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世尊在《楞严经》当中有开示过,众生的心念中因为情与想所造成的差别:想可以说是神智,意思是说如果神智清明的话,就会聪明灵巧,死后就会往上飞升而往生到天界去;如果是情执深重,就会造成烦恼粗重、身心暗钝的状况,那么在死了之后,就会随著各人情执烦恼的差别,往下堕落到地狱、饿鬼、旁生道去;如果是情执与神智均等的话,那么就会出生在人间。所以,如果在意业上修学不 admin

2018-08-07

这时候他的忆佛念是不清明的,甚至忆佛念已经不在了;也就是说,他的这一个念不是强而有力的,那这样落在这一种暗沉的定中,是没有办法产生作用的。我们要修学这忆佛念的功夫,是要让它能够成为我们拿来引用,并且拿来修观的力量、心力,而不是要耽于这一个定境法尘中。接下来是“后别住”,也就是近住。这意思就是说:我们因为这样忆佛的关系,渐渐的我们的心念转成 admin

2018-08-06

  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为清;如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佛告迦叶:『一切众生食肉者断大慈种,不食肉者有大功德,百千万分不如其一。』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煮肉、炙肉、斩肉杀生之人分别几处?』佛告迦叶:『煮肉者堕镬汤地狱,纵广五百由旬,其中有水,其下有火,持火烧之,溃溃乃沸,驱煮肉之人入此地狱受其大苦;炙肉之人堕炙床地狱,纵广八万出 admin

2018-08-01

道即别有举洞山,大纛早擎!奉命进语,兀自不宁,何处有心情?圣严师父要知遮个心情么?平实且呈法身影,且将眼来聆:法鼓山雨逢清明,朱栏莫凭!举步殿坪,身住眸凝:众仕女娉婷。3、雪峰古镜生死两头俱茫茫,未遭戳,自难知;出家多年尽将葛藤织。镇日相逢不曾识,腊四十,更何之?夜梦世尊责愚痴,晨颜冷,枕已湿;悔恨难言,独苦谁相知?何如独上短松岗?明月夜,攀低枝!4 三摩地

2018-07-23

」接着,天帝释又进一步问:「用什么方法才能灭除众生的无明妄想呢?」佛陀就教导说:「我们应当明了受蕴是虚妄不实的,因此应该对自己的喜受、忧受、捨受等三受以及需求要保持清明不乱,不要被过度牵动;并且克制自己的身口意行,远离那些会产生不良恶果的事,多去作那些能增长善法的事。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六识认识境界时也一样,既然六根、六识也是因缘所生的虚妄法,那么 三摩地

2018-07-23

世间一切问题的答案都能从佛法中找到,我们要用佛家的智慧看待世间一切事,那么,清明节祭奠亲人烧纸钱,是为了在那个世界里依然生活富足,这样做管用吗?我们知道人有六道轮回,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鬼道和地狱道。如果亲人死后生到了天道,天界一切不缺,比我们人富足百倍,当然不会需要我们的钱财;如果他投生在人间也收不到,有谁听说一个人睡醒一睁眼忽然看到枕 三摩地

2018-07-23

虽先作恶后能发露,悔已惭愧更不敢作,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为清,如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王若忏悔怀惭愧者,罪即除灭,清净如本。”这段经文已经为我们具足宣说,若怀惭愧忏悔者必能除灭罪业,回复本来清净自性的道理。阿阇世王在世尊慈悲护念之下,殷重发露忏悔杀父重罪,后来也得到无根信,发菩提心成为佛弟子,努力护持正法以赎前愆。各位 三摩地

2018-07-23

当我们的心念除了自身的烦恼之外,其他的念头全部放在上面的时候,每一刹那我们都生活在三宝的加持之中!--这种状态久而久之,自身的烦恼心念就会被放在上面的心念所转依,我们就会渐渐清净、清明,身体和心念都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超劫精进的诀窍!此外无他!这就是无始无明转依一念无明的道理。当我们的心念更多的关注自身的无始无明时,证明我们在佛菩提道上已经在持续进步了 三摩地

2018-07-23

这时候他的忆佛念是不清明的,甚至忆佛念已经不在了;也就是说,他的这一个念不是强而有力的,那这样落在这一种暗沉的定中,是没有办法产生作用的。我们要修学这忆佛念的功夫,是要让它能够成为我们拿来引用,并且拿来修观的力量、心力,而不是要耽于这一个定境法尘中。接下来是后别住,也就是近住。这意思就是说:我们因为这样忆佛的关系,渐渐的我们的心念转成清净了,而忆佛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那是因为悟了以后,晚上睡觉时躺在床上,心中非常的清明,没有丝毫的妄想杂念,完全住在一种无念的状态里面,他一方面观察真如佛性的运作,一方面观察自己的身体还有哪一个部分还没有放轻松,如果哪里还没有放松,就把它放松,一直到全身都完全放松为止。就这样一直不停的观察,反复的观察,在不知不觉当中天就亮了。这样的现象就叫作觉明现前。觉明现 三摩地

2018-07-23

这时候他的忆佛念是不清明的,甚至忆佛念已经不在了;也就是说,他的这一个念不是强而有力的,那这样落在这一种暗沉的定中,是没有办法产生作用的。我们要修学这忆佛念的功夫,是要让它能够成为我们拿来引用,并且拿来修观的力量、心力,而不是要耽于这一个定境法尘中。接下来是“后别住”,也就是近住。这意思就是说:我们因为这样忆佛的关系,渐渐的我们的心念转成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刚刚已经作了一个说明说:一念不生其实还有一个清明之念,知道自己处于一念不生的状态,所以它其实不是一念不生。那么把这样的心当成真心,其实它完全不符合真心所处的境界,因为一念不生的状态,它仍然是意识觉知心相应的状态,所以说,它仍然是有所得、有境界法,而且它也有入出二法。因此,常寂常照的离念灵知,事实上也不符合真心的体性,它不是真心。再来说第四种:遍 三摩地

2018-07-23

在欲界定和未到地定中,会出现种种定境,比如轻安,在定中感觉到身体十分轻松,头脑空灵清明,很是舒适。此外,有人会出现身体某些部位或全身发热、发冷、发麻、发痒,或者有些针刺般的疼痛;有人会有身体飘飘然像要升腾起来或要融化的感觉;有人会觉得身体向外膨胀,甚至胀得很大,有些缺乏定力知见的人会以为这是发起了初禅天身,会自称或随喜别人证得初禅,其实还只是在很粗 三摩地

2018-07-23

经过随的练习,妄想还是不起的话,这时就可以让心止住,也就是让心在清清明明,不打妄想的状态中保持下去,这就叫止。修止一段时间后,如果妄想还是不生,就可以开始观察无妄想的心中一些微细的境界,然后在一个微细的境界中安住,看住它,这就是观。观的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有更微细的境界,我们就进一步去观这个境界,如此步步深入,微细再微细,就会从持身不动、心得粗住的欲 三摩地

2018-07-23

禅与定是有区别的,如果在定中同时有思维审虑的能力和作用在,就叫作禅;如果在定中没有思维审虑的作用,心止一处、清清明明、一念不生,那是单纯定的状态,不能称之为禅。这个解释是对禅定概念比较准确、全面的解释,但在长期的佛法传承中,禅定一词经常被用作四禅八定的简称,或作为定学的代名词,所以延袭到今天,禅定的概念已经基本偏于定的解释,而缺失了审虑的含义。但是 三摩地

2018-07-23

禅与定是有区别的,如果在定中同时有思维审虑的能力和作用在,就叫作禅;如果在定中没有思维审虑的作用,心止一处、清清明明、一念不生,那是单纯定的状态,不能称之为禅。这个解释是对禅定概念比较准确、全面的解释,但在长期的佛法传承中,禅定一词经常被用作四禅八定的简称,或作为定学的代名词,所以延袭到今天,禅定的概念已经基本偏于定的解释,而缺失了审虑的含义。但是 三摩地

2018-07-23

当我们的心念除了自身的烦恼之外,其他的念头全部放在上面的时候,每一刹那我们都生活在三宝的加持之中!--这种状态久而久之,自身的烦恼心念就会被放在上面的心念所转依,我们就会渐渐清净、清明,身体和心念都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超劫精进的诀窍!此外无他!这就是无始无明转依一念无明的道理。当我们的心念更多的关注自身的无始无明时,证明我们在佛菩提道上已经在持续进步了 三摩地

2018-07-23

如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王若忏悔怀惭愧者,罪即除灭清净如本。」所以我们应当以积极决定的心态来看待戒律,不应该还没有受戒就先想到怎么犯戒;因为在事上来说,戒乃是佛对我们的加持施设,若无诸恶习气,怎么有戒律可言呢?所以戒律乃是对治自己习气上面的一个有利的功德法,也是一种道业上的自我保护。既然提问的师兄有缘在此末法邪见众多的时代,能够接受 三摩地

2018-07-23

如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王若忏悔怀惭愧者,罪即除灭清净如本。」所以我们应当以积极决定的心态来看待戒律,不应该还没有受戒就先想到怎么犯戒;因为在事上来说,戒乃是佛对我们的加持施设,若无诸恶习气,怎么有戒律可言呢?所以戒律乃是对治自己习气上面的一个有利的功德法,也是一种道业上的自我保护。既然提问的师兄有缘在此末法邪见众多的时代,能够接受 三摩地

2018-07-23

接着,天帝释又进一步问:用什么方法才能灭除众生的无明妄想呢?佛陀就教导说:我们应当明了受蕴是虚妄不实的,因此应该对自己的喜受、忧受、舍受等三受以及需求要保持清明不乱,不要被过度牵动;并且克制自己的身口意行,远离那些会产生不良恶果的事,多去作那些能增长善法的事。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六识认识境界时也一样,既然六根、六识也是因缘所生的虚妄法,那么就应当要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4   …   5   6   下一页»   共110条/6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