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到了佛地时,为什么说这个第八识叫做常乐我净?因为烦恼障中的分段生死的烦恼现行,已经在很久以前就断尽了,早已具足二乘圣人的有余及无余涅槃;而烦恼障的有漏习气种子随眠如今也断尽了,如来藏中的种子也永远都不再变异了;所知障的无明随眠也都全部断尽,也永远不可能再受熏增进了。既然内含的种子已经永远不再变异了,所以祂叫做真常——真正的常,已经超越中道 | admin 2020-06-08 |
|
就因为祂有这个异熟性,所以使得解脱果的修证,到了阿罗汉位的菩萨们,都可以发愿再来受生,不会在舍报时进入无余依涅槃,因为他的第八识仍有异熟性存在的缘故。到了这个阶段,第八识就改名叫做第九识,可是,其实还是原来那个第八识的体啊!并没有多出了一个识啊!只是内容种子有所改变了,为了方便区别祂跟阿赖耶识的阶段有所不同,藉以显示修证阶段的差别,所以叫祂做第九识 | admin 2020-06-08 |
|
如是详细思惟而了知四圣谛之间的关联以后,即能确定四圣谛的观行,可以使自己脱离无根信的阶段,确实取证初果的见地;至于苦灭之道的道圣谛,其实就是八正道;依于八正道的实修来改变自己,进而断除我所执及我执,即使是最懈怠的初果人,也可以在历经七次受生的人天往还以后,成为阿罗汉;在第七次受生而舍寿时,就能灭尽五阴十八界而进入无余涅槃的不生不死境界中,永离三界生 | admin 2020-06-08 |
|
另外还有第一义天,第一义天就要亲证这个涅槃实相,具有实相智慧的菩萨。这样叫做六念。可是我们仔细加以分析之后,会发觉念佛是第一个,那第二是念法--这个法是从佛口所出,所谓佛是法根、法源、是法依,法是佛所说的。那么说念僧,所要念的僧,当然是要依佛所说的法道去实际上修证,然后能够证得真正的正道解脱,那才是我们应该忆念的,所以这个僧也是从佛口所化生啊!第四说要念施,要念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先知法住、后知涅槃者,名为慧解脱之见到,只是初果人;要待后时断除外我所的贪爱,并且能现观解脱的证境以后,方得成为慧解脱阿罗汉。若是已得八解脱的阿罗汉,而不具有解脱知见,不能为人解释解脱的原理(譬如周利盘特伽),就必须加上慧解脱的观行,才能发起解脱知见,才能利益当世学人,所以佛陀就为这一类圣人说不放逸行,使他进修慧解脱的所知与所见;这种人在证八解 | admin 2020-06-08 |
|
我们先来说明:禅宗的公案是从哪里来的?首先要讲娑婆世界的第一则公案:有一天,佛上了座,刚好有梵天供养一朵青莲花——我这里没有莲花,就拿这个作为代表吧——佛就当众拈起花来,微微地笑着,也不讲话;我如今拈起东西来,嘴里还在叽哩呱啦的讲话,佛却不讲话,就这样子拈花微笑;结果金色头陀迦叶尊者,他忽然就看见了实相心,他就笑了;佛看见他笑了 | admin 2020-06-08 |
|
至于初地以上的菩萨,如果他愿意取证无余涅槃的话,他在舍寿时,其实是可以取证无余涅槃的;但是他们舍寿的时候,都故意不断除最后一分的我执,故意不取涅槃,都发愿再来这个人间、或依照佛的安排再去别的人间受生,再去上求下化,所以初地至三地未满心以前的菩萨色身,也是解脱色——是广释的解脱色。佛地的解脱色,其实并不是在大乘法中才说的,其实是在原始佛法阿 | admin 2020-06-08 |
|
而四种圆寂则是指: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和无住处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是别教七住菩萨所证,不共二乘无学。有余和无余涅槃,别教七住菩萨有能证之者,有的必须到初地、二地,乃至六地方能证得,然皆不取无余涅槃,所以不名证无余涅槃。佛则是具足四种涅槃,分段生死烦恼障种及与习气种子已经究竟断尽,乃至变易生死异熟果种也已断尽,虽然证无余涅槃, | admin 2020-06-08 |
|
更何况证得解脱果的二果至四果圣人,心已纯直,不再谄曲,而又知道大乘法义确实胜妙于二乘菩提极多;他们也已知道五阴我之虚妄,何需为了一世的名闻与利养,而与证境胜妙于自己的菩萨们相诤?也清楚的了解到大乘法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不是自己所能亲证,知道自己的解脱果证量确实无法了知菩萨的般若妙慧,也了知菩萨的般若妙慧及所说的解脱法义,都不违背自己所证的解脱见地与证 | admin 2020-06-08 |
|
这些解脱,都是从意识心断除我见以后所证的离欲及分断三界爱的境界来说的,是指意识心住在三界中而不受三界境界系缚的解脱境界而言,不可误会是意识心因此就可以进入无余涅槃境界中安住;当阿罗汉舍寿时,仍然是要灭尽五蕴、十八界以后,才能进入无余涅槃中。本节中只说断我见以后进而解脱於欲界的离生喜乐定三果阿那含的心解脱,以及心解脱后精修不放逸行而修成的四果慧解脱&h | admin 2020-06-08 |
|
以及五上分结,五上分结第一个就是色界爱,虽然没有了欲界杂染粗重的贪爱,但是上妙的五欲还是会取着,而受到色界爱的烦恼系缚;第二个是无色界爱的结,虽然没有色质,但是取着四空禅定的欲乐境界,对于受、想等法不能舍离,受到无色界禅定境界的爱惑系缚;再来是掉结,就是在色界、无色界的众生,心里面产生了散动,而退失了色界、无色界的禅定的这种烦恼;第四个慢结,就是指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金刚经宗通》〈大乘正宗分〉第三无想定者,谓佛子证四禅已,未断色界天身之执着而欲取涅槃,便于四禅定中作涅槃想,以定中之想为出离三界之障,遂灭除心中无语言之想,以此而入无想定,以无想定境界作为涅槃;以灭想故,了知心(空明觉知之意识)即灭而不起,名为无想定。以此为涅槃故,数数熏习;舍寿后便入此境,生无想天,寿命或五十劫、或百劫乃至五百劫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二辑无想定者,谓佛子证四禅已,未断色界天身之执着而欲取涅槃,便于四禅定中作涅槃想,以定中之想为出离三界之障,遂灭除心中无语言之想,以此而入无想定,以无想定境界作为涅槃;以灭想故,了知心(空明觉知之意识)即灭而不起,名为无想定。以此为涅槃故,数数熏习;舍寿后便入此境,生无想天,寿命或五十劫、或百劫乃至五百劫,恒住无意识 | admin 2020-06-08 |
|
初住位是修布施,你们没有办法做法施,那你就做财物的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习般若;那你破参的时候就进入了七住位,七住位之后得要继续修学,锻链功夫,准备眼见佛性;后来你眼见佛性了,就进入第十住位,就是《大般涅槃经》中佛所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但是从初住位到十住位都还是习种性人。习种性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他的习性还很重,因为他 | admin 2020-06-08 |
|
这些解脱,都是从意识心断除我见以后所证的离欲及分断三界爱的境界来说的,是指意识心住在三界中而不受三界境界系缚的解脱境界而言,不可误会是意识心因此就可以进入无余涅槃境界中安住;当阿罗汉舍寿时,仍然是要灭尽五蕴、十八界以后,才能进入无余涅槃中。本节中只说断我见以后进而解脱於欲界的离生喜乐定三果阿那含的心解脱,以及心解脱后精修不放逸行而修成的四果慧解脱&h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先知法住、后知涅槃者,名为慧解脱之见到,只是初果人;要待后时断除外我所的贪爱,并且能现观解脱的证境以后,方得成为慧解脱阿罗汉。若是已得八解脱的阿罗汉,而不具有解脱知见,不能为人解释解脱的原理(譬如周利盘特伽),就必须加上慧解脱的观行,才能发起解脱知见,才能利益当世学人,所以佛陀就为这一类圣人说不放逸行,使他进修慧解脱的所知与所见;这种人在证八解 | admin 2020-06-08 |
|
当然,证得无想定或住于无想天中,以及证得非想非非想定或住于非想非非想天中,都仍是二处所摄,仍属三界中的生死流转境界;想要使佛弟子知道这二处仍然不是已出三界生死的涅槃境界,所以对这二处也是不该有所执着,应该了解这二处的虚妄。了解了四识住、七识住及二处的道理以后,就不会落在这些识阴或意识所住的境界相中,误以为已证无余涅槃而犯下大妄语业,导致死后堕落三途 | admin 2020-06-08 |
|
内六入中的五尘也是色法,归属于五蕴中的色蕴,是吾人自身内法,入涅槃时也必须全部灭除而不再生起),色法的五色根及五尘出生了以后,就会成为六识心在人间的所缘之一;假使没有这十个色法的出生,离念灵知意识心,就无法在人间生起及存在。色缘是说缘于色身五根及内六入五尘的境界,色住是说识阴等六识心王,缘于色身、五尘及法处所摄色的境界,在色法的生、缘、住上面攀缘, | admin 2020-06-08 |
|
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是依凡夫众生分位来说第八识心体所处的境界。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是指一切有情自心藏识所显的体性双具有性与空性。意思是说,这个自性清净心是本来就已经存在,非从他因他缘生,非自然生;除了具有能辗转出生三界万法的有性以外,也具有犹如虚空的空性,就称之为自性。祂随着业种及无明种流转生死无量劫以来,于七转识贪厌万法之 | admin 2020-06-08 |
|
在空无边处当中唯有空想,意识缘于无边广大的虚空,把这样的境界当成涅槃,(仍然落入意识中)当然是落入我见当中。再来说识无边处,识无边处唯有识无边想,自己反观自己的识阴,而意识缘于自己的无边广大;有无边的广大,祂不再去想空无边大这个事情;这样一个境界,识无边广大的境界仍然是识阴(中意识)的境界,仍然不是涅槃。再来说无所有处,无所有处就是不想空不想识,只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