二乘人不知道非非想天的境界,除非他有神通配合,能够到四禅天、非非想天去;故佛说法没有错误,是他自己不懂。一切人不可谤佛,谤佛会下地狱;谤舍利弗及目犍连尊者就下地狱了,何况谤佛?所以对于他如此谤佛,我无法接受。我从来没有过这样---信 | admin 2018-07-21 |
![]() |
于初地圆满可以慧解脱而不取证,故意留惑润生;在三地满心前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于满心可以取证俱解脱而不取证;于六地满心,可以取证灭尽定而不取证,继续留惑润生;到了七地的时候,能够念念入灭尽定,这时候心寂静的结果,就想要入无余涅槃,这时佛就出现了,传授七地菩萨一个三昧,叫作“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这个三昧胜过菩萨以前所修学的所有三 | admin 2018-07-21 |
![]() |
于七地满心时,证得念念入灭尽定,将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断除;虽然断除了分段生死,但仍然有变易生死未断除。接着,再将变易生死最微细的无始无明随眠一一断除,最后才能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从上面种种分析可知:在证悟以前,也就是在圆满七住位以前,菩萨为了圆满证悟所需的具备的条件所作的种种行,包括了菩萨十信及六度的种种行,都属于渐修,与顿悟无关;待菩萨于参禅因 | admin 2018-07-21 |
![]() |
在睡着无梦时、闷绝时、正死位时、无想定中、灭尽定中,祂都是这样不休不息地遍缘一切法;更何况是醒着的时候呢?祂又有一个特性,就是思量作主的体性;这种思量作主的体性是分分秒秒都不休息的,所以大阿罗汉的末那在意识尚未加以检查的时候,祂就已经在依过去的习气运作了。所以难陀尊者仍有先看女众的习气,但是当祂的意识发觉到这个现象的时候,就会纠正末那;这样一吹又一 | admin 2018-07-21 |
![]() |
一直到初地满心位时,能够取证慧解脱果而不取证,到三地满心时能证灭尽定之俱解脱果而不证之;初地三地菩萨舍寿时,能够取证无余涅槃而不取之;次第进修唯识种智而至六地,必定取证灭尽定而仍不入无余涅槃;继续进修七地之念念入灭尽定,八地之于色变现自在,于解脱道无功用行,以及由佛所授之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等,渐至等觉位中;又于百劫中随处舍身受生,布施头目、脑髓、 | admin 2018-07-21 |
![]() |
谓离念灵知心正是意识心故,若离俱有依(意根、法尘、五色根),即不能现起故;若离因缘(如来藏所执持之觉知心种子),即不能现起故;复于眠熟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含无想天中)、正死位、闷绝位等五位中,必定断灭故。夜夜眠熟断灭已,必须依于因缘、俱有依缘等法,方能再于次晨重新现起故;夜夜断灭后,已无离念灵知心存在,成为无法,无法则不能再自己现起故;由是故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前六识于睡眠、闷绝、正死位、无想定、灭尽定等五位中断灭,意根于阿罗汉入无余涅盘时,亦是断灭。这七识既然本质上都是生灭之法,都是剎那剎那断灭再又生起,既然生灭之法剎那断灭如何能够于断灭后再自行出生呢?必然要有一个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心做为生灭的七识心的所依,才能够让生灭的七识心能够灭除后,再行生起。而且必然是心法才能出生心法,色法从不能出生心法。所以法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如何断我见意识心体者,举凡现起时,必定会与五尘及法尘相触,亦必定会与五种了别境界相之心所有法相应;又必定会有人间境界中五位(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灭尽定位、无想定位)暂时断灭之现象,当知符合如是体性之觉知心,必定即是意识心也。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我见之意涵;我见者即是误认意识心为常住不坏法,若将意识觉知心认定为常住不坏法时,即是堕于识阴我之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然菩萨断尽思惑后,到了七地念念入灭尽定,如来藏中连最后一分得以留惑润生的思惑种子都灭尽了,也应当会入无余涅槃的;所以要靠佛加持的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才能入八地继续进修直到成佛,那则是另一个问题了。由是缘故,证悟如来藏以后,应该对如来藏的无漏无为性及无漏有为性,作全面的转依,自然不会偏空而忽略了祂鉴机照用、随缘应物的大功德,就不会偏在祂的虚空无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三地满心的菩萨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俱足,他可以修证灭尽定却不要,因为进入灭尽定中无知无受无想,什么都没有,在那里祇是虚耗光阴而已,不如来做一些对众生有利的事;他认为入灭尽定一点意义都没有,所以他不入;他有能力成为俱解脱的阿罗汉,他却不要,他要继续再去进修道种智;可以取证无余涅盘他也不要,一直到六地证得俱解脱果,而这也不是他要修证的,因为六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