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平实导师《宗通与说通》明心是要转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住「明心」并不是说由于听闻三乘菩提久了,去整理思惟就叫作明心,而是要亲自去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的所在;当你证得了衪,现观衪如何运作,而且你还可以玩衪,并且认定衪才是自己的真我,然后转依衪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住,我见彻底断除而不再常常生起贪、瞋、痴了,这才叫作明心啦!得要转依成功了,弃捨五阴我见 | admin 2020-06-08 |
|
诸佛自证圣智境界,那是常寂光净土;地上菩萨所住,以及地上菩萨往生诸佛净土、莲花化生所住净土是实报庄严土;声闻种性所证涅槃,以及声闻种性菩萨往生诸佛净土,所住的是方便有余土;我们所住的是凡圣同居土。我们这个世间有凡夫菩萨,有圣人;但是我们遇到证果的圣人时,我们不知道,因为他脸上没有写着证果;或是三果、四果。在极乐世界,每位菩萨所证的果位境界,大家都心 | admin 2020-06-08 |
|
无色界爱住地又称为有爱住地,是指修学禅定的人断除色界爱烦恼证得四空定,或修道的人超越了欲界、色界到了无色界,没有了色阴但是还有受、想、行、识四阴,就是四空定中的意识心,也还有能作主的意根心,这二个心还在就是有,也是三界之中的有;执着无色界有,就是执着四空定中微细的离念灵知心,以之为常住不坏法,误以为安住在四空定境界中就是无余涅槃,这样安住不舍,就称 | admin 2020-06-08 |
|
看不破行阴的缘故,所有修证四禅八定而到达无所有处定的外道们,就把是意识觉知心所住的无所有处定中很微细的行阴境界,当作是无余涅槃中的境界,因此就无法超越众生浊啊!对于众生五阴流转的根源不曾了知,所以落入众生浊中: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怕觉知心断灭,无所有处中则是观察什么外境都没有了,只剩下觉知心自己不动,就这样安住。他觉得很踏实、很实在,但不知道这只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处处作主的我们——意根,不愿意自己消失掉,不愿意和六尘境界相隔绝,所以就不愿意进入真正的涅槃,而喜欢自己所以为的涅槃,就拉着如来藏去投胎啦!又因为一直想要有见闻觉知,不想让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掉,所以后来在中阴身阶段中知道:“这个中阴身只有七天寿命,我如果不去投胎,我就没有见闻觉知啦!那我岂不是变成断灭?还是得赶快去投胎。”因 | admin 2020-06-08 |
|
世尊就开始依着清净真如,说一切法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所以自性涅槃;也就是以隐覆说、秘密说,转无上正法轮,以说“空”来贯穿整个般若时。但是,“空”并不是空无一物的断灭,空是空有不二,因为有一个真如真实而如如不动。在般若时中,世尊开示了真如实相,也就是自体的总相智,以及在自体所显现出来的种种的个别的法相,也就是别相智。般若时 | admin 2020-06-08 |
|
在家出家佛子若有菩萨根性者,不欲独善其身而取涅槃,能发菩萨清净大愿,尽未来际自度度他,乃至成佛亦不舍大愿者,佛为建立别解脱戒:菩萨戒。此戒唯大乘佛子能受能持,大乘比丘比丘尼多有受声闻戒已,复受菩萨戒者,是则名为出家菩萨。出家菩萨持戒者,以菩萨戒为主持,声闻戒为副持,故为一切人天应供,心量广大深远故。声闻戒者唯人类之诸根具足者方可受之;菩萨戒则异,根 | admin 2020-06-08 |
|
其中有一个誓愿是“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因为一切的法道无穷无尽,但是同样都能直接或是间接地通往佛地的究竟涅槃,只是为了广度根器、种种差别不同的无边众生,也为了去除众生的无尽烦恼,以及一切所知障尘沙惑,而让无边的有情众生都能够成就无上的佛道,所以菩萨愿意发愿修学无量的法门,来摄受无量的有情众生。--------《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 <第84集 | admin 2020-06-08 |
|
[2]意识法是最难断除的,因为意识心的变相非常多,而且意识心遍在三界九地中都可以存在,所以古时往往有外道将欲界定、色界定、无色界定中的意识心,认做常住不坏的真我如来藏,所以死不掉定中的意识心,希望未来世仍然会有定中意识继续存在,认做是无余涅槃。[6]玄奘大师《八识规矩颂》之第六识(意识)颂: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 | admin 2020-06-08 |
|
例如说解脱道的断我见内容,它是来自于现观五蕴的无常、苦、空、无我,所得的这个无我的智慧;佛菩提道的无我的智慧,是来自于实证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真如无我的如来藏以后,现观如来藏本身的真如无我法性,而得的这种无我的智慧。这两种无我的智慧,它有不同的法义内容以及它的差别,类似这样的就是叫作义智。第三种时智,也就是要有应时智。应时智的意思就是说:凡是有来问 | admin 2020-06-08 |
|
其中有一个誓愿是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因为一切的法道无穷无尽,但是同样都能直接或是间接地通往佛地的究竟涅槃,只是为了广度根器、种种差别不同的无边众生,也为了去除众生的无尽烦恼,以及一切所知障尘沙惑,而让无边的有情众生都能够成就无上的佛道,所以菩萨愿意发愿修学无量的法门,来摄受无量的有情众生。--------《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84集不二法门及八万四千法门》 | admin 2020-06-08 |
|
有的人是决定性的声闻,始终不会成为菩萨种性,他的根性就是声闻种性,在舍报之前会随缘度众生,可是到了舍报的时候他就一定入涅槃,不愿再来人间。所以就只有一生,也就是他成为阿罗汉至入涅槃前那一段时间可以度人,所以他度的人少,而且他讲的是无我法,而他的,无我法又只是人无我,就是蕴处界空,不牵涉到法界实相理体。辟支佛是中乘,他平常并不度众生,辟支佛大部分都是 | admin 2020-06-08 |
|
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心度众生而不入涅槃,是菩萨的种性。他所证的菩提果是声闻菩提、或者叫作缘觉菩提,跟解脱道相应的,可以出三界;但是他证得解脱 | admin 2020-06-08 |
|
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心度众生而不入涅槃,是菩萨的种性。他所证的菩提果是声闻菩提、或者叫作缘觉菩提,跟解脱道相应的,可以出三界;但是他证得解脱 | admin 2020-06-08 |
|
有的人是决定性的声闻,始终不会成为菩萨种性,他的根性就是声闻种性,在舍报之前会随缘度众生,可是到了舍报的时候他就一定入涅槃,不愿再来人间。所以就只有一生,也就是他成为阿罗汉至入涅槃前那一段时间可以度人,所以他度的人少,而且他讲的是无我法,而他的,无我法又只是人无我,就是蕴处界空,不牵涉到法界实相理体。辟支佛是中乘,他平常并不度众生,辟支佛大部分都是 | admin 2020-06-08 |
|
然而原始佛教的四阿含诸经中,固然说无我法,可是又处处说我;把这个我有时候说为涅槃的本际,或者说为诸法的实际,说为如,说为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识,或者说为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或者说为有分识,乃至于《阿含经》中也有直接称之为我的。而大乘般若诸经中,则称为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并且说这个心是实相心,说这个心从无 | admin 2020-06-08 |
|
然而原始佛教的四阿含诸经中,固然说无我法,可是又处处说我;把这个我有时候说为涅槃的本际,或者说为诸法的实际,说为如,说为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识,或者说为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或者说为有分识,乃至于《阿含经》中也有直接称之为我的。而大乘般若诸经中,则称为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并且说这个心是实相心,说这个心从无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无我观》庄严报身佛者如卢舍那佛,常住此界色究竟天宫;亦如常住极乐世界之弥陀报身,皆具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常住于无住处涅槃者。卢舍那佛则是佛之庄严报身,现今仍于色究竟天宫说法,不可谓佛已灭;卢舍那佛分身八十亿,于八十亿世界示现应身而度有情;此界菩萨若已修入初地而有轮宝者,悉能随时至色究竟天宫面见释迦牟尼佛之庄严报身——卢舍那佛; | admin 2020-06-08 |
|
为什么说般若系列的经典不属于一切种智的法?这是因为它只说到般若慧的别相——说自心如来藏的自体性,没有说到自心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界;只是从别相上来说,所以才会不断的跟你说这种类似的语句:所谓涅槃,即非涅槃,是名涅槃。所谓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所谓成佛,即非成佛,是名成佛。这些说法,都是为了让你通达般若的别相智,这个就是 | admin 2020-06-08 |
|
《心经密意》从禅宗破初参明心所得的般若智慧,以及禅宗破重关的眼见佛性所得的般若智慧,乃至从禅宗的破牢关所得涅槃智来看,都只是在般若的总相智与别相智上,都不能及于一切种智。因此我们就可以断言:禅宗的修证确实是了义法,确实是般若正义,但不是究竟法,因为仍然不能够通达成佛之道,仍然不能证得一切种智,只是打开了成佛之道,打开了后续进修一切种智的门罢了,可以 | admin 2020-06-08 |