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不住莲花上品中生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五力具足);深信因果(成就四不坏信)、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佛国。摄受大乘种性的大心菩萨念佛人。西方三圣接引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 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 三摩地

2018-07-20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是三事名为净业。(《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刚才的中佛已经开示了说: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除了要修三福净业以外,还要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就者;彼国,当然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以一般世间法而言,譬如说是在大学里面,有每一个科系所要共同修学的课程,但是各别的科系里面,又有其单独要修的课程。同样的道理,十方诸佛国都是 三摩地

2018-07-20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是三事名为净业。’世尊在这一段中开示的三福净业,是学佛者之所耳熟能详的。世尊苦口婆心地说:欲生彼国当修三福,这是为了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古大德将这三福又加以施设,分为:世福、戒福跟行福;可以看得出来是这三福的层次,仍旧是有次第差别的,而不是说一下子就可以完全都具足的。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来看看上品中生在经典上是怎么说的,经典是这样讲:【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到这个,我们就知道:在上品中生的这个阶段,它主要是在摄受大乘种性的大心菩萨这些念佛人。虽然他不用证悟实相而转依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而也受持、持守证悟 三摩地

2018-07-20

也就是说,他得要真实的归依三宝,成就四不坏信,并且他还要----不只是深信因果这个基本资粮的建立----他还要不毁谤大乘法,跟上品中生、上品上生一样,他不毁谤大乘法。因为大乘法是建立一切的万法,一切万法都不离大乘法所说,因为大乘法都是依于法界实相心而说,极乐世界的功德也是依于法界实相心而说。所以说这个三归依的如法受持具足,以及四不坏信的成就是非常的重要。我 三摩地

2018-07-20

三者,修行福德资粮: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其中修行福德资粮:读诵大乘,即是要我们阅读大乘经典,了解大乘经典所宣说的真如、佛性,强调了义、究竟、真实的义理。《法华经》也说唯一佛乘,无二无三,我们不该选择如羊车的声闻法或如鹿车的缘觉法,而是要亲证生命实相的道理,选择如大白牛车的佛菩提道呀!八个月来,每逢周二聆听平实导师别具只眼宣讲《法 三摩地

2018-07-20

因为他深信因果、不诽谤大乘、理解第一义而回向发愿往生,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的紫金莲花台住宿一个晚上,第二天花开见佛闻法,第七天得不退转,修一小劫以后才进入初地乃至第八地,比上品上生人迟很久。上品下生人,他也相信因果,虽然不能理解第一义,但是不诽谤大乘。他发成佛之心而不造作各种恶业。此种人往生彼国七宝池的金莲花之中,一日一夜花开,花开了以后七天才能见佛 三摩地

2018-07-20

末学深信诸善知识于观察因缘成熟时,必将继续叙述忆佛念佛,无相念佛等念佛圆通之深妙理趣,以其弘扬念佛圆通法门之广大功德。——--平实导师《无相念佛》(原标题:你知道大势至菩萨如何念佛吗?) 三摩地

2018-07-20

其它譬如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等都很重要,不可以忽略,但是特别以孝养父母公婆和奉事师长为必要的条件。《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下,佛云:“师开导人耳目,智慧明达度脱人,令得善合泥洹之道,常当孝慈于佛父母,常当念师恩;常念不绝、即得道疾。”佛言:“天下有佛者 三摩地

2018-07-20

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前方便(闻法阅经建立知见;闻时记忆闻后思惟;培植福德广结善缘;受持佛戒,发菩提心;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忏悔业障,深信因果;消除慢心;发大愿心);2、正修行(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正修功夫——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思惟观之功夫;深解第一义经典;学习参究话头与公案的方法;学习禅 三摩地

2018-07-20

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 三摩地

2018-07-20

于此众中,若能深信无狐疑者,必得往生阿弥陀国。其地真金,七宝莲华自然涌出。若有四众,受持读诵彼佛名号,乃至无有水、火、毒药、刀杖之怖,亦复无有夜叉等怖。除有过去重罪业障,极至十日,必果所愿。”佛说是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时,无量众生皆悉发愿,志求生彼极乐世界。于时世尊赞言:“善哉善哉!如汝所愿,必得生彼。”闻佛说已,天龙八部欢喜踊跃, 三摩地

2018-07-20

博通经藏,深信净土法门,自号怀西居士。尝以众生造无量罪,唯淫杀二业,实居大半,因著戒杀、戒淫二书。其戒杀书名《万善先资》,言多恳切深痛。自言每过一切神祠,必祝愿云:“唯愿尊神,发出世心,勿受血食,一心常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思仁自今二十四岁,直至寿尽,中间若杀一小鱼虾,乃至家中眷属,若有一人伤一蚊蚁,唯愿尊神,是纠是殛〖殛(jí),诛杀〗 三摩地

2018-07-20

无非欲读者,以深信大愿而起妙行耳。不无小补,故不敢废。成时稽首谨识。(原标题:西斋净土诗怀净土诗七十七首并自序) 三摩地

2018-07-20

希奇之事朕深信,现与君王说法来。(原标题:莲华世界诗如来弘愿第一) 三摩地

2018-07-20

发明心地第七《观无量寿经》云: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妙宗》云:是义持人不乐读诵,但于经中取一句偈,深穷旨趣,于绝言思深广之理,心不惊动。又复其心安住中道,不为二边之所惊动,了达因果皆是实相,名为深信。虽不遍习,或闻大教赴机异说,知显一理,不生疑谤。此即宗门所谓参无意味语,发明心地者也。因 三摩地

2018-07-20

念佛之人亦复如是,要由深信,得到西方,成等正觉,广济危难。若当无信,空无所获。是故经言:“十住菩萨,一起信心念佛,已后纵逢恶缘,丧身断命,宁当即死不退信。”故《维摩经》云:“深信坚固,犹如金刚。法珍普照,如雨甘露。”念佛之人,要须深信。又《无量寿经论》云:念佛有五种门。何者为五?一者礼拜门,身业专礼阿弥陀佛;二者赞叹门,口业专称 三摩地

2018-07-20

为导引一类小机,发起深信,信于-乘。如《法华》云:佛以无数方便引导众生,其实皆为一佛乘故。此经云二乘种不生者,正为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者。《钞》云:“岂独凡夫,亦度二乘圣人。”二乘既生,况菩萨不生?弥陀以三乘度生,当无疑惑。既以三乘化导,亦摄无量乘。二经互通,不言可喻。(原标题:念佛警策卷下彭际清) 三摩地

2018-07-20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又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作佛是佛(作即想念)《观无量寿佛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