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净戒品>第十五善生言:世尊!有人受持如是戒已,云何当令是‘戒净’耶?佛言:善男子!有三法能净是戒:一者信佛、法、僧,二者深信因果,三者解心。复有四法:一者慈心,二者悲心,三者无贪心,四者未有恩处先以恩加。复有五法:一者先于怨所、以善益之,二者见怖惧者能为救护,三者求者未索、先开心与,四者凡所施处平等无二,五者普慈一切、不依因缘。复 | 三摩地 2018-07-21 |
|
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前方便(闻法阅经建立知见;闻时记忆闻后思惟;培植福德广结善缘;受持佛戒,发菩提心;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忏悔业障,深信因果;消除慢心;发大愿心);2、正修行(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正修功夫——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思惟观之功夫;深解第一义经典;学习参究话头与公案的方法;学习禅 | admin 2018-07-21 |
|
其它譬如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等都很重要,不可以忽略,但是特别以孝养父母公婆和奉事师长为必要的条件。《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下,佛云:“师开导人耳目,智慧明达度脱人,令得善合泥洹之道,常当孝慈于佛父母,常当念师恩;常念不绝、即得道疾。”佛言:“天下有佛者 | admin 2018-07-21 |
|
二者、要观察修学者能否深信因果,乐于持戒、布施。对一个不信因果报应,不乐修学持戒、布施之人,连未来世的人道、天道都保不住的人,哪有能力修证三乘菩提、得解脱而证实相呢?因此世尊在四阿含中,对初机学佛者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待其信心不退时,才会授与二乘菩提或大乘菩提;这些因果业报的道理必须先传授,令众生信入不疑以后,才传授二乘见道之法;已得二乘见道 | 三摩地 2018-07-21 |
|
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前方便(闻法阅经建立知见;闻时记忆闻后思惟;培植福德广结善缘;受持佛戒,发菩提心;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忏悔业障,深信因果;消除慢心;发大愿心);2、正修行(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正修功夫——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思惟观之功夫;深解第一义经典;学习参究话头与公案的方法;学习禅 | 三摩地 2018-07-21 |
|
深信因果、不谤大乘、善解义趣、于第一义谛心不惊动者,上品中生者一夜花开后,佛及菩萨俱放光明,照行者身,目即开明(见佛),因前宿习,普闻众声,即能信解其中甚深第一义谛义理│明心;一小劫后得证初地。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三种心者,或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者、修行六念者,或往生前已明心者,坐金刚台上品上生,不住莲苞中,立刻见佛,听闻演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CBETA,T12,no.365,p.345,a4-7)心信此如来藏虽未证之,然以乐于受熏,知道我见,我所,需由之断除,对于诸方大师说法违背佛法,各依断常二见所生戏论,从不置信!相信此意识心乃是因缘和合,根本违背无生无灭之实相心,相信此实相心绝对现在时时刻刻直接、间接、辗转出生显现万法,此者皆非此意识心之虚妄想以及其心所法可知 | 三摩地 2018-07-21 |
|
其实世上有许多人从自身实践中已经感觉到冥冥之中似乎有个叫做命运的东西支配着自己的一生,却是只能无可奈何地被动服从这个因果定律,惟其正信的学佛人除外,因为他们深信因果,按照佛陀的教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善待一切有缘众生,身体力行六度法门,已经或正在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到底谁是命运的真正主宰?“因果报应”的规律,已经明白 | 三摩地 2018-07-21 |
|
次法:深信因果。礼敬佛法僧、归依佛法僧。受学于真善知识(胜义声闻僧、胜义菩萨僧)。修集福德:孝顺父母、恭敬长辈、供养上师、护持正法、长养慈悲、救护众生令彼‚趣“法、次法”。法与次法二者都已圆满时,即是成佛时。 讲记:好!接着平实要做个总结了!如同上面所说,已经具足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应知的正确概念以后,能够常常去思惟、整理,就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三福净业的第三部份为:“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一、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对一般人而言,皈依三宝,在佛前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发菩提心。第二个层次的发菩提心是:真正的发成佛的心,而成佛是从明心见性开始,所以发求悟的心,就是发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0 |
|
虽未见性,亦不解第一义,但能不谤大乘,深信因果,而发无上道心者,亦可得生实报庄严土,上品下生也。(注一)但上品下生人在极乐世界修行时间极长远,所得境界亦复远逊于上品上生及上品中生,行者当自审察。所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者,若无更殊胜之法门时,当“老实”持名念佛。若有胜于持名念佛之法而有幸得闻,当求殊胜之法,以求上品上生;莫以上品下生或中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故一切凡夫,欲修净业,往生西方极乐国者,均需具备如上三福净业。修持此一通净、通禅、通密之无相念佛法门,亦须上述净业以为资粮。是故修习此法若不得力者,当知即是今生或过去生中未修上述三福净业所致,即应立即补修三福净业以为助缘。此三福净业之详细内容若有不解,请随缘就教于所认识之善知识,必获开示。又行者修 | 三摩地 2018-07-20 |
|
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即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 | admin 2018-07-20 |
|
三福净业呢,第一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则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三福是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也是诸菩萨清净自己将来佛国净土的无漏修因,所以称为净业。三福净业也是把孝养父母列为首要。从这些的举例都可以证明:佛教绝对是强调孝顺父母的。修学佛法的佛又怎么可以不孝顺父母呢?如 | 三摩地 2018-07-20 |
|
因为他深信因果、不诽谤大乘、理解第一义而回向发愿往生,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的紫金莲花台住宿一个晚上,第二天花开见佛闻法,第七天得不退转,修一小劫以后才进入初地乃至第八地,比上品上生人迟很久。上品下生人,他也相信因果,虽然不能理解第一义,但是不诽谤大乘。他发成佛之心而不造作各种恶业。此种人往生彼国七宝池的金莲花之中,一日一夜花开,花开了以后七天才能见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不住莲花上品中生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五力具足);深信因果(成就四不坏信)、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佛国。摄受大乘种性的大心菩萨念佛人。西方三圣接引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 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是三事名为净业。(《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刚才的中佛已经开示了说: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除了要修三福净业以外,还要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就者;彼国,当然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以一般世间法而言,譬如说是在大学里面,有每一个科系所要共同修学的课程,但是各别的科系里面,又有其单独要修的课程。同样的道理,十方诸佛国都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是三事名为净业。’世尊在这一段中开示的三福净业,是学佛者之所耳熟能详的。世尊苦口婆心地说:欲生彼国当修三福,这是为了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古大德将这三福又加以施设,分为:世福、戒福跟行福;可以看得出来是这三福的层次,仍旧是有次第差别的,而不是说一下子就可以完全都具足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我们来看看上品中生在经典上是怎么说的,经典是这样讲:【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到这个,我们就知道:在上品中生的这个阶段,它主要是在摄受大乘种性的大心菩萨这些念佛人。虽然他不用证悟实相而转依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而也受持、持守证悟 | 三摩地 2018-07-20 |
|
也就是说,他得要真实的归依三宝,成就四不坏信,并且他还要----不只是深信因果这个基本资粮的建立----他还要不毁谤大乘法,跟上品中生、上品上生一样,他不毁谤大乘法。因为大乘法是建立一切的万法,一切万法都不离大乘法所说,因为大乘法都是依于法界实相心而说,极乐世界的功德也是依于法界实相心而说。所以说这个三归依的如法受持具足,以及四不坏信的成就是非常的重要。我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